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耀辉《新闻作品选集》笔谈刘耀辉新闻敏感特强之奥秘新华社主任记者毛朝敬新闻敏感是一个新闻记者应当具有的看家本领,也是记者成名的必备条件。作为新闻同行,我欣喜地拜读了四川日报高级记者刘耀辉所著《新闻作品选集》。这是他继出版《张蓉芳传》、《人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论刘耀辉新闻标题的艺术特色文欣四川日报高级记者、新闻硕士研究生导师兼研究员刘耀辉,在新闻战线已辛勤工作34年,近年出版了《张蓉芳传》、《人生的价值》、《新闻写作》、《新闻作品选集》四本专著。他的新闻作品和新闻理论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新闻界产生了影响。人们...  相似文献   

3.
新闻写作的优秀教材──读刘耀辉的《新闻作品选集》有感《凉山日报》总编辑王万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我国历史的新篇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潮席卷中华大地,封闭的巴蜀在这洪流中展开了新的风景线。四川日报高级记者刘耀辉的《新闻作品选集》以及未收入这本...  相似文献   

4.
从勤劳的“蜜蜂”到拔尖人才──高级记者刘耀辉的成功之道《新闻界》杂志主任编辑邓俊我与刘耀辉同志在四川日报共事30多年,感到他思想成熟,事业心强,新闻功底厚实,能吃苦耐劳,采访作风深入,富有创新精神。他在新闻战线左右开弓,使出“十八般武艺”,不管是写消...  相似文献   

5.
突出的贡献成功的道路─—喜读刘耀辉的《新闻作品选集》四川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主席、四川日报总编辑者姚志能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时代里,四川省广大新闻工作者满腔热情地投入时代激流,运用各种新闻体裁,迅速反映时代跳动脉搏,激励人们前进。在这支新...  相似文献   

6.
刘耀辉人物通讯写作特色探索杨志顺四川日报高级记者、新闻硕士研究生导师兼研究员刘耀辉,从事新闻记者工作已34年。他,踏遍四川山山水水,奔波于新闻采写第一线,感应时代风云,捕捉新闻信息,反映出四川前进的脚步。他,思想深邃,眼光敏锐,新闻敏感强烈,在社会生...  相似文献   

7.
人与事的辩证“实”与“新”的和谐──刘耀辉新闻作品风格刍议四川大学新闻系教授张惠仁“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的本源是信息”。这可谓是时下有代表性的对新闻本义的概括。但若再深究,便不难发现:信息与事实的本源,都是变动着的历史。历史,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8.
青年军旅作家卢一萍的作品有着一种高原旷野、原始古朴、雄浑悲壮的独特风格,他的作品往往能给人以巨大的思想启迪和灵魂荡涤,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久久不能释怀。我有幸读过他的《沿着世界屋脊》、《众山之上》、《神山圣域》、《高原二题》等作品,其独特的风格,让我深深感怀。新一期《读者》杂志来了,一翻目录,又看到其一篇《明亮的河》,当然是第一时间,第一速度地抢读之,反复读之。果不其然,他的这篇小小的散文,又一次让我感喟吁吁,而且还不吐不快了。反复咀嚼,择要而谈,最起码有以下看点。  相似文献   

9.
我心中的赵树理知晓赵树理的名字是上世纪50年代初,我在江西老家上中学的时候。那时我们的课本选登了他的小说《登记》。我很喜欢他的语言风格,还模仿他作品中的儿话音学写作文呢。  相似文献   

10.
读过《野草》,人们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这部散文诗集的语言写得很美。远在二十年代末,鲁迅曾同冯雪峰多次谈及《野草》和《彷徨》艺术美的特质。冯雪峰后来这样回忆说: 而据我看来,《野草》和《彷徨》,作为艺术品看,鲁迅先生自己是很爱的。事实上,除去艺术的高度优美性之外,如《野草》,其中不少篇仍都是思想健康的、战斗的作品,……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鲁迅先生自己也不愿对它们予以过低的评价。所以,当谈到《野草》,他自己几次地说他“现在,不会再写那样的东西了”的时候,我都觉得这句话有两种意味,好像他为自己不能再写那样的作品而感到可惜,但同时又分明是宣告他以后不再写那样的作品了。这里姑且不谈鲁迅对于《野草》思想内容看法变化的痕迹。就艺术方面来说,鲁迅显然是十分珍爱这部散文诗集的。他“不愿对它们予以过低的评价”,甚至为不能再写出这样的作品而  相似文献   

11.
《阅读与作文》2010,(3):65-65
成思危在谈及教育时,认为家庭的教育是很重要的,它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说跟父亲尽管并不是很亲近,但他那种奋斗的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确实很让人敬佩。他在旧中国真是屡败屡战,在北平办《世界日报》、《世界晚报》、《世界画报》、新闻专科学校,事业正如日中天的时候,抗日战争爆发了,他不愿意当汉奸,结果全部扔掉了。1952年他从香港到台湾,台湾当局不让他办报,他就办学校,没有什么资金,靠自己一点点努力积累起来。所以这种潜移默化对子女的教育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12.
大约在十一二年前,我曾编发过启军的散文,因为很喜欢他在不带感情色彩的叙述语言中透出的那种淡泊平和。不料他收到刊物后,来信说我把他的姓搞错了,他姓“向”,而不是姓“何”。我很惊讶,把他的原稿翻出来,让好几位同事辨认,他们都说那就是个“何”字。可见他的书写实在是太有“特点”了。以后又陆陆续续收到他的来稿,欣喜于他的长进,便给他编了一个小辑,并写了编者按,题目是句大白话:《湘西有个向启军》。也不知道这个小辑于他是否有些鼓励?虽然后来我不再编散文稿了,却时不时他还能读到他的作品,觉得他的文笔愈发地从容、…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采用文本分析之法,重点梳理张太雷的新闻活动,品评其新闻作品,旨在探究其新闻业绩。张太雷曾创办、主持我党《劳报》《先驱》《人民周刊》等近十种新闻报刊。在二十多种报刊上发表了一百余篇新闻作品,其中新闻评论最为出色。他重视报刊的宣传引导功能、提倡正确的新闻自由观、讲究报刊的经营管理等理念对我党新闻观的系统形成起了良好的奠基作用。张太雷堪称我党新闻事业的先驱者。  相似文献   

14.
臧克家先生书面发言冯至同志,是著名诗人、翻译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他与我同庚,但成名比我早。我读初中时,就喜欢新诗,读了他的《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他的诗作,很有影响,受到鲁迅先生赞扬。当年我读他诗,但不知其人。直到1947年我在上海主编《文讯》...  相似文献   

15.
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正在热播17集电视连续剧《赵树理》,只要有空,我一定要看,也很想让年轻朋友,特别是文学青年看看这部电视剧。赵树理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独具特色的作家。他本身的性格特点犹如他笔下的人物,很鲜明。赵树理认为。文坛太高,老百姓爬不上去,我们的作品要让老百姓看得懂、买得起,不能脱离人民群众,不能脱离现实。因此,他创作的《小二黑结婚》等一批作品无一不是“农字头”的,就连新中国成立后作协刊物《说说唱唱》杂志也以通俗易懂著称。  相似文献   

16.
1914年1月至次年8月,黄远生被史量才聘为上海《申报》驻京特派记者。这是黄远生一生新闻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期间,他发表了大量新闻作品,除了新闻通讯外,还创设了日记、随纪、游纪等新闻文体样式。作品议题既涉及重大政局、重要政治人物等宏大命题,亦有个人所见、所闻、所感等微观叙事。《申报》时期的黄远生经历了人生的重大转折,"过渡性"成了其《申报》时期新闻实践活动最明显的外在特点。  相似文献   

17.
台湾著名作家墨人(张万熙)先生,初入社会时是从事新闻工作,初入文坛时是写诗。早在1940年他二十岁时,就发表了《希望》、《路》等新诗作品,于是一发而不可收,陆续又在报刊上发表许多抒情短诗和长诗《赣州礼赞》、《锄奸队长》、《最后的胜利》等.墨人是写着诗抗日、写着诗离开故乡九江的。他的最早两部文学作品集便是诗歌《自由的火焰》和《哀祖国》。入台后,他才慢慢把文学兴趣转向小说创作和散文创作。当然,他忘情不了诗歌,1980年又出版了一部诗集《山之礼赞》。他写新诗、写格律诗;不写中国传统诗词调研究专著,《全唐诗导的…  相似文献   

18.
肖邦的《b小调谐谑曲》是他很有代表性的一个作品。也是演奏起来很有难度的一个曲目。从当时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内心所具有的爱国情感的这一层面为切入点,进而论述演奏该曲目时所应该掌握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9.
我最初认识李赛时,他是云南一个地区师专的青年教师,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一些诗歌作品。我欣喜地陆续读到了他在《诗刊》、《人民文学》上发表的诗。他的长诗《圣母》在1995年第9期《人民文学》刊出后.曾引起评论界的关注,被称为“具有史诗精神的佳作”更令人高兴的是,在教学岗位上的彝族青年诗人李春,不但学诗,也积极从事文学的研究和评论。1994年,我读到了他24万字的文学评论集《作家的艺术世界》(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集子中,既有大量研究和评论云南各民族老中青作家作品以及全省文学发展态势的文章,也有放…  相似文献   

20.
有这样一个女孩,她很普通,但很出众。她7岁开始写作,从9岁出版散文集《打开天窗》以来,已有《正在发育》、《青春前期》、《都往我这儿看》、《我是动物》等数部作品面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