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霍耐特沿着黑格尔提出的一种"为承认而斗争"的观念,从黑格尔、米德、哈贝马斯等人那里汲取重要思想源流,从承认领域、承认模式、承认原则等方面阐明一种具有规范内容的社会理论,形成了极具后形而上学语境的承认理论。霍耐特承认理论以实践的自我关系为中介,通过一种未被扭曲的自我关系,建构了基于爱、法律和团结三种形式的承认道德观,很好地处理了同一性与差异性、共同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为道德信仰提供了"从自我认同到对等认同再到群体认同"的认同逻辑支撑和"由可信之信到确信之信再到信信与共"道德理论关照,对于社会道德秩序建构和人们追求美好生活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理论是近年来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如果说现代性哲学的两个特征是对知识的主体性认同和黑格尔的"承认"问题,那么,不断破除自我的"他者"则是后现代理论所要广泛揭示的一个概念.  相似文献   

3.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三代"核心人物,霍耐特正是通过他的承认理论为批判理论注入了更具规范内容的社会理论维度.在霍耐特看来,黑格尔在耶拿时期所阐发的承认思想,为自己的理论建构提供了最好的思想资源,而米德社会心理学又恰好为重构和转化黑格尔承认思想提供了嫁接的经验手段.基于此,他详细阐述了三种承认形式:爱、法权和团结,以及相应的三种对承认的否定形式(蔑视):强暴、剥夺权利和侮辱,从而构筑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承认关系的结构.  相似文献   

4.
论大学生村官权威的合法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大学生村官权威的合法性这一重要问题,在借鉴考察有关权威理论的基础上,可以发现大学生村官权威合法性的三个主要来源:村民的认同、大学生的自我认同和法律的认同.认同的缺失导致了合法性危机,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提高大学生村官办事能力、修改制定相关法律、保持政策连续性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民族认同"问题的困境是如何实现既不能通过民族的"同质化"来强化"国家认同",又不能因保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而削弱"国家认同".为此,本文从"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入手,分析"民族认同"问题困境的原因,思考建构公民化国家(社会),探索"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一体化的路径,即在承认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依据我国的国情,通过诸如:深化制度创新和体制改革;改进共产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整合民族意识、提升民族素质;不断发展民族地区文化和教育等途径来达成.从而,实现发展民族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缩小民族之间的事实上不平等的差距,培养民族团结的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强化"国家认同"感.  相似文献   

6.
比较历史学理论框架的初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从集体认同的概念出发去研究专业历史学家和他们的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会成绩斐然.历史认同从根本上而言是变化结果的积累,或者可以说历史认同是对"该认同"和"非该认同"的辨别.历史再现方式比较合适的做法不是把相互对立的角度或参考标准整合在一起,而是将相关的角度或参考标准整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种连贯和公正的历史再现方式."历史认同"的概念应被定义为"时间变化维度上的认同".尽管空间和时间作为区分依据在实际操作中有一些问题,但空间和时间维度仍然是历史学中最常用的分类维度.  相似文献   

7.
在吉登斯的思想发展的历程中,早期他对结构化理论的探索为其后来的现代性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特别是他对"权力"概念的阐发直接成了现代性理论中"监控"的来源,只有掌握了这些理论,才能对其现代性有更深地理解.所以对吉登斯"权力"概念进行深度的解读就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国家认同是现代国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政治话语是现代国家认同建构的一种有效媒介.对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文本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人民"是当代中国国家认同建构的一个重要政治话语,在国家认同建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人民"认同国家,是因为党和政府治国理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在道德上被国家赋予了神圣性.在政治实践层面,"人民"的期待和需求得到了满足,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人民"的尊严、地位、身份、贡献得到了国家的承认."人民"的未来生活将会变得更加美好."人民"这一政治话语之所以能在当代中国国家认同建构中起到巨大作用,还在于"人民"这一政治话语有效地利用了党代会这一政治仪式空间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中西叙事概念,提出"脱卸"与"转换"在中国与西方叙事理论中都是表征情节转变的概念,中国评点家称为"脱卸",西方理论家称为"转换".西方文论没有脱卸一词,可以借用中国的脱卸概念,中国文论没有突转一词,也可以借用西方的突转概念,它们在中西叙事理论中是可以通用的.  相似文献   

10.
如何包容文化差异,寻求共同价值,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是所有多民族国家在推进政治认同时必须面对的问题。查尔斯·泰勒立足于加拿大的政治实践,敏感于认同与承认的关系,剖析了平等承认的政治的两条进路及其政治认同危机,进而在完整刻画自我认同的基础上,回答了"国家是为了什么/为了谁"的问题,确立了他独特的政治认同理论:一方面,国家被视为一种集体能动性,其成员把它认同为自由得以辩护和实现、共同的文化认同及共同善得以表达的地方;另一方面,与之相应,成员既达成自由共识(国家容许"第一层次的多样性"),又以多元的归属方式获得政治身份(国家容许"第二层次或深度的多样性")——或直接作为个人权利的载体或作为民族共同体的成员而成为加拿大人。泰勒的政治认同理论为我国广泛凝聚共识,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坚持大团结大联合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新疆经验":建设"和谐社会"的初步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一位西方人士的论述引出"新疆经验"这个概念.其要点在于,"新疆经验"有助于中亚地区的稳定.最近20多年新疆经历了"三股势力"的严重挑战,在此期间,新疆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在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中为建设"和谐社会"不断探索,突出的有三件标志性工作一是三个"离不开"活动;二是"五观"教育;三是"高度认同"思想工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是新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实践的总结,已写入中宣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中,成为我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的宝贵精神财富."五观"教育、"高度认同"思想工程,既是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初步探索,也可能为祖国统一大业和建设"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2.
论"存在"     
在一阶逻辑的形式语言中,"存在"是一阶量词,但作为谓词的"存在"也是可以表达的.肯定"存在"的量词用法并不意味着必须否定作为谓词的"存在".蒯因消除单称句中的名字、将"存在"一律处理为量词的做法并不能解决"不存在"难题.承认在不同的理论之间的确有本体论承诺的差异,就必须承认"存在"的谓词用法.通过在逻辑语言中表示出不同...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否定主义的"理论原创"为出发点,针对学界在"西方理论中国化"方面的三种理解与实践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一是满足于"西方概念的中国运用"的中国化,忽略对"有用"进行中国问题追问;二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上满足于将"不确定的历史进程"混同于"确定性的理论",使"中国化"永远难以完成;三是满足于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思想资源"融会"的中国化,因忽略融会的实质是"批判与创造"而使其主张始终带有感受和愿望化色彩,难以介入实践.  相似文献   

14.
黑格尔承认理论的源与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黑格尔承认理论受到国内学界的广泛关注.承认作为人类政治共同体的核心概念,有着广泛的思想来源和对后世深刻的启示.厘清黑格尔承认理论的源与流,对其承认理论进行全面深刻的反思与批判,必将为承认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开拓道路.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正义"理论范畴下对"律师正义"概念进行剖析,将其合适延伸,可以认为:"律师正义"追求更为高级的人们对于民主自由的认同与诉求,它不再是简单的善恶判断,而是民主与自由的神圣不可侵犯,以及这一民主与自由的法律保障.对"律师正义"在中西方不同的培植土壤与生存环境进行进一步探究,可对律师正义于我国司法制度改革的推动做出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6.
认同理论:社会学与心理学的分析路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晓虹 《社会科学》2008,58(4):46-53
认同,涉及到我是谁或我们是谁、我在哪里或我们在哪里的反思性理解.长期以来,在社会科学中形成了多种有关认同的理论,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导源于符号互动论的认同理论和由欧洲社会心理学的"反叛"形成的社会认同理论.两种认同理论在理论维度上涉及到相同的研究主题,在经验维度上同样面临诸多需要科际合作的领域.通过对两种认同理论的基本概念、理论来源和相关经验研究的比较分析可知,二者存在着整合的基础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古代"自利人"描述和西方"经济人"假设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祥财 《社会科学》2006,1(7):86-92
中国先秦时期,思想家们对"自利人"的描述达到了很高的理论水平,但这并没有导致市场经济的自发扩展."自利人"假设和集权专制的政治体制可以、也曾经结合过.较之于西方的"经济人"假设,先秦时期的"自利人"描述在理论内涵上是有缺陷的;承认人都具有求利的本性是建立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只有具备了其他现代意识和社会机制,市场经济体制才能建立和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8.
"第三条道路"的价值观,是西方社会民主主义价值观念的现代转型,它以标榜超越传统"左"右"之争为基本价值取向,以自由、公正、团结为基本价值观念,是一个开放的价值观念体系。"第三条道路"的价值观,作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价值体现,具有比较复杂的理论来源,但基本的来源主要有五个方面:古典自由主义是其理论源头;马克思主义是其理论来源之一;传统社会民主主义价值观是其直接来源之一;新自由主义价值观则是其又一直接来源;宗教因素对其产生了复杂而深层次的影响。只有认清"第三条道路"的理论来源,才能更好地认清它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组织认同是组织成员以组织为中心寻求一致性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表现,可以把组织认同心理分为生存性、归属性和成功性三种类型.从行为角度把握的组织认同,其实就是组织行为学研究中所指的组织公民行为.调查结果表明,在中国的国有企业中,组织认同心理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不存在必然的线性关系.这个问题的存在与我们国家长期推行的许多制度已经形成了人们的某种惯性心理有关,组织认同心理与组织公民行为分离其实是"单位制"组织认同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0.
近代美学理论在引进西方美学理论时,对作为范畴的"美"的概念的翻译,力求选择与中国传统美学理论相对应的名称,以适应我们业已习惯了的对与"美"相关的理念和实际生活中的美的事物的理解.从词的本义说,西方美学把美学意义上的"美"称为Beauty,也就是美丽,其包含的意义是比较丰富的.而把Beauty翻译成狭义的"优美",就显得削足适履了.因此,把作为范畴的"美"理解为作为形态的"优美",从而使作为美学研究对象的"美"局限到了"优美"这一种形态上,与此同时,又把同样作为"美"的另外一种形态"壮美"理解为与西方美学理论中的"崇高"等值的概念,这是需要加以辨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