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曹禺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知识女性形象,她们深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并以不同方式反 抗着黑暗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压迫。为此围绕曹禺剧作中的知识女性的悲剧命运及成 因,分析了曹禺剧作对妇女解放道路所指明的方向,即由个体解放走上集体解放之路。  相似文献   

2.
王萌 《中州学刊》2004,(4):101-105
清末民初,在内忧外患的政治背景下,以维新派和革命派为代表的男性知识分子精英,掀起了以"保国保种"为目的的女性解放启蒙思潮.这次思潮有利于女性走上社会,但过于强调女性对国家民族的义务和责任,而忽略了女性应享有的权利.在这一思潮的影响下,不少先觉的女性也认同男性知识分子精英的贤母良妻主义等救国观念,但仍有部分女性清晰地传达出与之不同的声音.  相似文献   

3.
论知识女性职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解放运动和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女性冲破了男权的重重束缚走上社会,开始拥有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但新角色的获得又让女性面临很多新的问题,特别是知识女性的职业发展面临重重困境。社会角色与家庭角色的矛盾、社会物质生产和人类再生产的矛盾、对男女成就评价标准不一的矛盾等等冲突,致使知识女性职业发展异常艰辛。时间资源、知识技能资源、社会人际关系资源、政治资源等的缺乏又使知识女性的职业发展障碍丛生。女性的彻底解放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在重铸女性自我形象和叙述形式革新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体现了作者鲜明的女性意识;同时对于女性写作和女性解放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其所存在的不足也给女性写作及女性解放留下了一些遗憾。  相似文献   

5.
1949年以来的大陆史学界以及影视、小说、报告文学,持续塑造了战时中共根据地区域女性群体的象男人一样的英武形象,然而现实状况并非如此简单。战时20岁以上女性多数因受"三寸金莲"的限制无力远行,许多女性遭到日伪的迫害。战争的伤害加剧了她们对中共女性解放理念及政策的快速接受并投入放足活动,生存体验急剧改变着传统的审美观念及习俗,女性的身体与心理变革因抗战而发生。在战争背景下女性开始走出家门参与妇救会、青救会以及生产等工作,但中共华北各区域的女性参政与从事生产普遍存在着"夹生饭"现象。当时华北根据地对女性的政治动员既有新理念成分但更主要是现实政治压力所致,对女性身心责任的要求更多,权利倡导不够,女性审美及心态也因革命及意识形态的输入而产生了重要变化。尽管女性努力希望得到政治与经济上的一席之地,但因身体弱势无法摆脱男性歧视和战争选择,战时华北偏远乡村女性身体解放的复杂篇章,对1949年后共和国女性生存状态产生了重要的、持续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高小弘 《天府新论》2005,1(6):106-108
自"五四"以来,在革命所承诺的理想诱惑下,许多女性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但是在革命平等解放的面罩下却掩盖着陈旧的父权制面孔,新形式的带有强烈男权特征的性别规范在革命阵营内隐秘地存在着,这导致女性的精神和身体皆遭受到新的压制.丁玲在延安整风前的几个文本就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特征.同时,这一残酷的现实也给革命女性带来了社会政治革命与性别革命选择的两难.  相似文献   

7.
秦美珠 《理论界》2004,1(4):40-41
当今,对女性解放的关注已不仅仅停留在女性的政治解放层面,而是已经深入到女性的社会解放层面;不仅仅把女性解放看作对女性问题的解决,而且是把对女性问题的解决看成是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其他问题的一部分。“妇女问题”是世界事务中列于人权、民主、环境、和平和发展这些基本议题之后的一个独立的重要问题。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研究马克思女性解放思想尤其重要,因为马克思从哲学层面揭示了女性解放与人类解放的一致性就在于感性原则的确立,这一原则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将对人类行为产生重大的价值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川滇黔桂康等民族地区,是抗战相持阶段坚持抗战的大后方,对少数民族的统战工作,是以国统区和沦陷区为主阵地的中共南方局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通过公开和秘密的渠道,中共南方局将统战工作的对象拓展至少数民族的上层,使其走上了联共、抗日、反蒋的道路.少数民族参加抗战,为抗战胜利作出了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9.
女性的觉醒与解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霞 《东岳论丛》2004,25(6):141-144
明治维新拉开了日本近代社会的序幕,在人的解放、个性解放的西方潮流推动下,日本女性开始走上历史的舞台。口一叶是明治20年代浪漫主义小说家,与谢野晶子是明治30年代最有代表性的浪漫诗人,二者被称为日本浪漫主义文学的双璧。她们二人虽然具有共同的创作风格,即融古典、写实与浪漫为一体,但由于她们所处时期不同,其文学创作活动分别代表了日本前期浪漫主义与中期浪漫主义的文学创作特色,从而体现了日本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旧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家庭角色的考察,说明在男性神圣的宗法社会中,无论在社会还是在家庭女性都是男子的附庸;同时研究了现代社会中国妇女的发展道路及当今妇女整体素质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原因;探讨了现代女性追求自主、平等的解放途径;说明女性自由平等的取得,最终取决于女性思想观念的解放,也取决于社会体制和意识形态的变革  相似文献   

11.
生态女性主义思潮是妇女解放运动与当代生态意识觉醒的综合产物,在文化批判上,它强调男权社会对女性的统治与资本主义社会对自然的支配存在意识形态的一致性,在政治哲学方面,生态女性主义所追求的性别平等目标与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目标形成了联盟,女性与自然的双重解放不仅要对资本主义进行持续的批判,同时也要批判父权制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相互编织,因而女性的解放与自然的解放和劳动的解放所采取的策略和路径也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儒家思想传统中有一些压迫女性的观念,但同时也有一些表达妇女解放思想的观念,如"一阴一阳之谓道"的阴阳平衡观念,而"男女有别"的思想经过现代诠释亦可有利于保护女性。儒家内部也有一些解放妇女的思想急先锋,如李贽等。在当代女性解放的现实运动中,合理吸收儒家的积极的有关女性思想观念,可以丰富当代女性解放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他出生的时候,恰逢抗战胜利,父亲欣喜之下,给他取名凌解放,谐音“临解放”,期盼祖国早日解放。几年后,全国是解放了,但凌解放却让父亲和老师们伤透了脑筋,他的学习成绩实在太糟糕,从小学到中学都留过级,一路跌跌撞撞,直到2I岁才勉强高中毕业。  相似文献   

14.
张互桂 《船山学刊》2009,(3):201-204
现实表明,信息技术的发明只是知识女性解放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信息化并没有导致整个社会伦理道德的变化,女性地位在信息社会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质变。信息化仅仅是社会转型期的局部特征。女性解放任重道远,要逐步提高女性的地位,既需要国家政策支持,也需要女性自我进取形成独立自主的人格。  相似文献   

15.
孙犁笔下的女性群落有年轻活泼的少女、参与抗战的英勇的妇女、与抗战密切相关的普通妇女三类。这些女性在战争的背景下展示了“极致的生命情态”。由于美善统一的价值尺度,作者在这些女性身上更主要反映时代风云气,展示全民族抗战的精神,反映了作者象征民族精神的致思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女性解放内涵解析刘芳自从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首先喊出“解放女性”的呼声后,中国的上空一直高高飘扬着女性解放的旗帜。经过艰难曲折的斗争,女性解放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时至今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我们仍然要为女性解放而大声疾呼。虐待妇女、...  相似文献   

17.
周文莲 《理论界》2010,(2):91-92
在后现代那里,女性解放逐渐成了哲学的热门话题,许多哲学家、心理学家、人类学家纷纷对女性解放进行了新的诠释。与传统女性主义相比,后现代存在主义女性解放有不同的基本特征。文章分析"他者"和"主体"之间的关系、他者与女性之间的关系、他者与女性解放之间的关系,针对女性主体意识的缺失和自我意识的束缚,阐述从他者与主体关系的演变到以女性为主体的价值观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8.
试论马克思女性解放思想的哲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美珠 《兰州学刊》2004,(6):62-63,93
本文试图通过马克思的两种生产理论、分工理论、异化与资本理论、政治解放、人类解放与女性解放关系理论的解读,揭示蕴含其中的马克思的女性解放思想及其当代意义。马克思女性解放思想的意义不在于它给我们提供了什么政治纲领与政治策略,而在于它为女性解放提出了总体目标与总体思路;马克思女性解放思想的意义不仅仅展现在政治层面,更是展现在具有恒久意义的哲学层面。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回顾和平解放60年来,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西藏和平解放的胜利,平息了西藏叛乱,进行了民主改革,使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引导西藏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大道,走上了经济建设的道路。这对于西藏而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带领西藏人民建设富裕的西藏、开放的西藏、现代化的西藏,在发展中促进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生改善,促进良好的社会环境的形成。60年中,西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是中国共产党英明领导的结果,是发展与稳定共促进、民族区域自治与全国援建相结合的方针指导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紫色》和《灿烂千阳》两部小说以女性的视角呈现了黑人女性和阿富汗女性所面临的深重苦难以及她们的抗争历程。女性之间的关怀互助是女性的觉醒关键因素,而与男性展开平等合作、寻求和谐美好的解放之路是两部小说对于女性解放的共同阐释,体现了后现代女性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