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萨满教的英雄崇拜与北方民族的崛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宏刚 《社会科学》2007,(12):149-157
回顾中国历史:鲜卑建魏、契丹建辽、女真建金、蒙古建元、满洲建清,这5个入主中原的王朝立国约800年,对中国及亚洲都发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而这5个民族都是信仰萨满教的北方民族。一个民族的兴起有其经济、政治、军事等综合因素,而文化是其底蕴,这些民族文化的最终核心是萨满教,从萨满教的英雄崇拜,可以揭示这些英雄民族勃兴的部分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2.
古代北方先民信仰的萨满教,其鼓声、歌声回响在西北的戈壁、蒙古苍茫的草原和东北茂盛的原始森林中.尽管随着氏族社会的瓦解,它逐渐淡出了历史的舞台,但作为北方文化重要载体之一的萨满教,在北方诸多民族的性格形成、观念习俗的养成以及文化结构的构成上都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相似文献   

3.
冰雪崇拜是地球北部诸民族共同的文化现象.满族萨满教雪祭以物化的形式、隆重的礼仪展示了满族及其先世对冰雪的崇拜观念,具有浓郁的北方文化特色.满族雪祭既是对冰雪这一大自然景观的礼赞,也是对人类世代积累的识雪、用雪、娱雪的经验、智慧的颂扬.它反映了满族先世开拓、繁衍于北疆的艰难历程,记录了人类适应、利用、驾驭自然的伟大功绩.从中不仅可以管窥往昔满族萨满教原始祝祭大典的历史面貌,对于认识原始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理解北方先民的心理意识和思维方式,揭示原始萨满教的功能与作用也不无裨益.雪祭是满族萨满教古老的祭祀大典之一,在世代珍藏的满族先世黑水女真部古老的萨满  相似文献   

4.
萨满教与南方民族民间宗教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北方少数民族萨满教和南方少数民族民间宗教的比较分析后指出藏族的苯教巫师、彝族的苏尼、纳西族的桑尼以及羌族的端公等民间巫师和北方民族萨满的巫师之间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南方民族的一些民间宗教也可以纳入广义的萨满教范围内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国北方民族的萨满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萨满教是一种原始多神教,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各民族,如通古斯语族的满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锡伯族,突厥语族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蒙古语族的蒙古族、达斡尔族,原来都信仰过萨满教。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条件的改变,萨满教在上述很多民族中已被佛教(喇嘛教)和伊斯兰教所取代。唯有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达斡尔族和个别地区的蒙古族,直到解放时还信仰它。萨满教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内容和祭祀  相似文献   

6.
试论北方少数民族生殖崇拜的萨满教根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少数民族中较常见的生殖崇拜现象往往和萨满教的性神秘观相关。在萨满教神话、仪式以及萨满教巫术操作过程中几乎都有一些与性有关的内容。在萨满教观念中,性器是一个富有巫术力量的神秘器官。在北方民族萨满教后期发展中,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往往结伴而行  相似文献   

7.
萨满文化析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萨满教文化形态和蕴涵,受到世界多学科学者的关注。欧美和亚洲许多国家研究萨满教文化著述甚丰。近些年来,随着国际萨满教学的深入开展,改变着零散、孤立研究的趋向,加强了国际间学术信息交流与合作,呈现了活跃的局面。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中国萨满教文化研究,继五十年代全国富有意义的调查与开拓,七、八十年代持续进展,在党和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关怀下,使我国北方诸民族濒于散失的萨满教文化遗产,得以抢救、征集并保留下来,充实了我国民族文化宝库,扩大了我国萨满教研究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引起国外的重视。所有上…  相似文献   

8.
以吉林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富育光先生为首的一支萨满教调查研究小组 ,已经深入满族及北方各少数民族地区 ,沿黑龙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及松辽平原 ,持续采风二、三十年。先后录制了一系列萨满教文献记录片 ,出版了一套颇有名气的《萨满教研究丛书》。其中有《满族萨满教研究》、《萨满教神话》、《萨满教女神》 ,还有待出版的口碑文学满族史诗《乌布西奔妈妈》、长篇说部《两世罕王传》和富育光早期整理出版的满族民间故事集《七彩神火》 ,为北方原始文化、满族文化和萨满教学研究 ,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为国内外民族学家、宗教学家所瞩目 ,…  相似文献   

9.
鄂伦春族萨满教特点刍议郭淑云在我国信仰萨满教的北方诸民族中,鄂伦春族萨满教最具特色。与北方其他民族相比,鄂伦春族在经济生活和社会组织方面,都有着独特的地方,经历了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在经济生活方面,当其他民族已由原始狩猎生产相继转为游牧业、农业生产以...  相似文献   

10.
蒙古族最早信奉萨满教。萨满教是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民族信奉的一种原始宗教,源于母权制氏族社会。从民族学的资料来看,凡经过原始狩猎、捕鱼经济的原始人类都具有类似萨满教的这种意识形态。在东南亚的一些岛屿的居民及美洲的印第安人当中,至今还有类似萨满教的信仰。现在在我国南方地区的汉藏语系,南亚语系的一些民族以及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的一些民族中,萨满教的残余仍在一定程度上产生着影响。  相似文献   

11.
萨满教是中国北方民族的一种原始宗教 ,产生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初期至中期的繁荣时期 ,是极珍贵的人类历史文化的“活化石”。萨满教原始信仰行为的传布区域相当广阔 ,囊括了地球北半部的中北欧、北亚、东北亚以及北美广袤地区。该区域古代渔猎和游牧民族都曾经盛行萨满活动。萨满教是一种原始的多神教 ,远古时代的人们把各种自然物和变化莫测的自然现象 ,与人类本身联系起来 ,赋予他们以主观的意识 ,从而对它敬仰和祈求 ,形成了最初的宗教观念 ,即万物有灵。宇宙由“天神”主宰 ,山有“山神” ,火有“火神” ,风有“风神” ,雨有“雨神” ,…  相似文献   

12.
郎樱 《学术探索》2006,(3):85-90
萨满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萨满教及南方少数民族巫术信仰的宗教神职人员。萨满教形成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并随着生产力的进步而不断发展。萨满教既是一种原始宗教,又是一种文化体系,是一座保存少数民族古老文化的宝库。在北方少数民族的古老神话中,有许多女神传说,这些女神既是氏族部落的首领,又是主持祭祀的萨满,她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大作用。萨满神话中塑造的各类女神形象,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存在的女性崇拜观念的体现。在萨满教中,萨满既是具有神力、通晓神谕的神职人员,同时又是本民族文化的传承者,许多民族史诗、歌舞、神话通过萨满而得到传承,许多萨满是著名的歌手和舞蹈家。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萨满及萨满仪式处于衰微之中,但萨满观念与习俗在中国少数民族群众中依然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13.
萨满教是源于通古斯等北方诸民族中的一种原始宗教,直到解放前,在我国东北的鄂伦春、鄂温克、赫哲等少数民族地区,还曾一直存在着较为完整的萨满教信仰形式。从萨满教所展示的内容来看,可以说是一种普遍的俗信模式,不同于任何形式的现代宗教,它是在特定的原始社会形态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原始宗教文化现象,并以其独特的习俗遍布于北方各少数民族之中。然而,当我们抛开装饰其上的形形色色文化现象,去分析其宗教世界观,即萨满教中的社会认知系统,又可发现它与中国古代社会传统信仰模  相似文献   

14.
萨满教不是孤立的文化现象。一些学者把萨满教包含的祈祷,赞祝,诅咒,祭献,膜拜,禁忌等,概括为“萨满经典”。在那被称之为“神谕”的表面看来荒诞不经的事物背后,如果细细品究,往往能够发现产生这种文化现象之人们的宇宙观、自然观、审美特性、道德标准等等。我认为,萨满教实际上构成了民族文化发展的一个必经的、很重要的阶段。 文中的黑龙江流域各民族是指中国北方的鄂伦春、鄂温克、赫哲和达斡尔族。从语言学上划分,前三个民族是通古斯系统民族,达斡尔族则是与通古斯系统民族有较多联系的蒙古系统民族。历史文献说明,这四个民族在很久以前共同生活在黑龙江流域,后来逐渐南迁,有的氏族(或民族)离开了黑龙江。但从他们萨满教内容的交叉复合中,可以看出他们是在黑  相似文献   

15.
蒙古族萨满教及其世界观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满教是我国北方民族自古以来普遍信仰,并且至今还残存着的原始宗教。这里,笔者从思想史角度,对蒙古族萨满教及其世界观的发展变化问题,提出几点见解。 一、蒙古族萨满教是发展完备的原始宗教 蒙古民族是源远流长的古老民族。蒙古民族在古代所信奉的萨满教,不但是从其原始社会产生发展而来的原始宗教,而且是发展完备的原始宗教。有些学者认为,萨满教是“近似宗教的一种特殊的信仰活动和现象。”,或者说萨满教只是一个“自然信仰”。显然,这种观点和说法与萨满教,尤其是与蒙古族萨满教的实际情况大相径庭的。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指出:“反宗教的批判的根据是: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就是说,宗教是那些还没有获得自己或者再度丧失了自己的  相似文献   

16.
萨满教与蒙古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古萨满教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并跨越了不同的历史时代而残存至今,对蒙古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一直产生着深刻广泛的影响。如果我们采取近年来盛行的“蒙古源于蒙兀室韦”为起点来叙述蒙古萨满教,则与蒙古萨满教的源头相距甚远。况且,室韦人“无羊少马多猪牛”,“颇有粟、麦及稷,夏则城居”。与食羊饮酪居穹庐之蒙古民族本非同一文化类型。文化是构成一个民族的基本因素,探讨“随水草迁徙”的蒙古民族族源,尤其不能离开文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萨满教条释文说:萨满教是近存晚期原始宗教的一种。曾广泛流传于中国东北到西北边疆地区操阿尔泰语系满洲——通古斯、蒙古、突厥语族的许多民族中,鄂伦春、鄂温克、赫哲和达斡尔族到20世纪50年代初尚保存该教的信仰。因为通古斯语称巫师为萨满,故得此称谓。”回鹘是中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原始信仰也是萨满教,所以,萨满教研究是回鹘历史研究中不可忽视的课题。众所周知,  相似文献   

18.
锡伯族是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前后的东胡、鲜卑。据考证,锡伯族属于东胡系民族,即东胡——拓跋鲜卑——室韦——锡伯族。锡伯族的文化是随着萨满教的发展而发展的。今天,在锡伯族文化园地里,不仅可以找到萨满教文化的口头形式,而且可以寻见书面形式的作品。近年从锡伯族民间发现的《萨满歌》就是一例。  相似文献   

19.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对立统一运动是造成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核心力量。但对北方草原地区历史文化分期必须从区域历史文化的特殊性出发运用这一法则。表现为区域性、多民族性、文化的主体性与吸融性的这个特殊性,反映和促进了古代北方草原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其中,各民族和各民族间的重大政治斗争以及由此引发的区域生产关系大调整具有划分历史阶段的标志性价值。依据这些原理,提出了对进入阶级社会后北方草原文化历史三阶段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新疆各民族宗教文化是新疆传统历史文化架构中的重要部分之一。自古以来新疆就是一个多宗教地区,不仅流行过原始的萨满教,还曾有袄教(琐罗亚斯德教,俗称拜火教)、佛教、道教、景教(基督教聂斯托里派)、摩尼教、伊斯兰教、喇嘛教(藏传佛教),以及天主教和基督教其他一些派别的传布。这些宗教的传播,沟通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丰富了新疆地区的历史文化库藏。但由于各种原因,其中有些宗教(如祅教、景教、摩尼教)在新疆历史上衰灭了,有些宗教(如道教、天主教)的流传时停时续,有些宗教(如东正教与基督教某些派别)输入较晚,传布面很有限,因此,在新疆各民族传统文化中,保有深广影响的宗教文化主要是萨满教文化、佛教(包括喇嘛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 一、萨满教的文化遗存 萨满教是新疆阿尔泰语系诸民族古代信仰的宗教,以该教在通古斯语中称为“萨满”(原意为“狂舞的人”)而得名。萨满教是原始宗教晚期形式,具有明显的氏族部落宗教特点,以对“腾格里”(天神)的崇拜为核心,同时保留着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等各种原始信仰。萨满教在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如匈奴、乌孙、鲜卑、柔然、铁勒、突厥、契丹、回纥、蒙古等族中曾普遍存在。现在新疆的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族的先民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