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小丁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03-106
农村教育口述史就是应用口述史的方法,关注农村教育领域的普通层面、普通教育人的回忆、亲历的历史记录。它将视角从教育的精英人物转向普通的教育人,从上层转移到下层,实现教育史研究的革命性转变。农村教育口述史的要素包括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的基本方法等。视角转移下的农村教育口述史为未来的教育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杜智萍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5):166-168
教育创新功能是教育史学科的基本功能之一。21世纪中国教育发展对教育史学科教育创新功能提出了迫切要求。其教育创新功能发挥的主要途径是:培养研究型、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推动教育理论的革新;对现实中国教育创新和教育改革进行论证,并提供意见和建议。教育史学科有义务不断提高学术水平为教育改革服务,在中国教育改革中承担更大的责任。教育史学科教育创新功能的发挥将有助于中国教育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孙林生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1,23(2):128-129
创新教育之所以成为当今举世关注的课题,缘于创新教育是从头应对知识经济的必然选择,是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塑造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创造性人才,须以教育创新作保障,教育创新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科学的教育思想、理念和人才观、质量观,同时要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育人环境,尤其亟等建立创新教育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4.
施进发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0(4):1-3
素质教育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实现人的知识、能力、素质的高度和谐与完美统一.推进素质教育必须端正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改进教学管理,着实提高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5.
刘莉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2(2):22-24
1913年6月,美国教育家孟禄来华之行是实用主义在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史上首次传播的标志.在孟禄的直接影响下,黄炎培发表了<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一文,掀起了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第一次实用主义教育热潮,开启了近代中国近代教育思想的新篇章.黄炎培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之所以在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史上占有重要一席之地,既是因为它适应了当时的历史内在需求,也来自于实用主义自身内部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6.
张林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5,5(4):68-71
冯友兰认为,生产社会化使教育打破了家庭、民族和社会的界限,各民族平等受教育而共同进步成为可能。生产社会化所带来的细密分工和专业化,使学生道德品质的培育主要依靠社会之“化”。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要求学生只有根据自己的兴趣、才学进行学习方可取得大的成就。冯友兰的教育思想,在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具有鲜明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功利主义大众教育思想及其对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释了我国功利主义大众教育思想的内涵、表现形式及其与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之间的关系。以精英主义、官本位及工具主义等思想为基本特征的中国功利主义大众教育思想对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有着深刻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敏泽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4(6):5-9
由于在我国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文学思想史的兴起还是晚近的事情 ,所以这一学科目前仍然面对一些尚未解决而又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 ,例如何谓文学思想史 ?文学思想史从发生学上是如何产生的 ?文学思想史与社会政治思想史、哲学思想史以及文学史、文学理论批评史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它最基本的特点是什么 ?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教育思维的特征与启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刘复兴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6(4):11-13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核心是以反思现代性、多元化思维和否定性思维为特征的后现代思维方式.后现代教育思维具有重视个人选择和参与,崇尚创造性、差异性、多样性、复杂性、不确定性和建构性等特征.我国教育的现代化不可能无视后现代主义的影响.我们既要发展现代性又要反思现代性,因此,必须超越后现代思维,把其思想中合理性的方面融入到我们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之中. 相似文献
10.
潘懋元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1)
走向21世纪高等教育思想的转变,是把唯社会价值观或唯主体价值现转变为使社会价值与主体价值协调平衡的价值观;把传统的知识质量现转变为包含知识、能力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把急功近利的教育发展现转变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发展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