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生活中常常见到这样的人:对越不熟悉的人越礼貌貌、热心,但对越熟悉的人如亲人,反而越蛮横,甚至伤害他们伤害他们,这样的人常被大家称为"双面人"。而我们也常常不自觉地成为也常常不自觉地成为"双面人"。一位妻子在一档情感访谈节目中控诉自己的丈夫,对待外人热情有礼、无微不至;而对待妻子却冷漠暴躁,常常破口大骂。他在亲人面前的这种表现,让他的同事简直不敢相信!因为他在外人眼中是出了  相似文献   

2.
肖群忠 《船山学刊》2018,(1):96-101
《太上感应篇》被誉为"古今第一善书",旨在以因果感应之理与事,劝人为善去恶。一方面要"众善奉行",另一方面要"诸恶莫作"。主体部分提出了行善去恶的实质主义的道德行为规范,回答了人们应该如何正确行动或者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而在总论和结论部分提出了"善恶报应"的道德制裁理论,回答了人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这么做会有什么后果。研究《太上感应篇》的行善去恶论所包含的传统道德智慧,对我们加强当代道德建设具有重要启发意义,这就是我们要用理性自觉、价值信仰和好的制度安排与道德法律化去促进人们行善去恶,这是促进中国社会道德进步的动力与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正周末,我们几个相约去看外公外婆。去的时候,恰巧碰到外婆正在"训话",原来外公只顾着他那两只鸟儿,不肯去帮忙洗菜。"这老家伙就是懒,我这一辈子嫁了他啊,真是旱早就操劳白了头。"外婆说得起劲,外公却"无动于衷",眯着眼睛乐呵呵地逗着他的鸟儿。我们跟着起哄。表妹从一旁折了枝桂花递给外公,让他过去道歉,还让他大声说:"老伴,对不起,我爱你。"外公被我们笑得都不好意思了。午饭照例是外婆的拿手好菜:红烧肉、本鸡汤、葱爆虾,  相似文献   

4.
当我们谈及重庆文学的现状与历史、分析重庆文学创作之中各种文体的得失、憧憬重庆文学的发展前景之时,或许有一个关键的词语会不断被提及,这就是"本土"。在一些人心目之中,"本土"对于一个区域的文学价值,似乎是先天而不证自明的,诸如题材、民俗、地域精神、地域文化等一系列词语随即裹挟而来,于是"本土"成为一个区域文学得以成功的驱动性力量源泉。像"本土"这样的概念,显然不是基于地理  相似文献   

5.
"生"字的背后隐藏着一切认识论、知识论、本体论或存在论、生态论哲学的最高机密。生的哲学、生生的哲学的意蕴非常丰富。是"生",让我们存在,让世界活脱脱地在我们的面前呈现,让万物是其所是而成为它最本己的自身。作为一个高度概括的概念,"生生"把物的存在及物的运动的最基本特征与最内在的秘密都包容了进去。离开作为它存在的基本条件的"生生",物不可能形成它的整体感。天道即生道,或物道、人道。物的存在通过生生而使它自身不断创新。每一个物的内部、每一个物与他物之间都广泛地存在着生态,物的存在本身就是生态化的结果。人活世间,每一件小事、每一个俗物都是属于我的存在,体现着我的关系,构成了我的小生态。道德学与生态学也可以被整合到一起。  相似文献   

6.
正著名作家冰心曾说过:"人老不可怕,可怕的是心老。"这话说得的确有道理,调查表明,"常留童心,常存童趣"对身心健康有一定帮助。乐观不愁是得以延年的秘诀之一。一些童心未泯的老年人不但精神愉悦、生活充满乐趣,而且身体非常健康。另外,实践证明老人是可以"童化"的。人的一生如四季轮回,童年和老年有很多相似点。"童化"老年就是推迟心理老化,这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正虽然人到老年,性格却像儿童一样,天真任性,希望被呵护,但又喜怒无常,他们就是"老小孩"。他们让人"喜",是因为人老了心态还年轻,身上带着不服输的劲头;他们让人"忧",是因为时常像小孩子一样,说风就是雨,太过执拗。现实中,很多家庭不乏"老小孩",虽然还在扮演父母的角色,行为却是孩子气的,不少子女被他们"折磨"得哭笑不得。其实,只要讲究技巧,与"老小孩"相处并非难事。  相似文献   

8.
<正>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具有高尚美德的人,往往被讥讽为“傻子”、神经不健全的“怪人”等等。雷锋等共产主义战士和一些富有进取心的先进人物,都曾被扣上过这样的帽子。面对这种状况,雷锋在日记中写到:“有些人说我是‘傻子’,“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是甘心情愿做这样的‘傻子’的。革命需要这样的‘傻子’,建设也需要这样的‘傻子’。我就是只长着一个心眼,我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但是,不可否认,那些虽具有一定上进心但又缺乏相当的觉悟水平的群众,却往往经受不住这样的压力,他们有的因此而停止不前,还有的变成了消极沉沦的落后  相似文献   

9.
从凯恩斯开始,经济学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开始流行着一种这样的观点,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出现了"失灵"并需要政府的干预.美国次贷危机由恶化而迅速地演变为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此背景下,各国政府认为"救市"已刻不容缓,纷纷采取了强力干预市场的措施,期望通过政府干预,让市场重新回到稳定发展的轨道上来.然而,市场失灵也许只是由一些被称为"经济学家"的人强加给市场的不实的罪名,充其量只能算作是某些经济学家的"猜想"或"臆想".而这个猜想却犯了一种常见的、被称之为"归因谬误"的逻辑错误,即将没有因果关系的不同现象错误地联系到了一起.人类理性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力量,但对理性的过分夸大只会招致灾难.历史上,自负的理性不但没有对社会的进步起到推动作用,反而极大地破坏和阻碍了它的健康发展.我们愿意相信,21世纪的世界经济方向只能是越来越市场导向的,而不是相反.  相似文献   

10.
王凤珍 《理论界》2014,(3):33-35
世间任何事物要想完美地得以发展,前提就是实现"和谐",和谐就意味着完美。"和谐"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一直引领着中华民族为达到这美好的理想境界不断进行着努力与奋争。我们国家要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同愿望,条件同样是实现社会诸因素相应配合得当,进而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11.
正一次,乾隆皇帝在浙江海宁微服私访时,被一家中药铺上的"天下第一家"的牌匾吸引住了。他走进一看,只见堂上有位老人站在柜前。乾隆问道:"贵店何以敢称天下第一家?"老人不语,让乾隆问他的父亲。乾隆又见一位老人在捣药,便说明来意,老者指指后门说:"请先生问我的父亲吧。"乾隆跨过后门,果然又见到一位老人。他问道:"老人高寿?"老人笑着说:"我年岁尚轻,刚满九十九。"乾隆听完感叹:"您年近百岁却如此精  相似文献   

12.
梁微 《家庭科技》2013,(10):40-41
网络的传播优势被制造谣言者"相中",成为其传播谣言的主战场。网络谣言的制造者正是利用了一些人的好奇和恐慌心理、从众心理、心理定式等,将谣言大肆传播。在微博界有这样一个比喻:"微博粉丝超过100人,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10万人,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人,就是一份全面性报纸;超过  相似文献   

13.
人老最怕懒     
正人老了照样能发热发光。但精彩晚年的前提是,让身体和大脑都活动起来,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才能让身心都保持在最佳状态。所以才有"勤奋是长寿的伴侣,懒惰是短命的朋友"这样的说法。人到老年,由于体力和精力都在走下坡路,多数老人会出现容易劳累、不爱出门等生理懒惰,以及不接受新事物、不学习新东西等心理懒惰。懒惰会让全身各系统处于松弛状态,使得老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14.
王春  姜栋 《家庭科技》2013,(10):48-48
老人被保姆的悉心照料感动,娶保姆为妻并把遗产留给保姆的事情屡见不鲜。然而,老人作出将遗产留给保姆决定的时间是在娶保姆为妻前还是后,在法律上却有着很大差别。以下案件,将让您读懂"遗赠"和"遗嘱"。【案件回顾】汪涓今年51岁,下岗后一直靠做保姆维持生计,期间她跟丈夫因为感情不和离婚了。  相似文献   

15.
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对"群众"传统的解释明显落后于社会发展。"群众"一词运用不当,容易造成这样的结果:在理论上似乎是提升了大多数人的地位,但在实际当中却否定了"差异"的合理性,将一些人视为群众的对立面来处理,致使统一性被片面理解为排他性,从而导致社会及经济的发展失去活力。不仅如此,"群众"运用不当还容易混淆个人意志和集体意志。在社会当中,许多利益集团或个人为了实现其利益诉求,往往假借集体名义。"群众"由于其在法理上的不明确性,很容易成为制造合法性的万能工具。"群众"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个体义务被群体稀释,群体责任由个体承担。  相似文献   

16.
引言职称之类的冠冕,如今似乎已成为一些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然而也有些真正的学者只是与学术共同着生命,而无暇去顾及那些身外之物。年近八旬的孔凡礼先生,就是这样一个真正的学者。他著述等身却没有任何职称,他坐拥书城却仅有容膝之地,他绩近大师却迂得可歌可泣……笔者是  相似文献   

17.
企业作为经济实体与慈善有着天然的隔阂,但企业慈善实践却从未停止,并且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这只能证明企业行善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早期企业慈善事实上是企业家个人在宗教教义影响下的爱心行动;在20世纪,企业行善成为在外在压力下践履社会责任;进入21世纪,企业公民身份开始形成共识,企业慈善是公民积极地改善社会环境行为。从历史的视角来审视企业行善的动机,不仅可以回答企业为什么行善的问题,而且有利于剖析行善动机嬗变背后的社会根源,从而归纳出企业行善动机的变动规律。  相似文献   

18.
最近微博上一个帖子很火。帖子的内容很简单:你有哪些事瞒着爸妈?可就是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却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评论。一个叫玛丽的网友写道:爸爸妈妈,原谅我一直没告诉你们实情。去年3月,小柯带了另一个女人来见我,告诉我,他们相爱了,让我放手。这一段一直被你们看好的姻缘,其实到了尽头。但我们  相似文献   

19.
李守明 《理论界》2010,(11):199-200
"自我"是当今中国的一个核心社会问题,也是当代大学建设中的一个核心教育问题。"自我"虽然在世俗文化中已经被泛滥使用,但究其实质与根基,却仍然在于哲学的理论渊源。尤其是西方哲学,明确地把"自我"问题放置于个体、自由、人格、本性等关联项的框架内加以探讨,为我们今日思考大学教育中的"自我"教育问题提供了既经典又常新的路径与视域。高度重视"自我"的教育,最终就是重视"人"的教育,也就是实现大学的终极理念。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源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就是"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得以振兴,但"三农"问题却一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极大阻碍了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三农"问题的产生存在着四个方面的根源基本国情根源、制度性根源、思想意识根源和"三农"本身的根源."三农"问题产生根源的复杂性决定了其解决的艰巨性与长期性,所以必须从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速政治体制创新、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以及积极推进我国城市化建设等多种途径对"三农"问题进行综合性地分析与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