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 探讨拉萨尔同俾斯麦的结盟,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注意,就是从1863年5月双方第一次会谈到1864年8月拉萨尔突然身亡,这一年多拉萨尔政治鼓动的性质,即他的政治言行的主要倾向和社会作用的问题。 1863年9月拉萨尔在莱茵地区的演说。拉萨尔同俾斯麦第二次会谈后就到瑞士旅行和疗养,他在给朋友洛尔贝图斯的信里说,他回来就要投入反对进步党人的战斗。果真如此,1863年9月拉萨尔以《宴庆、报刊和法兰克福议员大会》为题,连续在莱茵地区的巴门,佐林根和杜塞尔多夫等城市,进行了猛烈地反对资产阶级的讲演活动。当时俾斯麦政府同进步  相似文献   

2.
重评拉萨尔在俾斯麦统一德国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肯定俾斯麦统一德国是一场“从上面进行的革命”,又认为拉萨尔支持俾斯麦统一德国是反动的,这是形而上学的二元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德国统一是当时德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大是大非,是评价革命和反革命的主要依据。拉萨尔在法律上、国际形势力量对比、统一的主要障碍以及普鲁士的历史使命诸方面为俾斯麦统一德国,寻找根据,大造舆论,功不可没。拉萨尔同马、恩对德国统一道路的分歧,是工人运动内部策略之争,马、恩对德国统一策略前后有所变化。因此,给拉萨尔加上的各种不实之词应该取消,对其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拉萨尔是一个醉心权势、投机革命的资产阶级野心家、反革命两面派、叛徒、内奸和工贼,是德国工人运动史上机会主义的祖师爷,也是早期国际共运史上臭名昭著的机会主义头子。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当德国工人运动重新高涨起来的时候,他与普鲁士王朝的首相俾斯麦相勾结,抛出了一条鼓吹改良、主张倒退的机会主义路线,妄图使德国的工人运动背离“第一国际”的路线,同国际工人运动隔绝,而效忠普鲁士封建王朝,维护地主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马克思、恩格斯等同拉萨尔之流进行了长期的、坚持不懈的斗争,尤其是1875年马克思写的《哥达纲领批判》给了拉萨尔主义以致命的打击。马克思主义同拉萨尔主义的斗争不仅对于发展德国工人运动,而且对于推进整个国际共运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布莱希罗德是著名的柏林银行家,也是俾斯麦的私人银行家、亲密的朋友。由于与俾斯麦的特殊关系,在俾斯麦领导的德意志人民争取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布莱希罗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是俾斯麦的“铁血”政策的坚强经济后盾。他帮助俾斯麦缓和了财政上的拮据,壮大了普鲁士的军事实力,进而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1875年4月—5月,马克思为了批判拉萨尔机会主义路线,指导德国工人运动健康发展写下了<哥达纲领批判>这部伟大的著作.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深刻地论述了过渡时期和共产主义社会发展两个阶段的原理.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道德等方面论述了这个过渡时期的必要性,同时指出在这个过渡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相似文献   

6.
伟大导师马克思写的《哥达纲领批判》,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部纲领性文献。今天,随着批林批孔斗争的深入发展,认真学习这部光辉著作,对于我们总结两千多年来儒法斗争的历史经验,进一步认清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已复礼”,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提高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增强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能力,反对复辟倒退,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拉萨尔是混进德国工人运动中的大工贼。他公然背叛《共产党宣言》的革命原则,投降俾斯麦反动政府,疯狂反对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竭力维护罪恶的资本主义制度。而《哥达纲领》从头至尾充斥着拉萨尔的信条,全盘接受拉萨尔的机会主义路线,是一个全面背叛马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彻底揭露了“哥达纲领”从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学说倒退到拉萨尔的阶级投降主义本质和从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倒退到拉萨尔的建立所谓“自由人民国家”的实质,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从理论上、政治上彻底清算了拉萨尔主义,击退了这股倒退逆流。  相似文献   

8.
在劫难逃     
《阅读与作文》2008,(7):39-39
1866年5月,俾斯麦亲王在下林登乘马行进。有一个名叫科恩·布林德的学生靠上来,拔出左轮手枪,近距离向他开了4枪,其中两枪未击中目标,一枪打在俾斯麦肩膀上,还有一枪击穿了他的胸部。这位“铁血宰相”并未受致命伤,6天后,他又再次露面,身体笔直,威严赫赫地骑马行进。那时布林德已经被捕,枪也被夺下了,那支枪被当成这事件的纪念品送给了俾斯麦。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以来,拉美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社会发展相协调,注重解决贫富差异悬殊问题,实施了一系列扶贫计划,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社会民生逐渐改善,随着经济的发展,拉美中产阶级人数增加,教育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近年来,大多数拉美国家的外交政策从同美国结盟和"单向依附"美国转向独立自主和日益多元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拉美同中国的政治关系正在全面、健康、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悲剧性的冲突马克思、恩格斯给拉萨尔的信是回答一八五九年三月六日拉萨尔给马克思的信的。拉萨尔给马克思的信是征求两位导师对他所写的悲剧《弗兰茨·冯·济金根》的意见的,信后附有拉萨尔关于悲剧观念的手稿。马克思、恩格斯的回信,批判了拉萨尔关于悲剧的观念,同时也从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提出了他们对于“悲剧性的冲突”的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11.
《哥达纲领批判》是革命导师马克思对拉萨尔机会主义进行不调和斗争的光辉记录,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一部重要文献。一百年前,马克思运用阶级分析这个锐利武器,从理论上、政治上全面地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哥达纲领》中的机会主义观点,在斗争中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当前,在全国亿万人民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普及、深入、持久地开展批林批孔运动的时候,学习《哥达纲领批判》,汲取革命导师同拉萨尔主义进行斗争的历史经验,对于揭露和批判叛徒、卖国贼林彪以及社会上一小撮阶级敌人散布的谬论和反革命两面手  相似文献   

12.
同大国结盟是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历史经验主要有四个 :(一 )是否同大国结盟要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当时所处的国际环境出发 ;(二 )为保证同大国结盟后既能分享结盟利益 ,又能避免成为大国附庸 ;(三 )中国同大国结盟是为了反对外来侵略 ,维护世界和平 ,而不是为了联合称霸主宰世界 ;(四 )同大国结盟思想是中国面临巨大战争威胁背景下的产物 ,而正是这种局限性构成了邓小平提出“真正的不结盟”思想的直接借鉴 ,为“全方位开放”的必要性作出强有力的实证。  相似文献   

13.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欧洲的心脏地带发生了一件极为引人注目的事件——德国统一。成就这一伟业的是普鲁士首相俾斯麦。他顺应历史潮流,勇担民族统一大任;顶住了国内外各方面的反对压力,选择"铁血道路";打消了资产阶级夺权的企图,压制自由主义;将奥地利驱逐出德意志联邦。俾斯麦制定出正确的政治外交和军事战略政策,凭借出色的外交手腕和顽强的毅力,一步步扭转时局,通过三次成功的王朝战争实现了在普鲁士领导下的德意志的统一。俾斯麦在德国统一过程中扮演了主角,他的历史功绩应予以基本肯定。  相似文献   

14.
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后,德意志帝国宰相俾斯麦对外推行了一条被称为“大陆政策”的外交路线。在20年间,俾斯麦纵横捭阖,左右欧洲政局,创造出了一个所谓的“俾斯麦时代”。他的外交活动也就成为认识这一时期乃至以后复杂的欧洲国际关系的重要环节。而分析俾斯麦推行外交政策的客观环境,则是认识其整个复杂外交活动的重要前提之一。也有助于加深对当时欧洲列强外交本质的认识。决策者制定和推行政策,要从客观环境出发,他们的政策所要达到的目标符合了客观环境的实际才能有所建树。俾斯麦是“一个头脑十分实际和非常狡猾的人”①。“大陆政策”的制定和推行就是从当时的客观环境的实际出发的。我们这里所要谈的俾斯麦推行外交政策的客观环境,主要概括指普法战争后欧洲总的形势和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以及德国所处的地理政治位置。旨在说明,俾斯麦“大陆政策”的制订和  相似文献   

15.
拉萨尔在1858——1859年间写了一个剧本:《弗朗茨·封·西金根》。1859年3月,他把这个剧本寄给马克思和恩格斯看,并附了一篇关于他对悲剧的看法的手稿。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同年的四、五月里分别给拉萨尔写了回信——也就是我们今天所常读的这两封信,对拉萨尔的剧本和他的所谓“悲剧观念”进行了原则性的、但比较婉转的批评。拉萨尔没有接受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他的批评,又在五月间给马克思和恩格斯写了一封长信,为自己的错误观点辩解。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再答复他。这是有关这个剧本讨论的简单经过。  相似文献   

16.
惊人的巧合8     
《阅读与作文》2009,(12):56-56
躲不掉的厄运 下面的故事是哈罗德&#183;尼科尔森在他的文章《巧合》中谈到的: 1866年5月,俾斯麦亲王在下林登乘马行进。有一个名叫科恩&#183;布林德的学生靠上来,拔出左轮手枪近距离向他开了四枪,其中两枪未击中目标,一枪打在俾斯麦肩膀上,还有一枪击穿了他的胸部。这位铁血宰相并未受致命伤,  相似文献   

17.
1859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同拉萨尔关于《西金根》及“悲剧观念”的争论,不仅涉及到文艺学的、美学的、历史学的领域,而且也涉及到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理论中的重大问题。因此,我们今天开展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研究,将拉萨尔的所谓“悲剧观念”作一点分析也是必要的工作。但是,笔者水平很低,文章难免有误,敬请大家教正。一、拉萨尔的“悲剧观念”是什么? 德国的1848——1849年资产阶级革命失败以后,为了下一次的革命,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革命派同以拉萨尔为首的机会主义派,都想从那次革命失败中寻求经验教训。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1848——1849年革命之所以失败,并不于领导革命的阶级  相似文献   

18.
这几年来,有关“莎士比亚化”和“席勒式”的研究论著及高校教材的注释,日益多了起来.但是,什么是“莎士比亚化”?为什么马克思在1859年4月19日《致斐迪南·拉萨尔》中,还要求拉萨尔“更加莎士比亚化”?这一创作主张的主旨究竟是什么?“席勒式”的缺点,到底应该怎样解释?为什么马克思要把拉萨尔在历史剧创作上的最大缺点和他外交路线上的错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认为仍有认真研究、准确阐释和展开讨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19.
为维护工人阶级利益,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有针对性地批判拉萨尔劳动经济理论。他着重批判拉萨尔“劳动超自然创造力”的论断,科学剖析劳动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揭穿拉萨尔“劳动所得平等分配”的幻想,探讨实行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的社会历史条件;驳斥拉萨尔“铁的工资规律”的谬论,为废除私有制而实现劳动解放指明方向。对拉萨尔劳动经济理论的批判内在地贯穿于马克思发展唯物史观的思想进程中,同时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德国的拉萨尔在一八五八年写成了他以德国一五二二年至一五二三年没落骑士济金根起义为题材的历史悲剧《费兰茨·冯·济金根》。拉萨尔的这个剧本的写作,在政治上和美学思想上,都是考虑已久,并深有寄托的。他以济金根的灭亡比附德国一八四八年至一八四九年革命的失败,以“民族统一”和“国民自由”的观念为先行主题,用个人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