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明龙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几个问题的新探张明龙附带民事诉讼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和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之分。本文就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原告人、被告人、提起诉讼期限和赔偿范围发表一点个人浅见,以求教于大家。我国刑事诉讼法第53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 相似文献
2.
申莉萍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4):56-61
我国现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中损害赔偿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给司法实践带来了极大的困惑.通过对相关立法条文在语意、逻辑以及法理等方面的分析、论证,认为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不支持精神损害赔偿的制度安排不合理;同时认为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对于物质损失范围界定不明,而且司法解释之间存在矛盾与冲突.我国需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建构中支持精神损害赔偿,并且进一步明确物质损失范围的界定标准. 相似文献
3.
4.
吴旭峰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我国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由于制度设计存在缺陷,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广受批评,本文针对实践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浅显的探讨,主要包括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与法官的专业化分工,调解制度的完善和规范,刑事附带民事判决民事部分的执行。针对这些具体的问题,笔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5.
徐莹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3):67-7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立法目的在于减轻诉累,提高诉讼效率,维护司法判决的统一性和严肃性。但由于我国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导致附带民事诉讼与现代司法理念产生冲突,同时在司法实践中也存在冲突。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实践价值受到质疑,最终应将该制度取消。 相似文献
6.
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贵忠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8(2):13-17
刑事附带民事诉论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形成于奴隶社会.由于历史阶段不同,各国制度不一样,各国的法律规定也不相同.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对此都进行了规范,但其赔偿范围均限于“物质损失”范围.众所周知,某一行为对受害人的损害除了可能造成物质损失外,精神损害也可能发生.因此,笔者就精神损害赔偿的基础、原则、数额进行探讨,希望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共商良策,完善我国立法. 相似文献
7.
关于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贤宏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8,(1)
行政附带民事诉应当以行政诉讼为前提,并与行政诉讼有内在联系和关联性;附带民事诉讼范围是发生在行政确权、行政处罚和行政处理引发的民事争议;对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审判应两案一并审理、一并判决;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上诉应视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8.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在法学界一直存在争议,一部分学者认为我国现行法对附带的民事诉讼范围界定过宽,也有部分学者对行政诉讼可以附带民事诉讼表示质疑。从诉讼效益和更好地保障当事人权益角度考量,行政诉讼中必要时附带民事诉讼具有其合理性,问题关键在于对附带的民事诉讼的范围要作出合理界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效用。 相似文献
9.
宋高初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9-24
由于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前置问题的立法不统一,常导致纠纷当事人在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提出的附带民事诉讼调解意愿在司法实践中难以实现。文章指出,基于附带民事诉讼的本质属性,在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开展附带民事诉讼调解活动具有理论可行性;通过构建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工作激励机制、明确调解案件范围、灵活把握调解成立条件、加强对调解结果关联被追诉者刑罚待遇的理由说明等,以增强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前置的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刘德林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1995,(2)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浅论刘德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53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根据... 相似文献
11.
12.
旷凌云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9(5):53-58
在刑事司法轻刑化运动的推动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近年来在司法实践中备受青睐。但由于刑、民立法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均不重视,相关立法相当粗疏,导致该制度实际运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其功能发挥。鉴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与普通民事诉讼存在种种差异,我国立法应对其设计特别的调解程序规则。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对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中诉讼主体资格、赔偿范围进行探讨后,认为:附带民事诉讼主体资格原告人、被告人并非仅限于被害人、实施侵害行为的人,而从广义去理解,更符合我国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实质和精神;人检察院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地位界定为法律监督者身份;赔偿范围不仅包括物体损害赔偿,而且应包括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14.
附带民事诉讼既有独立性,又有从属性,其诉讼程序主要依据刑事诉讼法,但其本质仍然是民事权利争议,所以实体上受民事实体法的调整,程序上受到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制约。但是十余年的司法实践证明,我国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在理论层面、制度层面和实践层面存在诸多问题,例如附带民事赔偿范围问题、死亡赔偿金问题、单位责任承担问题。 相似文献
15.
高淑琴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6):95-100
文章从比较国内外法律对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范围的界定着手,重点分析我国法律对原告人的相关规定,首先,界定了附带民事诉讼的核心——被害人的外延;其次,剖析了被害人没有死亡与已经死亡两种情形下原告人的范围;再次,分析了几类特殊的原告人和几类特殊案件中的原告人,以期对司法实务中颇为混乱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向前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4(4):33-35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执行比普通民事诉讼案件执行更难,有其自身特殊原因。解决刑事附带民事执行难问题已不是执行机构单方面的努力所能解决的,而需要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和相关机构的配合。 相似文献
17.
张磊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1-33,64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我国一项特殊且重要的诉讼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很有必要。然而,由于立法的不完善且随着人们对诉讼引发的深入研究和我国诉讼法实践的不断发展,此制度的弊端也不断暴露出来,引起了众多的争议。因此,有必要适时地对这一程序制度进行修改,使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以充分体现诉讼效益原则和诉讼经济原则,实现刑事审判理论和实际的有效统一。 相似文献
18.
徐莹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4):47-49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执行比普通民事执行更难,有其自身特殊的原因。解决刑事附带民事执行难问题已不是执行机构单方面的努力所能解决的,而需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监狱和刑事审判庭等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解决刑事附带民事执行难的最终机制在于建立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9.
刑事案件中,被害人遭受的不仅是身体的伤害,更有心灵的创伤。法律不应仅限于加害人承担刑事责任及其物质损失,更应给予被害人以一定的精神抚慰,以减轻被害人的精神痛苦。追究刑事加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赋予刑事案件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是保障人权和实现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刘蕊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665-672
新《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调解作为附带民事诉讼的结案方式,但并未明确其具体的适用范围、程序,使调解与刑事和解制度产生矛盾,司法实践中二者也处于混用的状态。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性质着手,明确了附带民事诉讼不具有独立的民事诉讼的性质,附带民事诉讼调解也不同于普通的民事调解,在性质和法律效果上都与刑事和解一致,应对调解的适用范围加以限制,与刑事和解的范围作同一解释,并认为应当扩大现行立法对刑事和解适用范围的规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