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新政治思维”的提出 1987年戈尔巴乔夫为解释苏联改革中的对内对外政策,应美国出版商西蒙·迈克尔·贝西的请求,撰写了《改革与新思维》一书。同年11月,苏联政治书籍出版社、美国哈泼——罗公司分别用俄文和英文两种文字同时出版了这部著作;随后,在20多个国家相继被翻译出版,轰动了国际社会。哈泼——罗公司拿出20万美元做广告,宣称这是“本年度风云人物撰写的本年度必读书”。瑞士还特地授予了戈尔巴乔夫一个文学奖,奖金1万4千美元。我国新华出版社也于同年12月按俄文版翻译出版,印了18万册,在国内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
一、在苏联时期持不同政治观点的作家对苏联解体的反思苏联解体前的文学界主要有三个派别,即传统派(自称“爱国者”)、自由派(或称“民主派”)和持不同政见作家(大多流亡国外)。(一)一些传统派作家的反思情况著名作家邦达列夫是传统派作家的主要代表。他从一开始就反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曾经当面责问戈尔巴乔夫。苏联解体后,他于1993年发表了《致雅科夫列夫的公开信》,称这位前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为“腐烂的美国谎言牛排的爱好者”。在1993年“十月事件”前后,他和其他一些人士针对叶利钦政府解散人民代表大会和最高苏维埃,几次发表抗议…  相似文献   

3.
《改革与新思维》系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应美国一出版商的请求,为解释苏联改革的内外政策而撰写的重要著作。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所进行的改革为世界所瞩目。各种评论、分析、估价、展望连篇累牍地出现在国内外报刊上,苏联国内各阶层人民也议论纷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据戈尔巴乔夫自己说:“本书的宗旨是:不通过中间人,直接向全世界的公民谈谈我对毫无例外地涉及所有人的一些问题的看法。”本书对斯大林的三十年代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对苏共二十大和赫鲁晓夫的政策,对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1965年开始的经济改革等一系列历史问题,重新作了评价。详细介绍了苏联当前改革的根源和实质、措施和步骤、问题和前景,强调了公开性及民主化的重要性,还阐述了苏联对外政策的新思维,诸如时代的性质和世界格局、战争与和平、国际共运和社会主义各国的关系、第三世界和亚非独立国家的发展道路等等。苯书出版于1987年,由苏联政治书籍出版社、美国哈泼——罗公司分别用俄文和英文两种文字同时出版。中译本由苏群译,1987年新华出版社出版,约18.5万字。  相似文献   

4.
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他的轰动整个国际社会的新著《改革与新思维》中,在介绍苏联当前国内改革的同时,还阐述了苏联对外政策中的“新的政治思维”(简称“新思维”)。表示要用这种“新思维”来看待世界和处理国际关系。戈尔巴乔夫的外交“新思维”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本文拟就苏联对外政策“新思维”的内容、产生的原因以及发展前景等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苏联民族危机再认识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民族问题之所以如此激化并成为联盟解体的一个重要因素 ,固然与沙俄的民族遗产、以往苏联当局民族政策失误等因素有关 ,但更主要的是由戈尔巴乔夫偏离正确方向的改革所致。戈尔巴乔夫发起改革时对民族因素的致命忽视、“民主化”和“公开性”丧失无产阶级党性原则的运用、否定党的领导的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的实施加之不成功的经济改革 ,使民族矛盾和冲突日渐成为苏联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而且愈演愈烈 ,并与政治、经济、社会等一系列问题纠合在一起成为剪不断、理还乱的一团乱麻 ,最终导致了联盟国家的解体。  相似文献   

6.
剖析了戈尔巴乔夫提出的进行经济体制根本改革这一方针的内在经济根源,论述了苏联最近两年多来经济体制改革所做的准备工作,并指出当前苏联经济体制改革方案的特点:在性质上将导致经济体制发生模式性变化,在方法论上是将系统论与重点论相结合,在步骤上是日程安排紧张而企图达到“一步到位”。此外,还评介和分析了苏联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宏观经济各领域的管理体制、经济管理的组织结构等方面改革的具体措施,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
价格改革是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苏联领导人把价格改革看成是完成经济改革任务的基础和前提。苏联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今年苏共中央三月全会的报告中说:“不改变价格,不改革整个价格形成制度,就不可能实现经济改革任务”。可见,苏联把价格改革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本文试就苏联价格改革的现状和趋向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必不可少的政治改革最近在戈尔巴乔夫改革政策下,苏联社会发生的变化,令西方人士也深感吃惊。人们注意到,在苏联,不但大众传播发生了变化,就是文化、艺术方面也出现了相当大的变化。但是市民的生活、特别是食品,日用品等生活物资不足,服务不良一直没有得到改善。从经济指标来看,也不顺利。戈尔巴乔夫总书记本人也直言不讳地承认了这一事实。他在苏共协商会议上的报告中说:“我们必须承认经济状况变化迟缓,”“从一般消息资料的补充,商业及服务业的发展来讲,供给落后于居民购买力的增长,”“消费资  相似文献   

9.
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战略是在围绕着第12个五年计划辩论的过程中形成的。这场辩论还在契尔年科时期就开始了,当时作为第二书记的戈尔巴乔夫已完全参与了管理经济和国际事务。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总书记后,第一个关于经济问题的讲话就尖锐地评价了过去在经济上的失败。讲话论述了新的经济战略,其中心点是进行根本的经济改革,加速社会和经济发展,改造苏联社会的大规模的解决办法有禁酒运动、加强劳动纪律、公开性和民主化。  相似文献   

10.
苏联问题专家普遍认为,苏联正处在他们所称的“危机”的阵痛之中,一些人更夸大地认为苏联濒临崩溃的边缘。不少人预测苏联将会降为二流大国。但所有的人都赞同戈尔巴乔夫的观点:进行根本改革是绝对必要的。危机的概念仅仅描述了苏联形势的一半,另一半则可称之为“改革的两难困境”。根据传统认识,苏联体制无法单独对自身进行彻底改造,  相似文献   

11.
在苏联的改革进程中,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密切注意到:党的工作和党的领导作用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中心。苏联人民把改革的进程、对未来的希望同党联系在一起,以致纯属党内的问题也成了全民关心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戈尔巴乔夫对苏共在改革进程中的位置和作用作了多次论述,其内容涉及党的工作的政治、组织和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核心是苏共党自身的改革。本文试就下述几个问题谈些粗浅见解,以求得指教。  相似文献   

12.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登上苏联最高领导岗位以来,苏联积极推行改革政策,而作为意识形态重要领域的文学,在改革中表现出了突出的活力。苏联领导对文学的作用极其重视,戈尔巴乔夫在苏共27大的报告中谈到文学时指出:“不论是党,还是人民都不需要连篇累牍的官样文章和琐碎的日常生活发掘,不需要看风使舵的事务主义。社会等待着作家的艺术发现和生活真实,它永远是真正艺术的本质所在。”关于文学批评,他说:“文艺批评应该摆脱破坏健康道德的温情和官官相护了,不要忘  相似文献   

13.
在苏联的改革进程中,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密切注意到:党的工作和党的领导作用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中心.苏联人民把改革的进程、对未来的希望同党联系在一起,以致纯属党内的问题也成了全民关心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戈尔巴乔夫对苏共在改革进程中的位置和作用作了多次论述,其内容涉及党的工作的政治、组织和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核心是苏共党自身的改革.本文试就下述几个问题谈些粗浅见解,以求得指教.  相似文献   

14.
正(六集DVD党内教育参考片解说词)第一集政治"改革"与多党制1985年3月11日,戈尔巴乔夫当选苏共中央总书记,成为苏共新一届最高领导人。他一上台即宣称要实行"加速"战略。但由于缺乏正确的方向和有力的举措,不到两年,苏联经济便陷于困境,人民生活开始恶化。1988年6月,苏共中央决定"根本‘改革'政治体制","改革"重心由经济领域转向政治领域。1994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重要助手亚·尼·雅科夫列夫在回忆录中说:早在1985年12月,我就给戈尔巴乔夫写信,明确提出"民主化"就是要通过"公开性"等手段,结束苏共的"一党专制",在苏联实现多党制和"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议会制。我"所讲的很多东西逐渐被采纳"。~①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新任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内外交困的囧境下,启动了意识形态、党的领导、政治体制上的大刀阔斧的改革,结果竟是苏共执政地位的丧失、苏联统一民族国家的解体和苏联社会主义体制的崩溃。笔者以激进民主化为视角,考察苏联激进民主主义形成的社会基础,分析激进民主化与苏联解体的内在必然性,旨在通过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的悲剧总结激进民主主义的风险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是美国著名的苏联问题专家,里根政府的苏联问题顾问,现任美国哈佛大学苏俄研究中心副主任、韦尔斯利大学经济学教授。自从戈尔巴乔夫上台以来,苏联看来似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呼吁开放并决心推进经济改革的做法,使人们对原来是禁区的问题敢于进行热烈的讨论。部分讨论涉及对他人的评介,包括对美国的苏联学家的评介。1986年4月一位苏联官员对一些来访的美国人说,戈尔巴乔夫开放的  相似文献   

17.
苏共中央1月全会(1987年)讨论了改革和党的干部政策问题。这次全会成为苏联共产党和苏维埃国家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中央委员会对干部工作从总体上、从广泛的社会政治角度进行了考察,提出了一个完整的以党的二十七大的纲领性目标为基础的思想,即以加速全国经济发展和苏联社会革命性变革为战略性方针的干部保证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学界一般把戈尔巴乔夫执掌苏共时期看作是苏共晚期.戈氏从1985 年成为苏共中央总书记开始,立志要通过改革,使苏联消除积弊,走向健康振兴之路.为了消除改革阻力,他提出“公开性”与“舆论多元化” 原则,为大众传媒松绑解禁,试图通过新闻自由化手段,促成百家争鸣的社会民主形态,推进苏联的政治和经济改革进程.事实证明,戈氏的一系列设想脱离了苏联国情,最后导致苏共亡党,苏联解体.重新认识苏共晚期新闻自由化的内涵、特征与实质,不仅具有学术价值,也有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10年来中外学者关于苏联演变原因的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联演变是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影响重大而又极其复杂的事件,对其根本原因的分析,可谓众说纷纭。10年来中外学者有关此问题的主要观点有“乌托邦说”、“原罪说”、“葬送说”、“和平演变说”、“民族矛盾说”、“上层自决说”、“经济没搞好说”、“斯大林模式说”、“错误路线说”、“意识形态说”、“抛弃说”、“历史合力说”等。这些观点,除了“乌托邦说”和“原罪说”明显地带有敌意和偏见外,其他说法都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视角对苏联演变的原因作出了探讨,都含有正确的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国内学术界的研究中,一直存在着把苏联演变当做我们党的中心工作和各个领域正面经验的反证去研究的现象,这就使我们的研究往往停留在浅层次和表面现象上,难以挖掘出反映事物本质的深层原因。事实上,苏联演变的根本原因,既不是斯大林模式的罪过,不是因为经济没搞好;也不是错误的改革路线和民族矛盾造成的;更不是由于工人阶级和苏联人民抛弃党等原因而导致的,而是以戈尔巴乔夫为代表的既得利益阶层的有意所为。苏联的演变是党内既得利益阶层推动的自觉过程。  相似文献   

20.
近一时期苏联经济改革的步伐加快了,而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所谓苏联近一时期的经济改革,主要指的是由安德罗波夫开始,又由契尔年科大体上继承下来,而且从目前的种种迹象看,戈尔巴乔夫准备继续搞下去的经济改革。严格说来,安德罗波夫当政后,确实不过是继续执行了勃列日涅夫时期已经提出的,为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生产集约化的苏联经济战略方针服务的各项措施。但是,安德罗波夫在经济上确实抓得比较紧,例如,在他执政时期,准备着手搞大规模的经济试验以及大力推行了作业队劳动组织形式和报酬形式等等。因此,安德罗波夫执政十五个月,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果,苏联工业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