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婚姻是人类学、社会学经典论题,也是民族学重要议题。多年前维吾尔族婚姻就引起学界关注,对维吾尔族婚姻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述,以期进一步从维吾尔族女性角度,运用人类学/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关注和研究维吾尔族妇女婚姻,充实和拓展还很薄弱的维吾尔族妇女研究、少数民族婚姻尤其维吾尔族婚姻研究视角和范围。  相似文献   

2.
麻扎朝拜主要指以获取麻扎庇护或以拜访为目的在"伟人之墓"(mazar)举行的礼拜、诵经、祈祷、祭祀等仪式活动。麻扎朝拜在维吾尔族中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特别是在农村朝拜麻扎已成为维吾尔族宗教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或缺的宗教活动。维吾尔族中大部分麻扎的职司功能上具有综合性,人们带着各种目的和祈求前来朝拜。但是还有不少麻扎具有某种专业职司,满足朝拜者不同的需要。研究麻扎的功能为出发点,可以看到,麻扎在维吾尔族的精神和物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以及这种角色与民众文化行为发生的联系。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发展对麻扎功能及其有关仪式的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国时期社会变革剧烈,婚俗的变化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观念的变化。西式婚礼的引进,妇女意识的觉醒和五四运动对旧封建礼俗的冲击使得新式婚姻仪式逐步要替代旧的婚礼仪式"。新旧并存,中西共用"是这一时期婚姻习俗演变的主要特点。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在婚姻中也可以反映出来,尤其是晚清民国时期婚姻法中关于离婚的有关规定,充分体现出妇女地位的提高已经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维吾尔人》、《匈奴简史》、《维吾尔古代文学》歪曲了维吾尔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文章通过对人种、种族、民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的论述,主张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正视维吾尔族的社会发展史。  相似文献   

5.
从鄂尔浑一叶尼赛碑铭语言到现代维吾尔语,古代突厥语-维吾尔语时期语言中的个别基数词由于受到语音演变过程的影响,表现出独特的发展演变形式,从而使维吾尔语文学语言及其方言在数词方面表现出了许多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城市维吾尔族居民婚俗文化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正在发生变化。在乌鲁木齐市,改革开放后,出现了诸如包办婚姻已不存在,自由婚姻绝对占上风;婚礼都在宴会厅举行,婚礼仪式全程摄像等变化趋势。城市维吾尔族中婚俗文化变迁与人们的思想更加解放、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文化相互渗透有关。  相似文献   

7.
考察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在中外刑法上的历史演变过程,对于把握正当防卫制度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在古今中外的刑事立法上,国家在对正当防卫的强度问题上,都经历了从限制过宽到限制较严,再从限制较严到放宽限制这样一个复杂而漫长的演变过程。是正义的力量促使人们拿起防卫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是理性的力量促使人们在同不法侵害行为作斗争时又提出了各种限制性条件,又是邪恶的力量迫使人们在对防卫限度作出反思后又放宽对防卫强度的限制。  相似文献   

8.
苏联在长达70年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对社会财产进行多次分配,除了短暂的新经济政策以外,另外两次大规模的国有化政策和私有化政策均未取得预期效果,没能够激发出人民生产的积极性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反而导致社会发展放缓,严重影响了苏联世界大国地位,成为苏联解体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9.
舅权是布依族历经母系氏族社会的反映。舅权与父权相互对抗、相互补充,共同维系布依族社会的稳定。时至今日,布依族婚俗中仍深深地打上舅权的烙印。舅权的削弱,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新疆喀什地区一个维吾尔族村落的田野调查,以女性为视角,考察分析维吾尔族妇女择偶权利、择偶标准、择偶方式、择偶范围或通婚圈的变化,以期从择偶深入了解维吾尔族妇女婚姻文化的民族个性。  相似文献   

11.
哈萨克民族传统婚姻家庭制度经历了从传统社会的习惯法到现代社会制定法逐渐变化的过程,其内容涉及婚姻和家庭的诸多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宗教特点。了解哈萨克族传统婚姻家庭制度,有利于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过程中,结合少数民族婚姻家庭特点,更好地贯彻现行的婚姻家庭制度,这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创建和谐社会,稳定社会秩序,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疆地区的多民族和多宗教可能会形成不同的管理控制偏好,但是,多民族之间的融合又会形成管理控制偏好的相互渗透。本文以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和回族为对象,研究这四个民族的管理控制偏好的内部一致性和外部差异性。根据1347份有效问卷的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各民族内部的管理控制偏好表现出较大的一致性,各民族之间则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这个发现告诉我们,在管理实践中要重视这种差异的存在,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应对差异。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的实地调查发现,瑶、汉族在基本相似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了差异显著的生育文化.从妻居是瑶族十分流行的一种婚嫁模式,这种婚嫁模式动摇了传统生育文化的内核.据此提出,变革婚嫁模式是建设新型生育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当前主要应通过政府引导、立法规范、舆论导向和政策鼓励推动这一变革的进行.  相似文献   

14.
霍城县老城村的调查显示,随着外在环境的改变、社会经济的发展,迁移到新疆的东乡族在其传统的教派门宦内婚、宗族外婚、早婚、包办婚、近亲婚等婚姻习惯方面发生了巨大变迁;同时,随着他们同其他民族交往的增多,族际通婚现象也渐趋普遍,并对其文化特质、族际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5.
改土归流后土家族婚俗中的宗法性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土归流前,土家族的婚姻较为自由。改土归流后,土家族的婚俗失去了许多原有的民族特色,与汉族的婚俗趋于同化,封建伦理道德的烙印十分明显,在婚姻缔结原则、婚姻形态和婚姻缔结程序中都具有强烈的宗法性。土家族婚俗中的宗法性因素至今仍有其残余形态,对此应加以改造利用,以利于土家族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明代宫廷礼仪表现为繁复、宏大、富丽堂皇的特点。由此而引起的礼仪性开支浩大。大致而言,这些礼仪性开支主要包括:庙坛、寝陵之类的土木建设与维护之费;礼仪活动所需各种用具、首饰、袍服等造办之费;重大礼仪的赏赐之费等方面。正德、嘉靖、万历三朝的历史都证明了"高频度"的宫廷礼仪活动将可能导致国家财政危机,礼仪之害有时甚于兵祸。  相似文献   

17.
婚俗的阐释性分析--一个回族村的法人类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婚姻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方面.对一个民族婚俗的法律人类学观察有助于更真实真切地体会到一个民族的特性.本文试图通过对一个回族村的婚俗描述,以及少许其他回族村习俗的对比,进行一个受到宗教教义、地方习俗、国家法律等交叉渗透的民族婚俗的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8.
满蒙联姻政策是清朝民族政策一个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同前代相比,清朝的满蒙联姻具有制度性以及大规模、多层次、持续性等特点。这种联姻政策所形成的姻亲关系,对满蒙两族的长期和好、对清廷统辖与治理边疆蒙古地区乃至利用蒙古族的军事力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促进满蒙汉各族在政治、经济、风俗文化各方面的互相融合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一个农区蒙古族村落——烟台营子村的蒙汉通婚状况的田野考察,归纳整理了村落中蒙汉两个民族从历史到当下的从族内婚姻到族际通婚的演变历程,分析当下该社区的语言转用,族际通婚过程中的“硬找蒙汉兼通的介绍人”等现象,探讨蒙汉通婚家庭中子女的族属选择的问题与原因。总体上从“日常生活经验”的角度对蒙汉婚姻缔结过程中村民们做出的文化选择予以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