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同的行动,来源于共同的理念。中国,从狭义上看,至少有56个民族;从广义上讲,统称为中华民族。台湾的民族,是中华民族一体多元中的一元。海峡两岸具有一脉相承的血缘。近百年来,台湾同胞与大陆人民一道不畏强暴,共赴国难,同敌人血战到底,孕育并形成了生死与共的情缘。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海峡两岸人民对儒学有着共同的信仰,凝聚成源远流长的文缘。共同的利益,休戚与共的中华民族认同,构筑成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由于海峡两岸久已存在的地缘、血缘与史缘的关系,台湾文学与大陆文学都源于同一文化母体,都是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哺育下成长起来的。这早已是史学家与文学家确认了的共识。尽管台湾文学在其特殊的历史际遇与文化机缘中有着自己特殊的形态与发展过程,但它作为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当然地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基因。一民族文化不是一种单一的精神现象,而是由人的思想情操、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理想追求、社会心理与思维模式等诸多因素融成的有机整合。就台湾文学而言,其所呈露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大致表现在以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们面临着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如何适应形式,抓住大好机遇,把云南的经济建设搞上去,不但是云南人民关心的问题,而且已成为海内外关心云南发展的各界人士议论的话题.本文打算从对外开放角度,对云南与台湾的经济合作问题作一点粗浅分析.一、海峡两岸经济的发展及云南所处的地位80年代以来,随着大陆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台湾海峡政治局势的逐步缓和,海峡两岸的经济关系开始发展.1987年,台湾当局正式开放两岸民间交流后,海峡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更为迅速.其表现是:第一,海峡两岸的民间贸易不断扩大.由于台湾当局禁止台商与大陆进行直接贸易,大陆与台湾的民间贸易都是通过香港转口进行的.1979年,中国大陆刚刚开始实行对外开放.这一年,海峡两岸通过香港进行的转口贸易额仅为7000多万美元.1987年,海峡两岸的转口贸易就达15亿美元,1990年又增至40亿美元,据报道,1991年这种转口贸易已达58亿美元.在1990年海峡两岸的转口贸易中,台湾对大陆的出口达32.78亿美元,占台湾当年出口额的4.8%,大陆对台湾出口达7.65亿美元,占台湾进口总额的1.3%,大陆实际上已成为台湾的第5大出口市场.  相似文献   

4.
徐荪铭 《船山学刊》1994,(1):189-201
掀开两岸船山学术交流的光辉新页 1993年6月3日—6月6日,海峡两岸70多名学者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聚会,参加由台湾故宫博物院辅仁大学、台北中国哲学会和船山学会合办的王船山学术研讨会。大陆学者方立天教授等应邀出席,并在会上报告了论文。萧萐父、唐明邦、刘春建教授、萧汉明副教授、姜广辉副研究员以及湖南船山学社专家、学者吴立民、王兴国、谭承耕、王泽应、喻宝善等提交的九篇论文分别在会上宣读,或收入辅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王船山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相似文献   

5.
国民党统治集团1949年退踞台湾后。海峡两岸在紧张的对峙与封锁中度过了30多年。7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根据台湾的现实状况,制订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决策。80年代以来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证明这一决策是正确的。和平统一,既不是以武力速战速决,也不是在无所作为中消极等待,而是在和平的氛隔下,两岸经济、文化、政治在发展中相互影响、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海峡两岸的文学交流,主要始于1979年,至今已有十四年时间。海峡两岸这十四年间的文学交流情况如何?存有哪些问题?今后应该怎样加强和搞好海峡两岸的文学交流?对此作些总结和探讨,将有利于海峡两岸今后的文学交流取得更大的成绩,获得更的好效果。由于人所共知的原因,大陆对台湾文学的介绍和评价,是直到1979年才开始的。1979年,随着大陆对外开放的新时期的到来,大陆文学界也开始介绍和评价台湾文学。1979年至1982年为第一阶段,对台湾的作家、作品作了个别性单项性的介绍和评论。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质的民族文化,是两岸人民共同的精神和物质财富,是两岸青年开展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两岸文化的同根性和骨肉同胞的血缘亲情,是发展海峡两岸青年文化认同的基础。两岸青年的中华文化认同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对推动和平发展具有特殊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台湾同胞,根在大陆。台湾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在台湾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大陆志士学者曾渡海赴台,为之做出贡献。其中,清康熙年间,山西人卫台揆任台湾知府,首创崇文书院,对于清初台湾文化的启蒙,乃至进一步发展、繁荣,影响尤大,值得深入研究。 1683年农历六月,清朝靖海将军施琅于澎湖歼灭郑军主力。农历八月。施琅率军开进台湾本岛,郑克塽率众文官武将投降。郑氏祖孙三代在台湾经营二十二年的政权至此  相似文献   

9.
张羽 《东南学术》2012,(3):185-197
1980年以降,一系列台湾文学史论著作在海峡两岸相继出现,撰史者在断裂性与连续性、变动性与经典性中,寻找一个策略性的位置,来划定台湾文学的版图。在这些台湾文学史的编撰中,原生态地保留了撰史者的文化叙事与身份认同。本文主要探讨台湾文学史如何被建构?经典论述如何被拆解?被收录/命名的文本以何种艺术品位来建构?文学史作为权力和文学知识构成的体制发生何种异动?复调的台湾文学史如何论述等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未来应该持续重视的台湾文学史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翔实的统计资料,客观地审视了海峡两岸贸易往来的基本态势,分析了两岸间接贸易的波动与成因,以及两岸贸易与投资的互动关系,充分显示了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实现了资源互补,促进了台湾的产业升级,从而对两岸经济快速增长与健康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作者认为,展望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的未来趋势,主要取决于国际经济环境与两岸经贸政策。因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海峡两岸应该在合作互利的基础上,以一个整体而不是孤立地进入国际市场,以两岸的总体实力增强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这是造福中华民族的明智之举,也是符合海峡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上海市法学会举行了“大陆与台湾经贸法律实务学术研讨会”。与会者有北京、上海、福建、浙江、江苏、山东、四川和台湾等地学者共60余人。大家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现综述如下: 一、关于台商在内地进行贸易和投资的法律环境评价 与会者认为,由于海峡两岸40多年的长期隔绝和分离,台湾与大陆形成了两个不同  相似文献   

12.
由《台港文学选刊》《北京文学》《十月》杂志和山东省枣庄市政协、枣庄学院合办的海峡两岸文学艺术高端论坛,于2006年9月23至25日在山东省枣庄市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三十多位作家、诗人、学者出席,就共同关心的文化和文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王鼎钧等旅美华人作家发来贺电。杜学平(枣庄市政协主席)致开幕词:两岸文学,同根同源。1949年之后,两岸作家在不同的发展空间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学传统,不忘文学本体,坚守纯文学阵地,创作出一批能够穿越政治语境的艺术作品,延续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两岸文学的具体发展历程和各自彰显的风…  相似文献   

13.
改革产放以来,海峡两岸经贸技术交流日益频繁,尤以农业合作、交流发展最快。在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的大格局中,漳州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海峡两岸农业科技合作对漳州农业发展的积极影响近年来,漳州与台湾农业科技合作发展很快,取得了显著成绩。首先几年来,漳州从台湾引进农业优良品种400多个,筛选推广40多种,30多万亩。省热作所从台湾引进30个品种,其中芒果3个、香蕉2个、菠萝3个、番石榴4个,柚子2个、梨3个,还有洋香瓜、黑珍珠莲雾、杨桃、枇杷、水密桃、加州李、富士柿、葡萄、番龙眼、山陀儿等。其次是先后引进加工设备和样…  相似文献   

14.
《东岳论丛》2016,(1):101-106
自1949年以后,大陆与台湾处于隔绝状态,现代汉语在海峡两岸应用中经历了各自的发展演变,同义异形词的出现,就反应了两岸不同的社会文化发展变迁。对大陆、台湾706对同义异形词语进行比对分析,总结出造词理据的差异,进一步对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表现在:(1)认知文化心理差异,(2)传统文化心理的差异,(3)对待外来文化的差异,(4)地域文化的差异,(5)社会对立导致词汇内部的"二元对立"等。  相似文献   

15.
同样以“台湾文学史”为内容,由海峡两岸不同作者撰写,不同地区出版的文学史书,对同一作家及作品,经常出现全然相反的评价.在近十年间,海峡两岸台湾文学史专书相继出版,合计超过十种.在参阅各家文学史的时候读者将发现各书的注释观点、论述角度,差异取最大的,正是从1950年1959年这一段.这是台湾文学史上最具争议性的“五十年代”.  相似文献   

16.
2009年11月6日至9日,由云南大学中文系和楚雄师范学院中文系共同主办的第八届国际辞赋学学术研计会在云南大学召开.来自日本、韩国和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等50余家高校及科研单位的80余名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17.
多元文化教育政策在我国台湾已经实施了近20年,在原住民教育、移民教育、两性平等教育、母语教育和课程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也存在课程设计不够合理、师资培育不足、公众多元文化意识淡薄、多元文化教育易被台独分子用于削弱中华民族认同感等隐忧。台湾的多元文化教育的某些经验值得借鉴,如扩大多元文化教育的主题、加强弱势族群的母语教育、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提高教师的多元文化素养等,其中,如何保持多元教育与一体化教育的某种均衡以增强各族群的中华民族认同感,特别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8.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 2 0世纪 70、80年代分别传入台湾和大陆 ,很快就在海峡两岸掀起了女性文学研究与女性主义批评的热潮。海峡两岸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既在不同的社会风雨和文学环境中孕育着各自鲜明的特色 ,又在同一民族身份与性别身份的文化书写中流灌着中国人的精神血脉和女性的生命波动。而且 ,它们的理论基础都来自于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精髓。海峡两岸的女性主义者首先都接受了英美派女性主义批评的影响 ,沿着“女性主义阅读”和“女性中心批评”这两条路径开展文学研究。但是 ,由于两岸的社会和文化语境的不同 ,她们在接受和运…  相似文献   

19.
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候,号琢公,福建晋江县衙口镇人,是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台湾和大陆重新统一,从而结束了自西方殖民主义者侵占台湾后,海峡两岸几十年的分裂状态。在清政府统一台湾的过程中,施琅起着重大的作用,本文仅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海峡两岸的现行国籍法分别是大陆198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和台湾2000年修订颁布的<中华民国国籍法>.本文探讨中国国籍法的形成与发展,中国海峡两岸两大不同法律区域的形成及两岸国籍法之异同.文章认为和平统一是解决海峡两岸国籍法冲突的最优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