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根据中国与日本自然情况的相似性,作者从日本新村建设的背景,日本新村建设的过程,分析了日本新村建设的成功经验,根据分析结果从坚持农民参与,充分体现民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新型合作经济;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业教育;强化扶植力度,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加强新农村建设法治保障,并力求尽早见效等方面给出了日本新村建设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韩国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实施的“新村运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提高了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有效解决了城乡发展失衡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总结韩国新村运动的经验吸取建设中的教训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韩国解决“三农”问题及其新村运动的经验对现阶段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阐述了韩国新村运动的成功经验,并得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推动新世纪“新图书馆运动”,重塑“图书馆精神”,加强农村图书馆建设,不仅关乎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而且与我国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实施新农村建设息息相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仅在于建造多少新村、多少别墅、多少公路,更在于人的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因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更要突出重视农村的图书馆建设。  相似文献   

5.
以推进主体多元化为关键的韩国新村运动成功改变了农村的落后面貌,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韩国新村运动实施成功的经验对我国新农村建设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新村论"、"试点论"、"速成论"、"局部论"、"政府论"等诸多论调都有失偏颇,亟待纠正。正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正确方向,防止理论和行动上的偏差,是一项十分紧迫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罗尔斯的未完全理论化协议理论启示新农村建设可以借鉴韩国的"新村运动",个案研究的局限说明新农村建设要在善治理念指导下进行.新农村建设要实现善治,本文认为要关注五个"一",建设好两个环境、两个组织,做到三方参与.  相似文献   

8.
发展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目前一个重大的发展决策,而"新村庄"建设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和基础,也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首要路径,因此已经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但"新村庄建设"不等同于"新农村建设",更不能仅仅看作是"村容村貌"的改造,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以适合人居为宗旨,并要在"村庄"自有特色的基础上,以城镇的生产生活水平为指向,走一条"城镇化"发展的道路,也即"新村庄的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以“勤勉、自助、协同”精神为主体的新村运动使韩国农村的经济、政治和精神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文化传统和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与韩国当年的情况有很多相似之处。本文在总结韩国新村运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重点从其保证农村建设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提出了五点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建议。  相似文献   

10.
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多方面的启迪。韩国新村运动不仅仅改善了农民生活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国民的社会伦理水平,如勤勉、诚信、节俭、自助、平等、合作等思想和精神,从而使新村运动逐步由政府推动变成农民的自觉行动。所有这些都是永远无法从资本和技术中获取的,这也许是最值得我们向韩国新村运动学习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的实质在于利用外部性资源促进村庄的内源性发展,村庄内源性发展的关键是促进农民能力建设。农民能力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是一种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农民能力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另一方面,农民能力建设又是新农村建设的价值旨归。因此,研究农民能力建设的内容、途径及其机制创新,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中国的广大农民日益破产,农村经济更加凋敝。一部分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和仁人志士,开始把目光投向农村,来寻求民族独立、富国安民道路。于是,乡村建设成为具有全国性的、极为时髦的政治思潮与社会运动,由此出现了一系列的乡村建设派别和思想主张,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是乡建思潮中影响最大的,本文试图对此作进一步的探析,把握这一思想对当前农村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新农村建设所具有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村党组织是农村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能否充分发挥村党组织核心作用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但是,目前一些村级党组织存在诸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的地方.因此,村党组织必须在组织建设、党员队伍、核心作用三个方面下功夫,确保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4.
关于完善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治理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管理民主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治理体制机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必要保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这就要求必须因地制宜改革现有乡镇体制,完善基层政权对村管理模式,规范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规范发展新型经济社会服务组织,以构建现代乡村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农村法制建设问题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但在现实中却还存在有关"三农"的法律法规亟待健全、村民和"村官"的法律意识亟待提升等诸多问题。从当今农村法制环境现状上看,农村的法制建设还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强化农村立法、提升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提高"村官"的法制观念,完善农村法制建设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从社会阶层结构变迁视角审视,农民中等收入者的出现是新时期中国农村社会民间主体力量兴起的标志。新农村建设的本质是农民现代化,深层底蕴是培育农民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公民社会。农民中等收入者在农村社会阶层结构中的位置和占有资源的特征决定了他们是新农村建设的创造主体。从目标实现诉求与时间推进跨度两个层面分析,农民中等收入者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基本一致,培育农民中等收入者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合法价值主体。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地整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决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农地整理是在农村区域内,通过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手段,对田、水、路、林、村等的综合整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手段。在分析农地整理内涵及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作用的基础上,结合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提出了推进我国农地整理的一系列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从党关于新农村"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入手,强调了新农村法制环境建设的必要性,分析阐释了影响新农村法制环境建设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村依法行政水平,建立、健全农村法律、法规体系,完善村民委员会自治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阐述赣州市新农村建设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规划编制科学性不强、规划经费短缺、规划技术力量薄弱等;并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赣州市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的对策,包括统一思想、分类编制村庄建设规划、理顺规划管理体制、完善集体土地流转机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