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洪迈在《容斋随笔》一书中多有对历代史书的评论,通过这些评论我们可以看出洪迈的历史编纂思想。他强调在撰写史书时要坚持"据事直书"的实录精神,并且在广泛占有史料的基础之上"去粗取精",同时对史著语言提出了自己"精益求精"的要求,最后回归于"辨明正统"的编纂原则,实现其作为一位优秀封建史家的历史诉求。  相似文献   

2.
Merrman教授认为,在大陆法系国家,法律舞台上的主角是法学家,而法典编纂的动向也取决于当时占压倒性地位的法学派。本文拟采用美籍华人黄仁宇先生在其《万历十五年》一书中提出的"大历史观"的思维方式,意图选取大陆法系国家法律发展史上三部最重要法典的编纂来管窥法学派在民法典制定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教材编纂法属于"显示完美式教材编纂法",力求显示教材已将相应领域的问题都圆满解决,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不有意加以显示,甚至有意加以掩藏,故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甚或对创新有抑制作用。应采用"显示问题式教材编纂法",力求将相应领域存在的各种问题显示出来,使学生产生创新的意念,明了创新的着力点,从而有力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校对近年来汉英词典CA编纂,提出编纂词典的宗旨应该是目的明确、特色突出。  相似文献   

5.
三朝《筹办夷务始末》为晚清大型官纂外交史料汇编,其编纂由于一直作为三朝《实录》次一级的任务秘密进行,因此其编纂机构和主要体例仿实录而成。但同时在史料的抉择及编排上,又兼收并蓄,吸收了纪事本末体的长处。而作为赓续相连的三朝《筹办夷务始末》,在内部编纂手法上,既有承袭,又有变化,尤其在内容与思想方面的变动,反映了特定时代中外关系上的独有特色。  相似文献   

6.
《南都学坛》2019,(2):16-21
范晔出身儒学世家,少时博涉经史,但却生逢儒学式微的时代。他著述《后汉书》,意欲修旧起废,采用以史明道的方式表达对于儒学的传承与发展。在《后汉书》中,范晔设置《儒林列传》,在总结东汉儒学发展历程的同时,力求呈现出儒学发展的新气象与新特点。范晔对东汉人物的评价,贯穿着以儒学作为衡量标准的主线,这既反映了他历史评论的特色,又显示出他历史编纂的局限。透过《后汉书》的历史叙事,折射出范晔批评佛教、谶纬,推崇儒学的撰述意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高等教育索引编纂方法的研究,确定以《中图法》为蓝本编制了《高等教育分类表·高等教育主题词表》,并论述该表特点和编制方法,以及高等教育信息索引编纂方法上的科学突破点。  相似文献   

8.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词典编纂历史、传统和现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通过历史溯源与分类描写的方法,本文对日本语文词典,包括学习词典的编纂历史与现状进行描写,认为在学习词典编纂领域,日本词典编纂源于我国,同时又采撷当代英语学习词典编纂范式之长,具有鲜明的特色,在世界词典编纂场景中确立了自身的独立地位。  相似文献   

9.
论欧阳修《新五代史》的编纂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旨是通过对《新五代史》编纂特点的考察,揭示历史编纂与史家、时代的关系。体现于通排纪、传和善恶必书中"不没其实"的义例原则,反映了欧阳修以功业、道德标准评价历史和人物,并把功业标准作为道德标准承载体的理论;人物传全部采用类传的形式,揭示出北宋中期史学在经学影响下以儒家思想为品评人臣标准的倾向;而欧阳修对旧史志的高度简化,则反映了他以拾遗纠谬的态度和朴素的唯物方式对待历史上天人关系的思想,开启了二十四史中以"著其灾异而削其事应"原则书写纪、志的先河。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阐述吕振羽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贡献,介绍吕振羽在五十年间献身历史科学的主要成果;概述他跟着时代的步伐,以唯物辩证史观为指导研究中国历史并开拓许多新的领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他的史学体系在编纂学、史料学和历史观上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一部具有很高文献学价值的典籍,保存了一些他书未见的文献,在某种程度上为先秦学术文化研究提供了资料支撑。校勘注释之学是《吕氏春秋》在文献学领域最为突出的研究成果,其中汉高诱、清毕沅的校注本影响深远,成为近现代学者从事整理校释工作的重要蓝本。《吕氏春秋》作为中国历史上有组织编纂的第一部大书,其编纂学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丰,呈现出一片争鸣的局面。而在版本著录和检索辑佚方面,由于此书版本相对稳定,所以研究成果不多,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吕氏春秋》的文献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希腊古典时代历史编纂学的巨大成就及其特色,认为研究和探讨希腊古典时代的历史编纂学。有利于我们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及当今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明史.艺文志》在编纂方式上,与以前的正史目录有着明显的区别,不是记一代藏书,而是专记一代著述。这样的做法,是因为当时没有可以依据的官藏书目;同时,明代官私藏书甚丰,要照顾到艺文志的内容与整部正史的平衡,也难以全部录入。这种编纂方式可从正史艺文志的编纂源流上找到依据,并且还有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高等教育索引编纂方法的研究,确定以《中图法》为蓝本编制了《高等教育分类表·高等教育主题词表》,并论述该表特点和编制方法,以及高等教育信息索引编纂方法上的科学突破点。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在建构具有近代特色的中国历史编纂学体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关于历史编纂理论的认知和思考、传统史书体裁的评价和改造等方面展示了卓越的史识和敏锐的洞察力,他的一些论述和思考对推动中国近代历史编纂学的演进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苑英华》是北宋四大部书之一,是《文选》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重要诗文总集。此书采用分体编录和文注合一等编纂体例,承前启后,颇有特点,既融汇前代诗文总集和类书编纂经验,又开启后代类似书籍编纂新思路,不管是在中国文学史还是书籍编纂史上,皆有重要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日,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学院特聘教授车洪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为他编纂的《普什图语汉语词典》即将于年内出版。"普什图语"是阿富汗的官方语言,车洪才编纂的这本二百多万字的词典耗费了他三十余年的时间;同时更让人吃惊的是,这项编纂工作是除了编纂者,根本就被人遗忘的"国家任务"。  相似文献   

18.
明清两代朝邑县志今传较广者,分别为明韩邦靖、王学谟及清王兆鳌、朱廷模、李元春等编纂或主修。五部县志编纂目的 相似,然其编纂体例、内容特色、主导思想及成书情况等却不尽一致。比较它们的异同,从中可以看到这一时期我国古方志编 辑思想、体例变化及其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撰著的《戊戌政变记》是一部很有特色的纪事本末体史书,作者将对传统纪事本末体史书的辩证认识,熔铸到《戊戌政变记》的撰著中。在编纂思想上,作者确立了具有比较系统和严密的指导思想,即确立“史迹集团”,以扩大纪事本末体的记载范围和强化事件之间的逻辑联系;确立“以传记之法,来改造纪事本末之体”,重视伟人在纪事本末中的作用;重视史论,阐明作者对历史进程的观点和看法。《戊戌政变记》在编纂方面的实践,表明它是纪事本末体由传统型向近代型过渡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20.
川大能够最先推出<儒藏>的部分典籍,首先应当提到舒大刚教授对<儒藏>编纂体例的设想.就编纂的成果而言,是具有极高的学术品位,可以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新出版的50部书籍除了上述优点之外,在典籍的筛选与分序、小序、各书提要的撰写上都具有诸多值得称许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