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 读了《东岳论丛》1985年第5期上发表的年四华同志的《谈文化对爱情的直接作用》,感到文中对“爱情从属论”的看法,不仅缺乏理论上的说服力,也不符合爱情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年四华同志所说的“爱情从属论”是指,爱情是人生的一部分,但不是人生的主要内容。爱情要从属守人民的利益、民族的利益、革命的利益、爱情要从属于工作和事业。年四华同志认为“爱情从属论”的第一个局限性是:“仍然把‘爱情’理解为‘儿女私情,而不把它看成现代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客观需要。”爱情从来都具有社会性。爱情是人类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曾指出:“人与人之间的、特别是两性之间的以感情为基础的关系,是自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学作品,既然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那么也就可以说,自有文学以来,男女间的爱情问题,就以当时能有的形式在文学中反映出来了。综观自先秦到清末的一部古典文学史,就会发现,爱情作为题材进入文学作品,大体经过了这样一个历程;先是由对纯贞爱情的歌颂以及对破坏、阻挠爱情的行为和势力的控诉、批判、斗争,从题材到主题,体现了爱情主题的单一和专一;随着以私有制为  相似文献   

3.
张雪梅 《晋阳学刊》2009,(4):128-129
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哲学史上,关于男女爱情的问题,几乎没有哲学家讨论过,儒家讲仁爱,但只是在人伦道德层面上讨论,对于男女爱情则视为私事而认为不值得重视。”似乎我国古代的智者已超越了对爱情这一重要情感的体验,似乎他们不屑于对此进行思索和发表见解。然而这种认识显然颇有可商榷之处。在《论语》、《诗经》,乃至《孔子诗论》中,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先秦时期没有如今所指的“情爱”这个词,情爱现象及其关于情爱的思想却早已产生。在儒家思想的形成之初,孔子就对于爱情问题进行了观察并有过一系列论述。今天,我们有些学者也认识到了孔子关于男女情爱的思想,但是他们往往对这个问题一笔带过,不作深入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家》与《呼啸山庄》中主仆恋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与《呼啸山庄》都描写了发生在主人和仆人之间的爱情悲剧。导致他们爱情悲剧的直接原因是阶级社会中的阶级差别。由于中国与西方社会现实内容的不同,这两段爱情悲剧的根源也存在差异。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家长制、礼教和奴化教育造成了觉慧和鸣凤的爱情悲剧;建立在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财产关系和价值观念不仅造成了卡瑟琳与希克厉的爱情悲剧,而且扭曲了希克厉的人性。  相似文献   

5.
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中的巴斯妇人、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的波西亚、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中的简·爱和《谢利》中的谢利,这四位女性形象是英国文学中女性争取妇女主体地位的典型代表。通过分析这四位女性人物所表达出的女性意识,我们可以看出在英国文学中,女性的文化主体地位的发展经历了觉醒、抗争和确立三个阶段。在父权制的社会中,妇女要摆脱他者的地位,摆脱受压迫的地位,除了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赢得自己在婚姻爱情上的自由外,更应该关注女性本身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女性只有作为第一位的、独立自在的人来表现,有着自己的尊严和存在的价值,才能真正体现妇女的主体意识,才能真正确立妇女的文化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6.
《高唐赋》《神女赋》的神女形象和主题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特定的宗教民俗文化背景出发,分析高唐神女神话的文化观念意蕴,辨析《高唐赋》和《神女赋》所写的神女不是一个神女,而是性质不同的两个神女,因此《高唐赋》主要展示了神女所化的云雨的形象及其给世界带来的变化,表达了通过与神女相会给国家和个人带来福祉的祈盼。从直接的意义上可以把《神女赋》理解为反映爱情生活的作品,表现作者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在爱情追求中的感情经历和心理变化;从形象象征的意义上,可以把它的主题思想理解为对于美好理想的追求以及理想破灭以后的痛苦和悲伤,反映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文人的不幸遭遇。  相似文献   

7.
<正> 性爱意识是生命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性爱要求是生命本能的内在要求,爱情是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这是无庸置疑的。但是,几千年来,在“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和笼罩下,人们只承认“五化之源”的婚姻,却卑视自相慕悦的爱情,并不清楚爱情与婚姻的真正本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谓‘小姐后花园赠衣物,落难公子中状元’之类,千篇一律,不胜缕指”(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那些“抱非人思想的文豪”,也往往将男女问题“办一个团圆大喜”(周作人《中国小说里的男女问题》)。在这一文化模式的规范下,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爱情描写实际上只处于一种情窦初开的思春阶段,而缺乏一种真正的、成熟的男女之间摄人心魄、感情奔放的融合,所以,被鲁迅斥为“瞒和骗的文艺”(《坟·论睁了眼看》)。  相似文献   

8.
司聃 《兰州学刊》2011,(8):202-204
文章着眼点在《紫钗记》中的豪侠黄衫客,从他的出场描写、贯穿李益霍小玉爱情始终、始终是决定性的力量以及出现在梦的意象中等四方面粗略地进行分析,试图诠释黄衫客这一人物形象从《霍小玉传》到《紫钗记》的演变。汤显祖对黄衫客的人物设置明显与自身经历有关,可以说,黄衫客是他在现实社会中的一种理想期待。  相似文献   

9.
《琼州学院学报》2022,(1):72-86
苏东坡有可能发生的爱情对象只能限定于众多妓女、堂妹小二娘和二妻一妾。众多论据证明:苏东坡对歌儿舞女虽然曾经动心过,但那只是一闪而过的感情而已,妓女并没有真正成为苏东坡个人爱情的对象;林语堂认为堂妹小二娘是苏东坡终生爱着的初恋对象,那是无稽之谈;苏东坡的爱情切实发生在二妻一妾身上,苏东坡对三人的爱情都产生了美好的文学作品。他为王弗创作了千古绝唱《江城子》,为王闰之创作了温馨的《蝶恋花》,而其爱情表达的重点却在其妾王朝云,这是因为苏东坡在两个正妻身上只能更多地表现为儒家庄重的夫妇之义,而王朝云作为妾的身份则可以成为正统夫妇之仪中爱情缺失的补充。从文学史的角度看,苏东坡个人爱情文学的创作具有很高价值,数量较多,体裁丰富,抒情方式独特,留下千古名作。  相似文献   

10.
侠与情是文学的两个分支,在各自发展中逐渐走向交汇、融合,但在宋明时期却停滞甚或倒退了,这可从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作品中略窥一斑。在《三言》《二拍》有限的侠义小说中,很少有涉及爱情的篇什。即使就这部分侠义小说而言,爱情也表现出多种不同的类型和特点,但总体上是缺失的,这又与当时的社会思潮、侠文化本身以及话本小说分类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在狂欢化理念观照下,一切象征着阶级、等级、地位的标志都暂时消失,世界呈现出乌托邦式的理想状态。《诗经·国风》里的婚恋诗也可以用狂欢化理论来诠释。诗中不仅出现了上巳节男女狂欢的场面,而且婚庆、劳动等场面也表现出平民的狂欢精神。同时,这种狂欢精神也影响到爱情模式,使得青年男女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展现出话语狂欢和行为狂欢。  相似文献   

12.
从"人物形象的塑造"、"爱情所寄寓的思想"和"悲剧的结局"三个方面比较了《边城》和《小城三月》中悲凉爱情的各自不同的况味,试图通过这种比较,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沈从文和萧红这两位作家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13.
晁福林 《文史哲》2005,(2):26-33
上博简《诗论》第21号简简文认为不可以称赞《诗·大车》篇表露的那种“嚣”的道德精神状态。原因在于“嚣”的状态不符合恰当的“度”。我们可以通过简文从一个侧面看出孔子的情爱观念。鼓励大胆追求爱情与提倡男女情爱应掌握一定的“度”,要符合“礼”,这构成了孔子情爱观的两个基点。本简采用以诗解诗的方法,通过对《湛露》篇的分析,说明对于《大车》一篇不可称赞的原因所在。这种独特的解诗方式,展现了孔子启发弟子深入思考问题的匠心。  相似文献   

14.
性爱与情感的灵魂——劳伦斯和他的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伦斯在文艺思想和创造方法上提出了介入性爱和情感及主观感受真实性的观点。他从这种艺术的观点出发主张要深入到男女的性、爱和血意识中去。本文介绍劳伦斯的《恋爱中的女人》、《查太莱夫人的情人》、《儿子与情人》等小说和《看我们如何漫游》、《不朽的散文选》、《失落的诗章》、《劳伦斯的爱情》等散文中的有关性、爱、情感等的文艺观点  相似文献   

15.
爱情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诗经>中的这类题材的诗歌大多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深受现代读者的喜爱.通过这些诗歌,我们不但可以领略到婚姻爱情中的青年男女的悲欢离合,而且通过这些表象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使我们对当时的社会现状有一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诗经》本是一部产生于2500年前的诗歌汇编,自被尊奉为经后,长期以来未得到正确的解释,其中遭曲解最多的要数十五国风中反映爱情、婚姻生活的那部分作品。现在说风诗大部分出于民间,风诗中的情诗是《诗经》时代人爱情、婚姻生活的形象反映,已得到绝大多数研究者的赞同。但有研究者在对此作具体论述时,往往没有仔细考察周初至春秋中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十五国风发源地各自不同的习俗环境,仅凭《诗经》中某些篇章乃至字句,就断言其时人们在爱情、婚姻方面已有很大自由。有的虽有论证,如举出殷周祖先皆为私生,其母在当时仍受人膜拜;《周礼》、《管子》等书载有“令会男女”和“合独”的古制,男女交往在当时受到鼓励;《左传》、《国语》等典籍及《诗经》中多载上层社会婚姻混乱的例子等以为佐证,其实,这些现已为大多数人接受的论证都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色彩,与历史真实存在着不小距离。  相似文献   

17.
针对《红楼梦》里“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这两种说法,本文从说法、人物及宝黛钗三人之间的关系等三个方面,探求曹雪芹的爱情雅俗观,阐述了“木石前盟”不敌“金玉良缘”的社会根由,揭示了《红楼梦》的爱情内涵对后世的启示意义以及作者对爱情、理想、生命的执著追求。  相似文献   

18.
徐家林 《家庭科技》2000,(10):38-39
到电视上谈“恋爱”,内冈地人算不得开天下先,远有台湾的《非常男女》,早成了此类以爱情为话题节目的吃螃蟹者。这类“速配”能否为台上参与的未婚男女寻到真正的爱情,并能让更多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笔者作为各地电视台娱乐性栏目的忠实观众,更想了解其中的内幕。  相似文献   

19.
网络小说《爱情豆豆》具有较强的悲情主义色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人生旅途中的漂泊感,人生遭际中的宿缘感,精神追求的飘渺感,爱情历程中的疼痛感。  相似文献   

20.
爱情,不只是古今中外诗人、小说家、戏剧家所热心描写的重要题材之一,而且也是民间故事的重要内容之一。维吾尔民间故事中,以爱情为题材或涉及爱情描写的作品,约占一半左右。这些民间爱情故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过去时代维吾尔劳动人民进步的爱情、恋爱观和婚姻观,塑造了一批光彩夺目、栩栩如生的青年男女的形象,是维吾尔民间文学宝库中的珍宝。这些青年男女身上反映出的以往时代维吾尔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对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精神境界,仍然是可以借鉴的。维吾尔民间爱情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对封建婚姻制度进行了抨击,本文就此试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