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作为新疆屯垦经济的集大成时期,相较于以往朝代,清代新疆屯垦经济发展目标的转变,由守卫新疆向开发新疆转变;由保障生存向发展生产转变。清代新疆屯垦经济实现形式的改变,屯垦形式的变化;由单一的农业经济向多元的农、工、商并举发展。清代新疆屯垦经济绩效的变化,改变了汉唐以来“南农北牧、重南轻北”的经济格局;逐渐由缺粮区向国家战略储备区发展;由闭塞的经济发展区域转变为开放的贸易市场。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6月25~26日,由《新疆通史》编委会主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校协办的"新疆屯垦史学术研讨会"在新疆五家渠市兵团党校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大会收到论文近80篇,内容涉及历史时期新疆屯垦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与发展等相关问题。兹将研讨情况简述如下:一、历史时期新疆屯垦屯垦戍边是我国历代王朝开发边疆、巩固边防的重要国策,新疆有着悠久的屯垦戍边历史,  相似文献   

3.
保障西北边疆安全是新疆屯垦管理制度发展的外在因素;国家整体实力与战略重心是新疆屯垦管理制度发展的内在动力;多种形式的屯垦是完善新疆屯垦管理制度的有效途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时期新疆屯垦戍边的重要组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促进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进一步完善兵团体制,以应对新疆更为复杂的局势;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完善兵团屯垦管理制度,以促进兵团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构建稳定的屯垦戍边队伍保障机制,不断提高维稳戍边能力。  相似文献   

4.
“屯城”在新疆城镇建设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20世纪50~60年代,出现了石河子、奎屯、北屯、五家渠等一批城乡结合,农、工、商、学、兵俱全的屯垦新城。屯垦城镇具有鲜明的外源发展特征。屯垦城镇具有鲜明的后发特征。从经济特征来看,兵团屯垦城镇的发展还缺乏市场机制的推动。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大农业的思想与新疆独特的区情相结合,作出在新疆实行屯垦戍边的战略决策,并把组建和发展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作为在新疆履行屯垦戍边使命最主要的载体。  相似文献   

6.
刘玉皑 《西域研究》2013,(1):122-128,142
自汉代开始,屯垦成为历代王朝治理新疆的重要策略,对维护边疆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清代更是在继承中积极推行新疆屯垦,将其推向新的高峰.清代新疆屯垦不仅影响余波民国,对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的西北边疆开发建设也具有历史借鉴作用.近三十年来,在国内的西北历史研究中,对清代新疆屯垦的研究始终是学术焦点之一,成果颇丰.本文就近三十年来清代新疆屯垦研究成果涉及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综述. 一、屯垦政策与管理体制 (一)屯垦政策 新疆屯垦在我国边疆屯垦历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清代继承各代屯垦遗制并开拓创新,在屯垦时间、类型、规模和成效等方面,均超越了前代.作为清朝中央政权的边疆治理策略之一,新疆屯垦政策并非一蹴而就,其确立与完善是经过统治者深入考量与不断践行得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历代封建王朝在新疆为解决粮食问题都曾发展屯垦事业。对此,清朝尤为重视,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屯垦地点普及天山南北,对推动全疆农业发展曾起显著作用。乾隆廿四年(1759)清政府统一新疆之后,即于军政要地伊犁、乌鲁木齐一带,大规模地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屯垦。至道光年间,特别是1840——1845年新疆以屯垦为中心的开发建设,进入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的高潮,在我国农垦史上,写下了值得记颂的辉煌的一页。这次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史学工作者,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迅速发展的进程中,开阔视野,迎接新的挑战,尽力开拓新的研究领域。西北屯田研究蔚然成风,并得以向纵深发展。许多专著和地方史中,大都涉及到古代西北屯田的若干问题。况且已有数种有关屯田的历史和断代史的专著相断出版。杨向奎、王侃柱先生的《中国屯垦史》、赵子征先生的《新疆屯垦》、方英楷先生的《新疆屯垦史》、刘光华先生的《汉代西北屯田研究》、王希隆先生的《清代西北屯田研究》等,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但是作为一部完整的、系统研究和论述古代西北屯田的历史,仍…  相似文献   

9.
新疆杂话不仅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精神食粮,更是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真实写照。新疆杂话产生于新疆,取材于人民生活,自然脱离不了新疆的历史文化,其中屯垦文化对其产生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新疆杂话中有不少反映屯垦戍边的作品,其内容将我们的视线拉回到了历史长河里那些战天斗地、开荒种田、保卫边疆的动入场景中。  相似文献   

10.
马大正 《学术探索》2006,1(2):100-108
两千多年的新疆历史发展,展现出了若干特点和规律,值得人们总结和借鉴。从政治上看,自西汉在新疆设置西域都护府以来,新疆一直被纳入中央王朝的管辖治理之下,尽管各王朝对西域地区的治理方式各有不同,但总的趋势是中央王朝对新疆的管理不断深化。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设立行省,新疆由此完成了和我国其他地区融为一体的进程。从民族分布和民族关系上来说,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这种多民族聚居的格局是历史上众多民族长期融合、发展的结果,在新疆多民族聚居格局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各民族之间的和好交往是新疆民族关系的主流,与此同时,各民族之间也存在着战争和冲突,这是阶级社会各民族交往的一种特殊形式;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新疆各族人民的国家观念进一步升华,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从宗教上来说,新疆有史以来即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伊斯兰教从来都不是新疆地区唯一的宗教,伊斯兰教在新疆地区的传播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历史经验表明,宗教与世俗权力分离是保持新疆稳定的基础。从文化上讲,新疆文化是由众多具有不同特点的民族文化构成的,不同民族文化的和谐共存与相互认同,既是新疆文化整体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各民族政治认同的前提和基础。从屯垦戍边政策的历史定位来看,屯垦戍边是历代王朝治理新疆政策的重要内容,屯垦戍边既有利于保障边疆的巩固和稳定,也有利于促进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民国时期新疆的军屯(1935~1943)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世才主政新疆时期,建立了新疆屯垦委员会,组织新疆的现役和编余退伍军人进行屯垦活动,从1935年起直至1943年历时八年,最终因生产成本过高,亏损严重,无法达到经济上的自立而最终结束.  相似文献   

12.
鲁涛 《云梦学刊》2011,(3):103-103
《唐代的西域屯垦开发与社会生活研究》(张安福、郭宁等著))于2011年4月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该书认为,屯垦开发是唐朝治理西域的重要策略,在屯垦开发的基础上,唐朝发展了西域经济,  相似文献   

13.
汉民族在新疆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西汉时期。汉民族到新疆屯垦 ,促进了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增强了民族团结 ,巩固了边防。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汉族人民与新疆各民族一道 ,大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民族团结得到了进一步加强。1公元前 2 2 1年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统一了中原六国 ,实现了中原的大一统。秦汉之际 ,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逐渐强大起来。在冒顿单于时 ,他已经拥有几十万骑兵。公元前 2 0 2年 ,刘邦重新统一中原建立汉朝以后 ,不仅边境地区不断受到匈奴的侵扰和掠夺 ,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而且对刚刚建立起…  相似文献   

14.
一、兵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50年代初,由驻疆人民解放军十多万官兵遵照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集体转业组建和发展起来的。4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直接领导和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援、爱护下,兵团各族干部职工发扬南泥湾精神,屯垦戍边,艰苦创业,建设边疆,保卫边疆,使新型的农垦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兵团现已成为工农兵学商结合,农林牧副渔、工交商建服综合经营,具有多种功能的社会主义大型经济实体。这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贺电指出的:“40年的历史充分证明,在新疆组建生产建设兵团是中央支援地方,内地支援边疆,兄弟民族相互支援,推动新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效形式。”40年的历史充分证明,在新疆组建生产建设兵团,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践毛泽东同志屯垦思想的伟大创举,也是实践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历了开创、拓展、挫折、恢复和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50年代初  相似文献   

15.
该书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资助项目《新疆兵团屯垦戍边史》的最终成果,分上、下两卷,共计130万字,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校副校长、副教授李福生同志主编,方英揩同志撰著。该研究成果是第一部全面记述新任生产建设兵团历史的大型史学专著,为兵团屯垦戍边事业树立了一座历史丰碑。该书全面系统地记载了1949年至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其前身解放军在新疆屯垦戍边的历史,完整清晰地阐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其所属师、团光辉的战斗历程,具体准确地记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丰功伟绩和主要人物事件,详尽地分析了兵团在政治、…  相似文献   

16.
新疆历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对新疆历史研究中五个重大问题———历朝各代对新疆的治理,新疆是各民族共同生活的大家园,多种宗教在碰撞中并存,多元文化的共存、交融与互补,屯垦戍边的历史定位———进行了思考与探索。同时文章还提出了学习、研究新疆历史的基点应是面对现实与未来的主张,认为这既是当代新疆现实向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中国边疆研究学科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历史上的西部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屯垦戍边,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中国开发边疆、巩固国防的一项重要国策。西域的屯垦戍边可追溯到2000年以前的汉代。两汉统一西域的过程,是在西域发展屯垦的过程,而屯垦又反过来促进了两汉统一西域大业的完成。屯垦不仅促进和巩固了祖国统一,而且在实边戍边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纵观几千年的西部开发史:“屯田兴,边境宁,屯田废,边境乱。”  相似文献   

18.
屯垦戍边.劳武结合.建设边疆,保卫边疆,是党和人民赋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兵团)的历史使命,也是兵团百万职工群众神圣的职责。今年7月上旬,江泽民总书记视察新疆期间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尤其是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从理  相似文献   

19.
道光中后期天山南路兵屯的演变,是清代新疆农垦史上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它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新疆屯垦形式的演替趋向以及天山南路农业发展的阶段特点。近年来,不少文章先后接触到这个问题,但受文献资料所限,未能作出具体说明,某些推断亦有疵谬。最近笔者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查阅到部分档案,为搞清基本史实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本文即以这部分档案为主要依据,探讨、闸述道光年间天山南路兵屯演变的始末原委及后果影响,以期对深入认识这一现象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兵团体制作为国家政治决策的产物,因其产生的族际人口数量变化,打破和改变了新疆原有的民族分布格局。同时,居住空间格局作为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一直是影响新疆多民族交往的重要因素。各民族在长期戍边实践中,创造了增强兵团群体认同的宝贵精神财富——屯垦戍边文化,其对民族关系发展有着重要的整合力和影响力。汉族为主体的多元民族,多种经济类型;民族分布格局受区划、经济类型、宗教文化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地理界限;文化传统上形成了以屯垦戍边文化为特点的民族交往心理和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