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仲舒思想五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天人三策”与儒学复兴秦亡汉兴,汉室乘秦之弊而得天下,不能不认真思考和总结秦王朝短命天亡的教训,以寻求汉家天下长治久安之道.汉初兴黄老清净无为之学,得以有“文景之治”之初步繁荣.殆至武帝时,无为之学已不能适应亟待建立大一统政治秩序和强比中央集权之要求.富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下诏,广泛征求文学之士的意见,以确立新的治国原则.董仲舒以“贤良”三次应用上策,提出了复兴儒学,以儒家思想整合社会秩序的对策。三次对策即与汉代儒学复兴关系重大的《天人三策》。在“天人三策”对策一中,董仲舒将先秦儒家天命论与阴…  相似文献   

2.
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千余年来一直为世人所传诵,这不仅因为它的警世讽谏之意充溢于字里行间,也因为作者在其中显露出来的丰富的艺术想象力,而使它成了一篇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传世佳作。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段纯粹而精辟的议论,是《阿房宫赋》思想意义的集中所在,也是杜牧创作《阿房宫赋》的用心所在。而在此之前,从“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一直到  相似文献   

3.
《史记·六国年表序》说: 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 甚,为其有所刺讥也。诗书所以复见者,多 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独 有秦记,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然战国 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何必上古。这段话,很容易给人造成这样的错觉:秦统一天下后,烧尽了各诸侯国的史书。因此,很有辨正之必要。  相似文献   

4.
周文王平虞芮之讼后 ,进而连连向东方商与国及商王畿地区用兵。其原因并非像先儒所说的是文王以仁德使诸侯归附而势力强大。实际情况是周文王通过平虞芮之讼而控制了潼关至崤函一带的函谷关天险 ,从此周文王退则能守 ,进则能攻 ,一改过去“奉勤于商”的方针 ,向东方连连用兵 ,直接攻打商王朝的与国及其田猎区 ,逼近商王郊畿地区 ,形成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战略格局 ,奠定了克商的战略优势  相似文献   

5.
刘邦用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邦用才论谢元鲤汉高祖刘邦由一介亭长做了西汉帝国的开国皇帝后,在与大臣们讨论其与项羽争夺天下的得失时,王陵等认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因而从项羽手中取得了天下。对此,刘邦认为这是“知其一,不知其二。”他说“夫运筹策帷帐...  相似文献   

6.
<正> 宋洪迈《容斋随笔》里有一段谈到秦用他国人的文字,他说:“七国虎争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游士.然六国所相,皆其宗族及国人.如齐之田忌、田婴、田文、韩之公仲、公叔,赵之奉阳、平阳君,魏王至以太子为相.独秦不然,其始与之谋国以开霸业者魏人公孙鞅也.其他若楼缓赵人,张仪、魏冉,范睢皆魏人,蔡津燕人,吕不韦韩人,李斯楚人.皆委国而听之不疑.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诸人之功也.”  相似文献   

7.
一九七四年三月,当时“四人帮”控制的《红旗》杂志抛出了《秦统一六国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一文说:“秦统一六国,不能孤立地归结为个别将领的作用,而是由于秦始皇代表了新兴的地主阶级,他所实行的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政治路线起了决定作用。”这篇文章的观点是反马克思主义的,它对秦统一六国的历史,进行了严重的歪曲。其流毒甚广,影响极坏,必须进行揭露和批判。  相似文献   

8.
后妃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皇帝的婚媾家庭制度。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便在咸阳广筑宫殿,将从六国掠来的美女安置其中,“后宫列女万余人,气上冲于天”,其时后宫规模已十分庞大。秦以后的各个王朝因袭秦制,逐渐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等级森严的后妃制度。  相似文献   

9.
楚汉“复封建”述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秦始皇“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以御海内”,完成了结束列国纷争、建立统一政权的历史使命。空前规模的大帝国,应以何种政体进行统治?当时朝臣中有“行封建”和“行郡县”的两种主张,廷尉李斯力主不可复行封建之制,深得始皇赏识:“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由此废止了由来已久的封邦建国之制,建立了“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的高度中央集权制的政体。一时之间,似乎秦的统治固若金汤,将传之万世了。 不料,陈胜、吴广登高一呼,天下响应,貌似强大的秦王朝使土崩瓦解了。在反秦大起义及其后的楚汉之争中,六国之后和军事实力派纷纷称王;当时的社会舆论更形成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复封建”思潮。这不仅在当时而且对后世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本义拟从两个方面,对楚汉“复封建”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古代的陕北,原是一个森林茂密,水草丰盛,河流纵横,宜耕宜牧的地方。长城沿线茫茫的沙漠是后来因大量开垦土地,植被遭到破坏而造成的恶果。古籍中有许多关于古代陕北自然面貌的记载。《史记·货殖列传》说:“上郡之地,畜牧为天下饶。”汉武帝时期著名的六大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不止一次地证明,诸雄争立,最后的胜利者,往往就是善致人才、善用人才者。曹操是一位富有远见的政治家,对于历史的经验与教训,认识更为深刻。重视人才的罗致和使用,是曹操获得重大成功的条件之一,也是他思想中的光辉点之一。 一、“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 靠什么得天下?曹操与袁绍起兵讨董卓时,有过一次对话,袁绍问:“若事不辑,则方面何所可据?”曹操反问道:“足下意以为何如?”绍说:“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操说:“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寥寥数语,反映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观和战争观。袁绍如愿以偿,占有冀州,为冀州牧,兼有冀、青、幽、并之地,地不可谓不广,亦不可谓不固,但刚愎自用,不善网罗人  相似文献   

12.
“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唐代诗人李贺用这样的浪漫主义诗句,赞扬了秦始皇的赫赫武功和风云气概。然而,这个当年摧六国如扫败叶,坑腐儒如屠猪狗,自以为秦天下能“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的秦始皇,在他的垂暮之年却朦胧感觉到有一股捉摸不定的潜在势力在威胁着他的“帝业”。在最后一次巡行全国的途中,他做了一个奇异的梦,梦见同一个如人状的海神搏斗。他让博士占梦。博士就胡诌  相似文献   

13.
刘泽华等编著的《中国古代史》(上)第212页说:“秦昭王采纳了司马错的建议,于公元前316年由司马错率兵攻占了巴、蜀。”此乃张冠李戴。据《战国策·秦策一》记载:“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曰:‘蜀两辟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惠王“十四年,更为元年。……九年,司马错伐蜀,灭之。”《史记·六国年表》记载:秦惠文王后元九年(公元前316年)“击蜀,灭之。”《史记·秦本纪》也记载昭王事,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八月,武王死,族孟说。武王取  相似文献   

14.
<正> 一不是杂家是新道家《汉书·艺文志》把《吕氏春秋》和《淮南子》这两部书列为“杂家”是很不恰当的。首先,“杂家”这个名称就不太恰当,既“杂”何以成一家之学呢?这是早已有人提出过的问题。其次,从诸子百家的发展来看,“杂家”之名也不确切。本来,从春秋到战国的所谓诸子百家,开始一个人就是一家,正如《墨子·尚同下》所曾说过的:“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百人百义,千人千义,逮至人之众不可胜计也,则其所谓义者亦不可胜计”,因而“国之为家数也甚多”。《庄子·天下篇》根据相同的理解,因为“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所以有“百家之学”的说法。《荀子·非十二子篇》列举六种邪说,非难了十二个人,  相似文献   

15.
杨伯峻先生的《春秋左传注》,注文尚有可商榷之处。其中《左传》隐公五年的“未及国”,非杨注的“城郭内”.而是“郊以内”;庄公四年的“荆尸”,非“正月”,而是“军阵之法”;庄二十八年的“小戎子”,非“狐姬之妹”,而是“别一戎而子其姓”;“楚言而出”,非楚军“复操楚语而出”,而是郑“出兵而效楚言”;僖公五年的“天策”之“策星”,非‘’傅说星”,而是“王良五星,前一星为策,是天策”。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 史籍对秦直道的文字记载不多,《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载有两条:“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三十七年,始皇出游。……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行,遂从井陉,抵九原……行从直道至咸阳,发丧”。《史记·六国年表》:“三十五年为直道,道九原,通甘泉”。《史记·蒙恬列传》记有两条:“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  相似文献   

17.
两汉国家图书的收藏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霞 《东岳论丛》2002,23(4):135-136
汉初 ,高祖刘邦接受陆贾的劝告 ,以文治天下 ,“改秦之败 ,大收篇籍 ,广开献书之路。”[1] (《汉书·艺文志》) 此后历朝都比较注重对先秦典策书籍的搜求 ,宣帝、成帝、章帝时更由国家出面组织了大规模的对先朝书籍文献的全面整理 ,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大一统”思想 ,其影响贯穿整个封建社会。一、两汉国家对书籍的搜集与保存(一 )搜集。两汉国家图书的来源有二。其一为秦之所谓石室金匮之书。在汉政权确立之前 ,刘邦身边的有识之士就已经注意对典策书籍的收集。公元前 2 0 6年 ,汉军攻入咸阳 ,萧何即先取秦丞相御史所藏…  相似文献   

18.
正原文:道者,安民以定国,至正之经也。秉道以宅心而识乃弘,识唯其弘而志以定,志定而断以成,断成而气以静,气静而量乃可函受天下而不迫。天下皆函受于识量之中,无不可受也,而終不为之摇也。大矣哉!出处:《宋论》卷三,中华书局版。赏析:这是王夫之对道的价值及修道之意义的一段名言,充分地揭示出了道在治理天下过程中的本源性效用以及治政者修道不止使自己的政治识见、志气和度量达致理想境界而形成的伟大人格和坚定意志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在 2 2 0 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 ,位于西部的秦国 ,其自然环境的优势及一系列成功地决策 ,都明显地胜过六国中的任何一国 ,这是秦统一六国的内因———根本原因 ;六国或略逊一筹 ,或望尘莫及 ,或多有失误等 ,这是秦统一六国的外因———历史机遇。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 ,对秦统一六国的原因进行再探讨 ,以期为今天的西部大开发伟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孙叔敖的籍贯,旧史学者认为是河南固始县人。这是根据《荀子·非相》篇:“楚子孙叔敖,期思之鄙人也。”东汉邯郸淳《楚相孙叔敖碑》也提到:“楚相孙君,讳饶,字叔敖,本是县人也;六国时,期思属楚”。1976年新版《辞海》历史分册仍沿此说。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值得探讨。据《史记·滑稽列传》载:“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淮南子·人间训》:“孙叔敖死,王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