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在理性预期均衡的框架下,研究面临策略型消费者时,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如何更好地进行机制设计与契约选择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零售商与顾客之间的理性预期问题,在此基础上对供应链批发价契约和回购契约下的供应链绩效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比较。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存在顾客策略行为的情况下,回购契约比批发价契约更加可以激励零售商提高订购量,促使零售商保持较高的售价;当消费者对产品的价值估计值越高、批发价格越低、生产成本越高时,回购契约会更加有利于零售商。并且,当顾客对产品的价值估值超过一定的阈值点时,供应链利润最大时回购契约下的最优订购量大于批发价契约下的最优订购量。但是,供应链利润最大时,回购契约与批发价契约下的供应链利润大小关系则不确定。此外,本文还讨论了同时考虑策略型消费者和消费者退货的情形。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策略型消费者对零售商的定价和库存决策的影响。与以往的研究假设残值固定不变,且消费者均为策略型消费者不同的是,本文考虑了顾客的异质性以及残值由清仓期库存决定这一特点。本文的研究表明:在消费者均为策略型消费者,且清楚零售商将采取残值定价策略的情况下,零售商可以通过数量保证策略来提高自身的期望利润,降低库存订货量。在考虑顾客异质性的条件下,当零售商采取估值定价策略时,零售商的最大期望利润与短视型消费者在市场上的比例成正相关。并且,存在一个唯一的阈值点,当短视型消费者在市场上的比例高于这一阈值点时,估值定价策略优于保留价格定价策略,反之,则保留价格定价策略更优。  相似文献   

3.
顾客策略行为对企业的经营绩效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本文基于供应链背景, 探讨需求学习应对顾客策略行为的作用与价值。构建了由单一制造商、单一零售商和一组顾客群组成的两周期分散式供应链系统的博弈模型, 将顾客划分为短视型和策略型两种类型。采用数理模型和数值分析, 研究了需求学习对于供应链的定价决策、订货决策及整体绩效的影响, 得到如下主要研究结论:第一, 无论面对何种类型的顾客, 零售商均偏好需求学习获取需求更新信息;第二, 面对短视顾客时, 制造商偏好于不获取更新信息, 而当顾客为策略型时, 制造商偏好于获取更新信息;第三, 需求学习有助于提高零售商和供应链系统的利润, 特别当面对策略型顾客时, 需求学习带来的利润增值更大。以上研究结论表明, 需求学习可以有效地缓解顾客策略行为的负面影响, 提高企业的运营绩效。  相似文献   

4.
顾客参与价值共创模式逐渐成为商家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利器,在该模式下消费者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为产品或服务的最终形成创造一定的价值。本文构建了顾客参与产品价值共创背景下的理论分析模型,通过刻画顾客参与偏好、顾客参与复杂度、价值共创效应和麻烦效应等关键变量,研究了零售商的定价和服务策略。研究表明,当麻烦效应充分小且价值共创效应足够大时,零售商引入顾客参与价值共创战略能达到零售商和消费者双赢局面;大多数情况下提供上门安装服务是零售商的占优策略;零售商提供服务后能够借助服务定价更有效地区分消费者从而更有效地实施价格歧视,使得消费者受损;大多数情况下零售商服务成本的增加反而对消费者有利。  相似文献   

5.
依据条件风险值CVaR度量准则,建立了顾客策略行为下基于回购契约的供应链决策模型,分析了集中式供应链系统和分散式供应链系统中,风险规避供应商和风险规避零售商的决策行为。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求解和数值分析,进一步探讨了顾客策略行为、成员风险规避性和供应链回购契约的交互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当供应链成员均为风险规避时,价格承诺可成为顾客策略行为的完美应对策略;第二,最优回购价格受到零售商和供应商的风险规避度的共同影响,零售商的最优订货量随产品回购价格的增加而增加;第三,当且仅当零售商与供应商的风险规避度相当时,回购契约能够实现分散式供应链系统的协调和利润在不同成员间的任意分配,否则回购契约不能实现供应链利润在不同成员间的任意分配。第四,当供应链成员风险规避不等时,零售商的利润分成随顾客对产品估价的增加而增加。同时,风险规避度较小方需要出让部分利润给风险规避度较大方才能够保证契约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四阶段Stackelberg博弈分析,研究了在三级供应链中如何进行产品质量控制策略问题。构建了由制造商、零售商与最终顾客组成的三级供应链博弈模型,制造商进行产品质量决策,即生产高质量产品或者低质量产品,零售商进行产品采购决策和零售定价决策,最终顾客根据两种产品质量水平和零售价格的差异,决定产品的购买数量;当零售商采购高质量产品时,制造商将会向其提供价格折扣策略;当零售商采购低质量产品时,制造商将会向其提供延迟付款策略。运用最优化原理,求解了制造商的产品质量水平、价格折扣、延迟付款期限和零售商的零售价格、最终顾客的购买数量,及期望收益函数。进行了算例分析,结果表明:高质量产品零售价格关于价格折扣下降幅度更大,而低质量产品零售价格关于延迟付款期限下降幅度更大;制造商提供的价格折扣越大、延迟付款期限越长,其期望收益将会减少,此时零售商的期望收益将会增加,最终顾客产品需求量将会增加;制造商的总期望收益函数将呈现"倒U"型,求解了期望收益的最大值及各契约参数的值,结果证明所提出的产品质量控制策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考虑战略顾客行为时的供应链性能分析与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态定价策略的广泛应用使得越来越多的顾客具有了战略性,战略顾客会根据产品在销售期内的价格路径确定最优购买时机,零售商则根据顾客的购买行为确定订货数量和销售价格.研究了双方静态博弈时的理性预期均衡解和零售商进行数量承诺时的情形.研究表明:理性预期均衡时的最优销售价格、最优存货数量和最优期望利润分别小于标准报童模型的情形;数量承诺时的最优存货数量小于理性预期均衡时的最优存货数量;最优期望利润则大于理性预期均衡时的最优期望利润,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大于标准报童模型的最优期望利润,战略顾客行为的存在对零售商可能有利.最后分析了在分散式供应链中如何利用收入分享契约和数量折扣契约实现供应链协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全渠道零售商不同渠道的定价为背景,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顾客退货给零售商带来的损失为出发点,从三种不同的退货方式分析退货损失对零售商不同渠道最优定价和利润的影响。首先分析传统的原渠道退货(即:从购买产品的渠道退货),然后分析所有顾客都通过线上渠道退货,进而分析所有顾客都通过线下渠道退货。研究表明:三种退货方式下,当零售商与顾客的线上单位产品净退货损失之和小于线下单位产品净退货损失之和时,全渠道零售商选择全部退货到线上渠道可获得最大利润;当零售商与顾客的线上单位产品净退货损失之和大于线下单位产品净退货损失之和时,全渠道零售商应选择全部退货到线下的退货方式以获得最大利润;传统的退货方式不会让零售商获得最大利润。本文研究对于全渠道零售虑顾客退货损失的基础上,设置最合理的退货方式和不同渠道之间的最优定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多产品两阶段联合订货决策问题,综合考虑顾客缺货反应及资源限制对订货决策的影响,提出资源限制条件下考虑CRS的多产品两阶段JIT联合订货策略。在此基础上,以零售商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建立了多产品两阶段JIT联合订货决策模型,并从初始解生成和殖民地国家革命方式两方面设计了改进的帝国主义竞争算法。从Gruen调查报告中选取三种不同规模的算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考虑顾客缺货反应的多产品两阶段JIT联合订货方法既可以提高零售商的总收益,也能提高顾客的服务水平;当单位库存资源机会收益相近时,同组产品间不会发生替代情况,而当同组产品间的单位库存资源机会收益差距较大,且高于其他产品组的单位库存资源机会收益时,则该产品组便会出现缺货和替代情况,且若该组缺货产品的剩余资源单位机会收益小于其他组产品的单位资源机会收益,则该产品的剩余资源便会转移给其他缺货产品。研究结论可为零售商多产品两阶段JIT联合订货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顾客基于理性预期决定购买时机的策略行为造成供应链决策困难,影响到供应链利润。针对单生产商、单零售商组成、具有高支付意愿与低支付意愿两类顾客的供应链,利用均衡分析方法和理性预期理论建立了考虑缺货损失下高支付意愿顾客分别为策略型顾客与短视型顾客时供应链的分散式决策二层规划模型和集中式决策模型,对该四种模型进行了求解与对比分析、以及数值仿真和敏感性分析,算例表明了模型的合理性和结论的有效性。研究表明:高WTP顾客为策略型顾客时,集中式供应链与分散式供应链相比,其订货量高、但零售价低,故利润反而较低;高支付意愿顾客为策略型顾客时分散式供应链和集中式供应链的利润小于高支付意愿顾客为短视型顾客下的情形;四种供应链模式下的订货量随单位缺货损失的增加而增加,但供应链的利润降低。限量销售、回购剩余产品、提高顾客心目中的产品价值等策略可有效降低顾客策略行为对供应链的影响。本文将促进基于顾客策略行为的供应链理论研究与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11.
由于销售期短和残值很低,季节性产品普遍采用正常销售和季末降价结合的动态定价模式.一部分顾客会预期零售商季末降价,可能等待到季末购买以获得更大的净效用,顾客的这种策略行为减少了零售商的收益.本文假设市场中同时存在策略性和短视性顾客,分析了零售商考虑策略性顾客的动态定价,以及差价返还机制对零售商定价和收益的影响.研究表明策略性顾客延迟购买影响了零售商的定价决策并使得收益减少,而差价返还机制可以消除策略性顾客的延迟购买行为,提高零售商的收益.  相似文献   

12.
零售商为弥补生鲜农产品新鲜度降低造成的顾客流失,选择在单销售期内二次补货,将新鲜产品和初始订货的非新鲜产品同时销售。但二次补货的新鲜产品会对初始订货产品形成需求挤兑。将顾客划分为三种类型:只购买新鲜产品、只够买折扣产品和两种产品都愿意购买,引入需求挤兑因子的概念,讨论了不同顾客类型下需求挤兑效应对零售商订货决策和利润的影响,并与单次订货策略做比较。结论表明,随着顾客对产品品质和新鲜度要求不断提高,二次补货策略能有效降低订货总量,提升零售商利润水平;不但优化了经济效益,更具有减少产品损耗和节约社会资源、增加消费者福利水平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公平中性的供应商、公平关切的零售商和策略型与短视型顾客并存的供应链下,研究了零售商的最优定价与订货量及供应链的协调.研究发现,公平关切的零售商有提高产品价格和压低订货量的倾向;批发价契约难以实现供应链的协调;收益共享契约能实现供应链的完美协调.论文还讨论了零售商的公平关切程度和利润分享比例对供应商利润、零售商效用及供应链效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随着企业竞争的激烈化,顾客对于等待时间越来越敏感,产品对于他的效用不仅与价格有关,而且也与获得该产品的等待时间相关.考虑了等待敏感型顾客的选择行为,针对一个生产与需求过程都存在随机性的企业,研究了差异定价及相应的库存策略.当企业持有库存时,顾客不需要等待;而当企业发生缺货时,如果顾客购买,就需要等待企业生产;企业需针对这两种情况进行差异定价.然而差异定价策略可能导致顾客采取投机的行为.文章首先推导了不存在投机行为时企业的最优策略,分析了企业实行差异定价策略的条件;进一步,还给出了防止投机行为的条件,以及存在投机行为时企业的最优策略.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零售商收集顾客信息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使得消费者变得越来越具有策略性和选择性。首先,构建零售商只销售一种高质量产品的情形,研究其两阶段的定价策略,并分析产品的跨期折扣因子对产品的零售价格、销售量和零售商利润的影响。然后,考虑零售商可提供高质量和低质量两种产品的情形,顾客在第一销售期、第二销售期都可以选择两种产品。构建两阶段的定价决策模型,并分析产品的跨期折扣因子、顾客对低质量产品的接受度等参数对产品两阶段的零售价格、销售量的影响。最后,用数值算例分析了第二种模型下顾客对低质量产品的接受度等模型参数对零售商两阶段总利润的影响,然后比较了第一种和第二种模型下高质量产品的零售价格和销售量。研究结论较全面的分析了顾客策略行为对差异产品两阶段销售期的定价决策的影响,为零售商进行定价优化决策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渠道权力结构和联盟策略下风险规避型闭环供应链的决策问题。考虑到产品需求和废旧产品回收的不确定性及决策者的风险规避特性,在制造商主导、零售商主导及制造商和零售商势力均衡三种情形下,分别构建了制造商和零售商联盟与不联盟时的闭环供应链博弈模型,获得了六个博弈模型下的均衡解,对比分析了不同模型下产品定价、废旧产品的最优回收价格和供应链及其成员的期望收益。研究结果表明,在制造商和零售商不联盟的情形下,决策者的风险规避程度增加能够缓解双重边际效应,供应链期望收益与风险规避程度正相关,而在制造商和零售商联盟的情形下,供应链期望收益与风险规避程度负相关;制造商和零售商不联盟时,制造商和零售商势力均衡的渠道权力结构对消费者最有利,而制造商和零售商联盟时,制造商和零售商势力均衡的渠道权力结构对消费者最不利;制造商和零售商权力结构不对等时最优价格决策之间的关系与制造商和零售商的风险规避程度有关;供应链期望收益在制造商和零售商势力均衡下最大,制造商期望收益在制造商主导的渠道权力结构下最大,零售商期望收益在零售商主导的渠道权力结构下最大。  相似文献   

17.
受现实中生产商和大型零售商不同契约关系的启发,本文以两个生产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系统为对象,从顾客在两种替代性产品之间的选择行为出发,分别研究了零售商定价和生产商定价模式下的最优产品定价和库存决策。研究表明,在MNL选择模型下,零售商联合定价时应当选择使得产品单位利润相等的定价策略;生产商定价博弈中存在唯一的Nash均衡。数值实验分别考察了"生产商强势"和"零售商强势"两种情形下的最优决策和利润分配情况;实验结果能给相关企业的销售模式选择带来有益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8.
基于顾客战略行为下的供应链系统的绩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供应链系统由一个供应商、一个零售商和顾客群组成,且顾客具有战略行为特征,其可以选择在一级市场上购买,也可以选择在二级市场上购买。在销售第一期,零售商向供应商提出订购,并在一级市场上销售,期末剩余产品被供应商回购;在销售第二期,供应商把回购产品通过直销渠道在二级市场上进行销售。采用参数分析和数值模拟得出,首先,顾客战略行为对供应链系统订购量、及系统总收益是否有负影响,取决于顾客对二级市场产品接受度。其次,分散管理系统中,通过提供依赖于集中管理系统下的最优订购量的回购合同,供应商能够协调分散管理系统;并且,无论是否存在顾客战略行为,分散管理系统中的最优回购价格均不受影响。最后,零售商是否接受回购合同,依赖于是否存在顾客战略行为,以及顾客对二级市场产品的接受度。  相似文献   

19.
已有的服务补救研究认为服务补救应该和服务失败匹配,没有深入探讨顾客心理差异对补救效果的影响。本文提出服务补救应和顾客特征相匹配,从"自我调整导向"角度区分顾客的心理特征,研究顾客的个体差异对服务补救效果的影响。服务补救方式被区分为"多获利"型和"少损失"型两类;顾客的自我调整导向有"趋利"和"避害"之分。本文选取餐馆行业,采用实验方法考察顾客的自我调整导向与补救努力的交互作用对顾客感知的补救绩效和补救满意的影响。通过多因素协方差分析研究发现,当补救努力与顾客的自我调整导向一致时,顾客的感知补救绩效更高,对补救更加满意;对于"趋利"导向的顾客,"多获利"型补救方式效果更好;对于"避害"导向的顾客,"少损失"型补救方式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20.
策略型的顾客对于不同质量的产品以及不同时间的产品会有不同的估值和支付意愿,企业在进行决策时应当考虑顾客的策略性行为。建立了由一个制造商(即原始设备制造商)和一个独立的再制造商以及一组策略型顾客组成的闭环供应链模型,利用动态博弈理论分析了当由独立的再制造商负责回收旧产品并进行再制造时顾客策略行为和再制造品的质量水平对闭环供应链的产品价格、利润、消费者剩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顾客的策略程度增加时,制造商的利润减少,再制造商的利润和消费者剩余增加。当再制造品的质量水平增加时,制造商的利润降低,再制造商的利润先增加后降低,消费者剩余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