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和自然的关系(亦或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历史与自然的关系,等等)问题是全部哲学中十分重大的问题之一。一方面,对于这一关系的理解关系到我们对人在宇宙中的位置、人的本质和人的存在等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也是关系到人的存在和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是现实的实践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这一问题做深入探讨。近年来,探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文章很多,本文拟结合法兰克福学派在这一问题上的观点,谈一下自己的见解。一、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传统见解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方法论的进化〔俄〕E.Л.费因别克自然认识过程中逻辑和直觉的关系问题,的确是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基本问题。在以往自然科学家的公众意识中,对这两种发现真理之方式的相关作用评价不一。到了20世纪,这一问题发生了具有深刻世界观意义的实质性进化。本世纪初...  相似文献   

3.
这一天,是一次集体出逃,只属于志芳、海璐、cylinna、黄敬这4个,妈妈级的年轻女人。银色跑车带来的速度感令人兴奋。目的地是北京郊区的一个农场。视线所及是无边无际的深绿,风被飞速地掠过,树被飞速地掠过,  相似文献   

4.
“人化自然”是马克思的一个重要思想.它同实践、主体性问题.乃至本体论问题的探讨都有密切关系.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给以充分的重视。为了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这一思想,本文仅就目前颇为流行的一些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基本观点是:现实的自然界都是人比的.不承认所谓非人化自然的实在性。所谓非人化自然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于把自然界区分为两部分一即人化自然和与之完全不同的非人化自然(天然自然、第一自然、原始自然等)。与此相应.人们在认识论领域也经常谈论客体和客观存在的区别:前者是进入人的实践和认知活动范围、同主体发生…  相似文献   

5.
课间圈养日渐成为一种普遍的教育问题。这一问题的产生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自我保存的时代精神对教育的规约,二是中国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这一普遍的教育问题产生了较为严重的教育后果:课间圈养限制了学生好动的天性,不利于其身心健康以及未来的自我保护;课间圈养阻断了孩子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使其无法习得在与自然的交往中产生的直观的安全知识以及丰富的生命体验;课间圈养阻碍了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阻碍了教师教育责任的真正履行。走出课间圈养,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从根本上确立和落实玩的规则,明确规则的性质、制定规则的主体以及落实措施;二是建立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及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6.
吉登斯的生态政治观在现代西方政治理论中是较为独特的一种。一方面它不苟同于以“改造世界”为核心的生态激进主义观点,另一方面它揭示了“放任自然”、“退出自然”为主的生态自然主义不现实性。整合这两方面的观点便是吉登斯的生态政治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本文把它概括为“自然的自然”——让自然自然地存在和发展,这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二是强调人对自然、世界的参与性和共存性。尊重自然,让自然自然地存在和发展,其“尊重”是人在尊重,其“让”是人在让,人类通过对自然的反射性不断整合自身与自然的关联。本文通过对古登斯的自然终结论,对绿色理论的批评,反射性生态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论述,提示了其生态政治观的理论内涵和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辩证法的时代内涵林艳梅传统马克思主义在本世纪受到了来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严峻挑战,这主要集中在是否存在自然辩证法这一问题上。传统马克思主义强调在宇宙总规律的意义上理解辩证法,认为辩证法普遍存在于自然、社会和思维三大领域中,而西方马克思主义普遍否认...  相似文献   

8.
沈浩 《社科纵横》2014,(12):35-37
"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举什么样的旗,这是关系到走什么路,树什么形象,用什么思想指导自己行动的大问题。为了使人们更加深入的认识毛泽东思想被写进党章的历史过程及其产生的重大意义,在实际中更加自觉的高举毛泽东思想这面旗帜,本文试对这一问题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裴悦 《社会福利》2005,(6):62-62
2005午3月底,湖北省宜城市跑马山公墓专门开发了一片树葬区,培育了多种苗木,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宣传殡葬改革,倡导骨灰树葬方式,推行“以树代墓,与树千古”这一符合环保理念的绿色殡葬,引导殡葬改革向纵深发展。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活动,全市已经有了“树葬”宜城第一人。据悉,该市计划在今后两年内,以跑马山公墓树葬区建设为标准,在全市各乡镇建设一批以“树葬”为主要安葬方式的公益性公墓,从而有放解决决土葬和乱埋乱葬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佚名 《东西南北》2009,(9):31-31
新来的小沙弥,对什么都好奇。秋天,禅院里红叶飞舞,小沙弥跑去问师父:“红叶这么美,为什么会掉呢?” 师父一笑:“因为冬天来了,树撑不住那么多叶子,只好舍去。这不是‘放弃’,是‘放下’!”  相似文献   

11.
北京平安大街,东起东四十条立交桥,西止官园立交桥,全长7062米,是北京旧城改造的重点工程。这一工程,将使原来的街道拓宽为28~33米,由原来的双向单股车道改造成向6股车道。这一工程要拆掉原有房屋9900多间,总计达1.5万多平方米;道路施工24万平...  相似文献   

12.
李美凤  李艺 《学术交流》2008,(3):180-183
把握教育工程的复杂性及其产生的内在机制,将为教育工程的管理方法提供科学的认识理论依据.目前,简单移植自然领域一般工程的管理方法管理教育工程,是一种普遍现象.由于对教育工程特有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导致工程实施应变性差,监控不灵,风险度较高.教育工程具有双重特性:工程的结构化特征和丰富的教育性特征,这也是其复杂性的重要来源.教育系统的"松散联结"、教育情景中结构不良的"软问题";教育工程周期长,具有持续性和渐进性,从而使得教育工程项目具有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教育工程实施过程具有非线性,甚至需要多重反复.教育工程的效益具有多维性、潜在性与长效性,从而使教育工程效益带有模糊性.全面理解教育工程效益,合理把握工程评价的时机,以及适时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教育工程评价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3.
"李杜优劣论"平议云松子由一、众说纷陈正如人们所知"李杜优劣论",这是个老问题。但学术界都很关注,很感兴趣:一般说,这个问题有三种提法,即"扬杜抑李论"、"扬李抑杜论"、"不可分优劣论"。笔者认为,第三种提法较为公平、公允。自然,这里是单就李杜创作而...  相似文献   

14.
从东海神木传说到庄子的鲲鹏扶摇意象朱任飞1古代世界许多沿海地区都有神木传说。如北欧神话里一棵巨大的白杨树名为伊格特莱息尔(Yggdrasil),是宇宙之树,时间之树,或生命之树,“著根于近海之地,著根于靠近乌尔达尔(Urdar)泉水的神之家宅”①;美...  相似文献   

15.
网络快讯     
环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考察环境与人类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环境一词在这里涉及的范围要比一般意义上广得多,它包括在这个星球上所有的自然事物以及社会背景、建设环境、学习环境以及信息环境。环境心理学认为,当问题的解决牵涉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时,不管是全球的还是地方的,人们必须有一个模式,通过这一模式了解一种合宜的和创造性的方式行为的环境条件。利用这一模式,人们可以设计、管理、保护和改善环境,加强理性的行为,预告当这些条件未被满足时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并确定问题的所在。该领域在开发了这样一种人性模式的同时,保…  相似文献   

16.
薛季宣、陈傅良哲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薛季宣、陈傅良哲学思想初探衷尔钜一我国南宋时的叶适,是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事功学说的集大成者。在朱熹的理学和陆九渊的心学盛行时,叶适接过事功派所另树的一帜,把这派学说推向一个新水平,确立了与理学、心学鼎足而立的地位。然而,作为事功派集大成者,必有...  相似文献   

17.
个体化问题是阿奎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自然实体而言,阿奎那认为质料是其个体化原则。在他看来,质料之所以作为自然实体的个体化原则,不仅有其在逻辑上的必然性,而且还具备形而上学的可能性。在不同的语境下,阿奎那对这一原则有着不同的表述。  相似文献   

18.
李振连 《探求》2000,(4):22-24
笔者认为,在广东,要深入开展“两思”教育,就必须努力思考“做一个什么样的广东人”的问题,换言之,即当代广东人应该建构起什么样的精神世界。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中最珍贵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现实的期盼和未来的发展来说,从广东率先基本实现并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出发,必须建构起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于一体的当代广东人的精神世界。这将是广东两个文明建设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对当代广东人科学精神的审视 科学精神作为贯穿和支配人类认识自然、适应自然和变革自然活动的理想、追求、价值准则和…  相似文献   

19.
李猛 《社会》2016,36(6):78-96
对于《自然社会》关注的现代社会的规范性秩序问题,自然状态、自然法与建国契约是三个主要环节。对该书的批评也集中在这三个方面:自然状态与人性论,自然状态的道德性质,以及政治社会与规范秩序的奠基关系。自然状态学说通过自爱与社会性建立的自然社会性是理解现代社会道德关系的出发点。在考虑现代社会丰富和充实这一道德关系的努力之前,应当先理解人是如何成为一个孤独的陌生人的。从这一自爱的社会性出发,《自然社会》将霍布斯笔下的自然状态理解为道德空间乃至法权状态,但并不同意这一空间是具有内在道德尺度或客观道德科学基础的规范性秩序。作为现代国家规范性基础的道德尺度是与政治社会同步奠立的。  相似文献   

20.
时见幽花一树明──1993年浙江短篇小说一瞥卢敦基在急速地泛览浙江作家1993年发表的一部分短篇小说后,我发现一句宋诗非常贴近自己的阅读感觉,那便是在阴云笼罩的春野上漫步,满目是繁茂和略显芜杂的青草,突然,一树艳丽的花映入眼帘——“时见山花一树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