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新工业化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民青 《东岳论丛》2005,26(1):16-21
新工业化是比工业化更高级更深层次的物质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它具有七个突出特征:(1)劳动对象微观元素化;(2)主导能源物理化;(3)生产手段智能化;(4)生产和消费方式深层循环化;(5)环境生态化;(6)生产和活动空间太空化;(7)新工业化对工业化的替代化。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中国 21 世纪现代化发展战略总体上应是一套复合型的发展战略,其初级战略是适度工业化发展战略,其高级战略就是新工业化发展战略。建设中国新工业化,需要实施七大发展战略:(1)新工业化科技发展战略;(2)新工业化产业发展战略;(3)新工业化循环经济发展战略;(4)新工业化水资源发展战略;(5)新工业化能源发展战略;(6)新工业化材料发展战略;(7)新工业化太空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2.
经济增长质量:理论阐释、基本命题与伦理原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济增长质量是经济的数量增长到一定阶段的背景下,经济增长的效率提高、结构优化、稳定性提高、福利分配改善、创新能力提高的结果。经济增长数量考察的是经济增长的速度,而经济增长质量考察的是经济增长的优劣程度。经济增长质量分析是一种新的分析范式。经济增长质量的特征有:提高经济增长过程中投入与产出的质量、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公平利用资源。经济增长质量分析的基本命题有:(1)较高的生产率是经济增长质量的根本保证;(2)稳定性可以实现经济增长中资源有效配置和有效利用的结合;(3)降低资源环境和生态成本可以提高经济增长的净收益;(4)经济结构的转化可以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5)福利分配可以实现经济增长成果的共享;(6)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必然要求高素质的国民经济;(7)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关键是"使制度正确"。经济增长质量分析的伦理原则有:(1)经济增长质量内在地包含了经济增长与伦理建设的和谐统一;(2)经济增长的结果必须惠及到全体劳动者;(3)经济增长质量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道德原则;(4)经济增长使人的发展条件得到改善;(5)质量型经济增长中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必须协调;(6)质量型经济增长的终极关怀是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里,小平同志比较集中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经济要加快发展问题。他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25页,以下只注页码)“坚持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关键就是看能不能争得较快的增长速度。”(第356)在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上,从是不是社会主义,如何搞社会主义的高度来认识发展速度问题,还是第一次。深入学习、正确把握小平同志加快发展思想,对全面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前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前 ,中国农村先后推行了三次土地制度变革 ,最终使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成为社会主义集体土地所有制。通过审视这一系列改革 ,我们的结论是 :(1 )三次土地制度变革是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而作出的战略选择 ;(2 )发展农村经济 ,支援国家工业化建设是土地制度变革的根本目标 ;(3 )产权制度变革是土地制度变革的核心 ;(4 )土地制度变革有成就 ,也有失误 ;(5 )无论什么时候 ,都要保护好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来稿摘登     
●邓小平理论与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 王维红(天津市职业大学经管系)撰文指出,邓小平经济理论是形成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的理论基础。①邓小平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出发进行经济建设的理论,决定了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的基本结构。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为我国所有制结构的改善提供了科学依据。③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根本原则(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的理论,是体现我国所有制结构社会主义性质的基本保证。 ●周恩来科教兴国战略思想初探 林隆佈(福建师大经济法律学院)指出这一战略思想的内涵:①站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全局高度,论述了科技的关键性地位,认为实现科技的现代化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国际竞争中致胜的重要因素,是跟上新的科技革命浪潮的需要。②从教育与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的有机联系入手,分析了教育的基础性地位。③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战略目标,为科技、教育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指出科教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④为了加深全党和全国人民对科技、教育工作战略性地位的认识,强调要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 ●有效保障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 焦占广(河北廊坊中国人民武警学院部队管理 系)认为:①应坚决维护中央  相似文献   

6.
唐洲雁 《东岳论丛》2019,40(11):5-13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科学制定和执行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战略,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相似文献   

7.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兴起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传统管制型政府内蕴的弊病、经济理论上的批判和社会领域的变革一起构成了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选择逻辑.为有效推动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必须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1)核心战略--厘清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边界与内涵;(2)竞争战略--利用市场竞争的力量驱动公共服务;(3)路径战略--选择适当的路径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4)效能战略--运用评估保障公共服务的成效;(5)文化战略--培育公共服务文化,倡导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在创立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过程中 ,首先提出了三大假定 :(一 )对社会主义没有搞清楚 ;(二 )对改革开放没有搞清楚 ;(三 )对市场与计划的性质没有搞清楚。他在阐明这三个问题之后 ,对未来中国的发展进行了设计 ,即建设中国小康社会必须分三步走。  相似文献   

9.
人生科学在我国的创建、兴起和发展,是我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新生事物,具有重大的学术与社会价值:(1)人生科学为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做出了一定贡献;(2)人生科学的产生可以满足人生变革的需要;(3)人生科学的产生是对传统人生思想文化的新发展。开创人生科学研究工作的新局面,必须从人和社会的互动关系中寻找人生科学的生长点;同时还必须从提高国民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加强人生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陕西经济发展战略,属于地区经济战略。地区经济战略同总体经济战略一样,在战略目标确定之后,选择恰当的战略重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怎样选择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呢?其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我们认为:(1)要服从总体战略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全国经济的发展;(2)要切合本地区的实际,反映本地区的经济特点,发挥本地区的经济优势;(3)有利于克服影响本地区或全国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4)要投入少,产出多,能以最小的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5)有利于开拓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6)要能够适应本地区人民的物质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