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影响农民法律意识的主要因素有 :农业市场化程度低制约了农民对法律的需求 ,国家法对农村的渗透力有限 ,执法、司法不公与腐败影响了农民法治信仰的建立 ,普法宣传活动未能抓住农民法治启蒙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当下农村法制建设的主要问题主要存在于农业立法、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法律意识、农村行政执法、农村司法和农村法律服务、农村行政执法监督等方面。为此,亟待对农村法制建设进行新的构架:建立良法立法机制,健全农业法律法规体系,为新农村建设创造优良法制环境;建立法制型农村干部机制,适应新农村建设之迫切需要,培养造就法制型农村基层干部;创新农村法治主体再造机制,提高广大农民法律意识,培养具有法律素质的新型农民;创立依法行政机制,加强农村行政执法,实现农村依法行政;完善司法和法律服务机制,建立健全农村基层法制机制,完善农村司法和法律服务体系;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建立农村行政执法监督制度,完善农村行政执法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3.
杨旭 《南都学坛》2003,23(5):90-91
公民法律意识提高主要受四种因素的影响。一、历史因素:专制制度在中国根深蒂固,传统的封建文化积淀深厚,皇权思想,宗法伦理观念,重德轻法思想,对人们的现代法治观念养成无不起着牵制作用。二、社会因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都在农村,封闭、落后、保守的农村现状是传统封建文化存延的“沃土”,是民主法制观念生长的“薄地”。三、法制自身的因素:法的产生过程掩盖了不同意见,掩盖着矛盾,法对社会关系的调整是有限的,法在适用上又存在着司法效率与司法公平的矛盾,很难使人们马上就认可它、接受它。四、实践因素:即实践中存在着司法不独立,司法腐败,执行难等严重问题,直接影响着法制权威和司法公正,使人们望而生畏、望而却步。  相似文献   

4.
农民法律意识现代化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和核心。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采取有效对策,提升农民法律意识,推进农民法律意识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分析与科技兴农对策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主要存在三个方面问题。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是资源条件约束、市场条件约束和科技条件约束。未来我国农业发展将呈现五大趋势,应创新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及其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6.
农村社会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是在传统的城乡二元过渡体制下维系农村社会秩序、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农村社会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存在问题的原因着手分析,得出农村社会管理最大的问题在于其主体——农民(包括农村村级干部)自身没有意识和没有能力参与到农村社会事务中去。所以,加强农民教育是促进农村社会管理的一条不可忽视的必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法制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保障.目前中国农村法制建设现状是农民法律意识总体上仍然十分淡薄,有关农村、农民的立法处于滞后状态,司法部门执法不严也影响了法律的权威,究其原因是经济发展滞后造成农村地区法制建设滞后是其根本原因,尤其是少数执法部门的随意行为造成农民对法律信仰的缺失,落后的农村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事业以及社会文化环境对法律文化建设产生消极影响.作者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要求出发,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培育农民的现代法治意识,营造出崇尚法治的社会氛围,从精神文明建设入手促进法治文明的进步,改善乡镇政府的执法行为,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强化农村立法工作,为农村法制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8.
影响性差的主要社会因素探析丁芳众所周知,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其最基本的社会分类就是性别。人们有关婴儿的第一个问题,往往是“男孩还是女孩?”世界上大多数文化都把兴趣及其他人格特征和行为确定为“女性的”或“男性的”,在成人的教化和环境的影响下,儿童很早就...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农民社会地位分化的调查 ,分析了农民社会地位的层次分布、社会地位流动状况、社会地位的结构状态对农村社会稳定的影响 ,并提出了若干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苏北农村人口的调查,分析当前农民外流的现状,并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农村人口外流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程度,结果表明:家庭收入、城乡收入差异、家中有未成年学生、有老人需要赡养和国家的政策等与农民外流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农民自杀既与传统时期农民自杀有相同的逻辑,也有其独特性,它是现代性进村与农村社会文化结构及农民家庭和个体发生碰撞和作用的结果。不同区域农村的社会文化结构差异巨大,农民自杀也有较大的区域差异性。同一村庄不同年龄、性别、阶层的农民群体在面对现代性冲击时会有不同的反应,从而使得农民自杀不仅有时间和空间差异,还有年龄、性别和阶层的差异。家庭是农民自杀的主要场域,家庭矛盾是农民自杀的主要诱发因素,降低农民自杀率首先要从理顺家庭关系着手,现阶段尤其是要将老年人从子代家庭关系中剥离出来,消除可能导致他们自杀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还要构建干预农民自杀的国家责任,通过国家设置议程、采取措施确保农民不受到“自杀”的威胁。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的社会秩序寓于传统的乡村社会结构之中。新中国建立后传统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然而,乡村社会还是处于向现代社会的慢速转型时期,乡村秩序的基础仍然有传统社会的印记,社会结构的变化并没有使人们产生法治意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社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转型时期,原有的农村社会结构趋于解体,适应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需要建立法治基础上的新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4.
水利纠纷是农村发展中突出的土地、山林、水利“三大纠纷”之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和谐因素。农村水利纠纷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为生产生活争夺水资源,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利益冲突,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农民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对此从发挥农民用水协会的作用、建立专门的水利纠纷调解办公室、水利机构牵头下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作、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使村民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等方面提出解决途径,促进新农村建设稳步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民法律意识的现代化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价值和农村社会秩序变化等方面来说对中国农村由传统农村向现代农村转型都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但农民法律意识的现代化当前正不同程序地受农民传统法律观念 ,农民自身素质、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的法律环境、执法与司法运行状况、法制教育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因此 ,应全面提高农民素质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健全农业和农村方面的立法 ,加强农村的执法和司法 ,落实村民自治 ,深入普法等等 ,培养农民的现代法律意识 ,促进农民法律意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农村中社会互助现象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中的社会互助,指的是新时期以来农村社会中农户之间进行的正当的、有意识的互相帮助、互相援助的行为,社会互助与社会救助有五个方面的区别。社会互助的主要形式包括生产经营中的互助行为、日常生活中的互助行为、急难中的互助行为,互助行为有普遍性、关系性、交换性、即时性等特点,互助行为对农民和农村社会有着重要意义,但需进一步引导。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在农村发展迅速,由此引发社会变革的力量也逐渐在农村呈现,新媒体强大的催酶作用加快了农村社会的新陈代谢。它不仅为农民日常生活增添了新的内容,也打破了农民社会交往空间的阻隔,极大地延伸了社会关系的空间范围,并将进一步淡化农村社会的血缘和地缘关系。同时,新媒体亦会引起农民个人地位与权威的微变化,其不断发展将逐渐改变中国农民落后蒙昧的状态,促进农民公民意识的觉醒。目前,农民对新媒体的经济消费能力不足,对网络信息择取与消化吸收能力较低,对新媒体需求动力不足以及城乡数字鸿沟的存在与新媒体农村普及率较低等问题,依然是制约新媒体在农村发展的瓶颈。不仅如此,它也影响着新媒体催酶作用的发挥,进而影响到农村社会新陈代谢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影响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文化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影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文化因素进行了分析。首先分析了我国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文化的内涵———养老、敬老和送老与特征———反向价值观。然后阐述了其在社会运行中的地位、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影响及国家应在养老文化形成中起主导作用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新形势下农村社会矛盾的化解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矛盾复杂多样。应采取多种措施,标本兼治:把解决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作为化解矛盾的切入点;提高村干部素质,增强解决矛盾的能力;深入开展普法教育,依法管理农村社会事务;建立健全处理农村社会矛盾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始终存在。地理、自然资源、人文环境、原有的经济基础、人口素质、科技水平等诸多因素都影响着区域间的经济水平。文章从历史发展基础、政策体制环境、区域经济结构、和经济核心竞争力四个主要方面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