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围绕温室气体排放的具体工作已经逐步向区域行动及决策管理关联研究转变。区域温室气体管理信息系统以有效提升区域应对气候变化的管理手段为基础,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数据平台,以管理信息系统为设计模型,根据C/S模式设计体系结构。该系统分为区域管理中心、一级数据中心和二级数据中心三个层次。根据数据形式及存储位置,系统可分为文件管理、数据管理、项目管理三个模块,数据的加工处理过程分为地图管理、检索方式、分析模拟三个模块。系统具有访问控制功能、统计报表功能、分析预测功能和决策支持功能,使地方政府可以获得应对气候变化的辅助决策服务,合理分配减排计划。  相似文献   

2.
仅仅重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而忽视个人的伦理责任,是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失败的原因之一。由于每个人都在增加全球性问题,而且每个人都有不伤害他人的义务,所以每个人都有义务不超过其公平安全排放份额。无论身处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所有高排放的个体都有责任和义务将自己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到其公平安全排放份额之内。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的中国与多边外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化时代的多边主义与多边外交 ,对于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和外交决策层是一个全新的命题 ,对于不断壮大、受到广泛瞩目的中国又是一个急迫的课题。本文研究了与此相关的一些理论和实际问题 ,分别涉及多边主义与多边外交的概念与范围 ,多边外交与多边机制的联系 ,多边外交与地区一体化的互动 ,中国外交的成就与缺失 ,中国外交思维的反思与深化 ,中国如何利用多边外交推动自身与周边世界的协作等等。结论是 ,能否恰当运用多边外交 ,既是衡量大国外交风范的标志 ,也是中国走向“合作性崛起”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国际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是中国外交转型的外生压力,中国外交的得失则是中国外交转型的内在驱动。中国外交应在坚持和平外交的同时,适当调整外交战略,实现外交转型,由陆向外交延伸至海向外交,以政经并举和利义兼顾为特点发展海洋周边的外交关系,以"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与传统大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中国外交转型既要体现上升期全球大国的思维,又要有立体、多元、跨时空的视角,转变观念,担当责任,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与其国力和能力相适应的领导角色,丰富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对外关系领域处于持续而重大的转型之中.从中国与邻国及周边地区、第三世界、西方世界、多边组织及机制之间的关系,到中国国防现代化、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应对,再到中国中央政府的对外援助和国内各地方的国际化进程,直至全球化观念在中国的植根进程以及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转型等十个不同的方面,可以透视出;中国外交已经由政治意识形态统治一切、隔绝于国际市场之外逐步转变为熟悉国际市场动作、受国内经济重心之引导.在大国外交的背景下,中国的外交转型是一种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线性思维到多维度观念、由传统的斗争哲学到新时期的"以两手对两手"、"和而不同"等复杂战略的转换过程,是中国从国际体制外的自我封闭者甚至对抗者到进入国际体制内和大国关系结构中的重大利益攸关方的提升过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威胁论在西方国家特别是在日本被大肆渲染。中国经济大国的实现与适度地增强军事力量,真的对日本及世界构成威胁吗?本文对此做出验证。首先分析了中国威胁论产生的背景;其次论证了中国军事力量的增强并不能构成威胁,最后,分析了中国的军事、外交战略与成为经济贸易大国之间的关系,认为适度增强军事实力,是成为经济贸易大国必须的,不是扩张主义的,这一点从其多年坚持的多元协调外交政策也可以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7.
日本环境外交顺应全球环境保护发展趋势,力求通过参与和倡导国际环境对话与合作确立外交主导权,为实现日本"大国化"战略再辟蹊径.日本主办的亚太环境会议作为本地区各国进行环境政策对话、交涉和调整环境相关政策的平台,是日本加强双边、区域性及全球性三个层次环境外交的中间环节,也是日本以"环保大国"形象从亚太地区走向世界的跳板.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5,(8):1-4
要实现中国梦,中国外交必须从内向型向内外均衡型转变、从内敛型向自信型转变、从被动型向责任型转变。中国梦外交战略的内容包括,在国际体系层次上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国际秩序,在单位层次上构建一种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家间关系,在个人层次上建立以人为本的为民外交。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周边虽然摩擦不断,但支撑中国和平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中国仍处于为期20年的“战略机遇期”之中,而且在可预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逆转。不过,周边变局所引发的危机也预示着,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已经进入深度调整期。为此,在中、短期内,中国需要因时因地调整某些具体的外交政策,防范周边“战略意外”的发生;长远看,中国周边战略思维尤其需要突出“顶层设计”,积极塑造继续有利于和平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0.
11.
当代海洋外交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外交的产生和运作符合现代外交的一般规律,是当代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目标、主客体、原则等概念内涵方面具有自身的属性,从外延看则不同于海洋国际关系、海权、海洋战略、海洋外事等相关概念.海洋外交的游戏规则随外交的发展演变而不断丰富,并且形成了一些相对固定的海洋外交基本形式.当前,由于海洋战略价值的提升和国际海洋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海洋外交作为运筹和管理海洋领域国际关系的和平手段,获得更广阔的施为空间,开始承担起一国捍卫和维护海洋权益,进而营造海洋战略主动性的重要功能和使命.  相似文献   

12.
曹荣湘 《阅江学刊》2011,3(6):24-27,40
目前,中国的节能减排面临艰巨的任务。近来,有关碳税的讨论广受关注。从理论上来看,碳税是应对气候变化、推进节能减排的最优路径。但在中国目前的特殊体制和宏观经济形势下,征收碳税须慎之又慎。我们必须首先解决好碳税的减排效果、碳税对经济增长的冲击、税负转嫁、税收中性等问题后再考虑开征碳税。对碳税要展开进一步研究,要对2012年开征的时间表进行重新修正。同时,要把重点对准碳交易,花大力气去研究、探索、建立中国的碳交易体系。  相似文献   

13.
西部生态环境状况的走势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家理 《唐都学刊》2006,22(5):95-98
西部大开发是一项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治理并举的政策举措,国家计划10年退耕还林2.2亿亩,投资3600亿元。人们十分关注西部生态建设的绩效问题。根据相关依据分析,目前西部生态环境状况可概括为: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趋势未能得到根本遏制,但生态环境恶化的速度相对呈下降趋势。今后西部生态环境状况的走势是:全国总体环境质量仍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东部发达地区的城市环境有优先恢复的可能、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有可能减缓。可见,西部生态环境状况将由恶化缓慢地向良性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4.
二战后,随着世界各国政党数量的增加,政党所掌握资源的扩大,政党的影响逐步从国内扩展到国际,政党外交逐渐成为了外交的新形式。1956年,中共八大的召开是党的政党外交史上的重大事件。因为,八大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展政党外交尤为瞩目。更重要的,这是党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专门邀请国外政党代表团参加的党代会。中共利用召开党的八大这个舞台,积极开展政党外交活动,诚挚邀请了50多个国外政党代表团来华参会,请兄弟政党代表团在八大上进行发言,积极开展党际交流活动,安排到地方进行参观访问等。八大期间的政党外交,既达到了加深友谊、相互交流的目的,也达到了展示新中国、展示中国共产党的目标,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多哈世界气候大会通过了“多哈气候之路”,延续了《京都议定书》,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原则,包括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启动了新一轮谈判以便制定2020年后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框架,初步描绘了全球保护气候长期安排路径。多哈会议成果及其最终可能形成的长期国际气候变化制度安排,将对未来碳市场、全球经济及社会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长期来看,多哈会议成果对中国既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影响。我国应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欧气候关系时断时续,在责任分担议题上分歧不断,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减排承诺和碳排放权问题上。中国一方面应利用政策延续性的优势,继续加强与美欧已有的气候与能源合作,另一方面应尽快推进南非德班气候大会谈判后的相应政策调整,推行更加积极的国际化气候战略,积极参与并构建全球气候治理的长远规划,实现最大限度的节能减排。同时,将国家发展战略和气候战略紧密结合起来,确立更为明确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新的外交形式,公共外交近年来在国际关系舞台上扮演着越发重要的角色,它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中国拥有无比丰富的软实力资源,但中国公共外交能力尚有待进一步加强。本文从软实力的战略视角出发,深入发掘中国的软实力资源,尽快构建起一个较为完备的中国公共外交体系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公共外交是全球化时代塑造国家形象、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基于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与台湾当局"外交"博弈的需要,中国亟须获得南太平洋岛国民众对中国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增强中国在南太平洋地区的影响力。近年来,中国通过文化外交、华侨华人外交、援助外交等公共外交项目的开展,在南太平洋岛国的影响力有所增强。本文认为,由于大国竞争性公共外交的影响,中国在南太平洋岛国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仍显不足,应秉承"和平、合作、和谐"的外交理念,继续拓展外交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