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沙尘暴已经成为21世纪中国面临的最为紧迫、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我国沙尘暴发生状况及危害性的描述,分析了沙尘暴发生的自然原因、人为和社会因素,指出人为和社会因素是导致沙尘暴产生的根本原因.治理沙尘暴,防沙治沙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包括法学界在内的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正是从这一角度,本文试图对我国沙尘暴的治理作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给全球福利带来的负面冲击日益显现且有恶化之势。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促使人们深度挖掘海洋治理对人类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的潜在功能。《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气候变化与海洋治理的制度沟通架起了桥梁,在气候变化的巨大冲击下海洋治理应当走跨制度合作之路。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区域作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区域内的生态治理问题日益凸显。区域内各政府间面临着生态治理合作理念淡薄、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善、利益协调机制不健全、政绩考核体系单一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区域内政府要更新思想观念,建立"双赢"的利益协调机制、建立健全法律机制、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以及通过完善政绩评估体系等途径来推动生态治理合作。  相似文献   

5.
6.
7.
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领域多样化和治理方式多维化推动着南海海洋治理架构向多层治理模式演进。但多层治理权力的竞争加剧、多层治理机制的分布失衡以及多层治理目标的分歧扩大凸显了多元行为体之间利益诉求的矛盾,进而对南海海洋治理进程造成了一定阻碍。协调多元行为体在南海海洋治理实践中的利益关系,需要以全球海洋治理的实现方式、区域海洋治理的立法模式以及南海海洋治理的实践特点为参照,推进南海海洋多层治理架构的组织体系创新、法律框架完善和议程设置优化,从而解决多元行为体参与南海海洋治理意愿不足、规制缺失和行动不足的难题,共同维护和实现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8.
9.
新区域主义视野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域治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陆金梅 《创新》2011,5(3):77-80
1990年代,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新区域主义"应运而生,它作为一种指导思想,推动着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安全等多方面的合作。通过认识"新区域主义"与"区域治理"的兴起与发展,阐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新区域主义视野下的区域治理模式,呈现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行经济发展建设、区域安全协作、区域治理制度建设,和谐社会关系的同构模式。  相似文献   

10.
侯玲 《社会工作》2008,(2):59-62
区域非均衡发展是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如果这种不平衡过大,将会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民族团结和政治稳定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中国无论从何种层面衡量,区域差距和区域发展的失衡都是不容乐观的现实。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以来各地区一直将发展差距主要是指涉地区间经济综合实力水平的差距,而忽视了地区之间越来越大的社会差距。本文重点比较了东部、中部、西部间的地带性的社会差距,认为要改变当前区域差距失衡严重的状况,政府要改变观念,实现经济政策向社会政策的转型。  相似文献   

11.
北京与周边地区基于环境保护的区域合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合作是推动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及一体化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解决北京及周边地区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北京与周边地区的经济环境关系以及区域合作、特别是水资源合作的现状,发现了二者在生态环境与产业领域合作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例如合作项目的前瞻性不足、缺乏统一规划、区域合作信息收集与服务水平较低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构建了北京与周边地区区域合作机制的主体框架,并提出了解决前述问题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沈玉芳  刘曙华 《创新》2009,3(7):45-48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和健康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区域经济首当其冲,受到的冲击比较大、比较多,直面的问题也更为复杂,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的矛盾更加凸显。分析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面临国际资本和技术的转移、全球城市体系的网络化、都市密集区的集聚效应、创新型国家战略与长三角地区的科技优势等机遇,又具有国际化水平较高、产业集群发展潜力较大、信息化程度较高、政府管理能力较强、独特的人文环境等优势,这些是长三角地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有效武器。  相似文献   

13.
凌玲  林少丽  韦莉 《创新》2009,3(8):33-36
泛珠三角经济区是中国和东盟合作的前沿地带,而东盟则为泛珠三角经济区发展提供崭新的大平台,双方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实行互补性合作。通过分析泛珠三角经济区与东盟地区合作的现状、面临的障碍及原因,提出进一步加强泛珠三角经济区和东盟合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曾勇  徐长乐  暴琪 《创新》2012,6(2):59-61,127
目前,长三角地区已由区域化合作向一体化发展方向转变。应该抓住机遇,充分转化和借力后世博效应,以国际的视野和先进的理念寻找突破,把长三角区域打造成亚太地区的重要门户。  相似文献   

15.
环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的模式、方向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于历史原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环北部湾区域目前仍属于经济欠发达的沿海地区,研究环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加速该区域的崛起。分析环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的概况,在合作模式和合作方向上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6.
全球价值链中的长三角制造业地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三角制造业不仅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中从事的只是劳动密集型环节的任务,而且在具有传统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占据的也仅仅是产业链低端的位置。通过垂直分工形式嵌入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的长三角制造业必须谋求产业升级,向附加值高的上下游环节攀升,否则将面临被淘汰出链或被降级的危险。  相似文献   

17.
张可云 《创新》2007,2(2):26-32
建国以来,中国的区域战略经过了五个阶段的转变,目前已经进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阶段。加强区域合作,克服区域冲突,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环北部湾区域的发展与合作对提升中国的整体竞争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中国区域战略变迁过程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内容、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的背景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所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讨论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的未来方向和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的关键与方向,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应该置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框架中,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北部湾地区首先需要加强内部合作,才能在国际合作中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18.
马孆 《创新》2010,4(1):15-19
东亚合作起步较晚,但却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其发展将不仅对本地区,也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通过阐述东亚合作的发展进程,分析其特点和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东亚合作未来的趋势,即多种机制并存、务实、合作等。  相似文献   

19.
新功能主义是个存在已久的一体化理论,颇受哈斯等学者的反思或质疑。但由于区域治理依赖于区域整合的发展与完善,一体化理论仍对当下区域治理研究和政策实践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为此,本文论述新功能主义在政治、外溢以及政治忠诚感等方面的理论洞见,进而探讨新功能主义对东亚区域治理的借鉴意义和价值。本文认为,研究者和决策者应该进一步关注技术、贸易、能源、渔业等特定领域的功能逻辑,促使这些领域的经济政策和政治后果得到跨国精英的认同,并在区域治理中发挥重要角色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