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忠臣 《学术交流》2012,(7):139-142
中国的低碳经济时代已经到来。鉴于我国能源结构不合理、消费理念难以转变、技术创新不足以及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中期的现实,实现低碳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要勇于通过自身低碳技术的创新、低碳产业的发展、低碳产品的开发、低碳形象的树立,承担低碳经济发展的重任。  相似文献   

2.
低碳技术创新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构建和完善低碳技术专利制度,对推动我国低碳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低碳技术专利存在的问题 (一)全球低碳技术专利态势.2004年以来,全球低碳技术专利申请量激增.太阳能、先进交通工具、建筑和工业节能相关技术领域是申请量最多的三个领域.各技术领域中,日本、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均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发展低碳经济也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近年来,中国在致力于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一方面,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发展理念与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形成了高度的统一;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新常态"也为解决一直以来困扰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难题提供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4.
程娜  纪明 《学习与探索》2012,(5):102-104
随着国际间的博弈日益激烈,中国的低碳技术引进必将是一个任重道远且曲折艰难的过程。在低碳技术引进博弈中,无论发达国家还是中国都存在着两难选择,他们的战略选择是一个互动博弈的过程,因此摆脱现存的低碳技术引进困境,需要发达国家与中国的共同努力,在不同的博弈情境中,发挥各自的作用,促使低碳技术引进机制的完善。对于低碳技术引进的策略选择,中国应当在发达国家的支持下,合理选择优先发展的低碳技术;积极开拓低碳技术市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逐步拓展低碳技术的投资途径,加大自身投入力度;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完善低碳技术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5.
王可达  张军 《探求》2013,(2):36-42,47
随着城市群经济的发展和城市间合作的深化,城市群正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本文在分析低碳城市群内涵特征的基础上,从建立产业耦合机制、推动低碳技术创新、培育低碳示范城市、大力发展低碳交通、增加区域森林碳汇等方面探讨构建广佛肇低碳城市群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6.
王茹 《学术交流》2012,(8):65-68
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中国政府努力探寻低碳经济与国家发展战略的结合点,已经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从发展禀赋来看,中国当前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使低碳经济成为两难选择,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大了节能减排的难度,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加重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几十年的粗放式发展从发展模式、技术到投资都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锁定效应",现有贸易结构带来巨大的"内涵能源"出口净值,由技术基础、技术成本和技术转让共同形成了低碳经济技术壁垒。发达国家的经验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包括将发展低碳经济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加强气候变化立法,大力发展低碳技术并争夺低碳领域国际标准话语权,完善低碳政策体系,企业和社会全面参与等。  相似文献   

7.
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共同难题.通过构建政府和煤炭企业之间在信息完全条件下的静态博弈模型,可以时煤炭企业实施低碳技术创新动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的政策取向对于这些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必须实施相关政策来推进和引导煤炭企业进行低碳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8.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虽有其必然性,但也不能脱离中国的基本国情,驱动低碳经济的方式受制于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及效率等的影响,相关的法律政策、制度、技术、资金、市场、人才等是驱动低碳经济的基本因素。低碳经济的驱动机制涉及法律政策的调整、市场的构建、产权的设立、技术进步等因素的相互作用方式。碳排放的三个倒型规律和高峰规律不可逾越,在短期内,中国的减排行动应以降低碳排放强度为目标导向,构建政府引领和助推、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为基础的低碳经济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9.
南昌市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已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下一步南昌市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目标是打造世界光都、中国绿城,形成四大生态示范区和四大战略产业的基本格局。具体来说,就是要鼓励低碳消费生活模式、大力发展低碳技术、加强与各方的合作、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欠发达地区生态环境、能源损耗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突出,工业和能源结构的高碳化特征明显,导致低碳产业发展空间受到严重抑制.但同时欠发达地区的低碳产业又具有特殊的后发优势,并且清洁能源丰富,低碳技术应用空间大.为此应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型的低碳共性技术供给模式,推动高碳产业链条的"低碳化",并构建符合其经济发展特点的低碳产业创新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