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定义,同时考虑“资本—技能互补”假说,根据非技能劳动、技能劳动和资本三要素双层嵌套型CES生产函数,构建出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指数与要素配置技能偏向性指数,并推导出TFP增长率函数及其各分解效应。在理论层面揭示了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要素配置技能偏向性、要素效率增长率与投入增长率之间的协同效应对TFP增长率的影响机制,丰富了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理论下对TFP增长率变动的机理认识。进一步,利用2000—2019年中国制造业相关数据分析发现,生产要素效率水平的提升是推动制造业TFP增长率提升的基本力量,而在未来同时提升技能劳动效率水平与投入规模,对于提升制造业TFP增长率,进而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将具有积极且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环境管制与中国区域生产率增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将环境因素纳入TFP测算框架,测算并比较分析了2000年以来我国三大区域在是否考虑环境因素两种情形下的TFP、生产效率与技术进步指数。结果发现:在控制SO2和COD排放时全国TFP增长率不到传统TFP增长率的1/3,并且TFP增长均完全源于前沿技术进步。环境管制下TFP增长由高到低依次为西、东、中部,而在未考虑环境时为西、东、中部。样本期间西部地区环境技术进步率一直快于传统技术进步率;东部地区则正好相反,但其在两种情形下皆为引领技术革新的主要区域;中部地区2001-2005年环境技术进步率快于传统技术进步率,但2005年后出现逆转。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偶法的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核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现祥  舒元 《统计研究》2009,26(7):78-86
 对偶法是基于生产要素价格核算全要素生产率(简称TFP),无需设定生产函数形式和生产要素存量数据,核算结果在理论上与Solow残差法的相等,Barro等(2003)在最新版的《经济增长》教科书中予以介绍。国内文献主要采用Solow残差法核算中国TFP,该方法需要生产要素存量数据,尽管国内文献致力于探索模拟我国资本存量,但难免无法从根本上提高TFP 的核算质量。基于此,本文首次采用对偶法重新核算我国TFP,结果发现,采用对偶法核算我国TFP可行、可信;在1979-2004年间,TFP增长率为2.5%,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约为1/4。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中国17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EVIEWS6.0实证比较分析了通过这两条作用渠道,服务业FDI和制造业FDI对中国TFP增长率的作用。结果显示,制造业FDI通过这两条作用渠道促进了中国TFP增长率的提高,技术进步效应明显;但服务业FDI对中国服务业没有产生技术外溢。在研究期间,服务业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综合技术进步效应是阻碍性的。  相似文献   

5.
文章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利用整理出来的面板数据,分时段分区域考察了1978~2007年间,中国30个省区市的生产效率水平,同时分析了TFP增长率及其组成。结论是:(1)1978~1990期间,我国的平均生产效率水平是上升的,但1990年代以后呈下降特点;且东部平均生产效率水平大于中、西部。(2)效率改进和技术进步均是我国TFP增长的重要来源,不过在不同的时段,二者地位不一。(3)东部的TFP增长率大于中、西部;但是各区域TFP增长的主要来源不同。  相似文献   

6.
GDP数据修正对经济周期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收集和建立季度GDP实时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区制转移模型对我国经济周期测定展开了实时数据分析,并深入讨论了GDP数据修正对经济周期阶段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GDP数据修正引致我国经济周期阶段性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我国经济周期在2005Q2至2006Q4间从低速增长改变为高速增长。而且,我们发现GDP数据修正对经济周期平均增长率的影响方向,与其是否影响经济周期阶段性具有相反关系,即当GDP数据修正不影响 (影响) 经济周期阶段性时,它对高、低平均增长率都具有同向 (反向) 影响。  相似文献   

7.
刘汉  刘营  王永晶 《统计研究》2023,(2):145-157
本文从统计意义上检验了因子混频数据模型对我国季度实际GDP增长率的实时预报误差是否会随着新数据信息的采用而逐渐降低,并呈现出单调递减的统计特征。实证结果表明:无论伪样本内外长度比和数据更新时间间隔如何,基于因子混频数据模型生成的预报单调性检验结果都从总体上证实,实时更新的月度数据信息可逐步改善季度实际GDP增长率的预报精度,且在样本的时变特征和阶段属性发生变化时,预报单调性检验方法仍具有稳健性。预报单调性检验是对现有预测和预报评估方法的有效补充和扩展,可为政府部门、相关机构和投资者实时评估宏观经济状况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章构建了一个包括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的生产可能性集,在方向性距离函数的基础上构造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结果表明,中国TFP平均增长率不高,各省的TFP增长存在异质性;中国TFP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1992年之前技术效率提高是中国TFP提高的主要原因,1992年之后技术进步是中国TFP提高的主要原因;同时发现样本期间技术进步是东部地区TFP增长的主要原因,技术效率对该地区TFP的促进作用较小,而中西部地区结论与之相反,技术效率是两个地区TFP增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刘灿  吴垠 《统计研究》2008,25(5):61-64
 “实现人均GDP到二0二0年比二000年翻两番”是十七大报告中的一个崭新提法,它为我们清晰地描绘了中国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当达到的基本发展目标。本文在考虑人口自然增长率时间序列数据变化的基础上,采用移动平均数法和增长率的数学分解法,对达到上述发展目标的人均GDP年平均增长率与实际GDP年平均增长率进行了区间估算,估算的结果表明:必须继续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好各个时期的经济增长速度、保证宏观调控政策落到实处并完成十七大提出的各项配套任务,才能使人均GDP翻两番的发展目标在科学发展观的框架下得到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10.
漆海波 《江苏统计》2003,(11):27-28
本文研究了1997—2002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得出了1997—2002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方程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和GDP增长率之间关系方程。  相似文献   

11.
技术进步偏向、要素配置偏向与我国TFP的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要素增强型CES生产函数的假定下,分析了技术进步偏向、要素投入偏向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978-2012年期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每年增加约2.10%,技术进步总体上呈现偏向资本的趋势,要素配置总体上也同样呈现出偏向资本的趋势,两者的方向基本一致。技术进步偏向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由期初的促进转变为抑制,要素配置偏向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在2004年以前为正值,2004年以后变为负值,即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是技术进步偏向与要素投入偏向两者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交互效应却由抑制逐渐转变为促进,表明我国技术进步与要素配置慢慢由不匹配转为匹配,我国的技术进步正朝着适宜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许宪春 《统计研究》2019,36(5):3-15
本世纪初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统计局推出了一系列统计调查制度的重大改革,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满足经济分析和管理的需要,反映国际标准的变化,国家统计局不断改进GDP的核算方法。经过国家统计局和整个政府统计系统多年的努力,中国GDP核算不断完善,数据质量和国际可比性不断提升。但是,国内外对中国GDP核算的质疑时有发生。本文对促进中国GDP核算发展的重大统计改革进行梳理,对经过多年改革和发展后中国GDP核算的主要资料来源和计算方法进行阐述,希望对用户准确了解中国GDP核算和正确使用数据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研究的目的在于回答中国经济增长及生产要素的趋势到底是什么样的?其结论对中国经济的长期预测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所研究的与现有的收敛性分析及影响因素分析不同,但从长期看,中国经济增长及生产要素有着自身的时间特性,各种影响因素是经济增长短期波动的原因。通过分析发现:中国经济(GDP)增长、资本存量服从指数时间模型,而劳动力增长则服从增长曲线时间模型。据此,并对中国GDP、资本存量及劳动力的增长速度进行了区间估计。  相似文献   

14.
基于1997-2012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了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对中国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结果显示:中国省域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和人均GDP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对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空间溢出效应为显著负效应,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空间溢出效应则不显著。最后,根据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显示的不同空间效应,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选取货币供应量和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变量,以经济增长作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变量,运用动态计量经济学理论,通过对变量的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因果关系检验,对1978~2004年的数据采用EG两步法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研究表明货币政策传导存在明显的时滞,而且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贷款余额增长率相比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持久冲击与中国经济增长的波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依据一个内在逻辑一致的统计程序考察了1952~2003年间中国实际GDP序列的数据生成过程。发现中国实际GDP序列遵循一个带漂移的随机游走,因而它有一个随机波动的长期趋势;进一步的分析还揭示了长期趋势的波动幅度不小于短期周期性波动的幅度。这些事实在理论上意味着产出序列增长趋势的变化和它经常偏离趋势的运动共同构成了中国产出序列的波动。因此,有理由相信来自供给方面的持久冲击是导致中国经济波动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纳入能源环境因素的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再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能源环境约束下的经济增长问题直接推动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深层次研究.本文基于1995-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全局曼奎斯特-卢恩伯格指数法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再估算,并对其影响因素和收敛性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纳入能源环境因素的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幅度十分有限,东中西地区呈现递减特征,且增长来源各异;规模因素、管理因素、科技因素、涉外因素等对TFP变化存在正向影响,结构因素存在负向影响;TFP核密度分布呈现双峰特征,与线性回归东部、西部两大地带俱乐部收敛现象互为验证.  相似文献   

18.
杜治秀 《统计研究》2019,36(2):50-62
本文从使用者成本的角度解析参考利率,并根据2008年SNA构建用于中国FISIM核算的账户参考利率,利用实际数据核算并分摊现价FISIM总产出;借鉴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组关于FISIM价格指数的思想,结合中国存贷款特点,构建存贷款服务价格指数,并缩减现价FISIM。最后,分析现价 FISIM对 GDP与收入分配的影响,并探究不变价FISIM对实际GDP的影响。综观核算与分析结果,住户部门分摊的FISIM与净出口分摊的FISIM,会增加GDP。各机构部门的初次分配总收入、可支配总收入也因增加值、财产收入及经常转移等的变化而相应变化。不变价FISIM对经济增长波动率的影响大于其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