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刘冰冰 《东岳论丛》2001,22(2):137-141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外交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杰出诗人。他忧国忧民 ,抱负远大。但是历史怠慢了他的政治热情 ,拒绝了他的经天纬地之才 ,而不无凄怆地成就了他的诗名。黄遵宪生活于近代中国 ,是故国家园屡遭磨难的见证者。他以诗歌的形式悲愤地记录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巨大事件 ,其诗作有“诗史”之誉。他主张诗歌创作应“复古人比兴之体” ,在对古典诗歌形式的改造中 ,进行了“以单行之神 ,运排偶之体”的可贵探索。黄遵宪喜爱民歌重视民歌 ,他所创制的“新体诗”还接受了来自民歌方面的艺术影响。黄遵宪的诗歌不仅体现了晚清时期诗界革命的实绩 ,而且显示了中国古典诗歌向现代诗歌转化的历史足迹  相似文献   

2.
卞之琳在翻译中对照、回望古典诗传统,发现魏尔伦与象征主义诗歌中的“亲切”与“暗示”这两个最重要的特点正是中国旧诗词的长处,是卞之琳对传统中“亲切”、“暗示”这两种优秀质素的重新发现,这是一种独属于卞之琳话语系统的个人“发现”,形成了他对古典诗传统的再发现。同时,卞之琳将这两种优秀质素用于自己的诗歌建设,形成独特的诗歌特点,亦成为对新诗自身传统的发现。  相似文献   

3.
戴震是中国古典解释学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所倡导的以“闻道”为目的,以“强想”、“问学”为手段,以由“词”通“道”为具体路径及其以“权衡兼察”为方法的解释学思想,特色鲜明,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一顾恺之是中国古典画论的奠基者,他流传下来三篇画论著作:《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在中国绘画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顾恺之艺术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传神论”,这也是他对中国画理论最杰出的贡献。顾恺之的“传神论”是受魏晋玄学中的考核名实、品鉴人物...  相似文献   

5.
张晶教授的《审美之思》(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 0 0 2年 1月出版 )是一部中国古典美学研究的力作 ,其中有不少创新和突破之处。《审美之思》的第一部分全新观照中国古典美学 ,论述了中国古典美学或诗歌美学中的“偶然论”、“理”、“感物”、“体物”、“审美感兴论”、“透彻之悟”、“神理”、“势”、“现量说”等诸多概念 ,把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放在中国文化、美学的广阔背景上进行考察 ,予以新观照。第二部分从绘画论的角度出发对“墨戏”、“远”、“逸”、“韵”以及宗炳绘画美学的审美范畴做出理性省思。作者竭力发掘更为丰富的意…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散文与现代散文乃至古典散文的文化艺术的接轨上,不得不首推汪曾棋雅韵独步”“。然而,正是这“雅韵独步”引得人们对他争议不休,莫衷一是。“中国最后一个土大夫”?“值得悲哀的汪曾棋热”?这些都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本文力求从汪曾棋古典理想的现代重构这一角度出发,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对处于社会转型期的这一文学现象存在的合理性加以考察。在汪曾棋的思想艺术追求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他与自然的关系,他对自然的亲近与投入,对自然的接受与体验,在精神上与自然相互融通、共鸣。大自然的纯静、和谐深深地内化成他精神世…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继承了中国古典美学重表现、重美中求真的传统 ,且深受孔子中庸美学的影响 ;他强调善 ,主张“以善为美” ;他崇尚自然纯真、原始野性的生命形式 ;他重视艺术形式美 ,重视艺术风格的创造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文化焦虑的角度对新时期诗歌的创作进行分析 ,指出一些诗人面对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诗歌两个“他者”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焦虑” ,并试图采用“魔鬼化”的方式进行超越。文章结合八九十年代全球化的语境 ,对新时期诗歌中的文化焦虑进行了文化反思。  相似文献   

9.
范伟军 《河北学刊》2002,22(6):107-110
意境“空白”是中国古典诗歌审美本质的展现 ,是对审美意味世界的充分建构 ,体现出中国诗哲学的精神内核。本文从思想渊源、内在意蕴、创造与鉴赏等几个层面入手 ,对古典诗歌意境结构中的“空白”进行集中探究。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上 ,孔子的“中和”美学思想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从孔子“中和”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艺术特征和影响三个方面可以看到 ,他的这一思想既是对先秦早期美学的继承与进一步发展 ,也直接启发与影响了后世美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牛竞凡 《云梦学刊》2008,29(1):31-36
近几年,程抱一(弗朗索瓦·程)的文学艺术创作以及中西文化对话观引起了中法两国学界的普遍关注.国内和国外的研究者业已开始将程抱一作为研究对象,从他的文化身份、美学特征等角度展开了探讨.我们有必要将目前的一些研究成果作一番梳理和总结.以期为日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西方侦探小说的译介对中国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程小青在翻译侦探小说《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的同时,在借鉴柯南.道尔创作手法的基础上,其作品又融入了众多的能为中国读者所接受的"中国侦探元素",创作出了中国独特的侦探形象霍桑。  相似文献   

13.
李睟光的"性情论",不仅是朝鲜古代诗学的重要范畴,同时也是中朝文论关联研究中的一项重要的文学批评理论范畴。但是李睟光的"性情论",与我们所了解的中国古代"性情"、"情性"的诗学范畴不同,李睟光的"性情论",既与程朱理学有着直接关系,同时与中国古代文论也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他在对这两个方面的承传关系中,更多的是出自于他的"重道而轻文"的哲学观与诗学观。  相似文献   

14.
李睟光性理学思想内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睟光将他所接受的程朱性理学称之为"道学",所以现以中国"道学"的名称、体系及其思想内容为依据,揭示李睟光"道学"思想的蕴涵,建构李睟光"性理学"的哲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丁海虎 《理论界》2013,(8):44-47
吕澂先生是我国杰出的现代佛学家,但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他主要致力于美学写作。从《美术革命》(1919)到《美学浅说》(1923),吕澂发表了一系列著述,这些著述与"五四"时期的启蒙运动不但具有历史的共时性,而且具有思想的一致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吕澂的美学思维是新文化运动的启蒙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6.
"定"作为心性本体首见于《大学》,在被长期忽略后于李翱的"定者诚也"得到传承,并在周敦颐的"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张载"动静不失其时"的"定则自光明"中得到阐发,然后在程颢"动亦定,静亦定"的"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中确立起基本意旨。朱熹的"性定则动静如一、内外无间"、王阳明"静未尝不动,动未尝不静"的"定者心之本体"、刘宗周"动静合一之理"的"随处静定"、王夫之的定"则于至善中曲折相因之致,委悉了当……十分大全",将《大学》"缉熙敬止"之"定"做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在前后相继的儒者体验中,"定"的范畴精彩地体现了儒学对生生不息的本体之体用不二的终极性把握。  相似文献   

17.
刘杨 《云梦学刊》2001,22(1):64-65
从阿城的小说,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文化对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作品展示的宇宙自然观和生命观都包孕着传统的意蕴.  相似文献   

18.
书院在元代因受到了政府的重视 ,而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程朱理学在元代的书院教学中受到崇拜 ,达到了至尊至贵的地位。朱熹的《四书集注》成为当时法定的教材和参考书 ,各书院的讲授内容和研究也就形成了以程朱理学为中心的基本模式。程端礼在朱氏教学和读书的方法上 ,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 ,写出了著名的《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江东书院讲义》作为《日程》的附录  相似文献   

19.
黄灯 《云梦学刊》2013,34(2):5-8
程文超短暂的学术生涯却有着清晰、完整而又坚实的内在理论逻辑,借助"现代性"、"反抗现代性"、"当下文化难题"、"欲望的重新叙述"这几块牢固的基石,他搭建了自己宏伟的学术大厦。"现代性"和"反抗现代性"是他基本的理论视点,立足于当下文化难题,他很早就意识到了两者复杂的关系,并企图为中国当下的文化困境开出药方,"欲望的重新叙述"是他为此努力和思考的结果。相对抽象的学术世界而言,程文超的存在和他所创造的精神世界构成了一种"生命的隐喻",他以个体的力量显示了中国知识分子精神的强大和顽强。  相似文献   

20.
陈诚的家世生平 ,一直存在一些隐匿不清之处。本文据新发现的陈诚文集、家谱资料 ,考述了陈诚的一生 ,对陈诚的祖籍、家世、生卒、登科、仕宦、交游、谪戍北户良乡、与修《永乐大典》、一使安南、五使西域、家居赋闲、晚年起用等生平活动业绩作了系统梳理 ,并附以《陈诚年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