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官督商销"是清代食盐运销的主要形式,盐商中有场商、运商及水贩,运商是食盐运销的主要承担者。从一般意义上说,运商运销食盐的成本与销售食盐价格之间的差额,构成利润的空间。清代对盐商成本的核算,与食盐销售价格的限定结合在一起,两淮盐区的"核定成本",同时也是盐价的限定标准,运商在这个限定框架内批发给岸商,所谓的"成本"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成本,也包含了利润在内。"成本"之外的"加给余息",是一种额外的利润。随着物价的增长、社会经济情势的变化以及银钱比价的变动,不同时期、不同盐区,成本多有变动,盐商的利润各不相同,由此也牵动着盐商的盛衰及相关问题的显现。  相似文献   

2.
盐业引岸专商制度与自由贸易制度之争由来已久。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曾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却最终没能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其改革因循守旧,片面追求财政收入,与引岸专商沆瀣一气,致使食盐运销制度的改革陷入停滞状态。对后来的抗日战争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三峡地区是一个复杂的地理和行政区划环境。因清政府实行不同的销售政策导致了该地区食盐问题的错综复杂,贫困民众为生活用盐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本文分析了清代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人民食盐问题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相关问题,并作出了深刻反思以启迪现实。  相似文献   

4.
清代漕运运输者的私货运销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时期,在官方性的漕运业中广泛地存在着运输者以盈利为目的的私货运销活动,其活动方式多样,经营品种广泛。对此清王朝继承了前代的做法,采取了更为现实的态度,不断放松对私货的限制,遂使这种活动的规模日益扩大,在当世南北商品流通交换领域里扮演了独特而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清代山东煤炭资源开采范围广阔,至少有8府32县(州)曾进行过土法开采,几占全省行政县(州)总数的三分之一。清末始有西法煤矿的设立,并逐渐在铁路沿线一带扩展。总体来看,煤炭开采活动贯穿有清一代,并具有“四起三落”的阶段性发展特点。土法煤矿数量上虽占优势,但产量有限,无法与西法煤矿相比。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山东已经形成了由传统陆路、水路及铁路相互衔接、较为完整的煤炭运输网络和颇具特点的销售地理格局。  相似文献   

6.
1900年帝国主义列强以镇压义和团运动为借口,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沙俄趁机派兵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1901年1月,清政府任命驻俄公使杨儒为全权大臣,与俄进行交收东三省的谈判。谈判从1月4日开始,到4月6日告一段落,历时三个月,共分三个阶段。在整个谈判过程中,杨儒临危不惧,处乱不惊,始终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与沙俄政府进行了针锋相对、机智勇敢的斗争,使之侵占中国东北三省的野心最终没有得逞,为中国收回东三省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两淮海盐的赋税是朝廷国课的大宗。为了最大限度地攫取两淮盐赋,清代统治者们继承了前代盐法中的一些行之有效做法,在两淮海盐的生产、运输和销售的全过程中,其都采取了操作性强的量化管理的办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东三省巡阅使是一战期间为了筹办欧战事务,会同吉黑两省督军统一节制调遣东三省军队而设置.张作霖在任该职期间与其兼任的奉天督军职务及蒙疆经略使职务结合,对当时东北地方政治体制和中央政治体制都产生了极大影响.一方面,加剧并初步实现了东北区域军政一体化;另一方面,东三省巡阅与直鲁豫巡阅使等使职将军阀政治由"督军团"集体干政形式推向"军事寡头"干政形式.为直皖战争后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与直鲁豫巡阅使曹锟由联合控政走向派系独裁政治埋下了体制隐患.  相似文献   

9.
萨尔浒之战前后,后金食盐获取方式经历了由仰给于外,到自产于内的发展历程。经过这一发展历程,后金在实现食盐这一基本生活资料自给自足的同时,也维持了社会的稳定。与此同时,后金统治层通过向归附的蒙古各部提供食盐,强化了满蒙联盟的经济基础,加强了归附各部对其经济的依赖。后金食盐获取方式的变迁,是影响辽东局势走向的重要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11.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盐引"是作为盐务制度中国家与盐商之间法律关系的书面凭证而存在。通过对清代"盐引"的实际运转流通情况的考察,并结合目前学界提出的几种比较重要观点,可以看出,清代"盐引"的内在特征在于它代表的是国家特许经营权,表现形式则体现出强烈的行业垄断性,并具有规范交易的功能和一定的信用证的性质。  相似文献   

12.
清代官僚资本是盐商发迹的主要资本来源之一。清初,盐商依靠官僚资本的扶持得以迅速发展,并于乾隆中叶达到顶峰。但乾隆后期以来,随着官僚资本的日益高利贷化,盐商因受累于官僚资本的剥削和压榨而逐渐走向衰败,嘉道以后,终于发展到纷纷倒闭的局面。事实表明,清代盐商的兴衰与官僚资本之间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清代食盐实行国家专卖制度,各个盐区划界行销,禁止越界贩卖。由于盐区最初的不合理划分,众多边缘地区官盐价格昂贵,百姓食盐不便,私盐趁机侵入,以致官盐壅积难销。为了解决此问题,乾隆帝决定改划盐区,但旋而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乃是两淮盐区赋税最多,税课最重,商人报效,借地势以缉私和盐区机构复杂五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尽管乾隆改划盐区失败了,但却进一步巩固了两淮盐区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14.
清统治者深知贫民有困于饥寒而流于盗贼的可能,所以在财税法制中多有体恤贫民的条款,"盐法"例文中允许"贫难军民,将私盐肩挑背负,易米度日"就是一例.但一法立、一弊生,通过对清代相关"盐法"律、例、则例、事例、省例、章程和成案的考察发现,此例在实践中虽然部分地缓解了由于贫民为生计所迫而引发的社会问题,但同时也沦为了奸商豪强转嫁税收负担、借机贩私的工具.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与苏民困以保税源之间的权衡,是终清之世历任统治者都无法解决的难题,贫民作为社会的"最少受惠者"却承担了社会发展的主要成本,也是清代财税法制自身难以克服的顽疾.  相似文献   

15.
清代扬州盐商园林及其风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清代的扬州,大小盐商们在城内外筑有62座第宅或别墅园林.盐商园林的规模涌现,一方面,是盐商追求奢华生活、以园馆士的需要;另一方面,更受其"上交天子"、谋求社会地位的驱动.也正因此,扬州盐商园林风格独特,在遵奉疏淡、雅朴的同时,为恭邀宸赏、夸侈斗糜,园林又多仿作"京式"、"官式",甚至慕求西方异域风采,显露出浓郁的富贵习气.  相似文献   

16.
受清代盐业经济政策的制约,虽然清代内蒙古盐区被认为是不"裨国计"之地,而被排挤在十一大产盐区之外。但是"蒙盐"的生产流通在整个清代社会始终存在着,并于清末正式成为引地。"蒙盐"在清代经历了由自产自销到官运官销与商运商销相结合的过程。这一变化过程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由清政府的盐业政策变革决定的。另外,内蒙古盐区的自然条件及盐湖分布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内蒙古盐业在清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清代川盐运销黔、楚、陕诸省,随之形成了连接不同山区及山区与平原之间水、陆路纵横交错的盐运道路系统。由于它的存在,民众物资交换的经济行为日益频繁,而作为重要物资的盐的流动则促成了西南地域社会内外交换圈的形成,对百姓生计、地方兴盛、官府统治起着重大作用。在此进程中,中央王权强化了对地方社会的双重权力渗透,地方社会也表现出对权力别样的价值诉求。可以说,盐运古道在清代社会整合方面发挥了独特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私盐产生由来已久,由于时代背景不同,各时期所产生的影响也有所不同,本文主要探讨清朝私盐贩运对人民生活、榷盐体制、政府财政收入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岸商是在清前期淮南盐贸易中为扬州运商处理江西、湖广公共口岸盐务的代理商.岸商出现的经济原因和经营条件、业务往来和信息传递、销售模式和营销策略充分体现了岸商的特征:岸商的出现是运商基于市场交通通讯条件作出的经营选择;岸商经营受到食盐专卖的制度约束;岸商需要遵守委托代理的商业规则;岸商是自负盈亏、灵活自主的经营主体.岸商是在国家专卖制度之下,依赖市场状况和商业规则而自主经营的商人群体.由此揭示出清前期官督商销的食盐贸易实际运作,是在官府监督下由不同盐商进行自主经营的体系.岸商的经营活动也说明,他们对运商具有强烈的依存关系,随着扬州运商的兴衰而兴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