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们在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的同时,必须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战略。因此,如何把我国软件产业做大、做强,找准定位和发展方向,建立适应国情的发展模式意义重大。我们要抓住机遇,建立中国软件产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实现软件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工业化"道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云泽 《管理科学》2003,16(5):64-6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中国实现现代化目标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为此,我们采取了一条不同于传统工业化道路的新工业化道路,它的核心就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工业化道路,必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必须坚持科技创新; 必须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我们必须重视和发挥科技的重要作用,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一、认识和把握新型工业化的深刻内涵 “新”,是相对传统的工业化道路而言的。其主要表现为:第一,发达国家都是在工业化之后推行信息化的,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正处于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必须也可以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第二。在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尤其是在快速发展的时期,大多是以消耗能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  相似文献   

4.
当前,世界经济正向信息化方向发展,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之一,也是我国产业优化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我国政府强调必须加快对当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开发、应用和推广,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提高各个产业和产品的科技含量,尽快建立起新的现代化的生产和交易体系,全面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争取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这是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宏观背景。一、信息化问题的提出及管理体制的建立20世纪80年代中…  相似文献   

5.
信息化是知识经济时代新生产力的代表,十六大指出我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方向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因此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郭其友 《科学咨询》2003,(21):12-12
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核心是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在重点发展信息化、高科技、资本技术集约型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能够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由于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客观存在一种相互联动的发展关系,新型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在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同时,也势必给农业开辟广阔的发展前景,农业部门应充分利用这一发展机遇,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7.
高新才  张永丽 《科学咨询》2003,(9):33-33,34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一工业化发展思想集中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成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新的指导方针.西部地区必须在这一方针指导下,探求具有时代特征的区域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要基本实现工业化.这是一项非常宏大而艰巨的任务.根据时代特点和我国国情,我们既不能走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传统的工业化道路,也不能回归于计划经济基础模式的工业化道路,而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基础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就重庆的情况而言,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内经济基础社会结构变化的新形势,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长江上游经济基础中心的发展趋势,适应振兴工业基地的迫切需要,我们必须按照十六大的战略思路,紧密结合重庆实际,加快推进具有重庆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为实现重庆新的振兴而努力.  相似文献   

9.
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减税原理,在于取消了重复征税,并将二、三产业的抵扣链条打通,实现了由道道征收、全额征税向环环抵扣、增值征税的转变。营改增对于整个软件产业来说,这也是促进产业快速发展、优化产业分工合作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1.
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实现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和新兴产业,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就必须推行企业信息化。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也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只有抓住发展信息化这条主线,才能在短时间内促进企业发展,实现工业现代化。本文针对目前我国企业…  相似文献   

12.
实现工业化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是我省全丽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性任务。因此,要把工业化作为加快我省发展的战略举措,作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突破口。 一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信息化是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首先,以建设“数字河北”为目标,改善现代  相似文献   

13.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经济发展的新要求.信息化对天津机械装备制造业提升管理水平和制造水平,培育和增强市场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天津机械装备制造业实施信息化,可提高管理效率,提高研发速度,提高制造水平,有助于企业赢得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制造业信息化是国际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推进制造业信息化是落实我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举措,为了加快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统一编码是实现制造业数据共享与信息系统集成的基础,也是构建制造业信息化大厦的基石.本文通过介绍制造业统一编码的必要性、原则和方法,结合编码的范例,为制造业信息统一编码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 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透露,中国将逐步建立知识经济体系。 路甬祥院长点出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大方向,包括工业化、信息化和知识化。综合他的看法,中国目前正在努力达到工业化的目标,而信息化也已建立了一定的基础,下个世纪将逐步建立知识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16.
晓颜  古太 《决策探索》2002,(9):32-33
企业网站大多已变成了"花瓶" 2000年10月9日,朱镕基同志在有关"十五"计划的报告中强调:"新的历史机遇,使我们可以把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起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但时至今日,我国企业仍普遍存在信息管理水平低、信息机构不健全、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等问题,相当一部分企业网站是"垃圾网站"、"空站"、名存实亡的"死站"和低水平的信息孤岛.  相似文献   

17.
江接海 《决策》2013,(9):I0006-I0007
当前我国正处于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被誉为第三次产业革命"新石油"的信息化,无疑将催生人类生产、生活以及社会管理方式的深刻变革。从而,信息化也被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明确指出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的道路。在安徽,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信息产业发展,坚持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新型工业化,新在哪里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是我们党把握当今世界科技、经济发展趋势,总结半个世纪中国工业化经验教训,为今后中国工业化指明的一条光明大道,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朱先发 《决策》2001,(2):52-53
软件产业已成为我国目前高新技术中增长最快、渗透力最强、商业价值最大的朝阳产业,对形成新的增长点和带动传统产业改造、增强综合竞争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2000年11月6日至10日,安徽省赴辽宁考察学习团一行11人,在沈阳和大连调研软件产业的发展情况.辽宁采取超常规发展软件产业的举措和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七大报告针对我国经济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出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为我们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明了方向。要形成现代产业体系,需要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因此,在当前和今后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