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文系以先秦两汉文学为主要研究任务的研究机构先秦两汉文学研究室于1982年4月成立。研究室将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指引下,结合先秦两汉文学的实际状况,全面地辑存和整理专业的文献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对先秦两汉文学的专书、专集、专论、作家、作品,文学思想和文学史的课题,进行有计划地、系统地研究。同时学习并研究国内各兄弟民  相似文献   

2.
孙元璋教授     
孙元璋教授孙元璋,1936年12月生,山东省烟台市人。1960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学院中文系,即分配于烟台师专中文科任教,长年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工作,并致力于先秦两汉文学的研究,在文字学、神话学、中国思想史和美学史等方面都有较深厚的基础。现任山东省古...  相似文献   

3.
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和日本六朝文学研究会联合主办的“首届中日学者六朝文学研讨会”于2006年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邮电疗养院召工。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古代文学教研室袁行霈教授及日本六朝学会会长石川忠久教授在大会开幕式上致词。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亦能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科研和教学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研究方向有三:(1)先秦两汉文学;(2)唐宋文学;(3)元明清文学。学制三年,其中一年半为课程学习,一年半撰写毕业论文。开设的学位课程主要有:外语、马  相似文献   

5.
试论桑主题的文化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的象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从文学艺术的角度考察,先秦两汉时期的桑主题经过<诗经>和<陌上桑>的两次转折,实现了由宗教神话向人事理性以至于政治道德的转换,成为先秦杂文化走向两汉大一统文化的一个标志,并最终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具有原型意义的文学母题.  相似文献   

6.
桑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的象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从文学艺术的角度考察.先秦两汉时期的桑主题经过《诗经》和《陌上桑》的两次转折.实现了由宗教神话向人事理性以至于政治道德的转换.成为先秦杂文化走向两汉大一统文化的一个标志,并最终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具有原型意义的文学母题。  相似文献   

7.
本院文科学人介绍(五)祁和晖,女,1939年:四川开县,汉族,中共党员、教授,受政府特殊津贴的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现任西南民族学院汉语系古代文学硕士点负责人、先秦两汉文学和汉唐文学方向硕士导师、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理事、四川杜甫研究会副会长、四川...  相似文献   

8.
2000年的先秦两汉文学研究,首先体现了世纪之交的特征,回顾与展望成为讨论的热点."新学问大多由于新发现”,近年来地下文献的不断出土,对先秦两汉文学研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境界,2000年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有许多突破.除此新动向之外,2000年的先秦两汉文学研究,在一些基础传统研究专题方面,同样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相似文献   

9.
我校中文系逯钦立教授于一九七三年八月六日不幸逝世,今年是他逝世十周年.逯教授生前著述甚丰,他用毕生精力校注的《陶渊明集》已由中华书局于一九七九年出版,他校辑的《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也将由中华书局于年内出版,该书二百余万字,是迄今为止最完备的先秦至隋朝的诗歌总集.逯钦立教授生前所写的多篇论文经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吴云同志编辑整理,定名为《汉魏六朝文学论集》,由陕西人民出版社承印,今年秋季出版.现将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北大文科研究所所长郑天挺教授为《汉魏六朝文学论集》所写的序和吴云同志的《编后赘记》发表于此,以表示我们对逯钦立教授的深切怀念.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至十二月三日在沈阳召开了辽宁省文学会第四届年会及优秀论文表奖会。我院中文系部分教师和学报编辑参加了会议,七位同志分别获得美学、文艺理论、现当代文学和古代文学不同等级  相似文献   

11.
辽大学人     
许志刚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44年生于吉林。1964年入辽宁大学中文系本科,1969年毕业;1978入辽宁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师从张震泽教授,深得考据、训诂为代表的传统学术精神与治学方法的涵养,1981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83年入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师从杨公骥教授研治古代文学,公骥师以理性精神与渊博精深的学养研究古代文学、  相似文献   

12.
彭红卫简介     
彭红卫,男,1966年9月生,汉族,湖北红安人。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199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4年和2008年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分别获得文学硕士(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学博士学位(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屈原学会、中国楹联学会、湖北省古代文学学会、宜昌市三峡诗词学会会员。  相似文献   

13.
彭红卫,男,1966年9月生,汉族,湖北红安人。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199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4年和2008年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分别获得文学硕士(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学博士学位(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屈原学会、中国楹联学会、湖北省古代文学学会、宜昌市三峡诗词学会会员。  相似文献   

14.
吕政轩,男,汉族,陕西省定边县人,1967年生。1991年7月毕业于西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被分配到榆林学院中文系任教。2005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榆林学院中文系教授,九三学社榆林市委员会委员,政协榆林市第三届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15.
两汉魏晋南北朝是古代文学目录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刘歆《七略》设立《诗赋略》,首创文学目录;晋宋“文章志”兴盛,标志文学专科目录的产生;阮孝绪《文集录》分别集、总集等子目著录文学文献,开启古代文学目录的主要形式“集部”,在目录学史上作出了重大贡献,并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目录的基本特色。  相似文献   

16.
董文成教授     
董文成教授,男,1941年2月15日生于辽宁宽甸。1966年辽宁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工作十多年后,又考上母校硕士研究生,1981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为中文系教授,硕土研究生导师,古代文学教研室副主任。主讲七门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导读,满族文学作品选,《聊斋志异》研究,红楼梦})研究,《金瓶梅》研究,广告设计等。素以“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自勉,追求真实淳朴、与人为善的人生境界。教学之余,潜心于明清小说和满族文学研究,为全国“红学”会会员、大连明清小说研究中心研究员、…  相似文献   

17.
关于文学的特征 ,中国古代文论有着逐步明晰的过程。先秦两汉 ,中国文学还处于不自觉的时代 ,因而那时的文论中还不可能有明确的文学特征论。直到魏晋以后 ,由于文学理论的深入发展 ,文学进入了自觉的时代 ,文论家们才比较明确地提出文学特征的理论 ,这就是文学的情感性和形象性两个基本特征论 ,前者为“缘情”说 ,后者为“穷形尽相”说。但是 ,由于中国古代文学重表现重抒情言志的民族特色 ,所以中国古代前期文论中对文学形象性特征的重视程度不如对文学的情感性特征 ,相对说要朦胧些、粗疏些  相似文献   

18.
文理学人     
正兰拉成,男,1966年9月生,陕西宝鸡人。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古代文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副院长,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陕西省散曲学会理事;东北师范大学兼职硕导。1993年6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2002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师从于天池先生学习明清文化与明清小说。2003年  相似文献   

19.
《先秦两汉文学史稿》(以下简称《史稿》)是刘持生教授生前为西北大学中文系学生授课的讲义。这部讲义给各届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得到普遍的崇重与珍爱,应当说是“良有以也”。1991年初,西北大学出版社在刘先生作古8年之后将其正式出版,决不仅仅是为了纪念这位德高望重、为高校教育劳瘁一生的渊博学者,而是因为他们坚信,《史稿》是一块蕴含丰富的“和氏壁”,它对我国先秦两汉文学的研究具有弥足珍贵的借鉴价值。换言之,出版此书的着眼点,在于保存文学遗产,特别是保存对研究文学遗产独具真知灼见的遗产。《史稿》以先秦文学为主体而兼及两汉,又附录魏晋,形成一个似不周备、似不匀称的格局。这无疑是历史造成的一宗永久憾事。因为博大精深的刘师,“不轻著述”,生前无意将《史稿》付梓,而晋宋以  相似文献   

20.
康学伟教授     
康学伟教授.1958年10月生.吉林省永吉县人。1982年毕业于四平师范学院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4年1月被四平师范学院聘为教授,曾任中文系主任,现任该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