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黄书孟  曹峰旗 《浙江学刊》2002,2(6):163-166
不同的历史背景 ,生成了苏格拉底与孔子不同的伦理思想。理性与情感 ,在他们的伦理思想里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凸显。在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为主要命题的伦理思想中 ,提倡美德在于知识 ,认为理性知识才是导致善行为的根本原因 ,情感则是导致恶的行为的根本原因 ,表现了崇理抑情的特点。而在孔子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中 ,认为血缘亲情是道德的终极因素 ,表现了轻理重情的倾向 ,提倡美德在于人伦或情感。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中,关键性细节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能否得到落实,教学过程是否合理、科学、有效。教学实践智慧,更多的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即缄默知识。它往往原生态地保存在课堂教学的细节中。要理解课堂教学实践智慧,关键在于使教学细节中内隐的丰富信息外显化,并对这些信息进一步地加以品味、反思、修正和应用。而选择比较典型的体现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细节,对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是十分必要且有价值的。下面就让我们点击小学数学教学,从一些比较典型的细节中感悟教学实践智慧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德伦理学成为西方学界的前沿话题。在讨论美德伦理学的过程中,首先,应结合古希腊的思想原典和当代作品来理解"美德"概念的本义及其演变。其次,立足美德伦理学的主流即亚里士多德主义的立场,"美德"不应被理解为一种内在于人的特殊实体,而应被理解为人的基本功能的卓越呈现状态。美德伦理学的主要任务,不在于揭示这种卓越状态的重要性,而在于寻求实现这种状态的理智方案。所以,应侧重"实践智慧"而不是"好品质"的意义上理解"美德",并以此作为美德伦理学的主要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4.
在文学场景上,柏拉图最有影响的自然哲学对话《蒂迈欧》与他最有影响的政治哲学对话《理想国》联系紧密.这引发我们关注《蒂迈欧》的写作意图.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西方古今政治哲学共同的首要问题是哲学与礼法的关系,即“苏格拉底问题”,故有必要探究令苏格拉底问题得以诞生的西方古典政治哲学,尤其《理想国》中的苏格拉底式政治哲学.为了更好地理解《理想国》,不可不探究《蒂迈欧》的写作意图,即探究柏拉图的两个主角苏格拉底与蒂迈欧的关系.事实上,由于与礼法构成张力的本来就是自然哲学,故苏格拉底式政治哲学的内核正是某种自然哲学,且可能接近于蒂迈欧的自然哲学.  相似文献   

5.
向华 《唐都学刊》2007,23(4):40-42
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人生哲学家。他的伦理道德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现实意义,本文从知识即道德,守法即正义,自制是道德的基础三个方面分析了苏格拉底的伦理道德思想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霍克海默、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等西方哲学家对近现代社会的技术“异化”根源分别进行了自己的探究,但实际上这种异化现象从思想理论层面上来说肇端于西方近代思想家对古希腊“实践”的伦理或道德内涵进行过度的“技术”解释,即用“技术”吞并了实践的伦理或道德含义,从而使实践智慧被消解,理智德性也不再对道德德性产生任何影响和作用。这就必然导致技术“异化”现象的发生,即技术理性被无限放大,使其与道德德性渐行渐远。因此,为了消除和防范技术的异化,应该重视挖掘古希腊哲学中关于实践智慧的合理性,从而使实践智慧在现代社会中实现其理论价值的同时对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伦理学或道德哲学的思维理路可以区分为美德目的论传统与权利规范论传统.作如此界别的真实目的并不是要在两者之间营造“非此即彼”或者“厚此薄彼”的二中择一,而是希冀挖掘美德与规则的关键性联系,即美德的脆弱性,需要规则的强化和补充;规则的有限性,需要美德的培源与支持;敬重规则亦是一种美德;永远保持美德对规则的优先性,反之弗然.  相似文献   

8.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抽象的数学概念、知识、定律、性质等地处偏远,经济落后的学生很难理解,这就需要教师的智慧,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即自制教具利用教具亲身实践来体验。  相似文献   

9.
初看之下,<拉克斯>在柏拉图全部对话作品里算不得讨人喜欢.和<卡尔米德>、<吕西斯>和<普罗塔戈拉>等苏格拉底式的辩难(aporia)对话一样,<拉克斯>的结论在表面上"破而未立":在这场论及青年教育和勇敢美德是什么的对话中,苏格拉底辩难了雅典名将官拉克斯和尼喀阿斯各自对勇敢的定义,但他最后声称:"我们都还没找到勇敢是什么."(199e)①通过辩难拉克斯和尼喀阿斯各自对勇敢美德的意见,苏格拉底辩难了他们对学习披坚执锐格斗术意见的权威乃至在青年教育问题上的权威,但他最后声称:"我们中间还没一个人够格当教师."(201a)不仅如此,在这场对话中,苏格拉底的辩难既没有<普罗塔戈拉>来得精深复杂,也没有<卡尔米德>或<吕西斯>来得饶有情致[2].  相似文献   

10.
李永刚 《社科纵横》2013,(9):102-107
"实践智慧"是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但传统上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有所偏颇,伽达默尔在当代实践哲学的复兴浪潮中,把实践智慧与康德所说的判断力相联系,在肯定对实践智慧的规定性判断力意义的传统理解的基础上,强调在反思性判断力基础上对实践智慧的理解,也就是强调了历史性、处境性的个别对一般原则的补充和丰富。反思性判断力意义上的实践智慧统领了传统人文主义的主导概念,并成为了精神科学真理的源泉和典范,因此,伽达默尔的整个哲学解释学就可以归结为反思性判断力意义上的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1.
赵景阳 《唐都学刊》2013,29(1):43-52
亚里士多德在论证德性与幸福中隐含着三个伦理学命题:伦理的目的、德性的养成、幸福的获得。以习俗为共同出发点的政治学和伦理学的目的分别是促进"城邦的幸福"和"个人的幸福",政治学的公正立法使人获得一种亲近德性的道德,服务于政治学的伦理学的目的是使"个人的善"同一于最高善——"城邦的善"。德性不仅仅是"一种合乎明智的品质",而是"与逻各斯一起发挥作用";德性的养成要靠个体在健全的法律下获得一种亲近德性的道德,德性的养成是一个持续的心理禀赋过程,最终养成"明智德性"。只有灵魂的德性的实现活动才是幸福,它是完善的和自足的;人的幸福有两种:一是"第一好"的幸福,属于沉思的理智的幸福;二是"第二好"的幸福,属于实践的理智的幸福。  相似文献   

12.
在亚里士多德的用法中,实践主要指道德行为,有时也包括制作活动,偶尔还包括思辨活动。逻各斯的词典意义是语言及其所表达的东西,特别是普遍性的道理。亚里士多德把人的灵魂分为植物性部分、动物性部分和专属人的部分——前两部分没有逻各斯,后一部分有逻各斯,从而把逻各斯看做人之为人的本质规定。他又把有逻各斯的部分分为有理论逻各斯的部分和有实践逻各斯的部分,前者以不变的原因、原理为对象,后者以可变的人、物、事为对象;运作前者的机能叫理论理智,运作后者的机能叫实践理智。逻各斯的最完整的语言形式为三段论。表达原理的三段论为理论三段论,其大、小前提和结论都是普遍性命题;指导实践的三段论为实践三段论,其大前提为跟人有关的普遍性命题,其小前提为跟行为者有关的个别性命题,其结论为行动。实践三段论的复杂性在于一个行为往往受多个互相异质的三段论的影响,因此,要做出恰当的行为,就既要让欲求习惯于听从正确的大前提从而养成德性,又要善于运用理智在不同的三段论之间计虑权衡,即要有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3.
古希腊哲人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批判诗和诗人,引发了西方思想史上的"诗与哲学之争"。苏格拉底之死使柏拉图认识到,被以诗为主要内容的雅典教育培养出的政客把持着雅典政府,拒绝对城邦真正有利的提议,并对真正有智慧的人实施了伤害。诗是对灵魂与国家统治的败坏。诗与哲学之争实质上是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之争。诗代表了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是城邦中多数人过的宗法生活,与城邦政治共同体密不可分;哲学则代表了一种新兴的生活,是少数人过的追求智慧的生活,与城邦政治共同体必然发生冲突。  相似文献   

14.
温世亮 《阅江学刊》2012,(6):135-141
以校勘之学闻名于时的姚范对诗学也有涉猎,《援鹑堂笔记》便是揭橥其诗学观的重要著述。细析《援鹑堂笔记》,大致可将姚范的诗学观归纳为师古而能自新、才与学兼顾、性情与道德并重、气势与兴味兼致等四个方面。这些观点的形成有着鲜明的时代针对性,同时又深刻地影响着以姚鼐、方东树等为代表的桐城后学,对桐城派诗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米文科 《唐都学刊》2013,29(5):29-33
以“德性所知”的涵义、“德性所知”与“诚明所知”和“天德良知”之间的关系、“德性所知”与“德性之知”的区别三个问题为中心,对学术界有关张载认识论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并结合明清学者的注释,对这些问题和争论做了反思,认为必须回到经典之中去,在对张载思想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基础上,方能对其认识论有一更为准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葛梯尔问题的实质是认知运气。葛梯尔问题被提出以后,知识论者们试图寻找第四个条件来解决此问题,从而形成了以JTB+X的方式来定义知识。 X看似解决了葛梯尔问题,实际上它们都在解决认知运气的问题,同时自身也面临着认知运气的威胁。不论X的提出还是受到的质疑与批判等,都以认知运气为焦点。当JTB+X式的知识分析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一些知识论者对知识的分析产生了质疑,从而走上了对知识的规范性解释,产生了德性知识论。不论是以格雷科为代表的强德性知识论者还是以普理查德为代表的温和的德性知识论者,都致力于认知运气的解决,正是认知运气推动了德性知识论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的提高,是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培育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也是加速青年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如何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成为当前高校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法制历史经过4000多年的发展而从未中断。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法律传统,比如重农主义的法律传统、重刑轻民的法律传统、重伦常的伦理法传统、多元一体的民族法传统、德礼为本的儒家化的法律传统,等等。这些法律传统是以深厚的法文化的积淀为基础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同时也受到中国固有国情的影响——农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专制主义的政治体制、多民族的国家结构、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社会状态等,也都给中国古代的法律传统打上了深刻的烙印。  相似文献   

19.
2011年初,“茉莉花”政治动荡由突尼斯开始在中东地区如火如荼铺开,并导致埃及政权更迭及接踵而至的北约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如此形势,仡今仍未见平息迹象。尤其是国际法院的介入,在全球范围内通缉卡扎菲,更令人对世界体系变局的逻辑关系难以厘清,世界政治版图正从“雅尔塔”向“华盛顿一凡尔赛”格局逆转。本文认为,利比亚是世界格局转变的枢纽,世界政治力量正在大分化中进行着新的组合。这对崛起的中国而言,是危机与机遇并存,将外部压力转化为中国崛起的更大动力,需要运用大智慧。  相似文献   

20.
在高教领域,MOOCs是世界网络课程新潮流,它与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联系以及对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启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规模网络课程使大学的课程教学模式正在经历着一场数字化、网络化、全球化的历史性变革,其追求的目标是推动传统课堂向高效学堂转型,新一代学习科学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推动网络课程进入新阶段的两大杠杆;二是深化大规模网络课程需要破解三大难题,高校最稀缺的资源和最激烈的竞争将是多学科交叉的课程教学开发团队,网络课程的成功之道是必须实现教育创新专家的学习智慧、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专家的IT的智慧、互联网课程运营专家的准商业智慧三者之间的结合;三是多年来在网络课程教学创新中的实践探索为深化教学学术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中国大学信息化的时代使命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创造新的学习文化,实现教育中人力、物力资源的多层次开发与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