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匈牙利《纪念乔治·卢卡奇诞辰一百周年提纲》指出,卢卡奇是马列主义的卓越代表,他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活跃的理论和方法,需要创造性地加以运用.他自从成为共产党人和马克思主义者以后,直至生命终结,始终不渝地以这种精神来捍卫和继续发展马列主义的经典遗产,并且不断地同自己的失误进行斗争.马克思主义的革新是卢卡奇晚年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以下如实地介绍一下他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也许对我们了解卢卡奇和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以及当前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问题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黄学胜 《江右论坛》2007,8(4):41-44
卢卡奇通过对革命形势的诊断和对第二国际理论家的批判,提出了正统的马克思主义仅在于其革命的辩证法思想,这一思想代表了《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的基本理论旨趣,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基本方向.对这一问题的解读有着重大而现实的理论意义.但反思地看,他只是在知识论路向上将马克思主义的正统归并到了黑格尔哲学中,从而错失了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为此,必须首先全面地申说卢卡奇的"正统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而相联于马克思本人的哲学革命,卢卡奇的这一思想方能得到准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历史的总体与结构的总体──卢卡奇、阿尔都塞总体范畴比较张康之一、提出总体范畴的不同思维路径卢卡奇是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始作甬者,阿尔都塞是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根据人们对20世纪西方思想界的一般区分,他们分别归属于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思潮。然而,...  相似文献   

4.
在对卢卡奇理论发展和政治生涯的评价中,持批评态度的较多,通常认为卢卡奇放弃了他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中的思想并导致理论倒退,无原则地向现实政治妥协。然而,《卢卡奇再评价》一书给世人展现了另一个形象,即一个伟大心灵对信念的坚守。该书集结了卢卡奇最亲密的学生对他的理论和思想转变作出的审视和评价,分析了他思想转变的现实原因和思维发展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5.
卢卡奇于1923年发表《历史与阶级意识》,这部著作的副标题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由此,卢卡奇开启重新阐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先河。西方马克思主义诸学派及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诸流派紧随其后,从霍克海默的“启蒙辩证法”到阿多尔诺的“否定辩  相似文献   

6.
工具理性批判——从韦伯、卢卡奇到法兰克福学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工具理性批判——从韦伯、卢卡奇到法兰克福学派陈振明对工具理性的批判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卢卡奇和法兰克福学派)对当代资本主义文化和意识形态批判的重要而又往往被人们忽视的方面。从马克斯·韦伯的合理性和工具合理性的理论出发,卢卡奇和法兰克福学派认为...  相似文献   

7.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在进入新时期以后,逐步突破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走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多元化发展道路.在这一进程中,中国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因卢卡奇和布莱希特关于现实主义问题的争论而引发的讨论,这场讨论不仅促进了卢卡奇与布莱希特关于现实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中国学界纠正偏见、借鉴学习,还推动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向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被认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它对当代西方许多哲学家影响甚深。虽然卢卡奇自己后来也曾多次自我批评这本书,但不可否认它是卢卡奇最有影响力的著作。这本书特别是其中的“物化与阶级意识”一文蕴含了卢卡奇历史哲学与社会批判理论的基本构架,它包括三个方面:其一,用“物化”概念来说明资本主义的现实及其自康德以来的古典哲学的性质;其二,用“辩证法”来说明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并在辩证法中寻找批判资本主义物化现实的张力;其三,用“阶级意识”来分析无产阶级冲破资本主义的物化帷幕和获得解…  相似文献   

9.
王永义 《探求》2004,(1):15-18
卢卡奇的阶级意识概念是他对历史唯物主义所作的突出的哲学贡献,他在马克思之后第一次强调了历史中的主体——人的因素对历史发展的意义,使马克思主义摆脱了当时盛行的教条主义模式,回到了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传统。阶级意识这一概念的不足之处在于,卢卡奇没有从马克思实践概念的高度来统一阶级意识和阶级行动,没有真正说清阶级意识与客观必然性的关系,因此给人留下了过于强调历史中的主观因素、将理论与实践直接等同的印象,客观上被反马克思主义的唯心主义者所利用。  相似文献   

10.
卢卡奇关于历史的问题触及本质地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及其当代意义,开启了理解和研究马克思哲学的一种崭新解释方法和路径.虽然卢卡奇的历史概念与和马克思历史观历史地位不在同一水平上,但卢卡奇的历史的观点同马克思历史有着相同的理论渊源,同时也借鉴、吸收、改良了马克思历史观的一些内容.卢卡奇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对马克思的历史观进行了全新的诠释.这种诠释成为了卢卡奇个人独特的历史观点,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补充和说明.  相似文献   

11.
米哈伊·瓦伊达(Mihaly Vajda,1935—)是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同赫勒、费赫尔、马尔库什同为布达佩斯学派的主要成员,长期在卢卡奇影响下开展理论研究。20世纪70年代初卢卡奇去世后,赫勒和费赫尔夫妇、马尔库什夫妇移居澳大利亚和美国,而瓦伊达继续留在匈牙利。因此,人们对瓦伊达的关注和研究相比于布达佩斯学派其他几位成员要少一些。在我国学术界,对赫勒、  相似文献   

12.
卢卡奇的早期作品《小说理论》(1915年)是作者尚未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在对世界现状深感绝望的气氛中写成的.作品的哲学基础是浪漫派的反资本主义观点,探索一种悲剧性的毁灭感,而这种感觉就是资本主义社会无可挽回的非人道主义的产物.《小说理论》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家们的作品有过深远的影响.W.本杰明的文章《说书人》(1936年)赞同并沿用了卢卡奇《小说理论》中作为一种"直觉漂泊感"的小说概念,将默默无闻的乡村说书人同异化的现代小说家进行了对比.他认为,小说的兴趣反映出旧社会的让位以及随之而来的中产阶级的日益孤独.  相似文献   

13.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论张立波实践与自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建树首先基于对马克思自然概念的重新理解。卢卡奇认为,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人们对自然的考察总是依托于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社会历史作为“自然历史过程”,只能被理解为人类社会的实践过程,而不是单...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在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的"脚本"(Szenario)中,卢卡奇(至少是早期的卢卡奇)、豪克海默、布洛克、马尔库塞、阿多尔诺等人同处一隅.但是,他们相互间的关系如何发展变化却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从哲学和语言学的角度进行的研究都尚未解决.60年代以来,习惯上把20年代的批判马克思主义,也就是把卢卡奇和柯尔施同"法兰克福学派"相提并论,有时还提到布洛赫,因为他们那时都被看作是学生骚乱的精神先驱.在20年代和30年代还不甚清楚,《历史和阶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确立科学的深度模式,即从一般的人头式评介进入到历史的具体的深层专题研究。作者通过对阿多尔诺等人第一手文本的研读,确证了法兰克福学派中后期发生的“后现代”转折,特别是为国内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所忽略的阿多尔诺哲学新动向─—反叛自卢卡奇以来乃至整个西方理性的后人学、无调哲学以及否定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6.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对意识形态或者文化的本质做了深入分析,是一种文化哲学。它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传统,为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形成、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资源,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学”在国外是非常时髦而又流行的哲学派别。匈矛利哲学家兼文艺批评家格奥尔格·卢卡奇是这一学派的代表。卢卡奇于1885年出生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一家全国最大的银行——“信托公司”的董事家里。在这个十分富裕的家庭里,卢卡奇渡过童年并接受了初等教育。然后,他  相似文献   

18.
对于乔治·卢卡奇来说,努力规定艺术的特性和重要性是他整个一生创作的一个中心问题。他一再研究这个问题及其答案,他所使用的方式被理解为对整个一代艺术家和理论家的有益挑战。由于卢卡奇把指明艺术生活的意义作为他研讨的中心,所以他转向研究本世纪的中心哲学问题。本世纪初,他感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就其复杂多变的思想活动范围作一个地域剖析,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确切分野和其最显著的特征本身,历来就是引起激烈争论的问题。多数评论者迄今所采用的都是M.梅洛-庞蒂的方法。32年前,格奥尔格·卢卡奇用来概括其反传统杰作《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形成的思想的主要内容的术语,由于梅洛-庞蒂  相似文献   

20.
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历来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十分关注的一个理论问题.这也是我们无法简单地将其划归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原因。但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较多地注意了他们对现代资本主义阶级结构、国家和意识形态发生变化的一般批判,却较少地去研究他们这种批判得以发生的内在根据和历史性的逻辑演进线索。我以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在深层理论逻辑中实际上经历了一个从卢卡奇经济“物化”理论到后期法兰克福学派心灵的“支配”理论的重要递升过程。我发现,这一变化并不仅仅是在他们的头脑中发生的认识转变,而是他们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