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晓光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2)
我国现行的哲学教科书,在理论内容和形式上,都存在着许多局限性和片面性,其中一个重大缺陷是着重从客体出发来考察历史发展规律,忽视对历史主体的全面研究,把人看成是客体运动的结果,历史往往被理解为客体作用于主体的单线过程。这种考察从根本来说,偏离了历史的辩证法。而要完整地揭示历史规律,就必须对历史的主体进行全面地研究,研究作为历史主体人的需要,就是对历史主体研究乃至对历史规律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孔易人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3)
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到底以什么范畴作为它的逻辑起点,目前尚有争论。有的以“物质”为起点,有的以“存在”为起点,笔者认为应以“事物”为起点。这样更有利于表述作为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相统一的哲学科学的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3.
钟高峥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4)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这既是当前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又是加速国民经济增长从外延型向效益型战略转变的重要保证。然而,实际情况却是,我国目前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20%,大多数现有科技成果未能在经济中运用而不能实现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未能得到应有的发挥。究竟原因,一个重要同时也是很关健的问题就是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主体未能真正到位,符合经济规律的能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主体力量还未能真正行动… 相似文献
4.
作为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普列汉诺夫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史上占有的地位,长期以来为理论界许多人所忽视或否认,其主要理由是普列汉诺夫没有认真地研究黑格尔的辩证法,不懂得辩证法在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意 相似文献
5.
周志伟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6(1):61-66,72
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根据,从邓小平著作中概括出十对经济辩证法范畴,即:中心与其他、速度与效益、稳定与发展、全局与局部、暂时与长远、主体与补充、先富与后富、效率与公平、自力与引进、可能与现实。 相似文献
6.
陶富源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2)
“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40页)。过程是世界的普遍属性。过程概念就是对世界的这种普遍属性的反映。我以为,无论从辩证法史的角度,还是从构成辩证法严密逻辑体系的需要以及从过程原理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来说,都应该把过程看作辩证法的一个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7.
如何正确理解辩证法的矛盾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诗弟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5)
要正确理解辩证法的矛盾范畴,就必须分清语言矛盾与实在矛盾、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广义矛盾与狭义矛盾的不同意义,并辨明矛盾与对立、否定、辩证法和系统论的关系.辩证矛盾在广义上讲,是任何系统内部或系统之间存在的否定或"自我背反"的性质及其表现,并由此造成系统的运动与变化,使同一变成不同一,对立变成不对立,一切皆向其反面转化.矛盾不是现成的对立与统一的关系,而是由否定造就对立与统一的运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引入”的实践,是一种不同于以往旧哲学所理解的实践,它是人的尺度和物的尺度、精神和物质相统一的桥梁和中介,也是这些矛盾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从实践出发而不是单纯从对象演化的角度规定和解决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9.
许全兴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1)
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战略家,而且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大师。在《矛盾论》中,他综合了前人和同时代人辩证法思想的优秀成果,总结了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对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进行了系统的创造性的说明和发挥,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矛盾论》是人类辩证法史上一颗闪射着异彩的明珠。本文试图说明《矛盾论》在辩证法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以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九十周年。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使用价值”范畴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使用价值是劳动价值论的起点范畴;其次,使用价值范畴也是劳动二重性理论的起点和基础;第三,使用价值是价值形式理论的重要范畴;第四,使用价值是表达价值规律内容的基本范畴。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不理解劳动价值论,就不可能理解马克思的整个经济理论,而不理解使用价值范畴,也就不可能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11.
尚金锁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1,(3)
军事辩证法是一门正在兴起的边缘学科,有着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它是哲学在军事领域中的运用和表现,是关于军事领域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及其在人脑中反映的科学。哲学是军事辩证法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军事辩证法又是军事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军事辩证法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古代朴素的军事辩证法、近代资产阶级的军事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的军事辩证法三个基本阶段。 相似文献
12.
卢冀宁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1,(1)
近来报刊上有些文章提出,矛盾双方的互相转化不属于矛盾的统一性范畴。我们认为,这个论点非常重要。把这个论点完全弄清楚,对于我们学习和理解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如果矛盾双方的互相转化不属于矛盾的统一性范畴,那么它究竟是一个独立的范畴呢,还是属于别的什么范畴?它或者它所归属的范畴在对立统一规律中又有着怎样的位置?这些文章尚未谈清这些问题。我们拟接下去谈谈自己的看法。主要是谈一谈矛盾的转化有着不同的形式,矛盾双方的互相转化只是其中的一种类型,各种类型的矛盾的转化又有着相互联系。这样,矛盾双方的互相转化不属于矛盾的统一性范畴——而属于矛盾的转化范畴——的论点,就会变得易于理解;进而整个说来,矛盾的转化范畴在对立统一规律中有着怎 相似文献
13.
刁隆信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2)
否定之否定规律在辩证法中处于一个特殊地位,它是辩证法的总体性规律,这在哲学史上是有依据的。在西方哲学史上,凡是揭示过程的整体的辩证途径的哲学家们,一般都涉及到或运用了否定之否定的思想或规律。这方面主要的代表人物有新柏拉图主义者普罗克洛、卢梭和德国古典哲学的著名哲学家们。 一、普罗克洛关于“太一”是三一体的全体的思想 在古罗马时期,新柏拉图主义者普罗克洛在阐述“太一”是三一体的全体和“太一”流溢出世界万物时,表述了否定之否定的思想。在他看来,作为世界万物本原的“太一”是一 相似文献
14.
李魏红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1)
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微积分中则充满了辩证法,体现了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在微积分的创立和发展中、微积分的基本概念中和微积分的基本思想中,蕴含了丰富的辩证法。了解微积分这一数学工具对于加深理解辩证法思想有现实的帮助,本文试图探析辩证法在微积分中的体现,以期达到更深理解辩证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邱庆山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4(5):12-17
汉语的"性范畴"一般通过具有性范畴的属性名词、非属性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等词类来体现,本质上属于词义范畴。基于此,本文构建了由"对象义、属性义、特征值义"三个词义要素和"指示义、蕴涵义"两个词义层组成的词义球结构模型。对具有性范畴的非属性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词义球结构来说,性范畴都是蕴涵的,是蕴涵于词义之中的词义内容,都处于隐性的蕴涵义地位,属于词的性范畴蕴涵义。词与词之间的性范畴蕴涵义是否一致影响句法。 相似文献
16.
王东生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4)
形而上学把事物当作一成不变的东西去研究;辩证法使固定的形而上学的差异互相转化。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第二版序言》(1885年9月23日)中指出:“转化过程是一个伟大的基本过程,对自然的全部认识都综合于对这个过程的认识中。”“这样的一种认识,构成辩证自然观的核心。”三十年之后,列宁在《哲学笔记》这部光辉著作中,在讲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时,对转化问题作了大量摘记和评述,将恩格斯关于“转化是辩证自然观的核心”的思想推而广之,揭示出转化是辩证法的核心,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转化”的辩证思想。 相似文献
17.
石国强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5)
多年来我国流行这样一句哲学语言:革命者的任务就是宣传事物的辩证法,促进事物的转化。不少人把“促转化”看成是一切工作的目标所在,似乎保持事物原来的质态就是保守、落后的表现,实现转化才是革命、进步的表观,不加分析地对事物的转化一律肯定,对保持事物原质态的一律贬斥。这恰恰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没有达到“宣扬事物辩证法”的目的。 诚然,马克思主义者是十分重视转化的。转化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质变,是飞跃,是由旧质转变为新质的决定环节。旧质在一定条件下会限制量的活动范围,只有通过质变,打破旧质对量的活动范围的限制,使矛盾得到解决,才能实现事物由旧质到新质的转化,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所以,否认旧质向新质的转化。就是否认质变,否认飞跃,就必然要从根本上否认发展,否认辩证法。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新的生产力的发展,必须改变旧的生产关系的质,来一个转化,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新的生产力的发展。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尤其是在革命转变时期,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往往特别强调质变,这是历史的必然,是完全正确的。马列著作和毛泽东著作在很多场合强凋转化的重要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讲辩证法离不开讲事物的转化。迄今以来的人类历史上 相似文献
18.
刘然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5):23-26
传统的机械的一分为二论不顾中介,只谈两点,是违反逻辑和客观实际情况的,带来了理论和实践的困境。中介论和一分为三论都试图纠正辩证法在这个问题上的误区。一分为三论把自己与矛盾论并列起来,试图对一分为二论取而代之,是难以成立的。中介论中也存在着一种试图把中介范畴与矛盾范畴相并列的错误倾向。正确的中介论应该把中介看作是被两极所规定的,中介应当在两极运动过程中、矛盾规律的范围里得到解释和说明,不应该否认矛盾的前提,而应该把自己的存在地位看得比矛盾低一个层次。这种认识恰当地论证了中介论在辩证法体系中的角色和地位。 相似文献
19.
20.
任国华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1)
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有两个起重要作用的因素:一是科学的实践观,一是辩证法.科学实践观是认识论的基础,辩证法是科学认识的方法论.它们密切联系,互相影响,共同决定着能动反映论的基本特征.近年来,有的同志强调科学实践观对认识论的关键作用,而对辩证法则往往不予重视.这里就涉及一个怎样认识辩证法的认识论作用的问题.本文仅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