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地区多有浓郁的宗教信仰氛围与悠久的信仰历史,如何处理好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宗教信仰问题,对于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可以说是至关重要。对于民族地区农村的宗教信仰,要予以实事求是的分析,一方面,要认识到宗教信仰对于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能够起到一定的助推助用,要发挥宗教人士的积极作用,调动信教群众的力量,推动他们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宗教信仰对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不利影响。因为它影响到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挤占了新农村建设的文化空间,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农村的基层政权。  相似文献   

2.
王冬丽 《民族论坛》2011,(7X):89-92
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宗教信仰问题。这主要基于民族地区多有浓郁的宗教信仰氛围与悠久的信仰历史,而现阶段民族地区农村的宗教活动现状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另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吸收包括宗教文化在内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必须调动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民族论坛》2008,(2):16-17
<正>省农办副主任袁永远湖南省农办:高度重视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工作2007年,湖南省农办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不断加强对民族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取得了一定成效。具体做法有:一是实行项目扶持。为了支持民族地区农业支柱产业发展,省农办所属各职能部门在项目资金上给  相似文献   

4.
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加快产业发展是其核心内容,产业发展不仅是加快现代农业和农村建设的有效手段,而且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瓶颈恰恰是经济发展问题、产业发展问题,具体表现为:产业单一、市场化水平低;集体经济严重匮乏;农业合作组织发展滞后;劳动力转移问题。在研讨民族地区村镇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对策:应以小城镇化为切入点,加快民族地区的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对确保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的大好局面具有促进作用。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机遇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是全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更重,难度更大。一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二是民族地区城乡二元结构更为突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更为落后,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更为薄弱,社会事业发展更为滞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更低、差距更大。三是…  相似文献   

6.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五位一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进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民族地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中。随着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民族地区一系列农村文化建设方面的问题也暴露出来。民族地区农村文化建设滞后的局面得不到改变,农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就得不到保障,文化素质就得不到提高,也就无法从根源上摆脱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因而,如何大力推进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发展渝东南少数民族先进文化、推动民族地区农村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针对新农村建设中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促进该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实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潘丽琴 《民族论坛》2007,(10):20-2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民族地区的农村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存在着一些制约本身发展的劣势,同时,由于这些地区旅游资源的特色,为其开展旅游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本文在分析民族地区劣势、旅游资源优势、旅游特征、旅游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合理发展旅游,以促进民族地区新农村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农牧区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甘肃是欠发达省,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要做的事情很多。从甘肃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我省民族地方农牧区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教育科技文化的发展水平还不高,工业返哺能力差,因此,建设新农村的任务相当艰巨。甘肃民族地区即存在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又存在牧业,牧民、牧区“三牧”问题。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比其它地区更艰巨,更复杂、更繁重,重点和难点都比其它地区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新牧区,为甘肃民族地区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0.
黄海 《民族论坛》2006,(8):14-1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与时俱进、总揽全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长久之策。目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形势十分严峻,面临的任务相当艰巨。只有加快改善民族地区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规模和优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才能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进步伐。一、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所谓农村公共产品,是指农村地…  相似文献   

11.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兼具观赏性、竞争性、社交性的运动,它对于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价值也日趋凸显。本文通过对素有"民族传统体育之乡"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传统体育开展情况的田野调查研究,挖掘探寻民族传统体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湖北省民族地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省民族工作部门的共同努力,独具民族特色的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示范村建设经验在中部六省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现场推进会进行交流发言,得到了国家民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湖北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民族文化发展的相关问题,阐述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湖北民族地区民族文化发展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资金是制约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不发达,发展相对较慢,加之金融业落后,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融资障碍.探索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融资对策,对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的一个典型水族村寨——恒丰乡塘党寨——的田野调查,描述了水族习惯法的表现形式、维护机制及其变迁。文章认为,水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权力的深入、长期的“送法下乡”活动以及宗教信仰等文化背景的深刻变化,是水族习惯法发生变迁的主要原因。研究这些变迁及其原因,对于理解和认识少数民族地区乃至整个农村的法治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吴湘军 《民族论坛》2008,(9):60-60,53
湘鄂渝黔边区是一个超越行政区划的经济文化联合体,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但农村体育发展相对滞后。本文探讨了湘鄂渝黔边民族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发展对策,为推进边区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乌江流域地域广阔,汉、土家、苗、彝等近50个民族共同创造了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流传至今的历代碑刻文献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全面广阔的社会生活;地方史志文献和田野考察资料显示,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历代碑刻文献具有深厚的信仰民俗内涵,主要表现为原始宗教信仰、道教信仰、外来宗教等;深挖历代碑刻文献的信仰民俗内涵不仅深化了乌江流域的“非遗”保护,而且有助于了解各族人民的精神面貌和信仰追求,对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全面建设恩施州农村小康社会创造经验,2002年,恩施州人民政府推出了《关于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的意见》这项重大举措,即按照党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以“三个代表”为指针,以“十一项”标准为目标,建设一批起点高、规划科学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3年过去了,各个示范村显现出了“基础设施大改善、产业结构大调整、大户专业户和民营企业大发展、群众生活水平大提高”这四大变化。为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日益富裕、精神生活较为充实、生态环境优美秀丽、民族风情特色浓郁、基层组织坚强有力、民族关系和谐交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5年,湖北省民宗委出台了《关于加快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的意见》,要求全省各民族地区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以电脑农业示范村、民族小康村和民族传统文化保护村建设为重点,以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建立一批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民族特色浓郁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这项重大举措,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一脉相承。从2002年至今,恩施自治州8县市和宜昌市长阳、五峰两县相继确定了近20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经过三年多的努力,这些示范村发生了很大变化,为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了宝贵的经验。为了总结经验,找出差距,进一步加快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本刊从本期开始,重点推出一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系列报道,对全省近20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报道,希望广大读者能够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19.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充分发挥农村中的主体力量,而未升学的初中毕业生是新农村建设主体力量的主要来源,但他们只是潜在的主体.为此,必须对其实施主体性教育思想下的职业技术教育,以期对其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20.
西藏新农村建设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自治区是青藏高原以藏民族为主体的民族地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背景下,文章结合西藏的具体情况,系统地提出了西藏新农村建设的四种发展思路:建设旅游资源开发型新农村;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型新农村;建设边境贸易发展型新农村;建设西藏特色农产品开发与加工型新农村,并分别对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