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怒族民间文学中,从怒族神歌、民间故事到怒族民间歌谣,怒族民间文学中蕴含了怒族人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主题。怒族神歌是怒族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古老圣歌;民间故事是怒族珍爱生命、和谐共生的古老传说;怒族民歌是歌唱家乡、诗意栖居的心灵之歌。弘扬怒族民间文学中的生态伦理观念,有利于促进怒江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猎神歌》是怒族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其间表现出怒族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热爱,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理,这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史研究都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云南怒江州的怒族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辅以个人访谈的形式,了解其对于汉语和本民族语的语言态度。结果显示,云南怒族对怒族话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学习和使用汉语持肯定态度,且不同年龄的受调查者在语言态度上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4.
宋建峰 《民族学刊》2011,2(4):53-59,94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如何使老年人安度晚年已经不再是个体家庭的事情,而是我们这个社会必须直面的战略问题。怒族作为云南特有的直过民族,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习俗历史、滞后的经济模式及立体多元的文化碰撞,使得当代怒族村民孝亲模式既有鲜明的传统价值因素,又注入了时代变化的潮流。对怒族孝亲文化传承中养老模式的阐释、分析、探讨,对于弘扬怒族孝亲文化的合理性内涵、探索少数民族地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木楞房和木板房是怒族居住文化的主要部分,其文化特质表现为人们实实在在的生产生活需要;其传承动因来自其传统生活方式、传统文化教育功能、建造技术以及居住的地理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探究怒族民居的文化意义,对保护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怒族的耕作     
怒族居住在云南贡山、福贡县等怒江两岸的峡谷中,以农为生。峡谷内危岩耸立,峭壁千仞,从谷底到山顶的垂直高度2000——3000米。怒族大多居住在半山腰,耕种着高  相似文献   

7.
在云南怒江州最北端的贡山县及与之相邻的西藏察隅县察瓦龙乡是当代中国唯一的怒族与藏族杂居区。古代怒族与藏族在怒江流域迁徙,民族之间交往频繁。近代,在不同时期国家政权与地方权力交织的背景下,文献记载反映了怒江流域怒族与藏族关系的主要特征是藏族统治阶级对怒藏杂居区的统治,而隐藏在政治关系背后的是普通民众之间交往互动的逐渐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新政策的实施消除了怒藏民族之间历史上的不平等,形成了民族关系融合、多元文化共存共享局面。  相似文献   

8.
怒族     
怒族约一万五千人,主要分布在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内的碧江、福贡、兰坪及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与傈僳、独龙等族杂居。怒族地区山川壮丽,景色宜人。高黎贡山、碧罗雪山纵贯境内,一泻千里的怒江、澜沧江自北向南奔腾而过,远远望去,宛如两条银色的巨龙。山间密布着蔽日的原始森林,林中栖息着各种珍禽异兽。这里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宜于各种农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对贡山县怒族的田野调查,记录其怒毯制作过程,追溯怒毯历史变革,并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以此来探究民族手工艺品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居住在滇西北的怒族第一代经商人以崭新的面貌出现了,迪付加就是一个突出的代表。过去,由于原始的自然经济在怒族中居于统治地位,买卖大都以黄牛、铁锅作为计算单位,直到七十年代末还没有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进怒江峡谷,像迪付加这样的代表人物在农村商品经济发展中应运而生了。迪付加经商的子里甲地处咆哮的怒江江畔,是怒江州府通往福贡和贡山独龙族自治县的必经之路,又是附近两个区的集市  相似文献   

11.
怒族服饰     
聚居在怒江、澜沧江流域一带的怒族男女服饰,都具有古朴风雅、美观大方的特点.由于地区风习的不同,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如碧江、福贡的怒族妇女喜欢在头部及胸前用许多珊瑚、玛瑙、贝壳、料珠、银币等串成漂亮的头饰及胸饰.普遍均穿右衽上衣,年轻妇女喜欢在上衣或长裙上镶绣各色花边,一部分妇女仍保持穿长裤的传统,但好多均已改穿傈僳族妇女式的多褶长裙,行走时长裙摇曳摆动,显得  相似文献   

12.
藏地佛教在北部怒族中的传播演化及其影响何叔涛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兄弟民族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宝库中,藏文化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藏民族千百年历史发展所形成的思想成果和智慧结晶,而且对周边地区其他兄弟民族亦具...  相似文献   

13.
在举国大丰收的日子里,碧罗雪山新垦地上傳出了大丯收的消息。11月初,我們聞訊赶到了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碧江县的一个叫作普罗的乡村。这是碧罗雪山西坡的一个傈凓族和怒族杂居村,拔海在兩千公尺左右。早晨,暖和的太阳照耀着碧罗雪山和高黎貢山山頂上的初雪,象鬚髮斑白的老人一样喜笑顏开,山下奔騰的怒江在阳光下欢呼歌唱。我們在五、六十度的半山腰上,从一个山寨走到另一个山寨,到处看到兩丈多高的寬大的苞谷架,象一座座金色的牌坊豎立起来,連一小块平整的过道都晒滿了稻谷。一陣牛角号后,傈僳族和怒族的社員一起爬上一层接一层新开的梯田去搶  相似文献   

14.
好客的松塔人在人们印象中,我国怒族主要居住在云南贡山、福贡和兰坪县。殊不知,在西藏察隅县境内还散居有近千的怒族同胞。而被称为“进藏第一村”的松塔寨子便是清一色的怒家。如果不是耸拉勒卡雪山横躺在滇藏边境,松塔与云南贡山的初岗寨就是对面说话听得见的邻居了。我们一踏进松塔,一股浓郁的异乡情调便迎面扑来。远处的雪山高耸入云,近处的山峦披上了绿装,山麓那低洼的河谷地带却生长着各种叫不上名字的杂树,叶子十分美丽;有的满枝满树金黄,黄得晶莹透亮,有的满树火红,红得象火在燃烧。雪山、蓝天、林海、宽纵的峡谷,组成一卷壮丽的图画。然而,更吸引人的是那些别具一格的建筑物,它  相似文献   

15.
和湍 《民族论坛》2012,(18):93-97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复兴是当下很热门的研究课题,对于人口较少且无文字的民族而言,他们的民族节日既是一种文化符号,同时又是一种民族记忆的载体,因此在复兴这些节日的时候,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文化内核丢失、民众认知薄弱等。本文以全国人口较少民族怒族的传统节日"如密期"为例,对该节日的复兴进行了调查与反思。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有一支电影放映队,在三十多个青年放映员中,除少数是从昆明、大理来的白族和汉族外,大都是当地的傈僳族、独龙族和怒族。几年来,他们不辞艰险地跨怒江,翻高黎贡山,越碧罗雪山,把银幕挂上那里的大小村寨,使全州绝大部分的兄弟民族都能经常看到电影,了解祖国社会  相似文献   

17.
史料记载,清朝雍正五年,维西康普纳西族女千总禾娘率其统辖的澜沧江、怒江、独龙江流域的傈僳族、怒族、独龙族等属民归附清朝.2007年,在寿国寺发现一幅反映这一历史事件的壁画,经初步考证,该壁画绘于清乾隆年间,其内容生动反映了禾娘率属民内附的场景和对藏传佛教的信仰,实为研究清代云南西部三江流域历史、政教关系、民族关系和社会风貌的珍贵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18.
西藏东南的察瓦龙地处滇藏交界的卡瓦格博神山脚下,是怒江边上的古道重镇,现为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察隅县的一个乡,境内居住着藏族、怒族、独龙族和傈僳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由于所处地理环境及多民族间长期文化交流的关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呈现出多元共融,和谐发展的文化景象,促进了当地社会稳定发展。察瓦龙的历史文化概况、马帮生涯、建筑文化、宗教信仰、民俗风情等体现出历代汉藏友好交往、文化互融的真实历史。  相似文献   

19.
书讯     
历史上从未有过书面文学而又鲜为人知的普米族,终于出现了自己的作家,并用汉文向全国介绍了他自己的民族和怒江大峡谷中其他民族的生活.这位社会主义新中国成长起来的第一位普米族作家就是本刊特约通讯员尹善龙.他的散文集《高黎贡山的脚印》以抒情的笔调,炽热的乡情,深入而独特的视角,向世人展现了中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的雄奇与神秘,以及居住在那里的怒族,傈傈族人  相似文献   

20.
怒江峡谷大律师范建华,徐冶李凡人─—1949年以后进入怒江大峡谷的第一位汉族大学生。在与傈僳族、怒族、独龙族人相濡以沫的漫长的36年光阴里,他一次次放弃了回内地的机会,却十次进出神秘、遥远、艰险备至的独龙江;他为古老拙朴的独龙族人代理过有史以来的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