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梦龙戏曲改编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梦龙在戏曲创作和改编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通过丰富的艺术实践,明确树立了“情节可观”和“不甚奸律”两条原则,建立起较为系统的戏曲改编理论。他的戏曲改编思想论和戏曲改编艺术论的建立,为以后中国戏曲理论的逐步成熟和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冯梦龙的历史小说理论与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冯梦龙的《新列国志》不是根据余邵鱼的《列国志传》增补而成,而是冯梦龙的独立创作。冯梦龙创作《新列国志》带有总结历史经验的动机,小说结构有其独到之处。在创作中形成了他对历史小说的基本认识,要求历史小说创作要严守史实,对历史小说和故事小说应该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3.
《学术研究》1985年第五期刊出了《反封建启蒙思想家冯梦龙》一文,我读了后,深受教益。在冯梦龙研究中,评冯为著名文学家者多,论冯为卓越思想家者少,因而,此文将会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唯其如此,文中错误亦当指出,为免讹讹相传。其一,作者说:冯梦龙于《古今谭概·序》中谈到曾同梅之熉组织过“古亭社”。查《古今谭概·序》之署名为“古亭社弟梅之熉惠连述”。按句读当为“古亭社弟”,非“古亭社”。据《清一统志》载:北周及唐尝于麻城置亭州。“古亭”当即“古亭州”之省,也就是指麻城。至于梅氏自称“社弟”,则因“冯为同社长兄”(钱谦益《赠冯二丈犹龙七十六寿诗》)之故。其二,  相似文献   

4.
张志合在《四川师范火学学报》(社科版)1988年第4期上撰文探讨冯梦龙运用其小说理论进行实践时的成败得失。他的论述为小说史研究拓宽了境界。张文指出:冯梦龙“重视的是小说可以‘醒人,‘醒天’的社会作用”,“小说甚至胜过经书史传”。冯梦龙基于“情教”思想,强调不悖情,情合于理,并怀抱“醒人”、“醒世”、“醒天”之志来整理、编纂“三言”。冯梦龙还提出了小说的真赝说,论证了“真”、  相似文献   

5.
小说、散文、诗词是现代作家郁达夫的强项,人们研究也多着眼于此。殊不知他对戏剧也有独到见解。本文试图从四个方面阐述郁达夫带有鲜明时代印记,而又稳健、平衡、较为辩证的戏剧理念。  相似文献   

6.
李渔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小说家、戏剧家,也是一位戏剧理论家。他一生长期从事戏剧活动,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到晚年,他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戏剧艺术实践,撰写了我国第一部从舞台艺术角度论述戏剧理论的专著——《闲情偶寄》中的《词曲部》和《演习部》五卷,从剧本创作到舞台表演,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戏剧理论主张。尽管他的戏剧理  相似文献   

7.
郁达夫是以小说、散文和诗词创作闻名于世的,人们对他的研究,也往往偏重于此,至于他的戏剧理论,自然就很少有人问津了。郁达夫从小喜爱戏剧,早在中学时期,就“看了不少浪漫曲本,其中最爱读的是《桃花扇》和《燕子笺》等。”①留学日本时,又接触了大量西洋戏剧。步入文坛之后,除了醉心于小说、散文和诗词创作外,对戏剧的兴趣也是有增无减,尽力于戏剧的创作实践和理论上的探索。1922年发表剧本《孤独》;1925年写成理论专  相似文献   

8.
我国明代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一生极其曲折坎坷。他少年时饱学博览、志向远大,青年时因长期科举不第而“消遥艳冶场”,中年时进入连续二十年的创作旺期,晚年又从文学创作转向从政。他既在许多方面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当然在不同时期或高或低,或隐或现),又始终是封建社会的补天派。这一切,都统一在他积极入世的  相似文献   

9.
小序鲁迅先生说过,评价一个作家要知人论世。研究冯梦龙的生平和思想,对正确分析他的作品有着重要意义。可惜,这位俗文学大师,生前虽名扬天下,死后却长期淹没于世,生平活动极少资料,许多作品出版时间不详,留给研究者的是一个又一个谜.编年谱何其难也。作者遍阅冯氏全部著作,摘录、整理了他在各种场合提及自己生平的片言只语,加以考证、编排,作为可靠的第一手资料;然后,参之以冯梦龙友人的言述,再联系当时的背景进行分析,总算摸清了他生平的几个重要时期和思想变化的总脉络。因不少原始材料鲜为人知,故文中引用较多,这对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古典室,中国俗文学学会,江苏省社科院文学所,福建省文联等十个单位联合举办的“全国冯梦龙学术讨论会”于十月八日至十六日在福建省宁德、寿宁召开。到会代表对冯梦龙的生平、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在文学、政治思想等方面的问题。作了充分交流和讨论。冯梦龙,明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苏州市)人。生于明万历二年(1574),卒于明隆武元年(或二年)即清顺治二至三年(1645—1646)。冯梦龙一生科场不利,直至崇祯三年(1630)才补贡。补贡后即出任丹徒县训导,崇祯七年(1634)升调福建寿宁知县,十一年解任。冯氏七十二岁前后曾去浙江苕溪、武林、石梁、天姥等处,后不久即  相似文献   

11.
美国戏剧家尤金·奥尼尔的戏剧既遵循表现主义艺术观的总原则,又因为在"戏剧叙事"和"戏剧冲突"这两个维度的不同处理风格而独具特色。他的戏剧叙事方式乱中有序,场景设置在缺乏逻辑的表面之下自有其艺术规律;另一方面,他强化内在冲突,弱化外在冲突,刻意剥离冲突之间的逻辑关联,形成冲淡之美的同时,在貌似混乱的表象背后仍能清晰表现人的内在本质和生活的实质。  相似文献   

12.
鲁迅与冯梦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鲁迅对冯梦龙的评价入手,探寻鲁迅对冯梦龙的承继形态,发现鲁迅关注下层人民的生存困境,为下层人民立言与冯梦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冯梦龙展现了对人性的初步探寻,也对鲁迅有着很大的影响。鲁迅立足于民族的生存,建构全新的创作理念,对小说功利性的重视,打破传统小说的狭隘写作视角,开辟了全新的叙述观念,创造了具有经典性意义的小说文本。  相似文献   

13.
拙作《冯梦龙与侯慧卿——冯梦龙生平及思想探幽之一》中,详细分析了冯梦龙与名妓侯慧卿相恋和分离的原因,以及此事对冯梦龙的影响,认为这是他一生重大的转折点。根据现有材料还可以证明,冯梦龙与侯慧卿分离并“遂绝青楼之好”后,不久又应湖北友人的邀请赴麻城讲学,由此开始了后半生创作的高峰期。因此,麻城之行,对冯梦龙一生的影响也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4.
<正>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西文化交流逐渐受到重视,学习并借鉴西方戏剧理论史,对促进我国戏剧理论建设与完善无疑具有长远意义,也是我国学者所需肩负的职责。由周宁教授编著、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西方戏剧理论史》一书,正是我国学者集大成之作,有助于国内学者更好地了解西方戏剧理论  相似文献   

15.
论冯梦龙的情感美学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梦龙(1574—1646)是明清时期情感美学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①。他的情感美学观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即情本论、情教论、情爱论、情理论。下面对此进行专题阐析。一、情生万物、“情本永在”的情本说冯梦龙高扬情感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旗帜,坚持以情为本,强调“情本永在”、“情之可久”,对情感属性作了本体性规定。“天地若无情,不生一切物。一切物无情,不能环相生。生生而不灭,由情不灭故。四大皆幻设,惟情不虚假”②。这里肯定情生万物、情之不灭和情之本真,从宇宙生成论的角度把情感视为世界存在的终极本原和一切生命创造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6.
冯梦龙不但是我国历史上著名文学家,而且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对此,迄未引起学术界的应有注目。他的大量带有鲜明反封建色彩的思想、言论散见于其六十余种著作中。我们经过初步整理,试图论证他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启蒙主义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一钱谦益《赠冯二丈犹龙七十寿诗》:“晋人风度汉循良,七十年华齿力强,七子旧游思应阮,五君新咏削山王。”①冯梦龙自己亦以“东吴畸人”自居,这种异于普通封建文人的精神风貌来自鲜明的反封建思想,并且这种思想具有包含着新社会朦胧理想的启蒙主义性质。  相似文献   

17.
论冯梦龙的文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梦龙编撰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言”(有些属于冯的搜集,有些是冯梦龙本人的创作,即使是搜集,也包含着冯的某种加工、制作),所以能以较好的思想、艺术成就,成为明代短篇白话的高峰,开拓了中国古代小说的一个新的天地,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可忽视的是作为编撰基础的冯梦龙的文学观。 如果从中国小说理论史的角度考察问题,先于冯梦龙的李贽,在评点《水浒传》的过程中比较充分地提到了中国小说的理论问题。李贽的理论给予后代以很大的影响,不仅小说评点的形式影响了金圣叹评点《水浒传》、脂砚斋评点《红楼梦》,而且许多重大小说理论见解影响了冯梦龙,例如对小说产生的社会原因的论述,李贽在《忠义水浒传叙》中指出,《水浒》的作者“虽生元日,实愤宋事”。由于“宗室不竞,冠屦倒施”,遂成就了《水浒》这样的“发愤”之作。这样论述小说的社  相似文献   

18.
冯梦龙,字犹龙,生于1574年(明神宗万历甲戌二年),死于1646年(南明唐王隆武丙戌二年),是明代杰出的俗文学大师,我国古代白话小说的集大成者,市民文学的先驱。他曾以“龙子犹”、“墨憨斋主人”、“吴下词奴”、“前周柱史”、“顾曲散人”、“香月居主人”、“詹詹外史”、“茂苑野史”、“绿天馆主人”、“无碍居士”、“可一居士”、“可一主人”、“墨浪主人”等笔名,整理、编纂、创作、出版了大量的话本小说、历史小说、笔记小说、民歌、散曲、戏剧等作品,深受广大市民喜爱,成为当时的畅销书。  相似文献   

19.
《方志著录元明清曲家传略》,赵景琛、张增元编,1987年2月中华书局出版。是书“冯梦龙”条征引方志史料有误,而编者于《序》中明言:对于“一些前人已知的曲家事绩,也有不同程度的填补,如冯梦龙、盛于斯等。”为免后之征引以讹相传,谨将笔者所知,附识于此。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