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远东报》是晚清东北地区最早的中文报纸,其“文苑”专栏所刊载的大量文学作品,至今尚未引起学界关注。当时主持《远东报》笔政的乃是南社诗人张素,他以“婴”或“婴公”为笔名,在《远东报》上刊发了他的长篇小说《最新之儒林外史》和若干诗词作品。通过对这些材料的搜集与整理,丰富了我们对这位南社诗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南社”是中国近代史第一个革命文学团体 ,张素是其成员之一。张素自幼聪颖 ,为人笃实诚信 ,长期生活在社会的基层 ,贴近百姓 ,了解百姓 ,是南社中典型的布衣诗人 ;也是南社中需重新挖掘的作家之一。  相似文献   

3.
章学诚与柯林武德史学思想比较散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清代历史学家。章氏之父名鏣,乾隆七年(1742)进士,虽曾任湖北应城县知县,但主要以教授为生。由于家境贫寒,章学诚“不能不望科举”(《章氏遗书》卷二九《与汪龙庄简》),直到40岁才考中举人,次年考上进士,归部待铨。他“自以迂疏,不敢入仕”(同上卷一七《柯先生传》),主要职业乃主讲书院、修志撰书。章氏在文学、史学、哲学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而史学尤甚。他在史学方面的主要著作有《湖北通志》等多种方志,而代表作《文史通义》则“上采班、刘,  相似文献   

4.
余謇 ( 1 886 -1 95 3 ) ,字仲詹 ,江西南昌人。语言文字学家。 1 92 7年至 1 95 3年任厦门大学国文教授。余謇 1 8岁时 (光绪二十九年 )考中举人 ,被称为“江西才子”。 1 90 9年考入京师大学堂 (北京大学前身 ) ,习经书左传门 ,喜读《天演论》 ,对译者、时任京师大学堂校长严复由衷钦佩。 1 91 3年大学毕业后 ,任职于江西省立一中、二中。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 ,他在江西热烈响应 ,鼓吹“民主”、“科学” ,大力倡导白话文。 1 92 7年任江西私立心远大学国文教授。1 92 7年 ,余謇受聘于厦门大学 ,任国学系教授 ,1 93 5 -1 942年、1 945 -1 9…  相似文献   

5.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王安石写的一篇游记。王安石生于宋真宗天禧五年(公元一○二一年),卒于宋哲宗元佑元年(公元一○八六年)。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出身中下层官僚地主家庭,少年随父宦游,立志报国,自比夏禹的大臣稷和契(“材疏命贱不自揣,欲与稷契遐相希”)。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一○四二年),考中进士,出任地方官达十七年之久。这使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了解北宋王朝的  相似文献   

6.
作《东行别仲兄》。这首七绝发表于1914年5月日本《民国》杂志第1期,后又刊于1915年上海《南社丛刻》第13集。另收入1917年广州《天荒画集》,题为《东行别仲父》(按:仲父即陈仲甫,“甫”古通“父”)。柳亚子在《曼殊诗年月考》中说“曼殊以1913年癸丑十一月(12月)东渡,《东行别仲兄》应是临行时在中国的作品。仲兄与《过若松町有感示仲兄》的‘仲兄’为一人,即是陈仲甫”。查曼殊1913年10、11月间患肠疾,遵医嘱到日本调养。据他在12月中旬自上海分别致沈燕谋、陈陶怡信中,有“瑛  相似文献   

7.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出生在一个地位不高的封建士大夫家庭。自幼接受儒教传统教育的熏陶,对当时地方官吏腐败,民不聊生的困苦生活,有切身的感受,使他很早怀有“欲与稷契遐相希”的抱负。1042年(22岁)考中进士,开始官场生涯,曾在扬州、鄞县(即宁波)、舒州、常州、江宁等处做地方官二十多年,他的改革时政思想就是在这时逐渐形成并系统化的。  相似文献   

8.
“文学革命八事”系因南社而立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适不止一次说过,他的“文学革命八事”是就当时中国文艺状况而言的。此为胡适的由衷之言。所谓“当时中国文艺状况”即指南社的创作倾向。南社“虽衡政好言革命,而文学依然笃古”。胡适的留美同学如梅光迪、胡先、任鸿隽、杨杏佛等都是南社社员和《南社丛刻》的作者(第11集起)。胡适通过与这些同学的交流,并直接获读《南社丛刻》,熟知南社的创作倾向。已经接受了现代哲学、文学观念训练的胡适,在审视中国文学历史发展轨迹,推断未来历史走向时,居当时文坛要津的南社便成了胡适视野里的一个主要对象。“文学革命八事”不仅是针对南社创作倾向提出来的主张,而且论证这些主张的材料十之八九也出自《南社丛刻》。  相似文献   

9.
苏颂的人品     
今年是我国宋代科学家苏颂创制水运仪象台九百周年。检阅有关史料,不仅对其卓越的科学成就表示赞叹,而且对其高尚的人品由衷景仰。苏颂(1020——1101年),字子容,泉州南安(今福建泉州一带)人,因父葬徒居润州丹阳(今江苏镇江一带),二十三岁考中了进士,直到八十二岁去世为止,其中除因写书辞官三、四年外,共在官场度过了五十余年。起初,他做过宿州(今安徽宿县)观察推官,江宁(今江苏南京)知县、南京(今河南商丘)留守推官等副职,由于他处事精审,为政清廉,颇得欧  相似文献   

10.
《金陵瞭望》2005,(5):47-48
吕凤子,原名浚,字凤子,江苏丹阳人。民国时期著名画家、教育家。1886年生于江苏丹阳,1959年卒于苏州。15岁即中秀才,有“江南才子”之称,21岁考入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24岁毕业留在两江师范附中任教,1912年在丹阳创办正则女校,开女子教育、职业教育之先河。曾任教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上海美专、国立东南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艺专、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等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在检索、编制《“南学”论文索引》的基础上 ,对 1994年以来的“南社”研究概况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并指出“南社”研究应当与以网络为主要载体的当代电脑技术完美、和谐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赵翼是与袁枚齐名的清代诗人,既是文学家又是史学家,字云崧,号瓯北,江苏阳湖(今常州)人。曾以“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名句传闻于世。他于乾隆年间,考中进士后,从公元1767年—1770年出守镇安府(今广西德保县)。据《镇安府志》说:镇安属古百粤地,汉代称句町县,明时为镇安土府,清初始改土归流。赵翼未来守之前,曾搜集有关镇安的文献史料,借以了解所谓“南蛮”之地的情况。他读到钮玉樵《粤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革命文学团体——南社成立85周年。南社是由同盟会的著名会员陈去病、高天梅和柳亚子发起,于1909年11月13日在苏州诞生。南社的成员以同盟会员为骨干,绝大多数是支持革命的进步知识分子,社员遍及全国。它的宗旨是反清革命,社员最多时达到1200多人。南社社员藉诗文鼓吹革命“诗坛请自今日始,大树革命之旗。”(宁调无文)在中国民主革命史上和近代文学史上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南社在历史上曾获同盟会宣传部的盛誉和“文有南社、武有黄埔”的美称。“它的光荣不仅辉煌于中国的文坛,而且也远照着世界文坛”(柳无忌语)。  相似文献   

14.
<壹>·“相”字研究现状之分析 “相V”句式(相+动词)之中,“相”字属于什么词类?在一个具体的句子之中,相字具体显现什么词义?当前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王力著《古代汉语》230页常用词“相”字之(四):互相。引申为共同。又指一方面对另方面。 (2)南开大学《古代汉语读本》286  相似文献   

15.
鲁迅与南社     
南社是中国近代乃至现代历史上一个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文学团体.它的活动从辛亥革命前夕到抗日战争爆发,一直延续了三十年左右.其成员共达一千多人,遍布全国各地,在当时的文化界、政治界都有广泛的影响.鲁迅先生和南社成员是同一时代的人,他不仅在辛亥革命期间参加过南社的支社——越社,而且同这个组织的许多成员都有过交往.仅在《鲁迅日记》中,关于南社成员的记载就有七百多次;在鲁迅的杂文中,直接提到南社的也有三处.(仅仅涉及南社和提到南社成员的没有计算在内.)因此,研究鲁迅和南社的关系,对于了解鲁迅的生平和学习鲁迅的作品都是必不可少的;对于研究南社也是不无裨益的.但是,长期以来,人们习惯把对“南社”的研究归诸近代文学,而把对鲁迅的研究归诸现代文学,忽视它们事实上是属于同一历史发展阶段的.忽视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它们之间的比较研究,致使一些史料湮没.就连新版《鲁迅全集》中的个别注释,也因编者未将视野触及到“南社”研究研究方面,而出现了误注的情况.在本文中,笔者仅根据见闻所及,提供一些零散的史料,以供读者参考、错误和不足之处.尚望博识者补充指正.  相似文献   

16.
徐铉诗韵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铉(公元916——991 ),字鼎臣,扬州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五代时期有名的文学家,也是诗人.他在十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据《全唐诗》和《宋史》介绍,他“文思敏速,凡所撰述,往往执笔立就”,并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他精通小学,爱好李斯小(?),亦擅长隶书,曾受诏与句中正等人共同校订《说文》,又参与编纂《文苑英(?)》,与弟徐锴齐名,时号“大小二徐”徐铉初仕吴国(安徽泗县),做过秘书郎,又仕南唐,当过李(?)父子的文书,曾被贬谪泰州(今江苏六合县)为司户掾,后又因在楚州(今江苏淮安县)当巡抚时犯了专杀罪,而被流放到舒州(今安  相似文献   

17.
江苏吴县的周庄(现属昆山县)是一个有名的古镇。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当地的一些贤人志士常常在镇上吟诗论文,开革命风气之先。柳亚子先生1951年间为“南社”老友朱翊新先生(当年任《民报》主笔等职)专撰的《学习词典叙》一文(载《苏州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期)中,曾这样写道:“余识翊新兄在二十世纪之三十年代,当是时,翊新居吴县之贞丰里”。(按:“贞丰”,即指周庄)接着柳文就回忆並一一列举了他们熟识的周庄文人墨士如叶楚伧先生、陶小沚先生等等有十余人之多。值得一提的是,柳先  相似文献   

18.
明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于谦(公元一三九八年——一四五七年),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杭州)人。自幼勤学多思,景慕诸葛亮、岳飞、文天祥等历史人物的行事大节,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宏伟抱负。十五岁时考取了秀才,永乐十九年(公元一四二一年)考中进士,当时他才二十四岁。于谦的一生,经历了明朝从国家兴强,“万国同来”的鼎盛时期到国弱民贫、强敌压境的衰落时期。前者给予了他锐意进取、展其才学的机会;后者激励了他忧民图报国的一片丹心。  相似文献   

19.
北宋政治改革派的先驱王禹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禹偁(954—1001年),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县)人,出身“磨家儿”,官至翰林学士,晚岁曾贬知黄州,故后世又称王黄州。王禹偁一生经历了北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禹偁三十岁,考中进士。真宗咸平四年(1001)五月,卒于蕲州,享年四十八岁。禹偁一生著述甚多,可惜大部分作品都已散佚,今只存《小畜集》  相似文献   

20.
<正> 何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这是中唐著名诗人杜牧对与他同时一位诗人的赞语。这个“张公子”,就是张祜。张祜,字承吉,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他身历德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七朝,一生偃蹇失意,以处士终老于丹阳(今江苏省丹阳县)曲阿。今存诗以南宋蜀刻十卷本《张承吉文集》的搜罗为最富,计四百六十八首。张祜善山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