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邵迎武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
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 夺席谈经非五鹿,无车弹铗怨冯驩。 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忘一寸丹。 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 相似文献
2.
李海珉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
柳亚子的《盛事是毛主席》,历来见仁见智,众说给法,对柳的所谓“牢骚”,多有程度不同的曲解。笔者在此想提供一份鲜为人知的材料,即柳亚子《盛事》诗的手稿。此手稿上有多处修改,第二句、三句和五句初稿和改稿完全不同,第一句和第六句部分词语不同。一些修改固然是律诗的需要,而多数的修改则出于柳亚子表情达意的需要。从初稿或许可以看出柳亚于感事的某些原始的思想,假如与改稿对照相比较,那么对历史现象与用典设喻意蕴的理解,大有裨差。先看改稿即发表稿:感事呈毛主席一首(三月二十八日夜作)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 相似文献
3.
陈友乔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55-59
关于柳亚子的牢骚所指,历来众说纷纭。基于柳亚子的士大夫立场,笔者以为,柳的牢骚意在抱怨中共缺乏养士之道,即夺席辱士、轻贤慢士、举措失士。 相似文献
4.
柳光辽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8
65年前,柳亚子作《七律·感事呈毛主席》,毛泽东以《七律·和柳亚子先生》应答,曾被文坛和史界广泛议论,众说纷纭,难有定论。本文根据史料对两人通过唱和论政议事,求同化异,作了新的探索与解读。 相似文献
5.
6.
7.
刘德岑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1)
八万炬银花锦绣围,景龙门外软红飞.凄凉但有云头月,曾照当时步辇归.[笺注]按此诗专写景龙门预赏元宵之盛况;并致慨于徽钦北狩后之凄凉.今昔对比以寄黍离之思故国之感.[万炬银花句]写灯火之盛.《宋史、礼志》,《游观》条:“三元观灯,本起于方外之说.自唐以后,常于正月望夜,开坊市门然灯,宋因之.上元前后各一日,城中张灯,大内正门结彩为山楼影灯,起露台, 相似文献
8.
9.
10.
张启成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1)
《探索<璇玑图诗>的奥秘》全文共18000字,分上、下两部份。上部份已由《贵州社会科学》1989年第10期刊出,本刊现载的是下部份,并附《璇玑图诗》表备检。 相似文献
11.
《诗经》宴饮诗开中国宴饮文学之先河。记录周代仪礼在宴饮场合中的践行,多颂德称美之内容,注重描绘宴饮中和美的人伦氛围,具有丰富的礼乐文化内涵。作者身份、描写内容、审美取向均体现出华贵的格调,具有贵族化的品格。在题材内容、教化功用、语言风格方面对于后代具有典范作用,引领了宴饮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景献力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3(1):70-74
清初吴淇编选的<六朝<选>诗定论>是一部以<文选>所选古诗为评论对象的古诗选本.吴淇借此对<选>诗进行了重新阐释.他以"汉道"来规定<选>诗,将其界定为形式为五七言、内容精神上能够体现三百之性与楚骚之情的"六朝"诗,使得<选>诗范围被缩小,意义被绝对化,失去了原本的丰富性.从文学发展的角度来看,他的这种主张是不利于文学发展的.但这也是清初儒家诗学政教精神复兴大背景下的产物,从这一意义上讲,<六朝<选>诗定论>又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13.
14.
曹建国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2(1):1-5
我们会在各种场合与各种语境中使用经典这个词去表述各种对象,经典的价值就在于具有规范意义,是完美形式与高尚价值的完美结合。就《诗》而言,它既是文化经典、政教经典,更是文学经典,是三者的完美融合。三者看似前后相生,实则彼此涵涉,浑融一体,而《诗》也在各种意义的交织隐显中获得历久弥新的经典地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们在选析《旅游诗赏析》一书,现已完成初稿。这里发表的是其中的几篇。它大体上体现了我们的选诗标准,体例和赏析的内容。恳望同志们提出批评指正,待定稿时修订。 滕王阁① 王勃 膝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②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③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④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⑤ 相似文献
16.
向晓红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6)
20世纪末再读《呼啸山庄》,我们对这部素有争议的作品有了新的理解:艾米莉·勃朗特以她那丰富的想像力和强烈的激情,在现实的基础上创造出一个超越了现实的世界。小说中充满了激烈而奇异的人类情感,演出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人生悲剧。与世隔绝的环境,人物性格的极端性,突破生死的恋情,和扭曲灵魂的报复,是这部作品超现实主义特征的几个主要方面。同时,艾米莉·勃朗特也借这部作品表露自己的情、爱、梦和追求,呼唤一个人道的世界。 相似文献
17.
李汶璟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3(4):102-106
文本世界理论是认知诗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文本世界理论中的话语世界、文本世界和亚文本世界三层次将作者、文本和读者密切结合起来,以文本为分析对象,在兼顾作者的基础上,读者根据文本信息和已有的文本经验形成心理表征,构建不同的认知世界,对文本进行解读。运用文本世界理论对《断章》主题多样性成因进行统一阐释,验证了文本世界理论对语篇意义构建的强大阐释力,并揭示了文学文本的解读不是封闭性的。 相似文献
18.
李华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1,(2)
孟子对孔门诗教意义的生发,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然而人们却往往忽略了诗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背景,那就是孔子至孟子时,《诗》正经历着由与乐舞结合走向分离的过程。把这一背景纳入考量范围就会发现,在《诗》学巨变过程中,孟子在《诗》的政教意义的最终赋予上具有其他诸子难以企及的贡献。孔子之时,诗乐舞尚未分离,《诗》教即是乐教,换而言之,孔子并没有赋予《诗》之文本以独立的政治教化意义;而《诗》三百脱离乐舞之后、其独立教化意义的赋予则多赖孟子之力。而这正是孟子于《诗》教发展的最大贡献,汉人解《诗》无不脱离乐舞而单从《诗》之文本入手,从这一角度上来讲,汉代诗学的经学化进程正是赖此而开;汉代乃至后世的《诗》的经学化阐释路径,也主要是由孟子导夫先路的。 相似文献
19.
何泽棠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5-29,15
《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中注者众多,且距离苏轼生活的年代较近。这些注者根据苏诗与当代史实密切相关的特点,运用孟子提出的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相结合的诗歌阐释方法,考证与苏诗相关的大小事件,展现诗歌创作的背景,揭示引发诗歌创作的事因,从而解释全篇之意。对使用赋体、比兴体、典故等不同表现方法的诗句,都能以本事为根据,准确地解释其意义,对后来的苏诗注有重要的启发。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