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网络道德危机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上网基本情况、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的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德育教育、建设网络道德教育网站、加强网络监管力度、培养过硬德育队伍、加强诚信法制教育途径等途径应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的策略,以期为解决和应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从旧资本主义到新资本主义,并没有能够使资本主义摆脱危机,相反,在经济危机的基础上,资本主义又凸显了新的道德危机。如果说在旧资本主义时期经济危机是主要社会病的话,那么,在新资本主义时期,除了经济危机之外,道德危机正成为新的社会病。然而,无论是经济危机还是道德危机,都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的矛盾冲突。对当代资本主义的道德危机的考察,可以为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带来重要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目前道德信仰危机的判断应避免走非此即彼式的思维理路 ,危机原因的复杂性决定了危机性质的多重性。既有由于传统道德失真贬值等原因而导致的发展型道德信仰危机 ,又有由于我国当前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低谷、党内腐败和因制度不健全而导致的善恶因果链的断裂等因素造成的倒退型道德信仰危机 ,两种危机并存但以成长型道德信仰危机为其主流。对道德信仰危机原因的片面把握容易滑入悲观主义和盲目乐观之两极  相似文献   

4.
试论社会转型期的道德信念危机及其克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邵刚 《兰州学刊》2006,(10):157-159
社会转型期“道德危机”问题的实质是道德信念危机,引发道德信念危机的原因主要有道德评价标准的理想化、共产主义信念的动摇、伴随社会转型出现的价值失范以及市场经济的负效应。我们必须通过发展经济、加强道德理想教育、抓好“官德”建设、加大赏罚力度等措施坚定人们的道德信念。  相似文献   

5.
现代性的伦理话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试图给予作为一个整体的“现代性”道德以一种批判性的主题反思。从揭示“现代性” 道德的双重危机——即现代道德生话世界的价值危机和现代伦理知识的合法性危机——入手,作者通过历史与道德、美德与规范两对基本的思想范畴,回答并解析了(1)“‘现代性’道德的双重化危机是如何造成并相互关联的?” 和(2)现代伦理学知识合法性危机的症候及其诊断”这样两个关键性的理论问题。并由之检视了“现代性” 道德自身所处的“前”“后”历史处境、及其知识图景和思想命运。作者期冀,本文的理论分析尝试能够成为理解“现代性”道德之迷的一种可能的思想理路,表达一种建设性批评的理论姿态。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道德人格危机的表现为:道德人格的物化,道德冷漠,道德耻感缺失,道德人格分裂。新时期道德人格危机的原因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价值取向功利化,陌生人社会促使道德人格平庸,与道德相配套的制度存在漏洞和缺陷,道德教育的薄弱使人格形成基础薄弱。  相似文献   

7.
在道德根基问题上,西方现代性道德与后现代道德皆陷入各自的危机之中,前者依于理性主义和主体性哲学,将道德奠基在主体之中,以伦理的普遍性规范取代道德并进而遮蔽了道德;后现代道德解构了现代性道德关于伦理的合法性论争,在尝试还原道德本真的同时又陷入了道德的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危机之中。孟子的道德哲学通过"尽心"、"知性"和"知天"的三个层次,将道德奠基在主体与天命之间,有效地避免了西方道德哲学的双重危机。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我国伦理学界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就教于学术界,以便更进一步研究。一、对话录——关于道德危机 A:现在我们面临着一种道德危机的问题。 B:此种怎讲? A:衡量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一方面是人们的行为是否规范(就道德而言),另一方  相似文献   

9.
毛艳 《南方论刊》2006,(12):63-64
网络道德危机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根源于现实社会的道德和价值困惑。解决现实社会的道德危机,一方面,要培养道德主体正确的价值意识,重建道德信仰体系;另一方面,要正确认识和看待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积极践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10.
道德信仰的特殊性决定不能简单地套用科学实证的研究方法。信仰是道德的高级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超越性是道德信仰的主要特质。道德的信仰化的根据既蕴涵于道德的本性之中 ,又深藏于道德工具性价值和目的性价值之有机统一的功能之中。当前道德信仰危机是发展性危机与倒退性危机并存。  相似文献   

11.
伦理学知识合法性体现着“(伦理学)知识一(伦理学家)身份一(社会)认同的失衡”。这种失衡不仅体现着伦理学知识内容的合法性玩危机、伦理学知识生产者的危机和三是伦理学知识的功能危机三大向度的危机凸显,更为深刻的是三种危机的互为纠葛,从而导致了一种伦理学知识合法性整体性危机。伦理学家只有通过对真理的认识和尊重才能真正实现影响对社会的道德影响,这种道德影响有赖于知识分子的自身身份认同和社会外部影响实现。  相似文献   

12.
伦理学知识合法性体现着"(伦理学)知识-(伦理学家)身份-(社会)认同的失衡".这种失衡不仅体现着伦理学知识内容的合法性玩危机、伦理学知识生产者的危机和三是伦理学知识的功能危机三大向度的危机凸显,更为深刻的是三种危机的互为纠葛,从而导致了一种伦理学知识合法性整体性危机.伦理学家只有通过对真理的认识和尊重才能真正实现影响对社会的道德影响,这种道德影响有赖于知识分子的自身身份认同和社会外部影响实现.  相似文献   

13.
西方道德危机的价值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社会是一个经济巨人与道德保儒相结合的社会。由于片面地、过分地崇尚物质力量的作用,注重物质欲望的满足,西方人往往轻视或者忽视比物质价值更为重要、更为根本的价值,从而出现了难以自救的道德危机。从价值论意义上揭示西方道德危机的根源,对于我们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的关系,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西方道德危机决不只是在西方社会里才存在的,凡是实行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民族、国家或地区都是可能或者必定会不同程度地存在。面对西方社会所出现的道德危机,人们从不同…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人对利益的过度追求削弱了人们的道德意识,导致各个领域出现了"道德滑坡""、道德缺失"等现象。摆脱当代社会的道德危机,必须重构中国当代道德价值观念。本文选取当代道德价值观念中的道德基点、道德主题、道德旨归等几方面的内容来分析,从而达到重建现阶段道德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公民道德建设是推动人们美好生活的重要方面,当前中国社会道德危机的实质是道德契约缺失从而造成背离美好生活的危机。道德契约是人们为了美好生活所达成的彼此道德期望的内隐协议,其本质是共情与互惠的内在统一。公民道德建设必须以美好生活为目的,通过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敬畏感来建构道德契约,这既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在维度也是公民道德的内在维度。  相似文献   

16.
王威 《学术探索》2013,(4):10-13
因为组织以集体的方式行事,所以组织和决策的管理层都应当承担道德责任,组织将以道德代理人的方式传播危机信息。长期形成的价值观念体系,具有鲜明的评判特征,道德判断是建立在组织内化的特定价值观基础上。不同组织的价值观不尽相同。在危机情境下组织最重要的价值观如关注企业利润的价值观经常与关注员工福利和环境等价值观相互冲突。因此在危机信息传播中,组织应优先考虑核心价值观:责任感及问责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核心价值观能帮助组织重新定位和做出合乎道德标准的危机传播反应。建立在核心价值观基础上的危机信息传播能够增强组织的声誉和凝聚力,帮助组织重建。  相似文献   

17.
论道德失范     
蔡志刚 《理论界》2005,(9):102-102
道德失范指在社会生活中,作为存在意义、生活规范的道德价值及其规范要求或者缺失,或者缺少有效性,不能对社会生活发挥正常的调节作用,从而表现为社会行为的混乱。道德失范所揭示的是社会精神层面的某种危机或剧烈冲突。本文通过对道德失范的分析,探讨道德失范的原因,认为应从道德创建和道德控制两方面着手提高道德实效,减少道德失灵。  相似文献   

18.
道德失范的根源及其重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失范以人们心理中的意义系统危机和道德价值危机为基本内容,并大量地表现为行为层面的越轨现象.重构失范的道德体系,需要理解人的本质.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人的本质,是在社会实践中塑造并得到确证的.道德生活,作为人类生活方式的独有特点,从根本上说,是确证人的本质、实现人的超越的重要方式.理解人的本质,是对失范的道德体系进行重构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9.
儒家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流派,道德本位的价值取向是其突出的思想特征。儒家道德本位的价值取向与现代化社会科技本位的价值取向相冲突,现代化就是科技本位代替道德本位的过程。而现代化社会导致的道德沦丧造成了现代社会的生存危机。因此,从人类合理生存的角度看,中国传统儒家道德本位思想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值得面临危机的现代人反思。  相似文献   

20.
我们今天面临的危机其实是包含经济危机、政治危机、文化危机、道德危机和价值危机等在内的一场综合性社会危机。面对危机,需要从伦理角度对整个社会生活进行反思:在澄清经济的伦理意蕴的基础上。加强政府的伦理导向,重视企业的伦理责任,塑造NGO的伦理价值,强化个体的伦理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