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领导决策信息》2012,(35):23-23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和农业人口结构的变化,提高种粮的效益成为农业发展的大问题。在四川省崇州,种田人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他们的身份变成了“职业经理人”、“理事长”、“股东”等等。从2010年开始,崇州市开始推行土地股份合作制,  相似文献   

2.
罗必良 《决策》2014,(9):60-61
崇州是隶属于四川成都市的县级市,是农业大县,也是粮食主产区。随着农村劳动力外流,"农业边缘化"愈加严重。农业发展不仅要面对"谁来种田"的现实问题,更要面对"种怎样的田"和"怎样种田"的深层难题。  相似文献   

3.
黄冈市是典型的农业、农村和农民大市,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问题关系全局,影响深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应不应该也有一个资源优化配置的问题;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0年不变的情况下,农业还需不需要搞集约化经营的问题;在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农业扶持的形势下,农民还能不能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问题等,已成为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杨喜延 《决策探索》2009,(12):13-14
驻马店市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基本帝情是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农村长期落后。做好新形势下“三农”工作,关键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在科学发展中着力破解“三农”工作难题,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十六大报告对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进行了全面部署,把“三农”问题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进行了深刻论述,这对我们做好新世纪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我认为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大理论突破,这个提法跳出了传统的把城乡经济社会相互分割,单纯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的局限,把农业和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放到一起,统筹进行考虑,指明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方针;提出的建设现代农业,是推进农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方向;提出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和最终落脚点。这个论述表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没有农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无从谈起。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贯彻十六大精神,一定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目标来展开,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6.
唐宇文 《决策》2003,(6):22-23
长期以来,中国流行一句“湖广熟,天下足”的俗语,在全国人民的眼中,湖南就是一个农业大省。正是这样一个农业大省的称号,多年以来束缚了湖南人的手脚,也使湖南人获得一个会读书、会打仗、会种田,但不会经商的印象。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实践     
《领导决策信息》2011,(39):22-22
在湖南省.农民只要购买农业科技公司推出的“套餐”农业服务,犁田、插播、杀虫、收割、脱粒、烘干等各个环节公司都会提供一条龙服务.一位农民就可以耕种几十上百亩田.破解了当前农村无人种田困局,成为加速粮食生产规模化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农行重庆市分行针对重庆大农业、大农村、大量贫困农民三大特点,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府关于“三农”问题的各项方针政策,在支持“三农”上实现了“四大转变”:即在思想观念上,由支持小农业向支持大农业转变;在政策取向上,由单纯支持农业生产向支持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农民生存条件转变;在经营方式上,由支持分散经营的农户生产向支持集约化经营的规模生产转变;  相似文献   

9.
张曼 《决策与信息》2010,(12):237-238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城乡差异的客观存在,大量农村优秀劳动力流向城市,农村出现人力资本空心化的现象。我国低素质农村人力资源的“富足”与人力资本的“空心化”这一现象的出现,使农村人力资本存量降低,阻碍了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推广;使农村劳动力结构趋于老龄化,阻碍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严重制约了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加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做好新型农民的培育工作,对解决三农问题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青 《咨询与决策》2004,(10):79-79
科技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因素,是城乡差别的“变速器”。科技兴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现实需要。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农业科技与农村经济并没有有机结合,主要原因在于:干部的科技认识游离在头脑之外;科技成果游离在实践之外;农技人员游离在农村之外;“三项”经费游离在项目之外;工作实绩游离在干部考评之外。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随州市曾都区是一个农业大区,农业是曾都传统的优势产业。建区三年多来,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大区”这一目标,抢抓发展机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为目的,真抓实干,促进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郭建军 《决策探索》2009,(14):16-18
农业现代化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的渐进过程,需要大量的要素投入,从而需要调动农民以及社会投资者投资农业的积极性。过低的农业比较效益状况严重制约着黄淮平原等主要农产区现代农业的发展。近年来,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指引下,这种局面开始得到改变。但总体来讲,对此问题,从理论到实践层面都需要深化和提高。例如,都说农业比较效益低,到底低到什么程度?都说“反哺”好,但还不够“解渴”,到底“哺”到什么程度才合适?什么“哺”法最科学?都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应该进一步坚持反哺方针,努力构建科学的农业比较效益形成机制,奠定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专家分析:在农村,农民人均拥有1亩地是富不起来的,只有一个人拥有1公顷地才能富起来。而我镇农民人均拥有耕地(含山林)不足4亩。从这一点来看,仅仅走靠农业富农民的路,是走不通的。“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题,农民收入问题应作为农村一个综合性、全局性问题来看待,既要立足农业想办法,又要跳出农业想  相似文献   

14.
农业是社会的基础产业,一是农业提供了社会必需品,民以食为天;二是农业从业人口多,农村的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在改革开放之初,关于如何看待国民经济三个部门时,曾有一句经典的论述“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时至今日,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农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社会地位,特别是在大都市周边的传统区域。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立以工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十七届五中全会将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十二五”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要求“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一个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遵化市是一个70.9万人口的县级市,其中农业人口60.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4.9%。遵化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强化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他们把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治本之策,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7.
中国2005年以前面临的改革难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作为一个“正宗”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应该是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因为农民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体。但是近年来在城市改革取得较快发展的同时,“三农”问题日益严重。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困难提醒我们:如果再不以务实创新的态度解决“三农”问题,执政党和政府最大的“问题”最终会来自农民,而且极有可能发生一场无法应对的政治洪涝。其实,现在谈论“三农”问题,已远远不是解决温饱问题那么简单。“三农”问题已经突破经济层面,成为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可以说,在中国农村生活的七、八亿人口,大约有一半…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特点、障碍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日益加剧,并呈规模化和多样化趋势。如何因势利导,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合理有序流转已成为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三农”问题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中国是一个地道的农业和农民大国,近13亿人口中有9亿多居住在农村。研究和思考中国现实一切重大社会问题,必须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制约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最大障碍,不在城市,而在农村。只有善待农民,中国才会有一个稳定和繁荣的未来。1.“民以食为天”,解决众多人口的吃饭问题,是中国政府的第一要务。中国共产党从执政伊始,就对发展农业、增加农业产品供给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先后发动了土地改革、合作化、人民公社运动,后来又搞了“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推行农业机械化”等活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一信念…  相似文献   

20.
明华 《决策》2005,(4):64-64
翻看中国悠久的历史,每一页都可以看到人口众多、勤劳勇敢的农民,汗水浇灌的土地和经久不衰的农业。由农民.农村和农业构成的“三农”是中国历史的基石,她支撑着庞大的、永远位于其上的统治阶级,每次当她不堪重负时,便推倒金字塔走向一个轮回。当统治者试图去破解这个难题时,结果都是“积累莫返”,这就是所谓的“黄宗羲定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