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新解读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仁尼琴及其代表作,分两个部分析之一是用传记批评的方法剖析索尔仁尼琴持不同政见的成因、发展和永远持不同政见的全过程,还特别指出他爱国主义的思想和行为以及他个人道德上的缺陷,尽可能客观公正地还原他的本来面目.二是通过分析索尔仁尼琴的代表作品,对他的文学创作来一番认真而实事求是的审视.  相似文献   

2.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因为第一个把古拉格的秘密揭露给西方世界而受到普遍尊敬,因为关注俄罗斯国家命运的“政论三部曲”而被誉为“民族的良心”、“文化的主教”,因为他还有“民族的良心”而在“忏悔”。索尔仁尼琴的一生就是俄国革命80年的缩影,他以自己的沉浮反衬了俄国政治历史的动荡,也反衬了俄罗斯苦难的历史现实。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作家索尔仁尼琴的东正教情结表现在其早期作品中。索尔仁尼琴认为,在宗法制农村的现实世界中,隐含着东正教圣像画艺术表现的宗教意义上的三重世界,并将现实生活、真实的农民与东正教中的三个世界、宗教中的圣徒形象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对信徒生活的描写,表现了作家倡导宗教式的人道主义,把“劝善”作为使命,把善良、仁爱、克己的宗教思想作为行为准则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任何人在索尔仁尼琴之后撰写古拉格的历史,在承担这种里程碑式的任务之前,必定具有特殊的理由。当然,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当索尔仁尼琴撰写名著《古拉格群岛(1918~1956)》时,他确实不能利用目前已能得到的文件,政治镇压也仍在继续,尽管规模比斯大林统治下小得多。古拉格的传奇故事远未结束,也没有人能预测何时它将结束。  相似文献   

5.
荣获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索尔仁尼琴是苏维埃俄国“秘密文学”的卓越代表。他的创作是俄罗斯“秘密文学”光荣传统的一部分。他的创作经历是苏联时期地下作家苦难命运的一个缩影。他以自己的创作,不仅延续和发展了俄罗斯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而且表现了俄罗斯文学的自由精神与专制压迫的永恒对立。  相似文献   

6.
总统与作家     
普京总统多次想拜访索尔仁尼琴却被婉拒,等到被恩准时,普京在他面前谦恭得像个小学生,好像总统先生是索氏而不是普京。这样的总统,这样的作家都  相似文献   

7.
"一句真话比全世界的分量都重",这是刚刚去世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俄罗斯作家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说过的话。索尔仁尼琴以批判的方式爱国,以灵魂的良知写作,一生坚持讲"真话",即使遭遇关进监狱八年、流放两年、剥夺国籍驱逐出境的打击,也始终如一,不改初衷,被称为"俄罗斯的良心"。三岁小孩都懂得的讲"真  相似文献   

8.
通过具体的史料,分析了苏俄三位伟大作家与苏俄领导人的交往,以及由此对各自思想和创作造成的影响,从而探讨了文学与权力的关系。希望作家们能以索尔仁尼琴为榜样,承担起人文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9.
索尔仁尼琴是细节描写大师,他的成名作《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中的经典细节描写比比皆是,其中尤以“吃”的细节描写最为惊心动魄,堪称全书的“文眼”.着重考察了作品中“吃”的各种细节描写手法,并分析“吃”的细节描写在作品的情节结构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去年年底,索尔仁尼琴因旺(?)起义200周年在法国发表演说时,称20世纪为世界史曾经经受过的最恐怖的世纪。还可以提到轰动一时的美国政治学家福山的著作《历史的结局》,其标题很大程度上反映了20世纪发展中近年来的事件。  相似文献   

11.
叶利钦(以下简称叶):我们今天的会晤正好是在照例的政策年年初进行的,很有可能对近来已经执行的国内外政策作出结论,并且谈谈当前需要做什么。 索尔仁尼琴(以下简称索):有人根据我走过的所有道路对我说,要求我,恳求我;“跟总统说说,在一个普通人的心灵里积聚着什么,沸  相似文献   

12.
小说《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真实地再现了前苏联劳改营中的生活,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曾被舆论批评界褒贬不一,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实际上,索尔仁尼琴在小说中阐述的是人类在社会中应遵循的基本生存规则和维护人类自身尊严的重要性。把人性置于直面生死的特殊环境中进行拷问,探索人性自我完善的方法和途径,号召人们遵守全人类公认的行为准则,以苦行精神进行劳动和创造,共同建设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13.
<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在索尔仁尼琴的创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作家在这部作品中以高超的浓缩时空的技巧,描写了普通犯人伊万·杰尼索维奇在劳改营里度过的一天,展现了主人公在逆境中对生命的尊重及其对不公正的抗争,张扬了人性尊严,提示了人生的真谛.小说表达了作家对人生的深沉思考与道德探索.  相似文献   

14.
索尔仁尼琴和马克思都认为,现代人束缚在一种假自由的状态里。在马克思看来,资产阶级社会许可的仅仅是幻想的自由——成为一个利己主义者的权利。①这种虚假的状态导致人失去人性和异化。人只能通过“革命的实践”②彻底改变环境才能摆脱这种绝境。资产阶级必须被摧毁,只有这样,无产阶级才能通过“不断革命”的磨炼改变自己。这是一种动态的条件(“一个  相似文献   

15.
本世纪六十年代,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第三世界各国人民纷纷起来斗争,要求独立、争取民主和自由。当时的美国经济很不景气,国内政局也很不稳定,政府领导阶层缺乏胆识和活力。就在这关键的时刻,约翰·肯尼迪在竞选中获胜,成为美国最年轻的总统。他代表了美国政府重振国威的狂妄企图,提出了所谓的“新边疆”政策。他的胆识、魄力以及他的冒险精神博得了美国资产阶级分子的拥护,使其成为美国战后最孚人望的总统。一九六一年一月二十日,暴风雪以后的华盛顿白雪皑皑,成千上万的人从各地来到这里,参加肯尼迪的就职典礼。四十三岁的肯尼迪迈着雄健的步伐登上了主席台,发表了令人难忘的演说。人们对他的演说报以热烈的欢呼,之后还常常将它与华盛顿、杰弗逊和林肯的就职演说相提并论。 肯尼迪的演说能获得这样的声誉,必然有其奥妙之处。本文试图运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初步探讨一下该演说的特点并指出其奥妙所在。  相似文献   

16.
《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是索尔仁尼琴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作家充分运用了聚焦的艺术,选取了富有代表性的完整的一天作为展现主人公漫长的劳改营生活的"焦点"。时间被浓缩在"一天",又被分割、细化,形成确定不变的时间表,因此时间成为了人为规定的"程序"而具有关于权力运作的政治经济学的内涵。同时,时间又与个人的记忆和想象相联系具有了抽象性和心理色彩。个人在日常活动的时间的限制中,还拥有记忆中以及期望中的时间,因而超越了实存的时间而感受到灵魂的自由。  相似文献   

17.
评价理论是建立在功能语言学基础上的对人际意义研究的新突破,该系统在语篇分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选取林肯总统的著名演说《葛底斯堡演说》作为语料,通过分析演说中的评价资源探讨分析林肯是如何在他的演说中运用评价手段表明他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从而实现其人际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三一年二月四日,斯大林同志在全苏社会主义工业工作人员第一次代表会议上,对来自苏联全国各地的七百多名代表发表了《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的著名演说。在这篇演说中,斯大林同志论证了在苏联迅速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必然性,指出了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改造时期的决定意义,向全党发出了“布尔什维克  相似文献   

19.
<古拉格群岛>是享受到历届总统亲自接见或探望殊荣的,原苏联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仁尼琴早期创作的文艺调查性质的长篇小说,全书共分上、中、下三册七个部分,约一百四十万字.书名给读者的第一印象似乎是描写自然景象的作品,其实不然,小说的内容与自然风光没有任何直接联系,书中的典型人物是囚犯,其活动的典型环境是古拉格的劳动改造营,因此,不研究书中涉及到的约四十年间的劳动改造营相关文化背景,就很难理清作品名称的含义,作品内容的脉络,进而妨碍对这部作品的全面认知和深入研究.然而,截至目前为止,在我国很难找到从文化层面对这部作品进行阐释的文章,本文的目的就是尝试通过用目前已经解密的原苏联相关档案文献等资料,对该小说标题的语境文化进行解读,以便拓宽对作品的认知和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20.
在"仁"学思想的发展过程中,一直贯穿着丰富的"民本思想",但是无论是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其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统治阶级很难做到真正的"以民为本".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以民为本"的思想真正落到了实处,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仁"的基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