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传统国有企业制度转变成现代企业制度,需要建立新的企业内部运行机制和外部环境条件。本文从7个方面论述了在从传统国有企业制度转变为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建立企业内部运行机制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一、国有企业增殖资产归属问题的几种意见我国经济学界对国有企业增殖资产的归属问题意见分歧很大。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国有企业增殖资产毫无疑问应属于国家。从现在世界通行的原则看,企业增殖资产属于投资者,因此,国有企业的增殖资产理所当然地归国家所有。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根据以往的经验,这样做的缺陷是不能调动企业增加积累的积极性,企业有分光盈利,行为短期化的倾向,是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程中,国家向企业下放自主权时最感棘手的问题之一。第二种意见主张,国有企业增殖资产归企业…  相似文献   

3.
目前,对于国有企业产权归属问题存在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国有企业的财产属于全民所有,归国家所有,包括企业留利的部分也是由于国有资产而增值的,其性质也是全民的财产,仍归国家所有。如果企业拥有部分所有权,那么,就会逐步将大公化为小公.甚至有导致私有化的危险。另一种意见认为,国有企业原有的属于国家的财产应与企业自筹资金建立的资产区分开来,即国有资产增值(除企业留利部分)归国家所有,企业自筹建立的资产增值部分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运行机制特点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探讨李金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仅是塑造企业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环境的基本条件,同时是理顺政企关系,增强大中型国有企业活力的必然选择。目前企业改革以推动股份制的发展,达到明晰产权、硬化约束、较正企业行为为思路,本文拟...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评析国有企业剩余索取权归物质资本所有者论与归人力资本所有者论的主要根据基础上,得出结论,国有企业剩余索取权既不能完全归物质资本所有者--国家所有,也不能完全归人力资本所有者--企业劳动者所有。依据国有企业一般企业属性与特殊的社会属性的要求,作者认为国有企业剩余索取权应归国家与劳动者共有,这可以启动国有企业活力,兼容国有制经济的发展与劳动积极性的提高,完善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改革始终处于中国经济改革的中心地位,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固有的内容和要求,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理顺国有企业中的产权关系,使社会主义企业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真正实现由行政性运行机制向市场性运行机制的转换。  相似文献   

7.
世界各国的国有企业在其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私有企业无法替代的作用。从现代市场经济的视角观察,各国的国有企业必然存在着相通的、共同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特征,这就提供了各国国有企业相互借鉴的现实可能性。 80年代以来,一些西方国家为了提高其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对国有企业实行了一系列的变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许多的教训值得总结。所有这些,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无借鉴和启示之处。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思考高艳霞要促进经济发展,改变目前国有企业效益低下的局面,必须进行国有企业改革;要有效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则必须坚决地实行政企分开,两权分离。这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也是有识之士的共识。但是,两权如何分离?两权分离后国有企业归...  相似文献   

9.
<正> 程根木同志在《对税后留利归企业所有论的质疑》(以下简称《质疑》,载《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1988年第1期)中,认为企业留利所有权归于国家,并以此为依据,对企业所有制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文在这里提出一家之言,与程根木同志共同探讨。一、企业留利为什么不应归国家所有企业留利不是扣除。《质疑》对“独立经营的国有企业交纳两类税收后,国家与企业的经济分配过程已经基本完结”的观点,我是同意的,这是因为第二步利改税并不到位,国有企业在完税之后还要依据承包合同缴纳一定比例的利润。这是承包企业与国家  相似文献   

10.
《社区》2004,(18):39-39
湖南湘潭的马先生来信问:我是一个国有企业职工,原来企业的家属委员会已改为社区。现在面临企业转制,我想到社区居委会去应聘,不知道应聘后与原企业保持什么劳动关系?答:按规定,国有企业和社区居委会是两个独立的组织,企业职工和居委会工作人员各归两个不同单位管理,如果离开企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的财务舞弊带给社会极大的危害,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而且破坏了整个市场的运行机制和公平竞争的原则。国有企业财务舞弊的原因应从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以及外部约束机制两个方面寻找。对于国有企业的财务舞弊应该注重综合治理,不仅要在企业内部的治理上进行改革,而且社会的中介力量,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作用应该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兵器工业企业,是中国国有企业中的一种类型与一个组成部分。它具有国有企业的一般特征,又有其自身的特点。我们讨论兵工企业的改革问题,既要分析国有企业的共性,又要分析兵工企业的特性,而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总目标下,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即实行公司制改造。作为国有企业的兵工企业改革的目标,同样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公司制改造,只不过这一过程更为复杂而艰巨,因此,我们在分析兵工企业的公司制改造问题时,首先必须分析国有企业,找出改制的一般规律,然后再进一…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以“放权让利”的改革没有收到期期效果而迫切需要找到一种能够“搞活”国有企业的企业制度的情况下,企业承包制得到了人们的青睐。1981年-1983年和1987年-1989年,特别是后一时期,企业承包范围之大,是前所未有的。所谓承包制是这样一种企业制度,即所有者将自己的财产交给承包人(或承租人)经营,双方达成协议,保证所有者得到固定的收益量,超额部分则归另一方所有,或按比例在双方之间分配。在经营承包过程中,所有者对承包人的经营决策不予或少予干预。然而,承包制并没有产生“一包就灵”的奇迹,在运行一段时…  相似文献   

14.
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国当代国情、国有企业健康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而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其职工的思想认识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和利益追求公开化趋势日益明显。为改变目前我国一些改制企业存在的对职工政治思想工作的认识不够到位、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和政工队伍素质不断下降等问题,有必要切实重视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工作原则,全面创新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和努力提高政工队伍整体素质,认真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从而促进改制企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的微观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白永秀和任保平合著的《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理论与实践》一书,深入研究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理论和中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践,是一本有深度、有思想见地的专著。其特点是:1.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该书围绕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从理论与实践两条线索展开,全书13章2 2万多字,其中1- 8章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理论问题研究,重点考察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含、特征、产生与发展、法人治理结构、内部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现代企业文化、现代企业集…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对如何进一步深化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扭转大中型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的局面,解决在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加快发展生产力,已成为当前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任务。近几年,从理论上到实践中都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对搞活大中型企业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提出了“股份说”。许多理论工作者认为股份制是解决大中型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与适当结合;政企分离与转变企业运行机制;调动企业经济积极性,把国有企业推向市场经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最佳选择和唯一出路。应当承认,股份制对于搞活企…  相似文献   

17.
西方四国国有企业市场化的比较与借鉴赵景华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的国有企业,在其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都起到了私有企业无法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四国政府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和效益,对国有企业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管理国有企业的经...  相似文献   

18.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建立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本文从经济系统论的新视角对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内容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现代企业运行机制是一个有机系统,其内容不仅包括内部运行机制,还包括外部协调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对运行机制的具体特征进行了自己的概括.  相似文献   

19.
调研报告反映了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现状,揭示了国有大中型企业亏损及面临困境的较深层原因,指出要使国有大中型企业摆脱困境,必须构建现代企业运行系统,以取代现有的企业运行机制,尤其是要在政府职能转换、政企分开的基础上,承认、明晰与保护国有企业企业家的管理才能产权,培育企业家阶层及企业家市场。  相似文献   

20.
在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标的前提下,构成企业的市场退出壁垒主要是经济性的。而我国国有企业由于制度性的原因,其退出壁垒不仅包括一般经济性壁垒,还包括许多非经济性壁垒。为促进我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可采取为国有企业合理定位、积极发挥非国有企业的作用、实行产业结构调整援助等政策支持,降低国有企业退出壁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