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方少数民族洪水神话一般与人类再生问题相关联,其叙事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大多洪水神话中已注意到情节或细节叙事关节点的设立、矛盾的应用与处理、大团圆结局等手法,表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电视叙事时间的艺术性问题,认为时间畸变是电视叙事艺术表现的基本的手段,也可以说是电视叙事的中心环节。情节是在逻辑的基础上结构起来的首尾统一的故事,情节是故事的有序序列。由于预叙这一叙述手段的丰富,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在电视叙事中聚合。  相似文献   

3.
创世神话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在各民族神话类型中占有较高比例。文章以壮族神话《布洛陀和(女米)六甲》为例,通过对其情节母题与主题的分析,认为同主题创世神话主人公的塑造表现出动态发展趋势,其叙事文本的呈现方式具有主观性和多形态,并在长期传承过程中由神圣叙事向通俗叙事转化。大量创世神话具有传播知识经验、培育民族精神和正确人生理念、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等多种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4.
简·爱的小说叙事声音所构建的女性权威与小说内部的文化意识形态之间充满着复杂的矛盾性。女性化的叙事声音表面上挑战男性叙述传统所构建的话语体系,实质上却通过通俗情节模式的叙事本身认同了传统的经典叙事结构所认可的男性价值;而小说文本中所潜藏的种族和阶级意识共同构筑了西方中心的身份主体;男女主人公的不朽爱情也只能是通过叙事而铸造的属于中产阶级白人男女的神话。  相似文献   

5.
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科幻新片<阿凡达>上映后风靡全球,好评如潮.它的成功不仅在于"3D+科幻+惊险"的电影形式与情节,也在于其所蕴含的丰富的神话因素.文章试从主题思想、叙事结构和叙事因子三方面剖析<阿凡达>再造神话的方式,从而为中国重述神话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6.
<简·爱>的小说叙事声音所构建的女性权威与小说内部的文化意识形态之间充满着复杂的矛盾性.女性化的叙事声音表面上挑战男性叙述传统所构建的话语体系,内里却通过通俗情节模式的叙事本身认同了传统的经典叙事结构所认可的男性价值;而小说文本中所潜藏的种族和阶级意识共同构筑了西方中心的身份主体;男女主人公的不朽爱情也只能是通过叙事而铸造的属于中产阶级白人男女的神话.  相似文献   

7.
略萨的代表作<酒吧长谈>运用了"对话波"这样一种独特的叙事形式结构全篇.其中的"对话"艺术,不仅可以展示对话人物的个性特征,限制叙述人的主观干预性,使小说叙事更为"客观";还可以引发叙事时空的转换,推动情节的发展,造就独特的叙事结构.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的叙事文学经典中出现了摹拟神话叙事的拟神话写作.在这些拟神话结构中,通过“我”与“物”之间交互主体性关系的观照,融汇了中国传统思维中天人合一的认识观、物我感应的自然观、仁爱合群的伦理观、物我不二的信仰观,从方法、情节、母题以及人物塑造上展示了伦理学、认识论和本体论的主体间性思想.  相似文献   

9.
情节的构成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情节由开头、中间和结尾三个部分组成。但亚里士多德的情节观受到了现代小说实践的挑战。现代小说(如意识流小说)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再也不是一个事件的开头、中间和结尾,也就是说,文本中的话语情节再也不是故事的情节。故叙事文本中的情节是叙事元素,以及由叙事元素构成的叙事序列的组合;不过,这种组合一定要排列有序,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10.
人们一般认为人物是情节的主导,刘再复更是把人物在叙事作品中的主导地位推到了极致.他认为,人物在叙事文本中可以突破作家的先验结构自主地活动,而且其自主性愈强愈能显示其活力.而叙事文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叙事文本在受到人文主义思潮影响之前,一般是以讲述故事情节为主,只是到了后来,人物才在叙事作品中成为被凸显的对象.所以,本文认为,文本在叙述中可以彰显人物的审美形态,也可以回到叙事本体以讲述故事情节为目的,人物并不一定就是情节的主导.  相似文献   

11.
医学与叙事关系密切,中国古代小说有诸多涉医描写,在故事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情节展开的叙事动力。《金瓶梅》中的李瓶儿、《红楼梦》中的秦可卿之死,情节结构呈现因果链条,但前者显露、后者隐微;而不少明清小说的涉医情节是由巧合和偶然行为组合而成,出人意料的情节发展往往是某种观念的图解。生老病死是人的生命历程,也是小说常见内容,涉医叙事在小说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宗教将世界二重化为神圣世界和世俗世界,神圣源自凡俗众生为超越现实困境而引发的终极关切,世俗生活的真实意义也就建立在领会神圣的基础上。偶神作为巴比伦的塔穆兹、埃及的奥西里斯、希腊的阿多尼斯、印度教的摩醯首罗等创世再生神的象征符号,在中国汉唐之际以"摩醯首罗-维什帕克"名于世。经佛教、祆教等辗转引渡,创世神话运演出"弄傀儡"、弄化生(弄摩睺罗)、傀儡嘉礼(如礼毕)、宋代七巧节、除煞降妖等宗教和礼俗行为,当下傀儡愿戏为其活态传承。除煞·赛神叙事与功利型、情性型、伦理型、政治型等婚姻叙事都是创生神话结构因应中国社会变迁的转换。戏曲叙事结构张力的弱化是对神话结构的消弭,是世俗化的结果,也是其蜕变为案牍文学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3.
叙事时间按照"内外两面"可以分为外在情节时间(小说时间的外面)和内在主体时间(小说时间的内面),而内在主体时间获得之时,才是现代小说兴起之时。并且,从古典小说"缀段"式的空间叙事到现代小说的时间叙事有一个大致的发展脉络:"缀段"叙事→外在情节时间叙事→内在主体时间叙事。具体地说,清末民初小说主要是"缀段"叙事向外在情节时间叙事转变,五四小说主要是内在主体时间叙事。不可否认的是,清末民初小说中也有少量的内在主体时间叙事。  相似文献   

14.
论母题方法在少数民族神话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题是神话叙事中最基本的分析元素.借助母题可以构建各民族神话间对话的平台,母题分析体系的核心是母题类型及其类型层级体系,使用母题方法的目的在于通过母题的提取、比较与分析,进一步揭示少数民族神话的个性、共性、叙事结构和文化内涵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女性哥特理论认为,女性哥特小说在情节、叙事技巧等方面,与男性哥特小说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小说的情节多围绕女主人公逐步揭开男性社会向她隐藏的秘密而展开。《吕蓓卡》中,达芙妮·杜穆里埃通过对女主人公在逐步揭开秘密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从无知少女到成熟女性的蜕变的描述,延续了女性哥特创作的传统。  相似文献   

16.
毛宗岗、金圣叹都对古典小说的结构给予了极大关注 ,但二人的结构观念有很大差异。毛宗岗评点小说结构以情节为中心 ,把小说文本看作是一系列事件的人为而严谨的逻辑组织。金圣叹则对情节之外的“闲笔”给予了更大关注 ,认为“闲笔”可以增强叙事的真实性、趣味性 ,提高小说的审美品位 ,因而与情节一样 ,是小说总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电影艺术最基本的特性就是它的叙事性,这是因为电影艺术家制作一部影片的目的,就是运用电影语言和叙述话语去展示生活中人的性格和命运。艺术家们通过电影思维,合理地构建人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精巧地安排情节的发展顺序与跌宕,使之符合生活的逻辑并达到艺术上的完整和统一,这样便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叙事结构形式,在众多的叙事结构中有一种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的叙事方式,这就是现实心理叙事结构c现实心理叙事结构一般来说是从现实和人物心理意识两个层面展开事件和塑造.人物性格C现实是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基础,人物在错综复杂的现实…  相似文献   

18.
《黑桃皇后》是普希金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传统的社会学批评方法难以全面理解小说高度凝练的情节结构和充满悬念与梦境和幻想的艺术魅力。神话理论和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方法能够透过扑克牌中的黑桃皇后、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因素的表层,探寻到小说背后传来的人类社会童年时期的原始宗教神话的回声,领会到作品独特的神话诗学特征:神秘力量的信仰和对人的命运的影响以及善恶有报的观念、人物的原型意蕴以及悬念与意外、预感与征兆、幻觉与梦境、报应与劫运感等原始宗教神话成分对情节建构和表现主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辛十四娘》是《聊斋志异》中较能体现蒲松龄叙事艺术的一部短篇小说。它采取"资助型"叙事模式,通过明暗双线叙事结构的设置,在遵循线性叙事的基础上,辅之以插叙和补叙,并利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变换的技巧,实现小说情节有条不紊又出人意料地推进,同时在字里行间塑造辛十四娘高洁自持、勤俭持家、善于识人、谋略过人、一心修仙的人物形象,做到了人物形象塑造和故事情节推进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0.
非洲博茨瓦纳火起源神话属于较早的火起源神话,文本核心情节上包含无火时代火起源神话文本群普遍具备的"初代人类对火无知(不知其用途)"和"初代人类在火未发现前饥寒交迫",文本中的火精灵形象又隐含着人类社会早期的万物有灵世界观.初代人类和火精灵两种形象在文本叙事中的互动关系充分遮蔽了火起源神话大都具有的二元对立结构,呈现出先民思维的原逻辑特征,是延续神话叙事传统并独具特色的东方文化起源神话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