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典当业复出十年的状况评价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典当,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金融行业,迄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如果简略地概括这1600多年中国典当史的话,那么,可以说是:初见萌芽于两汉,肇始于南朝寺库,入俗于大唐五代,立行于南北两宋,兴盛于明清两季,衰落于清末民初,复兴于当代改革。本世纪50年代...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大量史料和统计数据,分阶段论述了我国方志学理论的发展轨迹,认为方志学理论萌芽于宋元明时期,成形于清代,成熟于民国时期,发展于新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全面繁荣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相似文献   

3.
东阿于氏是明代中后期一个显耀的文学世家,其代表人物即被誉为"文学为一时冠"、世称"于阁老"的于慎行。其父于玭、母刘氏、兄于慎思、于慎言皆博雅多才,善长诗文。于氏之学受其亲族——东阿苫山刘氏影响极深。于慎行曾外祖父刘约、外祖刘田及弟刘隅皆中进士,学博才高,亦以诗名于当时,并创办东流书院,为于氏父子兄弟提供了深厚的家学渊源。  相似文献   

4.
法律语言的渊起及演变风格的跨越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语言孕育于夏朝 ,渊起于周朝 ,勃兴于唐朝 ,成熟于清朝。法律语言的演变 ,其本质是风格的演变 ,而法律语言风格的演变不是线性的次第性的 ,而是呈跨越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九、十世纪于阗族属考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公元九世纪中叶于阗自吐蕃王国的统治下独立出来,到十一世纪初灭于黑韩王朝止,我们可以称之为“晚期于阗佛教王国”。公元791年吐蕃占领塔里木盆地以后,汉文正史中的有关于阗的记载十分稀少。938年于阗与中原王朝重新正式往来以后,汉文文献中又有了许多于阗遣使朝贡的记载。本世纪初敦煌文书的出土,特别是其中于阗语文书的释读,为我们提供了有关晚期于阗佛教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材料,通过数十年来各国学者的努力,于阗史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有许多于阗史上的重要问题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解决,晚期于阗佛教王国的种族构成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6.
沈琛 《西域研究》2020,(3):133-148+172
有关于阗的藏文文献中揭示了两地佛教交往的历史传说,但双方真正意义上的佛教交往始自于8世纪上半叶,金城公主入藏时期一批于阗僧人来到吐蕃避难。吐蕃统治于阗时期,一些于阗僧人被征召到吐蕃本土,将部分于阗佛典与教法史翻译为藏文,并对吐蕃佛教产生了重要影响。于阗佛寺需要向吐蕃镇守军缴纳粮食,寺户需要到各个烽燧与吐蕃士兵一起戍守,客观上促进了基层的佛教交往。部分吐蕃僧人也到达于阗东部佛寺,并带来某些古藏文佛典。吐蕃王朝崩溃之后,于阗宫廷仍有吐蕃人存在,吐蕃佛教化的王权观念也为于阗所继承。  相似文献   

7.
弘扬仁爱思想 促进社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仁爱思想,不仅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而且具有永久性和普遍性意义。其永久性意义在于它不仅适用于过去,而且适用于现在和未来,适用于即将到来的21世纪。其普遍意义在于它不仅适用于中国,而且适用于世界各国。仁爱思想将作为最宝贵的思想道德遗产,载入人类文明的史册  相似文献   

8.
段晴 《西域研究》2020,(1):79-89+171-172
关于古代于阗王国之国名的讨论,并非学术界崭新的话题。但是,近年来,发现了更多新的文书,涵盖佉卢文、梵语、于阗语等。本文以新材料为佐证,重新考察了玄奘所谓于阗王国之"雅言""俗谓"背后的语言现象,并引用汉语音韵学家的观点,提出汉文史籍的"于窴""于阗"正是最古老的于阗王国的国号的音译。佉卢文的khotana以及梵语的khottana与"于阗"相承一脉。而玄奘笔下的"瞿萨旦那国",虽然有于阗建国传说的背景,但始终未见应用于官方、民间以及佛教文献。  相似文献   

9.
经历两个半世纪的明朝大厦为何瞬间倾覆?清前期,引发上自皇帝、官僚,下至学界文人的不断反思,探讨明亡之鉴,众说纷纭。总结概括,主要有六种观点:亡于流贼;亡于宦官;亡于朋党;亡于皇帝;亡于民困;亡于学术。上述观点,只是强调某一因素对明亡所起的作用,而明朝覆灭则是长期社会矛盾合力作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实事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端于实事求是,发展于实事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中,也必然发端于实事求是,发展于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部分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相似文献   

11.
欲研究格律,必先确定律句观念。中国诗歌律句观念经历漫长演变历史,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内涵。诗歌律句观念,始于永明,约于文心,蔓衍于诗、词、曲,规模于清,概括于王力,升华于启功。  相似文献   

12.
程序,力量从何而来?来自于它反映了事物的发展过程;来自于它抓住了系统的有效信息与整体联系;来自于它引发了系统它组织与自组织协同运行的机制;来自于它对系统的有效控制;来自于它的创新生机;来自于它的模型方法;来自于它对现代工具的利用与运作效率.吴文俊数学机械化的成功实践,极大地冲击了程序化的进程.程序,正以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推动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相似文献   

13.
“异化”这个译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异化”作为哲学概念创始于黑格尔 ,继承于费尔巴哈 ,完成于马克思。这一概念的德语译名于 1963年传入中国 ,当时的释义基本正确 ;而 80年代初那场关于“异化”问题的大讨论刚方兴未艾就中断了 ,实为遗憾  相似文献   

14.
不断探索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找准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 ,使其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为此 ,思想政治工作应紧紧依托于专业特色 ;落脚于科学理论的深入学习 ;落脚于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与培养 ;落脚于科技意识和竞争意识的加强 ;落脚于校园文化建设扎实有效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唐朝安西四镇之一的于阗镇守军为研讨对象,希望通过于阗镇守军的情况了解军镇制度在西域的发展。唐代于阗史研究,离不开和田出土的于阗文书,而于阗文书尤其是汉文文书,则多为军镇文书,对于研究于阗镇守军及更基层的军事单位如杰谢镇等,提供了最为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于阗镇守军的很多问题尚不清楚,本文重点探讨了镇守军的主要职官。  相似文献   

16.
本期作者     
《大庆社会科学》2013,(2):F0002-F0002
刘华初 1969年出生于湖北省孝感市,1991年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核工程专业,199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获工学硕士学位,1996年于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电子工程系、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计算机系学习,  相似文献   

17.
于阗花马考——兼论北宋与于阗之间的绢马贸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梅村 《西域研究》2008,4(2):44-54
20世纪初,新疆和田以北沙漠的丹丹乌里克遗址发现许多于阗马壁画和木板画,年代约在唐代晚期.近年中日联合考察队在和田又发现一批于阗马壁画.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壁画表现的于阗马,与北宋李公麟<五马图>所绘于阗马如出一辙.晚唐以来,于阗久陷吐蕃,与中原一度失去联系.直到五代时期,于阗人才通过沙州(敦煌)与中原有了间接联系,后梁赵喦<调马图>所绘于阗马,可能是沙州使者带到中原的.公元10世纪晚期,中亚伊斯兰政权--黑韩王朝不断向于阗发动圣战,并在公元儿世纪初摧毁了佛国于阗.不过,黑韩王朝统治下的于阗人仍与中原保持联系.于阅与汴梁之间丝绸之路出i北宋丝绸和李公麟<五马图>揭示了这段史实.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它不仅与时俱进地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过程,更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全过程,贯穿于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9.
①文学研究会一九二一年一月四日正式成立于北京。 ②到十八世纪中,约有十数种《白氏文集》的不同版本,流传于日本各处。 上面的句子应该怎样分析呢?长期以来,一般都认为,例句中的“于”是介词,它和它后面的词语组成介词结构(我们简称为“于”字结构,加着重号的是“于”字结  相似文献   

20.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独有的具有开创性和平等性的官吏选拔制度.它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衰退于清末.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正式废除,科举制度延续存在了1300年,其中产生了700多名状元,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