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整车物流业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后正在随着汽车业的发展放量增长。从2001年底入世,中国的汽车产量从370万辆增加到2006年的720万辆,并预计在2007年达到880万辆,平均年递增百万辆。从美日德等汽车大国的经验看,如此大的整车市场规模以及增长速度.能够培育世界级的汽车物流供应商并支撑其发展。  相似文献   

2.
根据社科院最新发布的社会蓝皮书显示,2010年以城镇常住人口为代表的城市化水平将达到48%左右,2012年或2013年将超过50%,2020年将达到60%左右。蓝皮书认为,中国总体上已经进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中期加速阶段,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将发生深刻转换。与此同时,我国汽车工业也正行驶在高速发展之路上,2009年汽车销量突破了1360万辆,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6000多万辆。新世纪的下一个10年。中国汽车市场是否能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中国是否为汽车消费时代的到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迅速赶超日本和欧洲主要市场,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汽车市场。随着预期20%的年销售增长,中国也注定在未来3年内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即便是最保守的估计,中国也将在2015年之前跃居世界汽车市场首位(图1)。  相似文献   

4.
中国预期会在十年内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但汽车行业的不断壮大也会不司避免地带来严峻的环境问题。究竟该如何协调行业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世界领先市场研究咨询公司TNS中国最新调研揭示,混合动力汽车有望成为中国内地解决汽车行业污染环境问题的领头羊。  相似文献   

5.
2001年至2010年这十年间,中国汽车市场达到了25.3%的高增长速度,高于20世纪最后十年的增速,也远远高于同期全球平均增速。2011年中国的汽车市场结束了一轮高速增长,进入市场低潮期,汽车市场负面因素比比皆是:从宏观经济上讲,国家宏观调控更加严格,  相似文献   

6.
2009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之际,我国政府深化内部改革,适时做出“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电脑下乡”等重大经济决策,激活农村市场,引领厂商向中国农村市场纵深发展。经过1年多各方深耕细作,农民消费热情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在外贸疲弱情况下依然保证了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农村市场也成为各品牌厂商新的逐鹿焦点。  相似文献   

7.
微型货车一般是指厂定最大总质量1.8吨以下的载货汽车。我国微型货车行业从70年代末开始起步,经过近30年的发展,目前已达到年产量29万辆以上的市场能力。在载货汽车市场中总体保持在15%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8.
日前,笔者受邀参加了由《汽车观察》杂志、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主办的首届汽车市场研究高峰论坛,在这个论坛上还举办了玲珑轮胎杯第五届"爱我中国车"年度车型评奖活动的颁奖典礼。  相似文献   

9.
二十一世纪的最初十年是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增长的十年,中国汽车市场规模从2001年的236万辆增长到2010年的1806万辆,年均增速超过25%;同时,中国汽车销量占全球汽车销量的比重,从2001年的4%增加到目前的25%,中国汽车市场成为世界汽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011年以来,汽车市场增速放缓,  相似文献   

10.
据2012年央视3·15晚会所收到的各类线索汇总统计,整理出投诉量排在前十位的消费领域,汽车类投诉排名第三。近年来我国机动车保有量激增,全国已超1亿辆大关。汽车飞入平常百姓家的同时,有关汽车消费的投诉、维权也与日俱增,成为消费投诉新的"重灾区"。就在"3.15"的前一天,2012年3月14日,全球领先的市场研究集团益普索(Ipsos)携同搜狐汽车事业部发布了《2011~2012中国汽车投诉报告》。报告显示,2011~2012年度车主在搜狐汽车投诉平台上共产生了3195条投诉,其中与质量有关的投诉合计2976条,所占比例达93%之高。  相似文献   

11.
差异化营销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汽车行业亦遵循此道。在2009和2010年的一片产业繁荣当中,诸多车企都毫无例外地把大部分的精力投放在产能扩张、网络布局和新车销售上,而其在营销上的粗放性仍无本质地改观。随着全国汽车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一线城市规治拥堵力度的逐步加强、三四线城市市场的茁壮成长及其地域性营销需求的逐步增强,差异化营销(更可细分为针对区域市场的差异化)正成为每个汽车人面前无可避免的商业课题。同时,中国汽车保有量将很快达到亿级规模,汽车后市场日趋成熟,汽车维修保养、汽车金融、汽车保险、二手车、汽车文化、汽车租赁等市场蓬勃兴起,与之相对应的差异化营销将愈加缤纷复杂。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新生事物,客户满意度开始出现在汽车厂商常规的渠道管理工作中不过十年的时间,但是它却在不断催生大的变革:从大规模引入满意度电话调查和神秘顾客,到企业设立满意度管理专门科室,再到车企竞相推出基于服务品牌的营销推广。发达国家成熟汽车市场几十年内发生的事情,中国却集中在几年间出现了,似乎其他市场先行者的脚印根本满足不了我们奔跑的步伐。所以,未来全球汽车工业的管理创新,要看中国。  相似文献   

13.
中国汽车行业经历了两年的爆发式增长,理性化和市场化的程度不断提高,汽车厂商对客户数据的收集、管理、整合、分析和应用能力不断增强。随着中国汽车市场渐入稳步发展轨道、汽车后市场的逐步兴盛以及汽车营销人对于数字化营销决策愈加渴望,对客户信息的深度分析和应用(特别是数据挖掘的营销应用)将逐步成为行业的常态,新的理念、方法、技术和应用必将风起云涌。  相似文献   

14.
一、农信社进行业务推广的必要性。1.农信社的金融市场定位和服务"三农"的需要。中国是一个经济底子薄弱的农业大国,而要在这个农业大国内解决"三农"问题资金融通是关键,农信社的市场定位决定了其具有政策性和商业性双重金融职能。2.农信社进行业务发展是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农信社要长足发展,必须发挥其便利条件,深入拓展挖掘优质客户,发掘新的利润增长点,做到稳健长足发展。3.农信社进行业务发展是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客户满意度"一词逐步进入中国汽车产业领域。至此开始,这个词汇令无数的中国汽车人为之疯狂,上至品牌高管,下至经销商顾问,均在为"如何提升客户满意度"这一命题而努力。新华信发现,当前汽车客户满意度呈现出两个比较突出问题:其一,品牌整体客户满意度评价稳定性不足。近几年的汽车行业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品牌的满意度得分和排名起伏波动大。其二,经销商对提高满意度的工作方法常表现为“顾此失彼”。现有经销商客户满意度改进工作中,经销商多会针对阶段性的问题项进行重点改进,并取得良好的改善效果,但是放松其他非阶段问题项的巩固与加强,  相似文献   

16.
过去的2007年,在国家宏观经济发展良好的大环境下,中国汽车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站在700万辆产销平台上的中国汽车工业,无疑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在自主品牌汽车发展方面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房地产业目前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直接与GDP增长相关。对于近年楼市大涨的行市,我国政府采取的对策是宏观调控,但截止到目前似乎尚未完全达到调控的目标,居高不下的房价依然是各界热议的焦点。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首先应从房地产业对中国经济的作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中国汽车制造企业群 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芳  赵彦云 《统计研究》2007,24(5):83-89
 愈来愈多的汽车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投资生产,可以说中国是汽车制造企业竞争发展的世界舞台。中国汽车制造企业的国际竞争水平及发展态势愈来愈受到关注。本文借鉴国内外竞争力前沿研究,联系国内汽车制造企业竞争与发展的实际问题,建立了中国汽车制造企业群的7大要素和48项指标的竞争力评价体系;运用了IMD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及统计学原理;分外商投资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等主要企业经济类型,展开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系统分析,核心思想是把外商投资企业的竞争力水平作为国际型企业竞争力水平的标杆,与其他主要企业类型进行竞争力的系统分析,找出各类企业自身的国际竞争优势和劣势,并分析未来的竞争与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9.
王鹏  岑聪 《统计与决策》2023,(18):61-66
文章重点关注中国互联网发展对区域市场一体化的影响这一现实问题,在梳理互联网对市场一体化进程影响机制的基础上,选取中国2006—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互联网发展对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互联网发展对区域市场一体化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与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这一结论在基于不同空间权重矩阵进行实证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互联网对市场一体化的影响效果存在门槛效应;互联网发展能通过促进市场整合与强化区域联系这两条路径推动中国市场一体化进程,但影响效果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20.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正在重塑汽车产业发展格局。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能。四川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专门出台了支持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的六条措施,并制定实施了《“电动四川”行动计划(2022-2025年)》,旨在加快促进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壮大,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提档升级,推进重点领域电动化进程,将四川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基地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动力电池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