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与工业化的中后期高度重叠,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急剧弱化,大量的老年群体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日趋专业化、多元化,在未来的养老体系中,机构养老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调研数据,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机构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高端养老服务价格高昂,政府兜底、支持特困群体的养老机构又住不进去,对于占老年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工薪收人老年人来说,能否获得价格合理、方便可及、质量有保障的养老服务,成为当前中国养老面临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养老产业既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又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型产业。以老年生活照料、老年产品用品、老年健康服务、老年体育健身、老年文化娱乐、老年金融服务、老年旅游等为主的养老产业,正在政府和市场的共同作用下,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本文就将从健嚎养老、环境养老、以房养老三个方面展示四川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面临问题和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浙江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具有老年人口快速增长、农村老年人口呈现高龄化趋势等特点。全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事业,相继出台了诸多领先于全国的政策和举措。但调研发现:浙江农村居民对养老问题的关注度存在差异、养老保险覆盖面广但保障水平较低、养老需求以居家养老为主,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有待健全。  相似文献   

5.
焦艳芳 《统计与决策》2012,(23):178-180
面对数字庞大的老年群体,养老财政收入越来越不堪重负,飞速增长的物价也使老年人的养老金日益捉襟见肘。文章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障问题,提出了在养老财政支出困顿格局下养老保障的出路。  相似文献   

6.
人口老龄化加速了老龄服务事业的发展。江苏在2000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203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将突破20%。本文在分析了江苏人口老龄化趋势、居民机构养老需求的基础上,指出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使老年人的赡养系数不断上升,仅仅停留于传统的居家养老并不实际,机构养老在未来养老体系中的角色将越来越重要,提出积极构建社会养老体系、加大宣传转变传统养老观念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际上通常把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北京市石景山区已于2000年步入老龄社会。2010年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已达到13.5%,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已经达到9.7%,老年人口规模和比率进一步扩大,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为了进一步了解老年人口的养老需求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2011年8月中下旬,区民政、计生等相关部门进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速度加快,老年人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通过对安徽省1200名60周岁及以上老人调查发现:安徽省绝大多数老人倾向居家养老,养老模式呈"9253"格局;习惯家庭及周边环境是老人选择居家养老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据国家民政部最近发布的消息称:“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迈入中度老龄化。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5到10年后,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将进入中高龄,我国将迎来一波养老照护的浪潮。面对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趋势,传统的“中国式养老”也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境,近年来,在一些地方,有一些老人为解决养老问题决定“自救”,他们约上好友、同伴走上“抱团养老”的途径,过上另一种前卫新潮的退休生活。  相似文献   

10.
正到2013年年底,石家庄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150.83万人,占全部人口的15.9%,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达到20.87万人,失能老人2.1万人(民政局数据)。市区老年人口为41.37万人,占全市老年人口的27.0%。目前,石家庄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初步建立了居家、社区、农村互助、机构养老基本框架,通过政策推动和多元化投入,社会养老惠及范围逐步扩大。据统计,石家庄现有养老机构177家,拥有床位3.2万张,  相似文献   

11.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和人口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浙江省是全国率先成为老年型的省份之一,到2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比重已达8.92%居全国第二位。浙江的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已完全进入老年人口类型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尽快建立起养老保障体系,从而为我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基础。目前我省城市基本上建立起了养老保障体系,在人口占大多数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却远远落后于城…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越来越多,今后谁来照护?幼儿园建得不少,但3岁以下的婴幼儿托育服务去哪里寻?“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勾勒出充满民生情怀的发展蓝图。“适老化改造”让居家养老也从容在中国老年群体中,居家养老仍是主流养老模式。在此背景下,一方面,“十四五”规划纲要针对居家养老、社区养老需求,提出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推动专业机构服务向社区延伸、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等;另一方面,规划纲要针对机构养老需求,提出扩大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供给,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提高到55%,更好满足高龄失能失智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等。  相似文献   

13.
拾柒 《晚晴》2020,(1):12-16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民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对养老服务有了最新安排。能去哪些地方养老?养老价格会更低吗?养老设施会更多吗?养老服务业将有哪些变化?快来看看新出炉的文件都讲了什么吧!  相似文献   

14.
正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0%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社会的标准。截至2012年底,北京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常住人口已达286.8万人,占常住人口总数的13.8%,按照这一标准,北京市已迈入老龄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有效满足养老服务需求,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解北京市养老机构发展状况及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对北京市部分养老机构及入住老人开展了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15.
《四川统计》2014,(9):10-14
2010年,四川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310.6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比重的16.30%,已进入老龄社会。这既为四川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提出了挑战,也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在居家和社区养老方面,老年人居家呼叫服务平台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设施逐步建设;在机构养老方面,公办养老院示范作用增强,民办养老院成为重要力量,“医养结合”模式颇受推崇;在农村养老服务方面,以村为基点探索互助养老新模式;在养老产业方面,老年人对文化娱乐、健康服务、休闲旅游等方面的消费需求更加旺盛。  相似文献   

16.
“养老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因此养老创新是我们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以“创新社会养老建设幸福社会”为主题的“第五届社会养老创新发展论坛”日前在北京召开。多位与会专家学者在发言中提到,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已成为新时代民生建设的紧迫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2010年陕西省新的人口普查数据,使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预测未来陕西省农村地区老年人口的养老保障需求.据此推算陕西省未来老年人口总量,及其社会保障需求的总量.  相似文献   

18.
基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探讨养老保险制度与城市老年人口养老方式之间的关系。首先构建基于家庭效用最大化的经济学模型,确定养老保险制度与养老方式间的理论关联。其次,使用2019年陕西省西安市、延安市和汉中市900位城市老人的入户调查数据,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受益人为对象,使用养老保险制度工具,建立工具性变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养老保险制度与城市老人养老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年养老保险收益每增加10 000元,城市老人选择家庭养老方式概率下降0.18%或选择机构养老方式概率增加0.268%。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者可能更倾向选择自我养老方式与机构养老方式,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者可能更倾向于家庭养老方式。对养老保险制度影响下陕西城市老人养老方式变动的预测发现,年养老保险收益减少10%,将增加219 113位陕西城市老人选择家庭养老方式,分别增加选择家庭养老方式的已婚老人199 283位、丧偶老人48 882位。据此,提出了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和建设社会化养老方式为重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歌 《统计与决策》2017,(13):63-66
居家养老是我国应对老龄化风险的养老方案,其资金问题一直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构建居家养老服务资金的理论模型,通过求解最大化得出不同收入家庭居家养老服务的最优决策,从而根据居家养老服务资金渠道来理顺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郎春叶 《浙江统计》2013,(11):60-61
企业进行异地搬迁技改时,企业统计工作也遇到了新的挑战,普遍存在领导不够重视、统计力量不足等问题,本文根据工作实际,具体提出了异地搬迁技改企业在搬迁前、中、后期,统计工作的注意事项及统计人员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