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琪 《老年世界》2009,(4):28-28
三十年前,我刚参加工作不久,组织上派我和另一位同志去北京搞调查。通知来得很急,第二天就要出发,所以第一件事就是赶着去买车票,第二件事便是拿着单位介绍信去粮食管理所换全国粮票。因为去北京是出省了,必须要有全国通用粮票。那时还是计划经济时期,吃饭都得要粮票,而要去外地,全国粮票更是一张不可缺少的通行证。  相似文献   

2.
蒋盛武是株洲中南无线电厂的退休职工。他从80年代中期开始搜集和收藏粮票,至今已有各地粮票6000多种。在10余年的收藏旅途上,他苦在其中,乐亦在其中。蒋盛武在儿时对收藏就很感兴趣,除了读书,剩下的时间便花在邮票和火花的收集整理上。参加工作后,他有了固...  相似文献   

3.
快哉风 《当代老年》2008,(10):51-51
“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石,人不可以无癖。”收藏粮票即是我的爱好之一。收藏粮票一是源于它的“特殊身份”。作为一种有价证券的粮票,在中国的舞台上“呼风唤雨”近半个世纪。粮票是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经济状况的缩影,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其广泛性、重要性、时间区域性是其它收藏品难以相比的。二是源于对饥饿的刻骨记忆。小时候,  相似文献   

4.
李国贤 《老年人》2009,(7):22-22
说到票证,年纪稍大一点的人都记忆犹新。在以往计划经济年代里,吃的、穿的、用的几乎没有不用票证的。有人统计,当时光在日常生活用品方面,票证就多达60种,而发行量最多的是粮票,从中央到地方,一共有2400家单位发行全国粮票和地方粮票。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粮票历史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江西苏区的“饭票”、“米票”;抗战期间,解放区官兵实行供给制,粮票的发行与管理逐步细化,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票证发行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6.
粮票是国家于1955年开始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后的一种购粮凭证。城镇非农业人口以人定量,每月机关干部30斤,学生35斤,体力劳动者45斤,居民28斤。农业人口不发粮票,  相似文献   

7.
收藏粮票是我的爱好之一。 作为一种实际有价证券的粮票,在中国的舞台上"呼风唤雨"近半个世纪,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由于我们这代人经历了"大跃进"、"低标准"、"瓜菜代"等特殊时期,粮票浓缩着对饥饿的刻骨记忆。  相似文献   

8.
粮食统购统销政策从1953年开始实行,到1985年改行粮棉合同定购制度以及后来在全国范围内取消粮票、废止粮食计划供应时最终结束,实行时间长达32年之久,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大姐: 一直想和您聊聊在夹缝中的我心中的苦恼. 1998年5月18 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在这一天,我经历了一场没有娘家人参与的婚礼,我的父母、兄嫂、舅舅、姑妈都没有来,因为我的父母声称,凡来参加我婚礼的亲戚,他们从此将与其断绝关系和往来.对于我将要嫁的那个人,他们的评价是:要身份没身份,要文凭没文凭,要靠山没靠山,要长相没长相,你一时"猪油蒙了心"地痴迷他,将来总得后悔."光凭他是农村里上来的,以后他的七姑八姨轮番拿你家当旅馆,就够你受."我认为他们势利眼,对我选择的丈夫不满意无非是领了几十年的油粮票证有种鼻子朝天的优越感,可他们也不想想,如今油粮票证早废止了.我是家中老么,从小就犟得很,我对我父母说,就算你们不认我,我也嫁定他,我的未来我自己负责,不要你们来签字画押!  相似文献   

10.
邹雅林 《老年人》2010,(7):24-26
今年是胡耀邦同志诞辰95周年,不久前温家宝总理在《人民日报》上撰文,表达了对他的深切怀念。今年80岁的离休老干部邹雅林,因工作关系曾多次接触过胡耀邦同志。胡耀邦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和影响了他的一生。  相似文献   

11.
收藏粮油等计划票证是近年来继邮币卡之后新兴的一种收藏活动。确实,粮票的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反映出复杂的经济活动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有人评价粮油票证是“方寸天地经济风云”、“粮票方寸间,一部经济史”、“集票证之珍品,览历史之演变”……可见其收藏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当家人     
那是30多年前的事了 ,日历一页页揭下来 ,剩下的不多了。每揭去一页 ,妈的心头便多一份沉重。妈的心思我明白 ,腊月一到 ,就是姥姥的七十大寿 ,得准备礼物了。“李阿姨 ,有没有富余粮票 ,再借我点。”邻居刘娘带着愁眉苦脸又来了。她诉说着当家的艰难 ,“孩子们总吃不饱……”还用多说吗?妈从抽屉里拿出一张10斤的粮票。从她发白的指甲盖上 ,我看出妈捏得那么紧 ,那小票像是让妈捏出了汗。刘娘两只干瘦的大手接圣旨一般 :“谢谢啦 ,我绕了几家子都没借来。平时总跟您借 ,心里真过意不去。发了粮票我就来还。”她的目光里淌漾着满足。“…  相似文献   

13.
现在可以肯定地宣布了:燃油税今年没戏。于是有点埋怨财政部长项怀诚了。项部长去年年初就说:“我希望燃油税能在4月实行。”项部长有口音,众记者瞎猜4月还是10月?结果,4月没实行,10月也没实行。去年1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公路法》修正案,当时大家都以为马上要实行燃油税了,这么些日子每隔3个月就去排队交一次养路费——这苦日子总算完了。谁料今年第一个3个月完了,养路费却要交后9个月的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连油票都印到2000年第一季度了——此票值得收藏。就像当年的粮票布票肥皂票留给后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中医院骨科教授王宏坤今年74岁,他精力充沛,每周出三天半门诊。他曾经患过胃食管反流症,现在已经基本痊愈了。  相似文献   

15.
路未央 《当代老年》2006,(12):20-21
今年65岁的李贻耀是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人。1999年7月,在讲台上辛勤耕耘了37个春秋的他从湖南省重点中学东安县一中正式退休了。按理说,他该是安享晚年,含饴弄孙的时候了。可是,闲不住的他却琢磨着再干点什么。  相似文献   

16.
《金色年华》2010,(9):42-43
编辑老师:你好!我是个不光彩的“第三者”。我今年27岁了,他比我年长17岁,他无论工作还是做事都很细心,且人上进、积极,和他在一起一年多了,他是那种即便知道我对他撒了谎也不会拆穿我的人。  相似文献   

17.
招待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一顿餐只花了42元钱,这是我经历的一次最俭朴的接待。时间虽然过去20多年了,可是每当我遇到大吃大喝造成资源的浪费时,总是想起这件事。事情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那时改革开放还不到10年,人民的温饱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但吃喝风已经露头儿。从1985年开始,干部下乡吃饭不再交粮票和伙食费,乡镇对招待费不堪重负,不正之风开始蔓延。  相似文献   

18.
王吉云 《老年人》2010,(2):52-52
问:我父亲是一名退休教师,今年73岁了。他以前记性很好,枯燥的地理知识能倒背如流。可这几年他变得越来越容易忘事了。对此,他总怀疑自己得了老年痴呆症。记性不好是老年痴呆症的表现吗?  相似文献   

19.
散文家柳萌今年75岁了.他寓居北京,每日依然笔耕不辍。他说,如今他可以参透苦乐荣辱,看淡名利.坦然自在地享受着他的晚年时光,全因为当年孙犁先生对他讲的一番话。柳萌22岁时成了“右派”,22年的岁月在北大荒、内蒙古的荒地里度过。  相似文献   

20.
陈亮 《当代老年》2013,(7):50-51
小孙子今年上小学2年级了,业余时间除了写好作业外,就喜好运动。他整天不是缠着我给他买滑板车,就是要溜冰鞋。这不,前几天和我一起去逛公园又缠着我给他买了个呼啦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