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0 毫秒
1.
近代哲学无疑是与笛卡儿的名字紧紧联在一起的。本文试图通过对“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的剖析来揭示笛卡儿是如何确立哲学的主体性原则,从而实现哲学发展史由客体向主体转变的伟大变革的。一、“我思故我在”命题的提出问题首先涉及到笛卡儿哲学的方法论问题。笛卡儿的方法通常被认为是怀疑主义的方法。从表面上看,怀疑主义是要否定一切确实  相似文献   

2.
余华的真实观是建立在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基础上的精神真实。即认为真实性没有客观标准,更不依赖于日常经验,只存在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它以个体心灵的主观感知为唯一依据。其表现形式主要有:荒诞、夸张、宿命等。其实现手段有仿梦、幻觉、精神病态等。余华的精神真实观不仅是其"先锋文学"的重要标志,也为作家表现世界打开了另一扇窗口。  相似文献   

3.
笛卡尔把所有的事物都来怀疑一次,怀疑到只有“我在怀疑”这一当下最后的怀疑而不能怀疑为止,发现我在怀疑以我的存在为支撑点,由之而得出了哲学的第一原理:“我思故我在”。站在现象学的立场上来看“我思故我在”,由于笛卡尔自我的经验化、实体化,笛卡尔的“我思”还没有达及自我的意会之知,不具有自我明证性的“是者”,近代哲学确实性的支点动摇了。萨特以“反思前的我思”来置换笛卡尔的“我思”,就是认为“我思”不是原初意识,不是那道始源性的“光”,没有回到事实本身、回到人与世界的最初关联。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明确确立哲学的主体性原卿并对主体作出较全面规定的是勒内·笛卡儿。笛卡儿的著名命题“我思故我在”通常被认为是其建立“新世界的哲学”即主体哲学的标志。黑格尔在评价笛卡儿哲学时曾指出,笛卡儿的这一命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一提出,就使“哲学在它自己的土地上与哲理神学分了家,按照它自己的原则,把神学撇到完全另外的一边”,从而实现了哲学发展从古代注重客体到近代注重主体的历史变革。  相似文献   

5.
笛卡儿“我思故我在”是西方哲学中争论最多的命题之一.这一命题不仅蕴含着近代哲学的开端,而且在很大程序上推动现象学运动的发展.研讨我思范畴的历史增变可以有助于我们认识传统哲学与现代哲学承继的脉络,从而挖掘出以古典理性主义向现代非理性主义转变的契合处,为更深入地研究西方哲学抛砖引玉.一、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儿实行普遍怀疑后确定的第一原理.它在张扬理性、突出主体作用方面的巨大历史影响,自不待说.其间蕴含三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的探析.(1)、个体间区别的我思依据.苏格拉底…  相似文献   

6.
(一) 1.笛卡尔是通过“普遍怀疑”将“我思想,所以我存在”确立为自己哲学的第一原理的。“我这样做并不是模仿那些为怀疑而怀疑并且装作永远怀疑不决的怀疑派,因为正好相反,我的整个计划是要为自己寻求确信的理由,把浮土和沙子排除,以便找出岩石或粘土来。”①这就表明了笛卡尔的怀疑不是否定知识,而是要“把以前潜入我心灵的一切错误统统从我心中排除干净”,从而达到确实可靠的真理(原理)。  相似文献   

7.
讲授哲学都要提到二元论.但是,将二元论作为专题来深入研究的却并不多,在理解上存在一些混乱;对二元论的评价也颇失公允.本文力图从欧洲哲学史上几种典型的二元论出发,对二元论哲学的理解和评价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一、二元论哲学是在一定意义上割裂思维与存在关系的哲学学说关于二元论哲学,我国哲学界一般都根据苏联的罗森塔尔和尤金编著的《简明哲学辞典》,将其定义为:“认为世界有两个不分先后,互不相关,平行存在和发展的本原的学说”,并把笛卡儿认作这种哲学的典型代表.我认为,这种理解是大可质疑的.笛卡儿哲学,是一个以上帝、心灵和物质实体为对象的完整的形而上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有三个实体.从构成体系的逻辑顺序看,他在普遍怀疑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命题,并以此作为他所  相似文献   

8.
真实性是传记文学的灵魂与生命,但是随着历史哲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历史真实的相对性,即任何历史再现都只能达到相对真实,而不可能达到绝对真实。传记文学中的历史真实也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影响传记文学真实性的原因有历史叙述的主观性、历史话语的修辞性、记忆的不可靠性等。对历史真实相对性的认识并不是否定历史事实的客观存在,而是要求人们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历史的本质,从而树立现代的传记文学真实观,追求更深刻的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9.
在关于文艺真实性的讨论中,对“真实”这个概念的理解颇多分歧,以至有人认为这“是个含义不清的概念”。其实只要把这个概念的哲学含义弄清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哲学上,真实的涵义是丰富而确定的,主要有两个,第一,真实指一切客观存在的东西。真实、现实、实在、存在是同一层次的概念。黑格尔说,他那个时代的人们就把“外在现象世界和内在感性世界通常称之为‘现实’、‘真实’和‘实在’”。列宁也认为凡是现实的、存在的就是真实的。他说,“外部现实是真实存在着的东西”,“真实即客观实在”。而存在是最高的、最普遍的概念。物质是客观存在,人的精神、思维也是客观存在,所以真实既指物质生活,也包括精神生活。这是对真实的最普泛的理解,是真实这个概  相似文献   

10.
我们必须区别两类不同的存在问题:第一,在语言结构之内的某些新实体的存在问题,即内部问题;第二,整个实体系统的存在或真实性问题,即外部问题。实在主义者承认物质世界存在,主观唯心主义者则不承认,这一争端经过了若干世纪也没有解决。这一问题当然不能解决,因为问题的提法就错了。提出物质世界本身存在问题的人,心里想的不一定是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际问题,即关于语言结构在实用上的抉择问题。如果有人决定接受现有语言,那么无可否认他已接受了物质世界。但这又不能理解为他好象已经接受了关于物质世界存在的信仰;根本就不存在这样一种信仰、断言或假定,因为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接受物质世界的意思不过是说接受了某种语言形式,换言之,就是说接受了形成言辞陈述的规则,以及试验、接受或摈弃这些言辞陈述的规则。但是物质世界存在的问题不可能在这些陈述范围之内。许多哲学家把新的实体系统存在的哲学问题看作是本体论问题,他们认为,只有当实体存在问题经过本体论研究证明属实之后,使用相应的语言形式才是合法的。与此相反,我们(指语义学者)的观点是,采用新的语言形式用不着任何理论证明,因为它并不意味着对于存在的任何肯定。抽象实体的合法地位问题,最近又在语义学里引起了争论。在语义学的意义分析里,某些语言里的词语常常说是表示某些“语言外的”实体。把物质的或有形的事物、事件看成是“所指”,不会引起严重的怀疑。但是有些人,特别是经验主义者,则坚决反对把抽象实体看成是“所指”。有些英国哲学家批评包含有抽象实体的语义学方法,事实上语义学者一点也没有认为他们述及的抽象实体可以直接通过感觉或某种理性直观使人们获得经验。斗一捶一  相似文献   

11.
确定性是笛卡儿认识论哲学所追求的目标,笛卡儿通过“我思”主体的确立,建构起一套通达确定性的方法。直观、演绎与通观既是笛卡儿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形而上学设定,同时也是追求确定性的基本方法。笛卡儿“我思”哲学的方向、起点与方法都带有明显的形而上学独断论的痕迹,认清笛卡儿哲学的困境,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现代哲学反二元论的倾向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语言学转向和历史意识的兴起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健全的人道主义哲学——唐君毅哲学体系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君毅一生为求建立一个健全的人道主义哲学--"立人极"而奋斗,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有益于人类与民族的哲学体系.他既重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更重视超主客观的真实世界的哲学.唐先生的哲学体系既庞大而又严密,对中、西、印三大哲学系统,既批判而又有所继承.唐先生也因此常说自己是一位道德理想主义者.他的遗著是人类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哲学不同于西方的古典哲学 ,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发现 ,思维的不同层面是导致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古典哲学之间发生差异的根本原因。按照康德的方式 ,把哲学思维划分为“纯粹理性”和“实践理性”两个层面 ,并认为“纯粹理性”是一般哲学的思维方式 ,其目的和作用主要是为科学的普遍必然性和合理性做证明 ;而“实践理性”则是在自由基础上的关于信仰的思维方式 ,它要把握的是彼岸世界而不是此岸世界 ,所以在严格的意义说 ,“实践理性”所产生或者诠释的是一种道德形而上学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思维哲学。“实践理性”大体包括“自由即自律”、“定言命令”和“公设”等三方面的内容。我们依此而推演出中国传统哲学的一般特征和方法论 ,希望梳理出中国传统哲学的构建逻辑和脉络。  相似文献   

14.
近代哲学对科学知识确定性的辩护及其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哲学是在接受科学知识具有确定性这一前提下寻求为科学知识确定性辩护的。经验论以感觉经验为原则并坚决地贯彻这一原则 ,不但没有达到辩护的目的 ,反而导致休谟的怀疑主义和不可知论 ;唯理论从理性的“自明”性和推理即理性自身寻求为科学知识确定性辩护 ,也遇到无法克服的困境 ;二者的发展 ,越到后来越对科学知识的确定性持更多的怀疑 ,更多地接受经验知识的偶然性。康德哲学的主题也是为科学知识的确实可靠性辩护 ,但他的辩护是牵强的并导致“物自体”的不可知和“二律背反”。黑格尔在批判经验论和先验论的基础上 ,第一次明确阐述了认识是主客体的双向互动的观点 ,为后来知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论黑格尔的历史理性思想王珉历史和德国古典哲学之间存在着十分重要的渊源关系。历史不但在阐述世界的发展变化性方面证明了辩证理性的真实性,而且在揭示人类社会不可逆转的进步性方面证明了人类自由精神的价值。恩格斯曾高度评价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星云假说”理论...  相似文献   

16.
一 一个民族有无哲学 ,不仅看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及思想文化基础 ,而且还要看有无自己的世界图式。如果说它有哲学 ,那么它就会有一个或轮廓式的、或描述的世界图式。所谓“世界图式” ,是指人们在自己的表象和思想中所构成的关于经验世界的整体图式。这个解释说明了“世界图式”的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1 .世界图式是关于经验哲学的图式 ,而不是某种幻想世界。这是理解“世界图式”的唯物主义前提 ;2 .世界图式是关于经验哲学的图式 ,不是自然世界 ,而是在自己的表象和思想中构成的世界图式。因而人的世界图式离不开构建它的思想文化基…  相似文献   

17.
跟随现象学的“朝向实事本身”这个著名口号,我们被直接送入近代西方哲学的根本意向之中.经过笛卡儿哲学的奠基,哲学构建起了内在的“家园”和踏实的“陆地”:在自我意识之光中追逐绝对确定性.自笛卡儿到黑格尔,哲学都栖息在此家园中,在此陆地上播种、耕耘和收获.于是,从自我意识的突围势在必行.经过作为“严格科学”的胡塞尔现象学的扫荡,深陷于自我意识的十面埋伏中的“实事本身”终于走出来了吗?正是在这种困境的压迫下,海德格尔的运思终于脱颖而出.海德格尔以“在-世界-中-存在”化解掉意识哲学的不破金身,进而击中了认识论哲学一直够不着的那幽静而又弥漫的自在存在,亦即那种滚滚而来激荡并席卷着我们的“实事本身”.  相似文献   

18.
“我思故我在”由于开启了西方近代哲学而影响深远,而我国学术界长期用经验论的解释原则去理解这一命题的含义,结果必然导致了对笛卡尔唯理论的哲学立场的偏离。从笛卡尔的理性主义认识原则出发,认为“我思”指的是先天地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思维规定性”,“我在”指的是巴门尼德意义上的“人的真实存在”,“故”则强调的是一种“决定”与“被决定”的逻辑顺序。因此,“我思故我在”的准确含义应该是“我思故我是”。这一命题既是古希腊哲学以来的“人是理性动物”的现代性诠释,也是笛卡尔哲学体系中所有理论得以成立的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试一试弄明白:是否存在着能把主客体联合成一个概念结构的哲学?在我研究了物理学之后,马赫的哲学在这方面使我大吃一惊,因此我转向实证论,因为马赫是一位哲学家中的杰出代表.之所以这样使我吃惊,是因为马赫的意图是:如果说感觉是唯一基本的存在,那么就大可不必去理解主、客体.马赫称“感觉”为“要素”.并且他还让人们理解:做为要素的感觉不是主体的感觉,这种感觉是客观的、第一性的.说实在的,我觉得这个理论不够明确.反对这个理论的意见之一是:我们常讲的,能给我们知识的那些事物,如果用哲学语言表达的话(马赫的),这就意味着我们要称那些实际存在为感觉.并且用马赫哲学语言表示的规律——不仅是表示真实感觉之间的联系,而且还常常表示各种可能感觉之间的联系,这样一米就能使我们预测感觉,即经常可以预测可能发生的事情.于是企图弄明白马赫思想的真理性和错误何在的想法,就把我们引到这样的问题:“如何实现上述马赫的可能性的规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人、是统一的基础和主体”“爱是有在的标准”“我欲故我在”等命题的分析,本文认为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特点是他通过强调感觉的能动性而建立起感性主体,从而使哲学的基础和主体不是抽象的思维实体,也不是被动存在的物,而是有血有肉、有对象,并且本身能够成为对象的人。这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