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冈升平是日本第二战后派的代表作家。毕业于京都大学法国文学专业。二战末期,大冈升平入伍参军,日本战败被俘之后,大冈升平对这段经历刻骨铭心,以描写二战后期日本兵的煎熬苦难的自传性反战小说《俘虏记》为开端,走上了作家的道路。之后,他的《武藏野夫人》和《野火》为他带来了很高的声誉,奠定了他作为第二次战后派旗手的位置。大冈一生...  相似文献   

2.
论《三国演义》之“义”——“义”与战争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国演义》的"义"是与战争描写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小说对战争的起因、发展、结局等都进行了"义"的阐释。本文着重从"义"是衡量战争性质的一面旗帜、"义"在攻守之战中的重要性、"义"关乎主帅性命和军队命运、"义"有感化制服对方的功效、"义"能改变战争形势甚至决定战争成败等五个方面来论述"义"与战争的关系,以充分肯定"义"在小说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历史发展与文化交流的交叉——关于朝鲜“军谈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李朝后半期,主要是在十七、十八世纪,连续出现了一批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朝鲜学术界一般把它称之为“军谈小说”,也有称之为“英雄小说”或“武勋谈”的。这类小说以战争为其所主要描写的内容,但这些战争并非都在历史上实际发生过的。早期的作品,基本上有史实为据,如:《壬辰录》(《抗倭演义》)、《朴氏夫人传》、《林庆业传》;中期及后期的作品,没有史实根据,全凭想象、虚构的战争作为其背景。前者一般被称之为“历史军谈”,后者则为“创作军谈。”(见金东旭等编的《韩国小说史》,现代文学出版社1990年6月出版,第282页。) 这两类“军谈”,在主题思想、情节模式、人物形象等方面,均有所差异。尽管“创作军谈”产生过程中受了“历史军谈”的影响,它的基本色调却与之颇不相同。从作品数量和创  相似文献   

4.
苏联中篇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一九六九年在《青春》杂志发表后,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获得了国家多项奖金。正是这部小说的发表才使作者鲍·瓦西里耶夫成为苏联和国际文坛上亭有盛誉的作家。小说以它独特的方式建构艺术坐标系,发出了文学的最强音,打动了读者的心弦。首先,小说运用综合性视角观察处理战争题材。战争中的进退、攻防、胜败、死生等具有极强烈的外在形式,它对个人性格、命运与情感压倒一切的强制性,往往使人在  相似文献   

5.
列夫·托尔斯泰在结束《战争与和平》的巨量劳动之后,从潜意识中冒出《安娜·卡列尼娜》的创作构思。但心理定势使他的写作兴趣仍在历史小说方面,想写关于被得大帝的小说,但进展很不顺利。在生活感召下,他回到社会小说的构思上来。一路灵感飞驰,写得很快。写作中,他不断融汇对时代生活的新鲜印象、强烈感受与切身体检,完全服从自己内心的冲动与人物的性格发展逻辑,使小说发生质的跃变,超出原先的构思与主观倾向,获得意外的巨大成功。因这部小说,他被人尊为“艺术之神”,这部小说的创作充分展现出了他的创作“神”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平行比较的方法, 对《第二十二条军规》和《四世同堂》的异同作了多方位分析和探讨。文章指出两部小说的共同特色主要体现在别具匠心的人像展览结构、鞭辟入里的社会文化批判和灵活多样的艺术手法等方面。两部小说的相异不仅基于截然不同的东西方文化背景,而且由于一个极其有趣的同源异种现象, 即二者均以《战争与和平》为出发点, 从不同视角对其内容作了横向扩展, 从而揭示了人类战争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7.
不囿于传统章法,独出机杼,创造出开放性的小说结构,是托尔斯泰长篇小说艺术的一大特点,也是托尔斯泰对长篇小说发展的一大贡献.《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集中体现了托尔斯泰小说结构艺术的创新.《战争与和平》故事无始无终,情节纵横交错,呈现出多线并进的特征,作者得以从容不迫地以史诗般的规模展示俄罗斯民族的全貌.《安娜·卡列尼娜》则有两条平行发展的情节线——一条表现安娜追求个人爱情幸福的悲剧,一条描写列文进行精神探索和社会探索的故事.安娜的线索盘绕在彼得堡和莫斯科的贵族上流社会,由表入里地揭示出贵族上流社会的本来面目;列文的线索延伸于俄国农村,反映着农  相似文献   

8.
《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小说的代表作,在战争叙事方面它也创立一种经典模式,对后世小说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封神演义》在战争叙事方面对《三国演义》多有继承,如突出英雄主义精神、在战争描写中重视谋略等,对《三国演义》中的一些经典情节也有所借鉴甚至是移植。与此同时,《封神演义》在战争叙事方面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如在战争叙事中增加了更多的神魔因素,在具体的战争描写中更为重视阵法以及宝物的运用,偏重于以法术来取代智谋描写。  相似文献   

9.
《三国演义》这部历史演义小说,象一幅幅描绘三国时代政治风云的彩色画卷。它着重表现的是当时各个政治集团之间错综复杂、紧张尖锐的斗争。这种斗争发展成为接连不断的政治权力的争夺。“军事是政治的继续”、因而一连串大大小小的战争,便构成了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重温小说中“官渡之战”和“亦壁之战”的有关内容,令人眼前立即浮现出一场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战争风云图。用当代意识观点剖析这两个著名的战役,将给人以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10.
温俊华 《社区》2009,(11):18-19
去年7月,印度小说《恒河的女儿》(《A Life Less Ordinary》,又译《未达平凡的人生》)首次在中国出版,迅速被各大读书网站转载。此前。这本小说已经打动了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读者。几年前,这本小说在印度甫一问世便受到各方好评,成为畅销书。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文学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有益养料与汲取外来文化精华的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鲁迅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意在暴露家族制度与礼教弊害”的《狂人日记》,是在果戈理的同名小说启发下写成,却又比果戈里的小说“忧愤深广得多”;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结构之宏大,人物之众多,也或多或少取法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巴金被人称为是“中国的屠格涅夫”,冰心的诗集《繁星》与叹春水》,字里行间都融入了印度诗人泰戈尔的>爱的哲学”.在中国现代作家行列里,没受过外来文化影响的人几乎是没有的。在创造社作家脉中.郁达夫的小说充…  相似文献   

12.
《非色》是有吉佐和子系列社会问题小说的开篇之作。小说以四位日本"战争新娘"在美国的遭遇为主线,揭露了美国社会种族歧视对人性的残害。"战争新娘"既是性别上的"他者",又是美国社会的"他者",同时,在美国社会,黑人又是白人的"他者"。文中从女性主义视角,就黑人阶层的"他者"处境和"他者"的话语权两方面对《非色》中的"他者"形象做探索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13.
《三国演义》描绘了上自汉灵帝建宁二年(169)下至晋武帝太康六年(280)百余年间魏、蜀、吴三个军阀集团的兴衰始末。而在这百年兴亡的历史演递中,连绵不绝,贯串始终的中心事件是战争,风云变幻,扣人心弦的战争描写构成了整部小说的重点内容。从这样一个角度我们不妨说,《三国演义》就是一部形象生动的三国战争史。而在大大小小上百次战斗的描写中,堪称关键,影响全局的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彝陵之战。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在描写战争场面方面,列夫·托尔斯泰把司汤达称为自己的老师。他说:“司汤达教会我懂得了战争。重读一下小说《巴马修道院》有关滑铁卢战争的场面,有谁能象他那样把战争描绘得如此逼真呢?”列夫·托尔斯泰还报道了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后来,比我早在高加索服役的哥哥给我证实了司汤达描绘的真实性……不久,我在克里米亚很容易地亲眼目睹了这一切……”(巴·皮留可夫《列夫·托尔斯泰传》)。列夫·托尔斯泰在他的首批军事特写中已把常见的英勇战斗方面的描写和浪漫主义结合起来。我们还记得普希金《波尔塔瓦》中的一些光辉诗句:  相似文献   

15.
《水浒传》、《西游记》、《封神榜》、《红楼梦》、《镜花缘》、《花月痕》等小说广泛存在“榜”现象。“榜”在小说文本里或于开篇做个总体的预见和暗示,或于小说中间做相关的提示,或于小说的结尾处做一个总括。“榜”将众多的人物和事件统筹起来,从而起到介绍人物与人物定位、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等作用。重点分析了“榜”在小说文本中的概况与特征,探讨“榜”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的艺术。  相似文献   

16.
中国当代著名小说家茹志鹃的作品《百合花》和前苏联杰出作家瓦西里耶夫的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都是以战争为背景而创作的,两篇小说一问世就在社会上赢得了巨大的赞誉,几十年来备受人们的推崇和盛赞,成为不可多得的佳作。这种成功,究其原因,倒不在于两者都是战争小说,而主要是由于两者都探讨了战争中的人性美。本文从虚写战争、英雄平民化和抒情格调三个方面来挖掘文本所表现的战争中的人性美这一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7.
孙犁“抗日小说”的“三不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犁珍爱他的“抗日小说”,晚年虽有劫后彻悟之《芸斋小说》,但心理依皈仍在“抗日小说”所记录的“真善美的极致”。孙犁“抗日小说”有“三不主义”,第一,不多写抗战时期北方人民的国民劣根性;第二,不正面涉及当面之敌即日本军人以及普通的日本人或日本文化;第三,不正面描写战争场面以及战争所固有的残酷。分析孙犁抗日小说之“三不主义”的成因及意义,可以窥见孙犁“抗日小说”的特点,也可以清理出上个世纪40年代兴盛起来的革命文学之浪漫主义传统的精髓,并据此进一步描写出40年代以迄今天大陆文学以“柔顺之德”为核心的特殊道德谱系。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黑色幽默小说对战争题材情有独钟。基于作家特有的人生经验、现实感受、思想观念和美学倾向,他们对于战争的描绘与开掘别开生面。和现实主义小说对战争的表现不同,在黑色幽默小说的世界里,战争被赋予了更为荒诞的色彩和更接近存在本质的寓意。《第二十二条军规》作为其中的典范之作,从小说内容与形式的处理手法和主题立意的表达上,均凸现出这一流派独特的风格、观念。战争在该小说中通过作战部队里形形色色癫狂古怪的人物以及各种匪夷所思的离奇事件,呈现出遍布混乱与疯狂的奇异景象 而透过对掩盖在谎言与制度之下的恐怖与荒谬的揭示,战争的无理性与无意义昭然若揭。  相似文献   

19.
洪迈《容斋随笔》中说:“唐传奇与诗律并称一代之奇”。明代桃源居士辑《唐人小说》序中也称“唐三百年,文章鼎盛,独诗律与小说称绝代之奇”,传奇与诗律是唐代足以骄后人的两大文类,这两种同时发  相似文献   

20.
《日本国见在书目录》共著录"小说"42种,通过对这些"小说"书逐一考查,厘清其著录的正讹,并结合中国正史各《艺文志》与《经籍志》中"小说"著录情况,对先后成书的《隋志》、《见在目》、《旧唐志》、《新唐志》等重要史志的相关著录进行类别的比较,探究日本目录学著作中的"小说"观念与中国史志中"小说"观念的关系。《见在目》体现的"小说"观念,较为贴近《隋志》为代表的唐人小说观念,并以此为标准独立发展,而偏离《新唐志》为代表的析"杂传"入"小说"的宋人"小说"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