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现代作家以其对家族制度与家族伦理的大胆否定显示出反封建的战斗锋芒,但由于来自封建旧家庭的经历,家族文化早已渗入其骨髓和血液,因而他们在感情上大都对传统的家族伦理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认同.这表明现代作家虽然在理性上彻底告别了旧的文化传统,但在现实生活中仍不得不与其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尚未完全走出旧家庭的阴影而获得真正的解放,不过这从另一个侧面也昭示出家族文化本身的复杂性,它的某些合理性的内涵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得以世代相传. 相似文献
2.
许纪霖 《国外社会科学情况》2005,(6):92-94
本文对晚清以来中国思想家对民族国家认同的观点作了历史的评述。文章认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文化事件之一,是传统中华文明帝国的瓦解,中国面临着共同体认同的危机,即存在着是政治认同还是文化认同之间的紧张关系。文章认为,在共和主义和民族主义之间,并非没有结合的可能。现代民族国家本身就是一个文化与政治的结合,是在民族的基础上形成的国家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藏民族的心理认同与其文化心理结构息息相关,具有相对独立性、层次性和变化可塑性。地理环境、历史记忆、语言文字、宗教习俗和价值观念都会影响藏民族的心理认同。必须认识到藏民族心理认同机制的复杂性、作用的双重性,才能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必须妥善处理好藏区群众的政治信仰、宗教信仰与民族心理认同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家族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作家的人格、思想、心理与创作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家族文化对现代文学创作来说,不只是提供了一种文化背景,同时它也是现代作家创作的一个重要母题,它与创作主体之间始终保持着有形与无形的情感联系,理性上对家族文化予以激烈否定,情感上又无法抵御它的深层诱惑,形成了现代作家独特的家族文化情怀。 相似文献
5.
6.
现代知识者形象的“物质生存焦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小说中有大量反映知识分子受到经济生存贫困威胁题材的作品。知识分子形象在其中一方面发出对社会“堕落”的诅咒,一方面也表现出明显的病态的心理症状。他们或是有“迫害狂”的表现,或是有敌视一切的病态心理。究其社会心理原因,是现代知识分子对社会现代转型产生严重不适,进而导致“物质生存焦虑”。 相似文献
7.
在农村社会日益丧失文化主体性的今天,面临着现代国民教育、市场经济、现代传媒等强势因素的全面形塑,农村青少年已完全接受了现代民族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更建构起他们对"现代"、"发达"、"城市文明"的想象与憧憬,对"传统"、"落后"、"乡村社会"的厌倦与背弃.这有利于民族-国家的成长,同时也导致了三个方面的后果:一是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价值体系的崩塌;二是农村社区的认同下降,农村社会的迅速解组与衰败;三是农民"城市梦"破灭后将处于"拔根"的困苦之中.这些问题若不加以重视,必将加剧中国在文化认同、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困境.针对此,教育的内容应该做相应的调整与完善,增强对农村青少年传统文化、乡土认同的教育.如此,可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利于农村社区的整合与维系;有利于农民,尤其农村青少年内心世界的平和与宁静.中国的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也会因此而更加平缓、稳健.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从传统文化中学习忧患意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本文认为,增强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需要从提升教师的文言文素养、在文言文中培养学生的忧患爱国意识以及把握正确的策略方法三个方面着手,才能达到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西部人古道热肠 ,沉郁内忍 ,强悍坚毅。他们以不同于东部人的价值坐标和文化心理成为当代精神生活的别一种存在。草原上的西部汉子常常猛地勒住疾驰的骏马 ,沉思地遥望着东方。山峪里的西部女性有时蓦地停住跳“锅庄”的脚步 ,谛听着风儿带来的什么音讯。西部 ,西部人 ,西部文化 ,西部艺术 ,正在选择当代 ,应和当代 ,调适旧自我、复苏新自我 ,以适应当代、追赶当代。这种适应既有自我的改造 ,也有自我的坚持 ;这种追赶既是一种趋近 ,也是一种拉开。一方面更广更深地渗进时代之中 ,一方面作为天平另一端不可缺少的砝码 ,平衡着、审视着一个时代的文明 ,在远方或是顺向、或是逆向 ,呼应着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古代画论是中国传统绘画思想的集中体现,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历史发展脉络以及各个时期的审美风尚.概览中国古代画论史,我们发现,中国古代画论的生成主要有以下五种基本方式,即哲学衍生式、个人体悟式、理论派生式、现实激发式、借题发挥与不断深化式.这五种生成方式相互补充、融为一体,不断推动着绘画艺术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对当今画家的创作实践和理论修养都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略论古代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儒学理论、礼法制度与发达的日常生活世界是影响古代中华民族精神化育的重要因子。近代以来,儒学理论的衰落、礼法制度的崩溃以及日常生活世界的解体,分别从理论、制度与日常生活实践三个层面预示着古代中华民族精神现代转型的到来。 相似文献
13.
杂文名称内涵复杂,这不但表现在杂文之"杂"上,而且杂文之"文"也义域广泛.杂文从文类泛称到文体专称有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这使得其命名方式和分类特征都体现出中国古代文体分类的矛盾和困惑.作为文体专称意义上的杂文是在宋明总集的编纂过程中定型的,基础是以唐宋八大家为主的古文杂文创作,而编选体例和文类设置上则与<文选>和<文心雕龙>有很深的渊源.中唐以降,古文中杂文在内容功能、语言风格、表现方式以及题目篇幅上都有其独特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4.
古代汉诗的历史是诗体的规范与解放的对抗与和解史,形成了多种准定型诗体和定型诗体。诗体法则与诗体自由之间、定型诗体与非定型诗体之间的和解在唐代以后最为明显。唐代是汉诗的定型诗体建设的高峰时期,格律诗成为古代汉诗中最重要的诗体。但是准定型诗体甚至未定型诗体仍然存在。从唐代起,出现了一元(格律诗)主导下的多元(词、曲)并存的诗体格局。准定型诗体词和曲具有一定的文体调和作用,缓和了诗体法则与诗体自由的矛盾,打破了格律诗的诗体独裁,防止了汉诗的极端定型,同时对维护格律诗的正统地位、维护古代汉诗高度重视诗体的定型与规范的传统意义重大。尽管唐代以后出现了汉诗诗体的由定型诗体向准定型诗体转化的诗体解放趋势,但是只是适度的诗体改良,诗体的流变具有继承性,并不否认前代诗体,同一时代的诗体既有主导诗体,也有辅助诗体,这种诗体格局在清代仍然存在。这种诗体格局与文人的生态休戚相关。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新诗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诗体建设的形式问题,新诗作者普遍滥用自由,导致新诗文本的浅白、啰唆和枝蔓芜杂。因此,新诗作者应有意识地向中国古典诗歌学习,强化形式意识,注重新诗诗体建设,从而有效地提高新诗的整体艺术质量。 相似文献
17.
新诗在20世纪汉语诗坛占有主导地位,却没有建立起必要的诗体。尽管有很多诗人致力于新诗的诗体建设,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确立了新诗的初步形态,新诗诗体建设的最大成功之处是在20年代初中期初步确立了新诗的基本形态,特别是确立了新诗的两大形式特征———新诗的音乐形式和排列形式。新诗却始终处在文体自发与文体自觉、诗体的准定型与不定型、诗的律化与自由化、诗人的文体自律性与文体创造性的对抗与和解中,其中对抗远远大于和解,造成每种诗体都无法进行持续的建设,使诗体建设成为百年新诗最大的问题。目前正是加强诗体建设的重要时期,21世纪新诗的诗体建设既要正视现实,又要面向未来,既需要现实的构建策略,也需要理想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现代大众传媒对中国现代文学创作机制具有重要的影响,并从文学观念、作家身份和芙学形态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些影响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论史上,每种批评文体都有其鲜明的体制特征,文体体制的嬗变呈现出变与常的悖立整合;受时代风尚、批评主体情趣爱好以及文体本身发展规律影响,批评文体的语言表达和艺术手法表现出散韵、秀隐交错的嬗变规律;批评文本结构、语言表达等的变化,必然引起文体体貌上的不同,因此,批评文体之体貌体现出质文代变、雅俗相递的嬗变规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文体很早就形成了一个与礼仪制度、意识形态密切相关的价值序列,众多文体因自身不同的社会功能分列于不同的位置,乃至有尊卑高下的社会等级。这个价值序列是正统文化辖制和威慑文人、文学以及文体的结果,其中所包含的价值评判对中国古代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体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