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头两个星期上课,我简直就不知是怎么熬下来的.不管是教授还是同学的话,一句也听不懂,坐在椅子上浑身直冒热气. 这几年,中国进行的经济改革引起了国外人士的关注.因此,我这个来自中国北京的学生也格外受到关注.人们总要向我问这问那.每逢这时,我就会急得满脸通红,结结巴巴,有一句没一句地作答.我真是后悔莫及,不该大老远地跑来受这“洋罪”. 想是这么想,但心不甘.这期间,我每天只允许自己睡6小时.中餐、晚餐都在学校饭厅吃.花20个荷盾买一个汉堡包和一  相似文献   

2.
岁首叙旧事     
时光不知不觉流逝,转眼进入了1990年.这一年对我来说是个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这是我在北京生活的第十个年头.10年光阴把一个14岁的畲族少女变成了为人师为人妻的少妇.感叹之余,回头看看这10年走过的路,惊讶地发现人生履历表上写下了零零碎碎的记录. 1980年,我从福建省畲族山区考进中央民族学院学习舞蹈.那时觉得展现在自己面前的天地是那么宽广美好.在汗水、泪水中练舞蹈,也在汗水、泪水中编织着做舞蹈家的梦.5年刻苦的学习结束,我却成了一名幼儿师范学校的教师.职业没有使我的美梦得  相似文献   

3.
1954年,对我来说是个不平凡的年头.这一年我接受了开辟处于喜马拉雅山南坡亚热带绝域墨脱县的工作,一干就是16年.那里至今仍是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一年中仅有三个月可以通行,故称"孤岛"."孤岛"16年在我的一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特殊的环境、艰难的生活、繁重的工作,造就我的精神和信念,令我终生难忘.16年中,我含辛茹苦写出了50多万字的日记,现已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今天,我很乐意将这段不平常的经历奉赠给读者朋友,如果您能从中得到一点什么,那将是对我这个"老西藏"最大的宽慰.  相似文献   

4.
21年前,7月里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某团部广场,一个四十五六岁模样的中年人喜滋滋地把我们十几个同学叫上他的马车,爽快地说:“团里把你们分给我啦!今天我特意拴了一挂最好最快的车来接你们.我姓金,以后就叫我老金好了.”这就是“金老歪”——我认识的第一个北大荒人. “金老歪”姓金名英浩.一听这名字就猜得出,准是朝鲜族人.我们所在的连队是一个汉、朝两族杂居的村庄,80多户人家中有近20户是朝鲜族.老金的家也在村里.他是主管农业生产的连长,又是我们200多知青的头儿.  相似文献   

5.
引子厚实而凝重的中央民族学院大礼堂门前.9月15日,该院九二级新生入学报到的日子.他是那样瘦弱,矮小.穿一件陈旧的浅蓝色中山装.报到时,他从书包里翻出一张皱皱巴巴的报纸,递给我.我朝他手指的方向望过去,一个醒目的标题十分引人——《县长骑车送通知》,说的是韦荣华成为全县第一个考上中央民院的瑶族学生.县长见到通知书后,亲自送到他家,县长到他家一了解,因为贫穷,无力再上大学深造.县长惜才如命,当即决定资助他家一千元.县长此举,在广西传为美谈.韦荣华拘谨地站在我的面前,问我大学里能不能打工挣钱,假期能不能住校不回家,我都一一做答.我  相似文献   

6.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已经成立30年了.今天我有幸参加“土家之源·魅力长阳”民族文化发展座谈会,面对的都是我敬仰的文化前辈、文化名流,要我谈民族文化,确实有班门弄斧之嫌.2014年是我离开长阳到外地工作的第18个年头,每次回来,我体验到的都是浓浓的乡情,收获的是满满的感动,感受到的是无处不在的强大凝聚力.每回来一次,胸腔中总感到有一种正能量在奔涌.这大概就是乡绪、乡恋、乡愁,也就是文化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魂绕黎平     
黔东南红土地上的黎平,是个侗族小县.3年前的秋天,在黎平县铜关乡,我度过了浸泡在侗族大歌中的一夜. 灯火初上时,下田收稻的人才陆续回家.热情的铜关乡文化站站长吴定辉把我们引到他家,又邀来了村里善歌的小伙、姑娘和大叔.在堂屋里,六七个小伙子清清嗓子先唱了起来.我不懂侗语,只觉得他们唱得轻松得意.一位朋友稍后译给我听:“岸边的人撒下网,是为了抓住大鲤鱼.我们这伙男青年,今晚撒下的网,每网捞上来都是空的.”这分明是一首情歌,似乎含有失恋、  相似文献   

8.
有关保护、开发西部人文资源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今天到这里来不是作学术报告,而是想结识一些艺术家的朋友,上个月的8号曲院长到我家,邀请我到这里来同大家见面,后来身体出了一点小毛病,在医院住了半个月,现在已经恢复了,所以,我来了却这个心愿.今天来开会的新老两个文化部长都是我的朋友,一个是我的老乡(孙家正部长),一个是我50年前交的朋友(周巍峙老部长).  相似文献   

9.
屈指算来,我与企业家马占良相识相知,迄今已整整八年.那是1985年炎热的夏季.我到辽宁本溪出差,偶然间,缘份使我和马占良结识.其时,他是本溪市农业银行办公室的秘书,一个地地道道的文人.他一米七几的个头,魁梧伟岸,一身豪气,双目炯炯有神.一看便知,这是个重感情讲义气的关东汉子,靠近他,绝对会有一种值得信  相似文献   

10.
焦裕禄同志的光辉事迹,我从报纸上看了一遍又一遍.每看一遍,都使我受到一次深刻的毛泽东思想教育.对照焦裕禄同志检查自己,主要的差距是还没有能完全做到象焦裕禄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自己的思想深处还有个"我"字.十多年来,我在少数民族地区做人民武装工作,由于党的培养教育,思想上有了一定的提高,工作上有了一  相似文献   

11.
他叫贾宝明,是个孤儿.我想从一个侧面了解一下他的班主任阜葆琪老师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人. 阜葆琪老师是陕西省宝鸡市金台中学的数学教师,198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荣膺教育部授予的金质奖章.这位草原牧民的后代,蒙古族女教师在教育战线辛勤耕耘了将近30个春秋. 听我说明来意,贾宝明非常高兴.看神情,他象是得到了一种满足和慰藉,激动地搓着手说:“太好了!太好了!我早就想把我们阜老师写一写了,可惜没那水平.”接着就满怀深情地讲了起来……  相似文献   

12.
她们……     
我有个嗜好:剪报纸,裁杂志.内容五花八门,归类后再用旧杂志把这些大小不一的纸条粘贴成册. 工作之余,我时常捧出这些小册子,如数家珍.也许是在民族部门工作的缘故,我特别偏爱的几册是民族风情、民族文化、民族经济、民族教育……今天我捧出的这一册,是她们……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定坎的傣族妇女数千人,农忙务农,农闲经商.除本地外,她们的足迹遍布沧源、双江、镇康、永德及大理、思茅、楚雄、昆明.(《云南日报》1987年2月9日)  相似文献   

13.
不知道什么时候,黄河就锲进地球的表面,哺育着一个古老的文明.也不知道是哪一位先人开始依恋起黄河.而且从她开始,这些黄肤色的东方人再也没有离开过黄河.黄河,母亲之河!"宁夏,唯黄河而存在,唯黄河而发展,唯黄河而兴旺."这是一位现代人的思想,他叫黄璜,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黄璜","黄河",多么相似.一个人名,一个地名!"我很早以前就想到黄河,多少年来一直没有放下.后来,我去美国考察.那是1988年.我走遍美国的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岸.也到了美国中部的密西西比河,当时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日本利用海洋、美国利用两  相似文献   

14.
张洁 《中国民族博览》2016,(20):132-133
豫剧《马丕瑶出京》是以马丕瑶生前的最后两年生活轨迹为时代背景,艺术地再现了甲午战争前后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矛盾冲突.它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前提下,丰富必要的情结、细节进行艺术的描绘,我在该剧中出演、塑造了马丕瑶的小女马青霞.对我来说,塑造马青霞是个非同一般的挑战,既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也是一次艰难的跨越.  相似文献   

15.
我想讨论三个关于伊斯兰史的问题,两个具体的、一个概括的,前两个是关于阿拉伯在东方的征服的性质和城市化的问题,最后一个是关于历史上近东文化和政治的划分问题.现在让我依次地述说.  相似文献   

16.
匈牙利民族居住在遥远的欧洲多瑙河畔,可是匈牙利民间故事却属于典型的欧亚混合型故事。许多民间故事情节和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民间故事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尤其和裕固族民间故事相比较,共性特征更加突出(有关二者民间故事的比较研究已另有文章发表)。本文主要想在介绍两组民间故事的基础上,对其共性特征形成的文化背景作一探讨。 蟒古斯型故事情节 1.裕固族《可敦的礼物》情节:可汗出征前问三个可敦,准备什么礼品欢迎可汗征战归来。前两个可敦许诺用金丝、银丝绣成的龙袍欢迎,第三个可敦说欢迎你的是漂亮儿子。前两个可敦怀恨在心,在第三个可敦分娩时,偷偷将其儿子弄死,抱来一只小花狗放在可敦怀中。可汗征战回来,经过许多周折才弄清真相,前两个可敦是蟒古斯。 匈牙利《金发孪生兄妹》情节:三个少女对着王子说:a.如果王子和我结婚,我要用一根大麻的茎给他所有的士兵和臣民做一身衣服;b.如果王子和我结婚,我要用一颗麦粒为他的士兵和臣民做面包;c.如果王子和我结婚,我要为他生一对金发孪生兄妹。王子和第三个姑  相似文献   

17.
喜爱什么,想干什么.这是人之常情.我喜爱藏族人民.我想通过电影艺术表现他们,这已经是好几年以前的事了.1954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和捷克斯洛伐克军队制片厂联合摄制一部彩色纪录片《通向拉萨的幸福道路》.这是一部反映修筑康藏、青藏两条公路的大型纪录片.我是这部片子里的一个导演.为了拍好片子,前后在西藏工作了近一年.这一年中,我和修筑公路的藏族民工接触的比较多.在接触中,我逐漸地认识了他  相似文献   

18.
岜桑北麓,右江南岸,一个居住着120多户壮家人的村子——定西村,就是生我、养育我的家乡.我离开家乡已有30多年了。但家乡的音信不断传来。特别是近几年,我有机会多次回到家乡,看到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内心感动不已.  相似文献   

19.
临近中午了,我登车直奔孩子的奶奶家,去接下午没课的儿子.婆婆一人在家,已备好了饭菜,只等放学归来的孩子们吃饭.一大一小两个"呼拉圈"搁在门厅,挺惹眼的.我问婆婆,儿子这两天玩"呼拉圈"玩得怎么样了?婆婆先是挺喜兴,旋即又满脸的愁容,"这几天,刚刚放学回来就念叨,说等我妈来了,再买一个.我说他,他全听不进去.唉,满街筒子都是'呼拉圈',他老是跟别的孩子比呀!"我淡然一笑,没再说话.楼道里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门敞开了条缝.儿子扮了个鬼脸儿,"妈妈!"一声稚嫩的童音冲入了我的耳鼓.我忙起身开门,儿子却已一头撞了进来,扑进我怀里."妈妈,抱抱……"儿子撒娇地扭动着胖乎乎的身体,兀自摇头晃脑,一双清澈的明眸像闪动的黑宝  相似文献   

20.
冰凌花     
雪下得越发紧了……我离开天澄海碧的军港,随车爬上一座边防前哨的高山.越往上走,越觉得心慌气短,耳膜压得难受,便无心去看四周景致,单知道那是一色的白. 到了山顶,只见人迹罕见,贫瘠荒凉.峭厉的山风呼呼刮着,漫天飞舞的雪花旋转飞扬.一个“高山大兵”从我身边走过. “同志,头一回到这儿来吧?”一个走过的战士忽然回转身来问我. 咦,怎么是个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