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涛 《中文信息》2002,(7):58-59
利用VC进行数据库编程中对图像的处理一直是个难点,经常有朋友为如何向数据库中添加图像或从数据库中读取图像数据并显示处理等问题所困扰,目前关于VC数据库编程的图书不少,但很少有涉及图象问题的,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介绍了解决的方法,希望可以对朋友们有所帮助。本文以ACESS97为例,采用ODBC方式打开数据库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关于数据库的加密技术思想.如今数据库管理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管理软件的设计,管理软件中数据的保护和保密问题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很多软件采用加口令与加密码的方式提高软件数据的保护和保密性,但其原理比较浅显,易于破译.本文是深入到数据库内部,根据数据库文件在磁盘上的存储结构形式,直接对数据进行加密.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史上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国家与社会浑然不分的典型,这与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和文化传统有关,也是人的本性在一定发展阶段的表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本文把这一过程称为国家社会化,并且初步探讨了中国国家社会化的内容和形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毛丹 《人文杂志》2012,(1):150-155
伴随着当代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城乡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剧变。在城市文明的强势扩张和挤压之下,村落数量开始急剧减少、村落组织走向消解,从而出现了"村落终结"这一背景复杂且影响深远的社会问题,村落社会的命运问题开始被提上日程。作为传统农业大国,中国社会的这一复杂变迁不可能是从"传统"到"现代"的单向过渡,其中必定充满着矛盾冲突与复杂的结构转换。在此背景下,村落的未来及其发展走向便成为当下中国社会所必须直面的根本性问题。本组专题论文即是围绕中国乡村社会的这一空前剧变展开的。《村庄前景系乎国家愿景》一文在问题意识的引导下,阐述了不同情况下村庄发展与国家规制的互动关系及其社会后果,并提出将发展农村社区和城乡社区衔接作为村庄转型的方向和解决城乡二元化的路径。《"村落终结"与农民的再组织化》一文明确了"村落终结"的涵义及其复杂性,分析了"村落终结"的形态及其组织变迁,并指出了农民走上再组织化之路的对策建议。《村庄合并与农村社区化发展》一文用详实的数据阐述了当前中国村庄合并的具体情况,并重点分析了合并后的新社区出现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城乡结合部"村落终结"的难题》一文则分析了城乡结合部所具有的特殊功能,正是基于这些独特功能使城乡结合部在走向"村落终结"的过程中,遇到了更加艰巨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罗马尼亚是东南欧一个富饶美丽的国家。碧波荡漾的蓝色多瑙河从它的南部边境宛延流过,高高耸立的喀尔巴阡山的绿色峰峦横在它的中部和北部,环抱着特兰西瓦尼亚高原。公元前六世纪,在广阔肥沃的罗马尼亚土地上,居住着达契亚人。公元一○六年,罗马帝国征服了达契亚国。此后,达契亚人与罗马尼亚人逐渐同化,形成了罗马尼亚民族。从十三到十四世纪,先后形成了封建国家:特兰西瓦尼亚、罗马尼亚国与摩尔多瓦。从十五世纪起,奥斯曼帝国的侵略魔掌伸进了摩尔多瓦与罗马尼亚国,迫使它们向奥斯曼帝国纳贡称臣。随  相似文献   

6.
市民社会、公共领域是近年来国内外学界探讨的热点之一。朱英教授的专著《转型时期的社会与国家──以近代中国商会为上体的历史透视》就是对这个热点的回应。作者从目前众说纷纭的各种市民社会概念中概括出其主要的特质内容:即“脱离国家直接控制、拥有独立自主权和民主契约规则的民间社会组织”,并依据这几条原则,用七章二十多万字的篇幅,充分吸收他本人和史学界近十几年来商会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论证了近代商会所具有的市民社会特征。首先,作者从商会的组织建构及其内部运作方面论证了商会是具有独立性、自主性特征的民间法人社团。…  相似文献   

7.
市民社会视野下国家自主性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不可能没有现代国家,也不可能没有市民社会。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保持这二者之间的必要张力,在保持市民社会的权利主张得到实现的同时,合理发挥政治国家对社会的整合功能。因此,本文认为有必要在市民社会视野下对国家自主性问题重新的审视与透析,通过对国家自主性的理论渊源及精神内核的考察以及对国家自主性的合理透析,进而认为在中国的语境下,揭示国家自主性这一隐蔽的主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它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现代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内涵,理解现代国家与市民社会赖以运作的外部条件,从而理解中国现代化所面临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论国家在农村公共服务中的作用及其实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程又中 《江汉论坛》2005,(12):45-49
国家在农村公共服务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及如何实现这种作用,是所有已经完成或正在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国家都得面对的一个普遍性问题。本文分析了这一问题产生的背景,考察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国际实践经验,并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包括现代市场经济环境、国家发展战略和公共政策环境、国家和社会财力所支撑的物质条件等方面,论述了国家在当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历史机遇和条件。  相似文献   

9.
80年代以来,东欧各国的改革先后步入了困境。尤其是1989年开始,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六国发生了剧变。它向人们尖锐地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制度是否真的具有优越性?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否具有客观规律性?它们的剧变是违背客观规律所付出的代价,还是探索社会主义“新模式”过程中所出现的阵痛?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对于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处于特定国际政治、经济体系当中的国家因为各种原因发展有先后之分,由于发展是国际与国内互动、国家与社会互动的结果,后发展国家在现实发展中效果并不趋同。中国是典型的后发展国家,也是传统的农业国。新中国脱胎于土地革命,解决了发展的根本问题——土地问题的同时,又面临着国际军事、经济竞争的双重压力,因此从一开始就具有极高的自主性,可以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选择发展道路。中国在艰苦的实践和摸索中不断调整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并不断完善与社会的互动与沟通,培育了优秀的国家能力。当然中国还面临着种种问题和挑战,国家与社会之间仍未达到理想的平衡,因而需要不断推进和完善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以实现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使得国家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1.
本文摒弃了以往研究中在理解国家与社会及其关系问题上缺乏人性分析的不足 ,把人性论作为研究的方法论 ,运用马克思关于人性及人的三形态理论来研究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文章从人的双重本性出发 ,集中地讨论了“社会国家化”与“国家社会化”的历史性转换 ,认为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必经的两个阶段 ,“社会国家化”与“国家社会化”都内在地根植于人的本性。文章分析了社会国家化的实质、特征 ,阐述了国家社会化的内容、途径和形式 ,提出了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交往普遍化和生活日常化是国家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市场经济是国家社会化的基本途径。对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的解读 ,逻辑地展现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的历史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要想全面探索医疗、农业、工业以及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和环境科学中的微生物,就得有很多资源和非常专业的采集方法。唯有通过这种方法获得丰富的数据,不同领域的专家才能通力合作,将这些数据有效地转化为社会效益。随之产生的商业应用则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动力,从中可能产生知识产权的冲突,以及对共享数据库的需求。微生物的菌种保藏制定了获取数据和材料的规则,因此可作为中介。本文在组织广泛获取共享微生物数据库中各类信息的语境下,探讨信息分享的问题和潜力。本文提出的主要观点是:如果不重视活体生物行为和环境的事实的结合与分享,一味强调基因信息,将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造成专业技术、知识和社会机会的损失,而目前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大多数存在于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分析探讨了改革开放时期私营企业的再生崛起与国家政府之间的互动影响和相互关联 ,认为国家政府对私营企业的再生崛起所具有的影响作用是通过深化改革和调控宏观经济局势来实现的。国家政府具体的政策法规与私营企业的再生崛起并无明显的关联。在私营企业再生崛起过程中 ,直接的影响和制约除了来源于正在发育形成的市场外 ,还来源于由私营企业主的各种人际关系所组成的“关系社会”。这一特殊形式的社会在市场尚未健全成熟的过渡转型时期替代弥补着政府与市场的角色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梁海森 《理论界》2012,(9):75-76
社会抗争理论假设国家是决定抗争兴衰成败的关键行动体,而政治机遇结构将抗争与国家关联起来。国家中心论假设抗争结果是由国家政体和国家力量所决定,但没有具体阐释国家力量是如何影响抗争的。本文从国家与抗争变迁的关联性问题出发,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指出在政体既定的一国体制内,国家将采取不同的行动策略处理社会抗争运动,从而进一步理解抗争与国家之间的政治性关联。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是个综合立体的工程,国家在其中起着不可或缺的组织协调作用。中国传统社会国家权力高度集中,而与国家权力绝对化相对的是其社会调控能力不足。因而建构近现代国家、形成个人、社会与国家之间的相对独立关系本应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和内容。清政府的着力点却完全不在于此,以致它为中国近代发展所做的全部努力都陷于失败。梁漱溟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研究,为理解中国传统国家的形成机制提供了一个极有诠释力的视角。以这一视角观照中国当代国家问题,亦不无启迪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胡键 《学术论坛》2003,(1):129-130
网络改变了人类的生存体验 ,但并没有因此而减缓已有的社会问题 ,相反在某种程度上还成为形形色色文明垃圾的衍生地和各种各样社会毒瘤的温床。本文选取几个较为严重的网络社会问题进行学理上的分析 ,不是为了否定和阻碍网络社会的发展进程 ,而是为了提醒人们要谨防网络社会问题 ,避免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给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心理造成过多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金东日 《北方论丛》2021,(3):120-136
行动者、制度、秩序以及此三者间关系,是考察国家治理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因为通过前两者才能说明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秩序,而国家治理是属于秩序范畴的问题,但直接决定某种秩序状态的是相关领域的机制。在讨论国家治理问题时,有必要分开国家能力和国家治理能力,而国家治理能力是由政府、市场、社会等在制度平台上通过竞争与合作,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公共问题的综合能力。正是由于这一点,治理又与信任密切相关,而国家治理所需要的信任应该建立在制度和共识的基础上。必须强调,国家治理并不只是富强的手段,富强只是现代化的一个结果,而现代化与国家治理在根本上是同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伴随着社会领域的自治,这就要求必须推动社会的组织化,从而可以提升整个国家的理性化程度。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社会的国家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社会的国家观念杨士彬人类政治思维的主题始终是人与社会——政治时代表现为人与国家。我国传统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哲学当然也离不了这个主题,而且还十分鲜明。本文试图从思想史研究的角度对我国古代社会①的国家观念问题作初步的探讨。一我国最早的国家是夏王朝,...  相似文献   

19.
晚清史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之一。为加强晚清史学科建设,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政治史研究室邀请部分在京学者参加了“晚清国家与社会”学术论坛。与会者就晚清国家与社会的互动、演变、特点,以及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现状、趋势和如何促进晚清政治史、社会史以及两者的结合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人的研讨。  相似文献   

20.
国家起源论     
国家是拥有最高权力及其管理组织或政府的社会,是最大且最高的社会。因此,一方面,从人的社会本性来看,国家必然起源于每个人对于社会最大化的需要和使各种社会成为一个统一整体的需要。这是国家的内在的、间接的和终级的起源。另一方面,从国家实际的产生状况来看,任何权力无疑必然都产生、形成和起源于社会成员的普遍同意;最高权力属于权力范畴,因而必定产生、形成和起源于社会成员的普遍同意。任何两个以上的人就某种利益交换关系所达成的同意无疑都是契约。于是,最高权力或国家便必然直接产生、形成和起源于契约,起源于社会成员就最高权力所关涉的权利与义务等利益之交换所缔结的契约。但究竟起源于何种最高权力契约则是偶然的:唯有起源于民主地缔结的民主的最高权力契约,才是善的、应该的和道德的;否则便是恶的、不应该和不道德的。这是国家的直接的外在的起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